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存在困境及解决对策

2022-01-15 00:45:59王汉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信息

王汉君

[摘           要]  大数据的应用,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丰富了教育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高校要针对大学生呈现的新特点,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视网络的力量,运用网络信息载体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做好思想动态的引导,积极弘扬正能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水平。分析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结合实际存在的困境,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逻辑;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06-0008-03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做好信息推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育方式。通过融入大数据,可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指导,发挥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大数据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数据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存在安全管理风险,影响了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效果。高校要结合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结合存在困境,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

从当前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来看,有其内在的逻辑,丰富了教育资源,为教育提供了数据层面的依据,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水平。

(一)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

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教育开展中,很难获取精确的数据统计信息,导致教育结论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App等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数据进行量化处理,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第二,大数据的应用,为教师进行教学调研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育需求,做好数据的筛选、处理、储存、利用等,保证教学信息的完整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化水平,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让日常的教育教学更加精准,提升教育的预测性。教师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行为,从而制定更加科学、更加精确的教学方案。

(二)大数据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变革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会保留原有的文字、视频、声音以及图片等,会形成海量的数据信息,并且更新换代很快,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改变创造良好的环境。大数据的应用突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数据传递、更新的速度更快,丰富了教师获取思政教育资源的渠道,形成了丰富的教育信息数据库。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流程,教师为了适应当前大数据迅速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有效地改善了以往教育对象的单一思想路径,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丰富的教育载体,比如可以采用视频教学或者在线教育的方式,对教育过程进行查看、回顾以及反思,增强教育的直观性。

(三)大数据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

大数据不仅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海量的数据,而且为每一个学生个人提供了个性化的数据分析。大数据的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一,大数据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教师提供了多样性的网络数据,教师通过挖掘内部关联性的数据,可以进一步拓宽教育空间。第二,教师利用大数据,从整体上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把大数据技术和方法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分析教育主客体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推动教育方式改进与创新。第三,利用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以对未来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建模和模拟,对教育进行科学预测,分析潜在的问题和不良的因素,更加精准把握内在的规律,让教育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

二、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认识存在问题

在当前时代,大数据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推动了社会的创新与进步。但是从当前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第一,大学生作为青年网民的重要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合理的引导,提升教育的有效性。有的思政教师对大数据应用不够重视,定位不科学,无法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与考核上,缺乏大数据应用理念,在大数据信息搜集、整理、甄别以及利用上存在不到位的问题,降低了教育的效果。第三,针对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冲击,没有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驾驭改革与创新难度比较大,缺乏具体教育实践的检验,很难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

(二)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据筛选和管理问题

从当前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来看,存在海量的信息,呈现碎片化、多样性的问题,并且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并存,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第一,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网民,其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态势,他们具有活力,可塑性比较强,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大数据信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有的信息复杂,很难分辨良莠,如果大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势必会对其的行为价值理念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大数据的应用,加强了人们的交流互动,在互联网信息的推动下,网络中充斥着各种不良的信息和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主旋律和正能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增加了后续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2]。第三,从大数据信息管理的角度来看,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全程的管控,由于数据的关联性,存在私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对学生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三)缺乏专门的大数据管理人才

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专门的技术人才,但是从实际教育现状来看,大数据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虽然大数据的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的大数据技术人才比较匮乏,对大数据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不到位,很难满足实际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二,针对当前大数据迅速发展的背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人才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计划,满足实际教育要求。但是从内蒙古自治区几所高校的共性来看,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人才缺口比较大,尤其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人数偏少。第三,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来看,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亟待提升,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存在利用不到位的问题,尤其在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切入点上,教师实际的业務能力和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解决对策

为了充分发挥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高校要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提升教师大数据思维和意识,不断创新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指导教师树立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性的变革。高校要指导学生树立整体性思维、动态性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第一,高校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大数据思维,正确认识大数据,了解其两面性,强化大数据意识,利用大数据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寻找二者融合的契合点,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好日常教育的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第二,教师要做好大数据的学习工作,尤其是新的智能设备和客户端的应用,熟练把大数据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提升自身应用能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主动出击,在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整理和提炼,利用大数据做好教育总结与反思,形成新的教育思路,探索新的途径,提升教育的针对性,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3]。

(二)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

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为了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需要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第一,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据的管理,明确教育操作规范,做好教育数据的采集、搜集、整理、使用、传播以及销毁等,防止信息数据出现泄漏的问题,从而影响教育过程。第二,明确教师职责。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制度,保证在大数据运用上更加有效合理,明确使用职责,满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第三,加强大数据的监管。高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据的监管,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的安全防御系统,加强风险防控,尤其做好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稳定的服务[4]。

(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挖掘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在数据采集和传播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实现了全球性的交互共融。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挖掘工作:第一,要挖掘高质量的数据信息,做好零散数据的整理,形成教育体系;做好无效数据的筛选和淘汰;针对最新的教育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做好教育资源的整合,捕捉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为后续教育开展提供指导。第二,高校要建立专门的数据中心,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提供专门的数据服务,加强校内校外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适应当前“大思政”发展的要求,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丰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第三,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挖掘过程中,要增加人文关怀,而不是冷冰冰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深入挖掘内在的教育意义,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感受教育的温暖,激发参与的积极性[5]。

(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构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要重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打破信息孤岛,做好教育数据集中储存,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更新,实现信息共享。第一,创新应用技术。高校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行为进行跟踪。比如内蒙古工业大学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脸自动识别系统等技术,建立了“学生思想素质动态分析”“学生多维画像”等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模型,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指导和服务。第二,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结合大学生上网特点,从大学生消费行为、学习行为等入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结合学生的思想需求,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进行沟通,在保护学生个人私密信息的前提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学生获得与以往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比如利用微信平台,高校可以定期推送相关的思政热点、思政要闻等,通过分析学生点击、转发、评论的数量,对学生参与度进行评定,不断做好教育模式的重构与改革。

四、结语

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要针对大数据实际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不断提升教师的大数据思维,打造良好的数据交流平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重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鞠龙克,罗敏.大数据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路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4):67-70.

[2]沈万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困境与机制创新[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2):128-134,144.

[3]古力铭.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61-63.

[4]谭霞,戴建忠.区块链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理论导刊,2020(12):115-120.

[5]陈吉鄂,王丽慧,谢心遥.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第四研究范式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20(11):57-63.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信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