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政管理创新

2022-01-15 12:46赵翔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

赵翔

[摘           要]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把“双创”教育融入思政政治教育、文化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社团活动、实践活动之中,让高校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学校要给予高校学生更多开展创新创业的支持,让高校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真正有所发展和提升,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思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3-0103-0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经济方面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这些都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更为关注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且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战略,在党的十九大中再次提出,一定要注重促进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此来增强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想让高校学生具备较强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只依靠专业课程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思政理论课、思政实践课的引领,展现思政教育的作用、优势,真正让高校学生意识到创业、创新的魅力,让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思政管理、思政教育活动中,营造具备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校园氛围,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校学生的更好成长,将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1]。

一、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思政管理的必要性

(一)保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思政管理、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相同的教育目标,甚至在教育内容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共通性,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之中,才能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成长,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国家发展方向,属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高校只有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塑造高校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品格,才能够提高思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更多的活力。思政教育属于高校学生形成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要让高校学生掌握当今社会的民情、社情、党情、国情、世情,增强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拥有积极的情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坚定高校学生的信念与理想,锻炼高校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只有把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全面巩固共同的教育目标[2]。

(二)全面培養创业创新型人才

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全面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目前时代特征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科技化、经济全球化、市场体制化、民主法治化、民主发展、文化多元化、教育大众化,国家之间的竞争成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只有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存在较强的功利性,只是在口头宣传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内容,这种知识传授根本无法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学生不能把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操作中,只能培养出理论研究强的学生,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比较弱。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整合在一起,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知识,让学生多层面去看待创新创业,引导学生把创新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相互渗透,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成长[3]。

(三)促进思政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只有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层面来落实思政管理,才能促进思政教育的创新与改革,让思政教育成为学生形成国家思想意识的主要传播渠道。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思政教育缺乏一定的实效性、实践性、创新性、时代性,高校学生缺乏参与思政学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把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在寻找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契合点期间,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素材,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让高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了解时事政治、时代发展趋势、创新创业技巧,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实现社会实践、校园实践、课堂实践的全面渗透与融合[4]。

二、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政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发展观念较为模糊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工作中,很多学校、教师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融合过程中,存在发展观念较为模糊的问题,完全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只是形式化地融入一些观念、理论知识,导致高校学生对于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站在高校专业教育的角度来看,一些专业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就是照本宣科、理论宣传,完全没有融入时政热点,忽视了思政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人文功能,根本无法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政管理创新,会加重思政教师的教育压力,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挑战,根本无法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部分高校学生缺乏创业、创新的想法。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缺少针对性

当前我国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在高校教育活动中,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发展,各个高校都在会议中加大了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但是无法取得理想化的教育效果。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缺少针对性,通常都是教师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设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没有站在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未来职业发展层面来分析问题,缺少可行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方案,部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思政理论知识和高校学生的实际专业发展缺乏关联性,长久下来,高校学生便失去了投入创业创新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无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很多高校思政教师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堂中,甚至在教育评价中也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内容,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方法需要改进

经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方法需要改进,很多院校都是通过选修课程的方式来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只有少部分院校专门开设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甚至还有的高校学生是通过实践基地方式来了解创新创业知识,这样根本无法展示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具备较强的实践性、理论性属性,在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鼓励高校学生走出校门,让高校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了解创新创业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通常采用口头讲解、理论灌输的知识传授方式,无法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意志品质、道德素养。除此之外,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化,教师是安排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重要主导者,虽然很多教师的思政教育、创新创业专业素质过硬,但是缺少创新创业的经验,无法传授给高校学生实际的创业经验,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效果有待强化[5]。

三、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政管理创新方法

(一)注重课程融入

在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政管理创新过程中,学校、教师要注重课程融入,让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以此来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基于课程层面来看,教师要在思政课中深度挖掘一些和创新创业有关的教育素材,因为思政课主要是围绕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开展教育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与时俱进、一种创新,这些都可以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支撑点。在正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之前,教师要先深入剖析创业知识,探究如何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帮助高校学生了解当前最新的就业趋势,分享一些成功企业家的创新案例和创业案例,同时,还需要融入相关法律知识,让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做到遵守法律、遵守规则,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其次,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方法、技巧,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教育模式[6]。

(二)重视师资融入

基于“大眾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引导之下,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想锻炼高校学生良好的创业能力、创新意识,需要重视师资融入,改革思政教育目标,拉近思政教育课和高校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取得理想的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教师是思政教育、创业创新教育中的主体对象、引领者,教师自身的处事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此,一定要提升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构建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变以往把创新创业教育责任推给就业指导中心的教育模式,而是要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思政课堂中。首先,高校要强化对思政教师的教育培训,让思政教师掌握最新的就业创业知识,通过课堂讨论、案例探究、理论讲解的方式来传达创新创业理念、内容,鼓励学生为创业创新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真实的案例,让高校学生掌握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能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把思政教育考核和创新创业教育考核关联起来,让思政教师强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鼓励思政教师培养学生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自身的专业创新、创业,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教育氛围

教师要结合校园媒体来营造思政教育氛围、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宣传创新创业文化,在校园中张贴一些鼓励创新创业的横幅,激发高校学生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校园板报来宣传有关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提出一些创新创业类型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讨论、互动,相互分享校友成功的创业故事与案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对于创新创业有更多的了解,感知到创新创业的魅力、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政知识、创业创新知识,鼓励一些行业专家开展讲座活动,通过分享创业心得、创业教训、创业经验,增强高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自信心、积极性,为之后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学校要给予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更多的支持,通过实地考察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路,广泛搜集创业信息,树立积极的创业创新理念,增强高校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最后,学校要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创业创新大赛活动,增强高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意识,学生在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中增加智慧才干,锤炼高校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具备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让高校学生大胆向前、主动创业、积极创新。

(四)基于“双创”视域下构建思政教育内容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要基于“双创”视域下构建思政教育内容,以此来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思政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体系、知识,但是教师只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完全忽视了创业创新教育内容的融入,由此,思政教师一定要围绕创新创业来构建思政内容。首先,需要让高校学生了解完整的创业创新相关法律政策,及时更新脑海中的专业知识、思政知识、创业创新知识,对于社会、国家创业创新法律法规有更多的了解,准确把握当前的创业创新社会大环境,引导高校学生确定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与方向,高校学生只有在创业创新政策的引领之下,才能提高获得成功的几率,全身心投入有利于社会、国家发展提倡的创业项目活动中,展现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德育价值与人文价值。其次,一定要借助思政教育内容,引导高校学生坚定创业创新信念与理想,而不是被迫、模仿他人来参与创业活动。在信念理想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一定要明确人生理想的追求,明确自己在创业创新活动中需要实现何种价值、达到何种目标,鼓励高校学生在创业创新活动中不懈怠,为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基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落实思政管理工作,在思政教育活动中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实现“双创”教育理念与思政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的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创业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温馨的创业创新文化氛围,激励高校学生大胆创新创业,开展更多新的尝试,将来真正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的融合度,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胜利.试论创新创业教育为重要载体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3):132-135.

[2]董树军,胡港云.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8(22):51-53.

[3]黄家周,陈林.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基本策略探析[J].高教论坛,2019(10):105-109.

[4]马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四维一体”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9,24(6):136-141.

[5]陈薇,潘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2):185-188.

[6]左振,刘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思政教育视角[J].中国商论,2020(13):193-194.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