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分化视角下农业水价政策改革与节水技术采用倾向研究*
——基于河北地区农户调研数据

2022-01-15 03:09:48刘维哲王西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水价节水水资源

刘维哲,王西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 100872)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强度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扩大,农业部门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这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超采,并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单纯依靠低价供给的水资源管理方式造成农业用水浪费、效率低下,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日益凸显。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成为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近年来,尽管节水设施灌溉面积实现了大幅的增长,但是在基层推广中仍面临着众多阻碍,节水技术的推广并未得到农民群体的广泛认可。在此背景下,农业水价政策改革得到国家的大力推行,旨在通过完善定价机制,向农民释放价格信号,提高政策激励效果,引导农民进行节水技术调整,从而实现降低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的目标。此外,农户作为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决策主体,采用哪类节水技术,直接影响着农田灌溉用水效率和节水农业的发展。随着近年来非农就业规模的扩大,农户在资源禀赋上的个体差异加大,不同农户面临的约束条件不同,必然导致农户的行为目标与选择差别,从而诱发农户产生不同的政策响应行为。因此,在农户分化背景下,对水价政策效应探讨离不开对农户分化异质性的考虑。

目前学界对农业水价政策效应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为本文提供了诸多有益视角,但现有对水价政策改革的研究仍非常有限,多是定性分析。且对于水价政策改革的效果尚存在争论,一些学者认为水价政策可以在不影响农户收益的情况下实现节水。也有一些学者并不看好政策前景,认为存在高执行成本、农户多元化阻碍,甚至还有可能衍生“超用补贴”风险。此外,对节水技术采用的研究多是以农户意愿,或某一种技术的采纳行为分析,鲜有基于节水技术属性差异分类的深入探讨,以及从农户禀赋差异视角对不同技术采纳的动机、需求和行为差异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以河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对调研农户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水价政策改革以及其他农户特征对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农户分化视角出发,研究在面临水价政策改革时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对各类节水技术选择的倾向差异,为未来节水技术高效推广提供借鉴与依据。

1 研究背景与假说

河北省农业水价政策改革自2014年开始试点,2016年试点县63个,至2017年扩大到161个。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以灌溉用水“超用加价”模式为主流的改革模式,政府根据地区水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特点划分水权额度和灌溉定额,在农户用水量较低时,仅需支付基准水价,还可获得节水奖励,随着农民用水量的提升,农民开始支付超额加价,同时获得的节水奖励也在减少,在未改革地区仍按照统一计量的基准水价进行收费。水价政策改革直接关系农户的灌溉成本。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是有一定成本和风险的,一项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需要具备经济上的可推广性。当灌溉成本较低时,节水带来的效益体现并不明显,农户往往没有主动采用节水技术的积极性。随着用水成本的提高,节水所带来的收益随之增加,农户可以采取节水技术灌溉来实现节约灌溉用水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统一价格的农业水价政策下,水资源的定价即为农民灌溉的边际成本,此时农户只接收到低价水的价格信号,缺乏节约水资源的动力。在水价政策改革地区,一方面,通过明确水权额度和灌溉定额,向农户传递目标用水量,给予农户清晰的节水目标预期,提高农户节约灌溉用水意识。另一方面,由于水权额度设计在相对较低水平,绝大多数农户的作物用水量都会超过这一额度,超额水价的安排使得高水价成为农户面临的价格信号,对用水量高的农户形成经济上的惩罚,提升了农户不使用节水技术的成本; 而节水奖励设置则提高了农户使用节水技术的预期收益,从而改变节水技术使用的相对经济性从而形成激励。因此,在水价政策改革地区,定价机制的改变影响了农业用水户基于节水技术使用所产生的效益回报预期和该项技术经济成本的权衡结果,会考虑进行灌溉技术的采用。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说:

H1: 水价政策会影响农户对节水技术的采用,相较于统一水价地区,在实行水价政策改革地区,农户对节水技术的采用可能性更大。

Kabunga等在强调信息重要性的同时,提出不同农户由于禀赋具有异质性,其行为决策也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重点关注农户分化和经营规模带来的差异,参照郑旭媛等的研究,农户异质性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力禀赋和风险偏好。本文根据农户家庭非农就业程度将农户划分为高兼业农户和低兼业农户。高兼业农户在非农就业中投入较多的劳动力,获得的非农就业收入也较高,因此其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但是资金约束较为宽松,此外由于非农就业分散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因此高兼业农户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强。而低兼业农户则刚好相反,其家庭务农劳动力较为充裕,但存在着较强资本约束和风险厌恶程度(表1)。

表1 不同节水技术属性与农户选择Table 1 Attribute and selection of different water-saving technologies

本文进一步将主要的农业节水技术根据风险、劳动、资本属性特点进行分类。第一种是抗旱品种技术,即使用新的抗旱品种替换旧有品种,新品种技术可以节约水资源消耗,农户需增加少量资本投入用于购买新品种种子,但同时节约灌溉成本,总体资本投入变化不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变,但会增加一定的产出不确定性。第二种是传统节水技术,包括平整土地、覆盖地膜、秸秆还田等技术,该类节水技术资本投入较小,在农户中有一定的普及,风险相对较小,但需要在技术使用阶段增加大量劳动力投入。第三种技术是现代节水设施,主要包括喷灌、滴灌、微灌等技术,该类技术节水效果较好,能明显节约劳动投入,但是资本投入相对较高,另外由于农户对该类技术了解程度较低,在技术使用中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由此可以推断,面对水价政策的变化,农户对灌溉技术使用的决策往往基于技术属性特征和家庭初始资源禀赋优势,从而呈现出技术选择倾向差异。

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2: 低兼业农户资本约束较强,风险厌恶程度高,但面临的劳动力约束弱,在水价政策改革时,倾向选择抗旱品种和传统节水技术。

H3: 高兼业农户劳动力约束较强,资金约束相对宽松,对风险抵抗能力较强,在水价政策变动改革时,倾向选择抗旱品种和现代灌溉设施节水技术。

2 研究设计与变量选择

2.1 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考察农业水价政策改革对农民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这一部分计量模型设定为:

式中: WSI为农民节水技术采用行为,以是否使用节水技术作为被解释变量; 核心自变量Reform为是否进行水价政策改革的虚拟变量,其回归系数 β反映了水价政策改革对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 α为常数项,f和 ξ分 别为时间和地区固定效应;X为一系列会影响节水技术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状况、主观认知、生产特征等; σ为各控指变量估计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我们进一步按照本文理论部分对节水技术进行分类,依据技术属性分为抗旱品种、传统灌溉技术、现代节水设施3类,将农户按照兼业程度和经营规模分组后,分别研究水价政策对不同节水技术选择的影响,计量模型设定为:

式 中: WSI、 WSI和 WSI分别为使用抗旱品种、传统节水技术和现代灌溉设施。其他参数及变量同基准模型相同。

2.2 变量选取

因变量: 本文基准模型的主要被解释变量为农户是否采用节水技术。参照佟大建等的方法,将“是否采用节水技术”设置为虚拟变量,农户在地块中使用任何一种节水技术,即视为采用节水技术。在农户节水技术选择倾向模型中,参照黄腾等的方法进一步将节水技术进行分类,根据风险、资本、劳动力投入差异分为抗旱品种、传统节水技术、现代节水设施3类作为因变量。

关键自变量: 本研究的核心自变量为是否进行农业水价政策改革,为村级尺度虚拟变量,主要是通过询问村干部以及村民关于是否进行水价政策改革回答的匹配情况来确定,当村干部和村民普遍都确定回答进行水价政策改革时,则该村为水价政策改革村。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存在着名义上的水价政策改革村,即村干部回答该村为水价政策改革村,但普通村民普遍不知道水价政策改革,对该种类型村不视为进行了水价政策改革村。

其他控制变量: 现有研究表明,节水技术采纳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参照已有研究文献选取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农户个人特征,包括农户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从事农业年限、户口类型。家庭经营特征,包括兼业程度、务农劳动力人数、家庭经济水平、经营规模、家庭土地块数。主观认知特征,包括对节水技术有效性认知、使用节水技术风险感知、未来水资源稀缺预期。生产经营特征,包括水资源短缺状况、作物类型、土地产权是否为流转、土质类型。上述各变量的定义、赋值及均值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模型关键变量定义及统计结果Table 2 Definition and statistics of key variables of model

2.3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以河北水价政策改革典型地区为研究区域。河北是我国典型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0.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35 m·a,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其中,地下水作为河北地区主要用水来源,近年来超采严重,水资源短缺矛盾较为突出。此外,河北省是全国首批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地区,且由于地下水是主要用水来源,农业用水成本较高,农民对水价政策变化较为敏感。课题组选取河北省沧州、邯郸和石家庄3个市,抽样选取南皮县、元氏县、献县、海兴县、成安县共5个县、100余个村,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调研了农户农业生产情况。为保证调研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预调研对问卷进行了优化,并对调研员进行了培训。通过入户调研或在田间地头访谈等方式收集问卷数据,所有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填写。本文选取符合相关要求的农户问卷共918份,地块信息1365份。问卷内容涉及农户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种植投入产出、水资源及灌溉设施使用、节水技术认知及采用意愿、水价政策改革认知等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县均为水价政策改革试点地区,但由于水价政策改革是渐进推行,并不是整县推进,各试点地区均只有部分村进行了水价政策改革。

3 实证结果分析

表3为基于全部地块层面样本的水价政策改革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回归结果,模型(1)—(6)均以节水技术采用为被解释变量,依次增加控制变量,估计了农业水价政策改革对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回归结果中,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农业水价政策改革变量的估计系数均为正,分别为0.416、0.369、0.409、0.302、0.297和0.276,均通过了<1%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与预期结果一致,且回归结果显著性未发生变动,说明结果总体有效。实施水价政策改革会影响农户对节水技术的采用,相较于统一水价地区,在实行水价政策改革后,农户用水成本增加,同时使用节水技术后不仅能减少超额水价部分的用水量,还能获得节水奖励,从而提高了使用节水技术预期收益与使用成本的比值,农户采用节水技术的可能性更大,假说H1得到验证。

表3 水价政策改革对节水技术采用回归结果Table 3 Regression results of reform of water price policy on water-saving technology adoption

农户个人特征变量中,仅文化程度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节水技术采用有正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文化程度一定程度上能衡量个体认知和学习能力,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户,其对采用节水技术必要性的认知越强,也更容易学习和掌握节水技术。家庭经营特征变量中兼业程度对节水技术采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与现实情况相符,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家庭,家庭主要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相对较少,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少,农户对生产要素成本的变化并不敏感,当水价政策改革带来用水成本变动时,往往不会选择增加劳动和资金投入来使用节水技术。农户主观认知特征变量中,节水技术有效性认知变量均通过了正向显著性检验,这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由于当前节水技术信息的普及程度较低,许多农户对于节水技术是否真正能节水,能节约多少水缺乏客观认识,这阻碍了农户对节水技术的采用,当农户对节水技术效果认知越清晰,越容易做出采用决策。节水技术风险感知变量通过了<1%统计水平的负向显著性检验。根据技术扩散相关理论,主体对一种新的生产技术采纳决策受其使用该项技术风险预期的影响,当农民预感使用节水技术可能存在一定生产性风险时,会阻碍其对新技术的采纳。水资源稀缺性预期变量通过了<5%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影响方向为正。这意味着当农户认识到未来水资源稀缺状况将加剧时,越有可能采取节水技术。生产经营特征变量中,水资源短缺状况对节水技术采用通过了<10%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在水资源越短缺地区,农户越倾向于采用节水技术等方式来应对可能的干旱气候,从而减少农业生产的产出损失。作物类型变量中,以玉米作为参照组,小麦和棉花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分别为0.213和0.069。可能的原因是,相对于玉米种植而言,小麦生长周期中的灌溉用水较多,棉花则需要更多的灌溉频次,使用节水技术可以实现水量和劳动力的节约,从而促使农户采用节水技术。

为进一步研究农户分化的节水技术选择倾向,按照兼业程度将样本分为高低两组,将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大于50%的农户划分为高兼业组,比重低于50%的农户划分为低兼业组。基于农户层面数据进一步分别对抗旱品种、传统节水技术、现代节水设施3种节水技术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1)—(3)为低兼业组水价政策改革对3种节水技术的回归结果,模型(4)—(6)为高兼业组的回归结果,均控制了所有控制变量。回归结果显示,无论高低兼业组,水价政策改革对采用抗旱品种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对于采用传统节水技术而言,水价政策改革的影响仅在低兼业组中显著,高兼业组中不显著,水价政策改革对采用现代节水设施的影响系数则在两组中均不显著。说明水价政策改革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影响中,低兼业农户更倾向于使用抗旱品种和劳动力投入较多的传统节水技术,假说H2得到验证。而对于高兼业农户,仅更倾向于使用抗旱品种技术,高兼业组中传统节水技术和现代节水设施均未通过显著检验,与本文假说H3存在一定不符。水价政策改革对高兼业农户采用现代节水设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的原因是,当前水价政策改革对灌溉成本的调整幅度尚低于资金投入较高的现代节水设施,使用现代节水设施的经济效益仍然低于水价政策的冲击,因此即使资金约束较弱的高兼业农户也不会采用现代节水设施。

表4 节水技术选择的农户分化异质性回归结果Table 4 Regression results of differentiation heterogeneity of farmers on water-saving technolgy adopation

为进一步验证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在节水技术选择中的差异,本文遵循现有文献的做法(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1997)重新对兼业程度进行分组,将农业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80%以上的农户称为纯农户,占家庭总收入50%~80%的农户称为第一类兼业农户,占家庭总收入20%~50%的农户称为第二类兼业农户,占家庭总收入在20%以下的则统称为非农户。重新将农户划分为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分别以采用抗旱品种、传统节水技术、现代节水设施为被解释变量再次进行了检验。表5为回归结果,在所有回归中均控制了各控制变量。

表5显示,在所有兼业分组中,水价政策改革对抗旱品种采用的影响均显著。从系数大小比较来看,随着兼业程度的提高,系数值逐渐降低,说明对于兼业程度越高的农户,水价政策改革在促进农户使用抗旱品种技术的影响随之下降。采用传统节水技术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纯农户、一兼、二兼农户组中自变量依然通过显著性检验,在非农户组中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于采用现代节水设施,除一兼农户分组内通过了<10%统计水平检验外,水价政策改革在几乎所有兼业分组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面对水价政策改革,低兼业农户更倾向于采用传统节水技术,而高兼业农户并不会,同时对于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均不会因为水价政策改革选择使用现代节水设施。这与高低兼业分组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异质性结果分析总体可靠。

表5 按照兼业分组的节水技术选择回归结果Table 5 Regression results of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selection grouped by concurrent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河北农业水价改革地区的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水价政策改革对农户采用节水技术的影响,并按照家庭兼业程度分组研究了农户分化在节水技术选择中的倾向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业水价政策改革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水权额度和灌溉定额的明确向农户传递了节水目标预期,而节水奖励进一步提高了农户使用节水技术的预期收益,改变了节水技术使用的相对经济性。因此,相较于统一水价政策地区,河北地区“超用加价”模式下农户采用节水技术可能性更大。2)水价政策改革对不同兼业农户的节水技术选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各类节水技术在资本、劳动、风险等的区别,农户往往会根据自身禀赋约束进行选择,不同兼业程度农户在节水技术选择中存在着倾向差异,水价政策改革会促进低兼业农户倾向于使用劳动投入较多但资金投入较少且风险较低的抗旱品种和传统节水技术,高兼业农户更倾向于仅使用抗旱品种技术,水价政策改革并未有效促进农户使用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设施。3)提升农民对节水技术有效性认知、水资源稀缺预期,降低农民对节水技术使用的风险性感知将会有效促进农户使用节水技术,文化程度、高耗水种植类型、水资源短缺状况对农户采用节水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非农就业程度则呈现显著负向影响。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作为农业水资源管理机制的重要创新,水价政策改革实施有效促进了农户节水技术采用。未来应当继续扩大农业水价政策改革的推广试点范围,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完善水价政策改革的制度设计,在基本用水定额内实施基准水价保障农民生产用水的同时,通过提高超出定额加价的幅度发挥水价政策的节水激励作用,使市场机制能够在农业水资源管理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2)节水技术的推广需要关注技术属性特点差异,有针对性地推广,而非全面无差别铺开。种植抗旱品种的资金和劳动投入较少,各类农户普遍接受度较高,因此在推广抗旱品种过程中应着力降低农民对新品种产出不确定的顾虑。传统灌溉节水技术的劳动投入较高,由于高兼业农户农业劳动力短缺,更容易受到低兼业农户的欢迎,对高兼业农户重点推广劳动投入更低的节水技术。3)各类节水技术中,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设施节水效果最为明显,但对于不同程度兼业农户,水价政策改革均未促进该项技术的使用。未来应当加大对现代节水设施的推广力度,适当增加对该类技术的政府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工程建设、资金补贴、技术指导与服务等方面,不仅要在初始建设投资中进行补贴,还要在后续使用的维修管护中减轻农民成本。4)要重视对农户的宣传教育,提升其技术采用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对农户节水技术宣传讲座和技术培训指导,帮助农户形成对节水技术使用易用性和有效性的正确认识,减少农户对节水技术风险的担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户地下水保护教育宣传。通过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手段,加强对农户水资源现状和水情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水资源稀缺认知和未来紧缺趋势的预期,使农户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促使其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和节水意识,转变落后的灌溉用水习惯。

猜你喜欢
水价节水水资源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节水公益广告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中华环境(2021年8期)2021-10-13 07:28:34
节水公益广告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30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节水妙想
读写算(上)(2016年9期)2016-02-27 08: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