朱靖远 李国洪
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博物馆,陈列着两根钢轨,这是成渝铁路的一段钢轨的辅轨,它见证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诞生。
修铁路、通火车,是川渝人民的梦想。成渝铁路的修建计划由来已久。1903年,清政府提出修建由成都经重慶通往汉口的川汉铁路;1936年,国民政府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局,次年开始修筑,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成渝铁路仍未铺上一根钢轨,只有地图上的一条“虚线”。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下,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修建成渝铁路。1950年春,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请求修建成渝铁路的报告,并提出“依靠群众,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的方针。在全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先拨2亿斤大米作修路经费”。
修建铁路,钢轨从哪里来?抗战期间,汉阳钢铁厂的许多设备和技术力量迁到重庆。当时唯一具有钢轨生产能力的第29兵工厂(后改名101厂,即现在的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克服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等困难,成功轧制出了新中国的第一根钢轨,并承担了成渝铁路钢轨生产的全部任务。陈列在大渡口区博物馆的这两根钢轨正是当时生产的。
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纷纷支援成渝铁路的建设,鞍钢的钢锭、上海的钢梁、武汉的机车,凭借海军助力,源源不断运往重庆。筑路大军更是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就地取材,沿线许多桥梁、隧道都是用当地的石料建成,既节约了资金,又提高了效率。同时,沿线还有很多农民不计报酬,自带干粮、自备工具,看到哪里需要人手就在哪里干活。不少人甚至将家藏的寿板、房料等无偿捐献出来作铁路枕木。成渝铁路所需的129万根枕木,就是沿线群众在极短的时间内备齐并送达工地的。
在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成渝铁路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该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开工,8月1日开始从重庆向西铺轨,以每天铺筑5030米的进度推进,1952年6月13日铺轨到达终点站成都,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1952年7月1日,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市同时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人们欢欣鼓舞,敲锣打鼓,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直流,盼了几十年的铁路终于通车了。
成渝铁路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而且也是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完全用国产材料建成的铁路。这对于刚刚解放不久、经济十分困难、物资极度匮乏,又面临西方封锁禁运的新中国来说,堪称一大奇迹。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贺龙在庆典上的讲话,道出了人们的心声:“成渝铁路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通车的事实,有力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但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在政治上解除被压迫的地位,而且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在经济上摆脱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所造成的贫困与苦难,逐步走向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博物馆)
(责任编辑:王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