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洋,王斐斐,于清韵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6)
1.1.1 研究目的
在结合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深度透析其气质风貌,联系当今时代思政课育人的现实需求后,对二者关系进行学理性分析,从多角度阐述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对高校思政课的提升作用; 结合中国当前的时代背景,对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内涵及时代价值予以新时代解读;基于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深入探究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创新性模式,并系统构建系列革命文化特色教学资源。
1.1.2 研究意义
首先,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运用于思政课教学体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蕴含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远的价值意蕴。深入挖掘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天然的教育功能和时代价值,有利于形成一套完整的龙江优秀精神文化体系,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对思政课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将强烈的时代感与现实性融入思政课教学,培养时代新人。
其次,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向性作用。对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在思政课教学的运用将使教育者、 教育对象充分了解阶段性的革命历史,通过探讨革命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如何转化为个体和群体思想政治素质的问题,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吸引力。
最后,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有利于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文化自信建设提供活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生命力。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加快思政课大格局建设,助力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该课题主要遵循从思想理论到实践路径、 从文本解读到方法应用的研究路线。从外在关系与内在联系这两方面分析龙江精神文化与思政教学结合的育人意义、时代价值,见图1。
图1 该文研究思路
龙江精神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资源丰富,是植根于中国古社会历史沃土而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精神。黑龙江省作为中华文明肇兴地之一的省份,受到古代以来传承的汉文化的影响,先后形成了鲜卑文化、 渤海文化、 金源文化以及满族文化。鲜卑文化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与汉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不断展现其宽容,以极富阳刚之气的种族个性和民族文化奠定了龙江精神开放虚怀、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龙江文化也进一步在兼容并包中创造出许多独特的文化,扩展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近代以来,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断形成、发展、建设龙江精神文化的内涵逐渐形成了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仓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代表的祖国至上、无私奉献、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气质,这些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龙江人上下求索,开辟新征程。
在龙江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主要形成了以下4 点重要精神内涵。
第一点是坚定不移的伟大精神: 坚韧不拔是龙江精神的重要支撑点。面对艰难的工作条件,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敢于吃千难万苦,勇于面对千难万险,发扬不怕吃苦、坚持斗争的精神。铁人精神是坚定不移的龙江精神文化的重要特质,激励无数龙江人民为龙江精神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奉献生命。
第二点是改革创新的求变精神:改革创新,要求人们敢于冲破陈腐的传统樊篱。龙江人是敢于求变的拓荒者,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在农业产业化上勇闯新路,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中取得了建筑性成就。油田会战中,龙江人尊重实践,尊重科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石油供需矛盾。改革创新的求变精神在龙江大地经久不衰,并引领着新一代龙江人民建设龙江大地。
第三点是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 精神先进的龙江人的气质风貌、 工作风格中都体现着脚踏实地的优良品格。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了巨大物质力量。龙江的每一步发展,无不益于这种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这种作风已在龙江人的心中牢牢扎根,并以代代相传的方式更新繁衍。
第四点是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 无私奉献的精神,贯穿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为代表的龙江优秀精神文化。人民的需要、祖国的需要,龙江人几乎有求必应,秉着为人民和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的一线,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直是龙江人为祖国事业奋斗的强大源动力,顾全大局,为此不惜牺牲局部利益。宁可自己难,也要为国家奉献力量,龙江人时时刻刻都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通过研究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重要理念和价值取向,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整理并提炼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龙江精神文化提出的一系列的新角度、新解释、新内容。这些重要观点集中阐发了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本质属性、精神文化在新时代的动力作用,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在新时代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有利于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塑造高校学生的精神世界。
第二,探索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丰富的历史底蕴,及其引领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取向作用。要高度重视龙江优秀精神的深度挖掘与凝练; 要特别重视对优秀精神的学习与传播; 要注重传承优秀龙江历史文化,建设中华民族革命精神家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龙江优秀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让大学生参与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本身以及其新时代价值的研究,能综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该课题注重探索研究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基本理论,包括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概念界定、内涵及价值意蕴等,通过基本理论的挖掘与阐释,找寻其新时代的价值所在,为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奠定学理基础,同时从各方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1]。
第一,党领导龙江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所创造出来的精神内核在龙江优秀精神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同时其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相融,也是体现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精神文化,具有悠久的和系统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价值,有助于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更加深入和正确地认识党史和国史,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培育能担当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力量[2]。
第二,把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情操,高校思政课对新时代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增强。
第三,让大学生自觉地深入了解历史、 读懂故事、体验文化,从而传承龙江优秀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得学生能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龙江优秀精神,充分领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心”与“行”塑造的魅力。
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形成历史较长,新时代社会存在的变化,要求社会意识做出相应的改变。新时代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思政课依旧面临许多问题,例如缺乏系统性、缺乏深入性、缺乏完善性等,都需要在未来进行更多相应的挑战研究。
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历史真实性未得到充分阐释。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孕育于革命时期,距今天已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且大多为文字资料,大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容易有陌生感,甚至有些学生不曾细致了解过龙江优秀精神,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真正深入高校学生心中仍有较大难度。
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现实指导性研究未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大多数思政课空谈理论,回避热点和敏感问题,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时,常表现为理论与实际结合困难;另一方面,不能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引导,只进行空洞说教,无法充分发挥出龙江优秀精神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对现实的指导力量[3]。
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时代重要性未得到全面分析和重视。时代变革迅速,在对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呈现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红色地带,而对其中的灰色和黑色地带避而不谈。在对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时代作用进行分析时,往往只宣扬其正面促进作用,闭口不谈反面抵御作用或只是一笔带过,一方面,不利于龙江精神文化自我纠错,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身处时代前列的高校学生因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时代性未得到充分阐释,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会产生相应阻力[4]。
要想解决上文中所提到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好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关系。如何将龙江优秀精神充分融入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探索,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实现专业学习、思想政治学习的良性互动;学生也可通过课后反馈等方式,及时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习与实践方式。学校层面也需重视对学生的个体关注,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因地制宜” 地改善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把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生层面,要充分让学生认识到龙江优秀精神文化与思想品德课相结合的重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龙江优秀精神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契合度。与此同时,注重课内外教育的结合,即处理好学习与实践、被动接受和主动学习的关系。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规划和安排,将龙江优秀的精神文化融入课程当中。课堂外,学生可主动利用网络、查阅图书馆文献等方式,感悟龙江的优秀精神。
同时,也需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把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本质内涵与时代新发展相结合,将龙江优秀精神文化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进行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结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接下来,该文将根据思政课实际开展情况及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对前文中所提到的问题给予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4.2.1 丰富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促进龙江优秀精神文化传承
为使高校学生更好地接受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将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真正意义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开展丰富多样且具有教育和实践意义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使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充分融入高校学生生活。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指导广大学生正确地接受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让广大优秀青年学子接过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接力棒,发挥出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重视实践教学。党团组织深入高校学生内部,党团组织可开展相关丰富的活动,创新学生活动载体,动员党员、团员,进而带动更多高校学生参与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实践活动,为广大青年学子源源不断地输送营养。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作用,建设红色网络。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大背景,构建思政育人环境,创新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宣传模式,创建高校学生学习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平台,龙江精神要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应重视依靠主路径和主要平台进行文化教育灌输,产生其教育环境渗透合力,潜移默化地将龙江精神融于思政教育全过程。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其便捷性、 快速性、广泛性促进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将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渗透入高校学生生活。有学者提出应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将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学生易于接触的网络空间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亦需要辅之以科学、有效的管理,发挥出高校思政课堂活动应有的正确引领作用,应积极进行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成效评价研究[5]。教学成效评价是检验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力的根本标准,构建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成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价值,从国家、学校和个人3 个维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刻把握,充分发挥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有的正向效果。
4.2.2 挖掘龙江精神内在价值,推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思想政治化发展
龙江优秀精神是龙江人民通过实践建设出的精神家园,对于龙江儿女具有正确价值引导、 精神源泉、凝聚力量的作用,能够激发龙江儿女团结一心,不断推进现代化新龙江的建设。龙江优秀精神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民族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探索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时代价值、文化自信、创新方法等方面,对于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思想政治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提升思政课时效,扩大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影响力,增强高校学子对龙江精神认同感,对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进行充分的思想政治化必不可少[6]。
首先,探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高校思政课效果的方法。注重加强大学生对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更高程度的认知与认可,通过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将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转化为大学生自我选择的意向。同时,注重通过日常行为的践行巩固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内化的成果,加强对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理解,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其次,探索“三位一体”提升高校思政课效果的途径。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应在第一课堂中着重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4 门核心课程进行; 高校的研讨会、报告会、讲座、专题辅导等学术活动阵地、课外活动阵地等第二课堂也要融入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挖掘网络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教学资源等第三课堂的促进作用。
最后,试图探寻与高校思政课相对接的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系列教学资源。一方面,探索开发包括特色课程、系列教材、数字教学资料库等与思政课对接的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系列教学资源,建设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现有的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教育基地,打造思政课社会实践品牌,建设研学基地,开展案例式社会实践研学。
4.2.3 探索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新路径
开展丰富多样的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宣传活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刊、报纸、信息平台和校园网,宣传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情况,充分营造学习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的良好氛围,发挥龙江优秀精神文化教育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校园内可以开展龙江优秀精神文化专项建设,以龙江优秀人物为榜样,营造良好的优秀精神文化学习环境。学校要把龙江优秀的精神文化内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开展龙江优秀精神文化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校内外资源,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把优秀的龙江精神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帮助学生了解优秀的龙江精神文化,进而弘扬优秀的龙江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优秀龙江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并充分应用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