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
麒麟,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灵兽,与龙并称,后来比喻有才能的人杰。最典型的例子,《水浒》中108条好汉坐第二把交椅的卢俊义就绰号“玉麒麟”。本文的女主人公就是一位要做“母麒麟”的人杰,一生写满传奇!
跌下云端
她叫方召麐(lín),1914年1月17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殷实的家庭。其父方寿颐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他拥有的纺丝厂在当时的江苏也是赫赫有名。
父亲方寿颐思想比较传统。方召麐做为长女出生时,他稍显失落,于是就给女儿起了个名字叫召麟,跟当时普通的“招娣”的名字意图是一样的,希望女儿能“招”來个弟弟。不过父亲的理想比较大,他希望自己未来的儿子是人中“麒麟”,因此就不招“弟”了,直接“召麟”。但女儿长大一点的时候,更有志向和自尊,于是就把“召麟”直接改成召麐。《说文解字》解释,“麐”者,牝麒也。通俗地说,就是母麒麟。方召麐的意思很明显,我虽然是女孩,但我就想做“母麒麟”。
也许从那一刻起,方召麐就注定此生不会平凡。她自幼读书就出类拔萃,而且有很高的艺术天分,尤其喜欢绘画和书法,很早就跟着家庭教师学英文,活脱脱的才女一枚。
不过天才也都是要经历些许磨难的。战乱年月,尤其如此。在方召麐11岁时,因军阀混战的波及,故乡也不再安宁,父亲便带着全家四口人出去避难(方召麐还有个妹妹)。一天在船上,父亲不幸身中一颗流弹当场毙命。自此,曾经无忧无虑、吃穿不愁的方召麐一刹那便跌下云端。
好在母亲王淑英知书达理,而且性格坚定,坦然面对了家庭的横祸,一个人毅然承担下养育两个女儿的责任。她们再度回到无锡,一切又重新开始。
美丽的远航
父亲去世后,他经营的工厂也败落了,导致家里生活陷入困境,但眼光长远的母亲咬着牙,仍然供女儿读书。方召麐先后就读于无锡竞志女中、上海启明女校、青岛德女中学和上海学华大学,她比那时普通的女孩自然还是幸运得多。
方召麐自幼对画画就展现出非凡的天赋,13岁起跟随老师陶伯芳学国画,达到一定的水准。1933年春天,方召麐拜国画大家钱松喦(yán)为师,从此她也进入了人生的春天。方召麐成长迅速,仅一年时间,她的画作便入选当地有名的白浪画会,同老师钱松喦的作品并列展出。钱松喦对这位女弟子不吝美词:“此女子日后必有大成。”
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同时,方召麐也收获了爱情,对方是安徽人方心诰,其父是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方振武将军。
方召麐是在朋友的一次婚宴上结识方心诰的。当时,美丽的方召麐做为伴娘出现在方心诰的视野;而当时的方心诰也是英姿勃发、玉树临风,英武之中不乏儒雅之气。两人一见钟情。1937年,23岁的方召麐同方心诰双双踏上了留学之路,他们漂洋过海来到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大学就读。方召麐成为此校第一个女留学生,但她并非是去攻读美术,而是欧洲近代史,这在当时的求学女性中也是少有的。
第二年,方召麐同方心诰在美丽的英伦结为伉俪。
再受重创
婚后不久,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英国不再安全,方召麐随丈夫先后辗转挪威、纽约等地,最后回到了上海。
本来方召麐同丈夫的生活还是幸福的,方心诰没有像其父那样做一名征战沙场的勇士,他走上了从商之路,但同样十分优秀,他经营的纱厂也曾十分红火。无奈,其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战火频仍,到处都不平稳。因此方召麐随着丈夫,带着孩子们也是辗转流离。
自1940年开始,除安徽和江苏外,他们先后到过上海、香港、天津、桂林、重庆、贵阳等地。但不管生活如何颠簸,他们夫妻始终不离不弃,他们的孩子也在坎坷波折的生活中一个个降生(生有2女6男)。为了纪念他们的出生,方召麐夫妻把孩子如此起名,在天津出生的叫“津生”,在桂林生的叫“林生”等,而在相对安宁时期出生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则叫“安生”和“平生”。
直到1948年,方召麐一家才在香港安定了下来。方心诰重新经商。而为了丈夫,为了孩子们,方召麐把自己钟爱的绘画艺术抛到了脑后,甘心做一个家庭主妇。
然而,才安顿两年,方心诰便意外病故。36岁,再受重创,方召麐万念俱灰。但是,当她爬在床头哭够了,转脸看到围在她身边的这群小生命时,还是抹抹眼泪,又站了起来。
方召麐记得当初她为何要用这个名字,不错,她要做“母麒麟”,她不会输于任何一个男人,她要做女中豪杰!
超越赵少昂,再拜张大千
方心诰去世后,方召麐先是继续了一段丈夫的事业,做了两年进出口贸易。因为她明白,要想养活一大堆孩子,没钱是不行的。但在做生意的同时,她在业余时间又拿起了放弃10余年的画笔,她的梦想还在。
终于有一天,方召麐不顾家人的反对,决心关掉丈夫的公司,专一画画,要靠自己的画来养家。从此,方召麐每天早上4点钟准时起床,练习画作。不仅如此,她再拜名师,成为岭南派国画大师赵少昂的弟子。
于是,她的画技再次如火箭般蹿升,不久就与赵少昂同赴东瀛举办了战后日本第一次画展,轰动一时。在日本,她还出版了第一本个人画集。其时,方召麐的岭南派花鸟画已经炉火纯青。
然而,方召麐并没有满足,她反而隐隐感到,岭南画风不是自己喜欢的艺术风格,不太适应自己;或者说,自己完全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于是1953年,她39岁时,再拜画坛泰斗张大千为师。
在张大千先生指点下,方召麐画技日臻完美。她牢记恩师的教诲:画家要多读书,更要有系统的读书,从而去浮气,去匠气。因此,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1954年,40岁的方召麐又入读香港大学,随国学大师饶宗颐、刘百闵等研读中国哲学及文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的方召麐在欧洲继续游历,见了许多名山大川。在此过程中,她受西方画艺的影响,画风也开始转变。她甚至学习了油画以及抽象派画,把中西方画法进行了完美融合。
方召麐在绘画艺术上受张大千的教诲和指点非常重要。1970年,张大千在美国游历时,曾邀请方召麐前去“切磋”画艺,因当时的方召麐已经是一位国画大师了,有了同师父切磋的资本。方召麐闻知欣喜前往,这次赴美使她受益匪浅。
在美国,方召麐又跟随张大千学习了一年。本来,她要临摹老师的畫,但张大千说,“以你的功力,学我自然很容易像我,但这并不是你自己的路。”他鼓励方召麐创造自己的风格。在张大千鼓励下,她完全抛弃了曾经的岭南派技巧,以汉隶的古朴笔法,加上大写意的狂放精神,融入西方抽象派技法,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画风。
一日凌晨,方召麐在画室创作了一幅山水,张大千看后,十分兴奋,于是当场题写了一副对联:“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底青”。这是老师对她的极大肯定。
后来人们把方召麐的画风说成是“壮美风格”,这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女性画家中十分罕见,被人评价极高。比如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林散之先生就如此赞她:“守法不是法,问君敢不敢,千笔只一笔,惊破画人胆”。
画出了天堂的模样
方召麐是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国画大师之一,具有世界知名度。但她被人敬仰的不仅是这些,她的人生太多精彩,也太多坎坷。其中之一,便是她在丈夫去世后没有再嫁,而是用自己的双肩担负起了抚养、教育自己八个子女的重任。她守寡56年,在创造自己事业辉煌的同时,把八个子女都成功抚养长大,后来他们都很有作为,被称为“方氏一门八杰”。
方氏兄弟姐妹八人中,有成为著名律师的,有成为银行经理的,有成为旅游公司总裁的,有成为名医的,还有一个在联合国当部长。当然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即方家次女陈方安生,她曾经做过香港首任政务司司长。
有一次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见到了方召麐,方召麐称呼大她两岁的启功为大哥,而启功则直接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夸赞道:“你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方召麐晚年的画技已日臻化境,但仍笔耕不辍。她因年迈体衰,画画用笔便趋向轻灵,不再咄咄逼人,表面看起来,线条轻描淡写,波澜不惊,但气韵仍在。这天,年逾九旬的方召麐画了一幅轻轻淡淡、特别纯净的山水画,那山峰一抹,清水一丝,飘飘渺渺,若有若无,却暗含灵光。她的学生,也是香港著名收藏家李典看到后,大吃一惊:她画的是天堂啊,只有天堂才有这样的景致!但他转念一想,不好,先生这是要走了……
果不其然,2006年2月20日,92岁的方召麐安然而逝。她去世后,同丈夫方心诰合葬在一起。
是啊,方召麐一生太辛苦,是该歇歇了。尽管她成了画坛巨匠,且教子有方,功成名就,一生无悔,但终究忘不了自己英年早逝的挚爱方心诰。她终于慨然放下了尘世的一切,放下了所有的荣华,所有的亲情,所有的牵挂,去天堂追寻自己仍年轻英俊的爱人去了。
她相信,天堂就是她笔下的模样。她相信,会在某一天,一条静静流淌着的清澈的河边,在水一方,会站着他年方四旬的爱人。她将会走向前去,重归他温柔的怀中,如一只依人的小鸟。那一刻,她再不是一只“母麒麟”了……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