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空间秩序
——对话序态设计创始人、主创设计师杨添堡

2022-01-17 10:12:02编辑张羽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客户空间设计

编辑 / 张羽

光影宅院

编者按:序态设计的创始人、主创设计师杨添堡是本刊持续关注的一位青年设计师。几年时间中陆续在本刊设计栏目刊登了华心糖水铺、U型办公室、码趣学院、极小住宅空间等设计项目。一方面这些项目大部分的空间体量虽然不大,但空间内部环境设计各有千秋,呈现出了不同的空间意识;杨添堡在持续项目中的不断蜕变营造了自身对于空间的表达态度。虽然不一定已经形成某种刻意的设计符号,但足够成为一种独有的设计语言形式,成为杨添堡和序态不断成熟的标志。

《中装》:从朴居到序态,您在设计理念上是否经历了某个转变?请老师结合1-2 个具体项目仔细说明。

杨添堡:设计理念一直不变的就是“人”本身,首先服务“个体”,然后是周边的“群体”。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增加,做的项目类型增多,对设计的理解也越来越多样,不同时间也会有迷茫的时刻。事后回想,其实是对于新的探索或者说理念如何调整到当下事情本质的过程。可能是由于自身性格的缘故,在一个个项目之中,我开始逐渐关注项目的“秩序感”,通过设计呈现本来的“序”的状态,或者赋予一个我认为更加合理的“序”,于是之后成立了序态设计。

比如2016 年设计的上海“光影宅院”,是居住的三代家庭6 口人的结构,各个成员之间有不同层次的功能需求。空间跟空间之间、家庭成员之间舒适的“呼吸感”是当时设计探索的命题之一。我们实地勘察之后,决定通过改善楼梯和增大天井来加强空间之间的趣味性和多样层次性。同时增大家庭公共活动区域的通透性,延伸室内到室外景观边界,保障家庭成员独立空间范围的衔接。

如何在形影不离的空间里,不让相互亲密的家人忽略掉距离的重要?要让他们明确他们之间一直是相互依存、相互寄托的。但是距离感并不完全是确保每个人的独立,而应该是随着情感需求或者身份转换变化的。在反复的转换中感受的细微变化和成长。我们希望空间记录家人的生活,感受光影的变化和自然四季的变迁力量。让家人生活与活动之间的留有呼吸感。后来4 年期间断断续续回访,不断同客户沟通,觉得最终要实现这个命题。除了遇见一个能够深刻理解这一命题并且适合的客户,更重要的是在当下不断跟家庭成员沟通。这让我感觉到,住宅是可以从“个体”中清晰地去捕捉到点对点,从一切的客观要求中抽离融合,如果最后空间实现功能和精神双层的互动,这是我保持前行的动力之一。

2017 年初, PartStudio 的创始人YUTONG 通过我的朋友找到我,希望能帮她设计工作室兼教学场所。当时最大的困难是现场的各种环境问题和紧张的预算,以及一群活跃的95 后和00 后学生:要在300 平方米的面积中满足30 人教学,8~10 人的办公、讲座、展览、接待等,还是非常局促的。后来我到现场听了几次课,感受了实际环境随着不同时间变化,心里开始有了大致的方案。

这个空间最终从大的概念框架入手,在满足人的多样性情况下同时产生丰富的体验感,明确室内外边界,消隐室内各个区域之间的界限。设计增加了开窗的面积和数量,最大化保证采光的引入。运用通透围挡、景观分隔保证室内外的视线互不干扰。室内拆除原有隔断,形成全开放的空间。必要的独立空间采用落地的透明玻璃隔断,保证视线和功能,消除人的局促感受。其中有个事情现在想来还特别有趣:当时现场有很多回收木头和金属板,为了实现环保的理想,我坚持让师傅们打磨老木头再利用,后来结算时候回收的木头整体完工造价比买新的还要贵,当然YUTONG 也为这个单项超支买了单。之后回访空间使用者们,很多都认为我们建构的空间建立在保证多样可能性的前提下,也能激发营造稍许有趣的氛围,让人在其中产生多样的体验。年轻的学生们喜欢带朋友来拍照,虽然当时还没打卡的概念。

这个空间告诉我,在“群体”设计中,给“他们”空间留白很重要。组建框架,给与不同的使用者自己的绘画区域,这是当时学到一的直到现在都非常宝贵的经验。

序态设计研究室(上海)

位于中国上海,是一家致力于创新设计的室内建筑研究室。服务范围定制的多功能住宅到商业项目,以及具有研究性的项目。对序态而言,每一个空间都是一页空白的纸张,希望通过光线、材质、比例、形体等一系列元素的注入,塑造一个充满生命力与无限可能性的空间,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群体注入一点细微的变化和改善。

杨添堡

2015 至2017 年为朴居空间设计(上海)联合创始人,2017 年至今为序态设计研究室(上海)创始人 、主持室内建筑师。

《中装》:近两年您的代表项目有哪些?从中是否能看出老师近几年的设计思维脉络或者对于设计的理解?

杨添堡:近两年我自己很有感触的项目是“U 形办公展厅”。项目设计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2019 年时,项目客户一直给当时欧洲最大之一的快时尚品牌做配饰,需要不断迭代产品。配饰分为春夏与秋冬两种颜色趋势、产品样式。我们调研了产品本身尺寸、颜色、样式等,发现如果针对单个系列入手,会陷入无限的泥潭当中。后来仔细研究,方案阶段勾勒了十几个概念方向,全都展示在客户面前。一方面是希望空间有更多的可能性,客户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这样可以更好地去尊重客户。当然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有秀创意的思路。不过这反而给客户造成了一些烦恼,有的方案超出预算太多,有的方案给施工造成极大难度。最后才定下了现在的落地方案。

然后准备施工时候遭遇了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项目拖到了9 月才完工。幸好客户没有受到致命的影响,不然这个项目可能永远在图纸上了。这一期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从客户本身出发,找寻到项目、设计最本质的方向?就像这个项目我给出的设计思路,哪个才是最符合项目的?为什么客户最后会选择这个方案?这个确实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平衡的事情,而且过程一定要时刻保证勇敢。不断开拓尝试,不被自我的经验主义所束缚。也是我自己希望不断学习的理解。

H&M-序态

《中装》:近年来您做了华心糖水铺的系列店面。整个系列的每个店面体量都不算特别大。请问老师是如何在较小体量中体现项目品牌的特点?如何在其中寻求变化?

杨添堡:华心糖水铺有自己的特殊性,找到我们的时候上海已经有了两家店,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第一家合作的时候,除了满足所有功能,品牌还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元素增加人们特别的空间体验,这种元素要契合源于香港的品牌本身。所以我们从空间、家具、材质、触感等各方面赋予了一些内容,不是单纯复刻,而是在研究和结合。到后面的华心TX 和华心杭州的时候,所针对的地域、空间和人群又不一样。比如华心TX,整体商圈就是针对95 后的年轻群里,我们聚焦了可以直观看到的直播、潮流展览等内容,空间布局上又做了很多改变。其实作为设计师,我们的经验是和客户一起进步。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会有展示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做设计的我们还是客户。但是市场商业的反馈,或者说人们最实际的反馈,才是商业体最应该关注的。这部分反馈会不停反补客户和我们。在做这样的商业空间时,我们应该不断调整平衡,既要满足商业性,也要保持空间抽离后的独特性。

《中装》:您为什么会从事设计行业?到目前为止您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对自己的设计理念或者工作生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杨添堡:我成长在湖北恩施一个很美的小镇。当时山区信息非常延后,在高三才知道有设计这个行业和领域,但仍然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大学选择专业时觉得可以通过这个养活自己,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就懵懵懂懂决定了今后要走的道路。

我一直在跳breaking,而这带来的舞蹈和音乐契合性的特点延伸到工作上,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我从高中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跟朋友自学了breaking 。开始只是认为可以单纯耍酷,几个简单的动作,要不断练习几年才能做到控制、干净、美感和流畅。到现在展示一段舞蹈的时候,身体的律动、脚步的合拍、形体的美感、细节的爆点动作等都会和音乐完全契合,呈现出一个舞蹈作品最好的效果。这一点对我整个性格,乃至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设计作品的时候我一定会找到和空间节奏、空间特性、客户需求等最契合的一个方案,确保空间的每个位置、设计的每个细节都“严丝合缝”,最终才会交个客户。设计本身是开放的、勇敢的、困难纠结的。但是不断拥抱这些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开放、勇敢,解决所有困难,呈现出自己认为最合理的设计。希望自己更好地在这条道路上开拓。

《中装》 :序态工作室认为“万物有序,而形态万千”是不是意味着,您和序态会非常认真的探究某个空间、某个建筑、某个项目等的自身的秩序感?

杨添堡:万物有灵且有美,每一件事物如何真实的放大自身的美,也保留自身的暗。对我们而言,每一个空间设计的开始都是从白纸出发,要尽量抛弃自身的经验主义,通过研究体验,找寻本身最恰当的点,然后描绘出来。

2020 年时有一个50 多平的住宅找到我们,典型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格局,住宅是一对年轻夫妻。妻子研究生在读,家中需要独立的阅读区域;因为疫情丈夫在家工作也成为常态,因此单调的空间布局并不能满足二人的生活,夫妻二人希望空间兼备高质量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氛围,打破单调的空间属性。

华心(组图)

序态设计(组图)

针对以上要求,我们尝试了几种空间体块研究后,决定满足功能和趣味的情况下,把卧室和卫生间作为户型中心体块,用路径搭接南北两边的功能区,同时区分卫生间和主卧室。然后整体抬高一踏,满足卫生间防水,形成空间的内聚中心的氛围。把原有的卧室改为客厅,原有的客厅改为餐厅+工作区。卧室南面为了采光的2 次过滤,整体做了水纹玻璃移门。因此在长时间停留的区域,人看向不同的视角,空间的视线延续性,叠层性会非常丰富。我们模糊了常规的功能具体分区,在有限空间中模糊边界,反而为增加空间的延展性,满足于功能,但是服务于家庭,追求于诗意的精神,这是我们所希望追寻的。

《中装》:您和序态最近刚刚做完或者正在做的项目有哪些?和以往的项目有哪些不同?

杨添堡:疫情时候其实大小型空间都有所涉及,但是因为疫情影响,周期都比以前长了很多,我们也努力跟客户一起携手度过难关。现在手边项目有5 000 平方米左右的办公空间,也有300 多平方米从建筑到室内的茶室。

今年我们开始涉足新零售的潮流服饰店。这几个类型大小都跟以前又不一样,而且现在的客户跨度从80 后到95 后都有,我们面对不同的环境、年龄群体等都要不断调整。这也是我们认为的研究性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

《中装》:在较小体量的空间设计和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更注重哪些方面?您目前的项目多集中在较小体量的空间中,这是有意而为之还是之后会谋求向大体量项目的发展或者机遇?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杨添堡:从我有限的经验项目来说,小空间里营造无限的可能性是非常重要的。尊重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努力去创造可以容纳丰富的生活。

我们工作室起步的时候是集中在小体量的空间,主要是刚起步的时候大体量的项目也不会找我们合作。不过对我们而言,不断耕耘好当下的项目,让空间真实地去影响空间的使用者,让人们使用体验都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并且可以传达一些情绪,其实就是很幸福的事情。

随着我们脚踏实地的前进、慢慢的积累,在行业中有一席之地。很多大体量的项目开始找我们合作,我们的选择性、视野也在不断扩大。随着项目体量的变化,我们所要做的首先是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其次是积极攀登的心胸不能改变。也希望我们自己相对运营健康的情况下,尝试做一些公益类型项目,为城市乡村那些许多真实被需要关注的人们做一些职业本身的能力所应该做的事情。

《中装》:您的日常爱好有哪些?在生活中您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些细微的生活态度或者生活爱好是否会影响您对设计的感悟?

杨添堡:除了前面说的跳舞,我还非常喜欢阅读记录和旅行。读书时经常做背包客,诗与远方,旅行在路上。现在因为疫情,工作比较繁忙了,只能阅读和记录。然后现在也喜欢慢跑,放空自己。

现在自己还是一名很年轻的从业者,不断打开自己的触角,探索身边的故事性,记录它们、思考它们,然后从日常中展示它们的美。所以记录的这些年对我来说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它们超越金钱本身,也推动我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客户空间设计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1
23
QQ空间那点事
学与玩(2009年6期)2009-07-03 09: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