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清,刘佳伟,牛亚琼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展经济学》 是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研究发展经济学的最佳例证,《发展经济学》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在高校《发展经济学》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是当前“大思政”格局下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2],是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和说服力的有效途径[3]。本研究以《发展经济学》为依托,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经管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提升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对策建议。
为了了解经管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本研究以甘肃农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发展经济学》为依托,选取了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的农林经济管理(基地班)、农林经济管理和经济学三个专业2~4 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借助于学习通网络平台,发放了题为“经管类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最终收集到有效问卷323 份。
从表1 可以看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样本中占比最多,占34.98%,调查样本的分布与该专业学生规模呈正相关。
表1 样本分布
从表2 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中,男生所占比例较低,这与经济管理类学生整体性别有一定的关系;在年级分布中,二、三年级学生占比较高,这与该课程在三个专业中的开设有关,农林经济管理(基地班)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二年级开设《发展经济学》,经济学专业三年级开设。
表2 样本特征
为了了解经管类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的总体情况,本研究问卷中设计了三个问题,即:你是否听说过“课程思政”、你是否了解“课程思政”、你是否能够区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问卷具体情况见表3、如图1、图2 所示。
表3 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图1 对课程思政的了解
图2 对“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区分
从表3、图1、图2 可以看出,听说过课程思政的学生占调查样本的88.24%,没有听说过的仅占11.76%;但进一步分析对课程思政的了解,完全了解的仅仅占到19%,不了解的占15%,大部分的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为一般了解;能完全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学仅占20%,不能区分的占36%,这与笔者问卷中后续的问答题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部分同学在填写包含有课程思政内容的课程时填写了类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等课程名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管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整体认知处于“听过,但了解甚少”的状态,整体认知程度较低。
为了了解经管类学生接受课程思政内容的具体情况,本研究在调查问卷中进一步对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认知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见表4。
表4 对课程思政包含内容的认知
从对课程思政包含内容的认知上看,学生在现有课程中预设到的课程思政内容感受较深的是创新意识和经济观念,这与《发展经济学》课程内容特点有紧密联系,经济类课程对于学生经济观念的树立应为首位,但在此调查中创新意识所占比重则为最高,是因为在创新知识点讲授中运用了视频+讨论的专题形式融入思政点内容,学生对此印象较为深刻;同时家国情怀和时政新闻所占比重也较高,因为《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课程内容讲授中更多的穿插了中国的发展成就,对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作用凸显,同时,结合课程特点,“时政案例”是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故“时政新闻”所占比重较高。
在《发展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课程小组对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首先是置于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感受,即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效果认知,其次是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基于项目进展,在此仅仅讨论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效果认知,见表5。
表5 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效果认知
从对课程思政认知的效果上看,学生对创新中国、友善中国、奋进中国和自信中国的感受较深,这与该门课程设计的思政内容是相吻合的,与《发展经济学》 课程思政项目设定的目标也是相吻合的。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效果较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学生对课程思政本身认知较低的前提下,不影响对思政内容效果的认知,作为课程思政的实现主渠道,应积极发挥专业课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相关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经管类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整体认知程度较低;其次,经管类学生对课程知识点涉及的思政内容理解较好;最后,经管类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效果的认知较好;总之,通过分析,这也正是印证了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途径,即“润物细无声”,也就是说学生在不完全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的情况下,仍然能通过课堂中课程思政的内容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需要在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最终达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应。
第一,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发展经济学》课程小组应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内涵,挖掘经济学科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引领,让“课程”与“思政”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第二,提升课程思政内容的直观性。在《发展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中,视频案例教学是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视频以其直观性、形象化、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画面视觉刺激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赋予课程内容新的生命。
第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保证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必要保证。在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视频解读、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小组任务、专题等形式,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让学生拿起手机参与课堂互动,将思政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入专业知识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