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真明规导行
——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分析

2022-01-14 09:22张立成白云沛
考试与招生 2022年1期
关键词:莱辛诗画异质

>>>张立成 白云沛

信息性阅读材料因阅读量大、背景知识专业、语法结构复杂等特点,导致考生得分不太理想。本文选取2021年新高考Ⅰ卷中的“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从考生答题情况及备考策略等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备考带来一点思考和帮助。

一、真题再现

限于篇幅,此处不再提供文本,只呈现设问: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试题分析

1.第4题分析

第4题关于材料论证思路的设问,涉及信息性阅读能力中提取有效信息、把握文本主要观点、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考查,难度不大。

通过阅读试题的两则材料,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思路来解答第4题的设问。

(1)提取段落观点句,概括分层晓文意

材料一的第一段,指出了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诗画并不同质的观点;第二、三段,莱辛发现“拉奥孔典祭”在诗、画中的重要异点,以此来解释提出“诗画异质”的缘由;第四、五段,分三个角度具体介绍了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第六、七、八段,介绍莱辛通过推原其中缘由得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的结论;第九、十段,补充介绍“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材料进行理解和分析时,不能忽视材料的行文角度。例如材料一不是选自莱辛的《拉奥孔》,而是朱光潜的《诗论》,换句话说,材料一是从朱光潜的角度来谈他对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见解,尤其是材料第七、八、十段的内容。在梳理行文脉络的过程中,要关注行文的出发点或立足点,这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材料。

材料二的第一段,在提出《拉奥孔》所讲的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的观点后,以陆机、邵雍为例,介绍中国古人也有关于诗画关系的论述;第二段列举沈括批驳唐代关于《按乐图》与王维的传说、画家难以画出徐凝《观钓台画图》中“三声”为例,论证在“诗画”关系上中国古代也有和莱辛相近的看法。

(2)结构逻辑齐思考,整体观照理文脉

材料一在结构上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接着利用“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了诗画异质说”这一句指出莱辛持此观点的缘由,然后材料进一步“解释这些异点”,最后得出诗画异质的结论。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构上“总—分—总”的特点以及逻辑上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不断深入的思维方式,进而得出“结构上周密完整,逻辑上层层递进、纵向深入”的结论。

材料二在结构上也开门见山地提出莱辛“诗画异质”的观点,接下来分析中国古人对诗画之间关系的论述与莱辛的看法有很多相似点,彼此之间形成照应。

(3)局部思路应体现,论证方法不可少

前面两个角度大部分考生都能理解,但为什么在分析论证思路的时候还要介绍论证方法呢?许多考生不理解这一点。事实上,论证方法本身就是行文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论证思路除了须介绍材料的内容、结构、逻辑、脉络外,论证方法也不可少。

分析材料一不难发现,朱光潜分别用到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分析材料二,也可以看到钱钟书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大量列举的论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进一步理解答案设置的缘由。比如关于材料一的答案,既有从材料脉络层次的角度“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也有从材料逻辑结构的角度“纵向展开”,还有从论证方法的角度“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关于材料二的答案,有从材料脉络层次的角度“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后,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也有从材料逻辑结构角度的“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以及从材料特征的角度“札记(阅读心得或笔记)形式”。

2.第5题分析

第5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对嵇康诗句、顾恺之说法的理解。这一设问,体现了培养“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观点”的能力要求。题干不仅涉及对材料观点的理解,更考查了考生在新情境中理解运用材料的能力。

通过对题目分析,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来解答第5题。

(1)认真审题,明确问题指向

关于设问,可以进一步理解是让我们结合材料,分别对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诗句和顾恺之认为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的观点,谈谈理解认识。关于题干中“此”的指代,应为既包括诗句,又包括顾恺之的说法。

(2)结合材料,阐释情境内涵

结合材料,容易得出关于诗画异质中“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的观点。面对题干中嵇康的诗句和顾恺之对画的理解,我们分析诗句“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都含有动作,都适合用诗来叙述;而绘画中“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一易一难,根据材料中“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的观点,说明绘画也可以叙述动作,只是因为“手挥五弦”时间短,“目送归鸿”包含的时间更长,所以才会有一易一难的看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归纳答案:“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时间的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可以发现,在准确提取材料信息的前提下,①的内容是结合材料分析嵇康的诗句,②③的内容是结合材料分析顾恺之的说法。

三、答题分析

下面,结合考生的答题情况,做具体分析。

第4题示例1

具体分析:该考生的审题出现偏差。答案里完全没有“论证思路”的呈现,仅仅提取了材料一、二的部分观点。

第4题示例2

具体分析:该考生的信息概括不准。答案整体不错,但美中不足的是关于材料一的答案缺少论证方法及行文逻辑的表述;材料二的答案在概括内容方面出现失误,没有从对象的角度切入,仅就莱辛的观点分析,缺少对中国古人论述的概括。

第5题示例1

具体分析:该考生的观点情境不准确。答案中①认为绘画只能描绘出“手挥五弦”的画面,②认为“目送归鸿”不能通过绘画表现,这些理解,对比材料“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诗歌宜于叙述动作”的观点,可以发现其不足。

第5题示例2

具体分析:该考生的观点情境欠融合。答案生硬地建立材料观点与所给新情境之间的因果联系,但缺乏必要的分析说理,这是很多考生的通病,应该引起重视。

四、备考策略

1.晓理论,明方向

通过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信息性阅读,高考侧重于“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在主观试题中,我们更应该重点关注“信息的整合与概括、文本思路与结构、文本论证与分析、文本特征与特色”等方面的备考。

2.研真题,悟真知

高考真题历来都是同学们必须认真学习与研究的重点。因为无论在试题的准确度,还是考试方向的把握上,高考真题都是最重要的资料。除了研读本文涉及的题目外,还要重点关注近两年全国卷和各省市试卷中的有关题目,不仅要知晓试题的考查重心,更应该重点探究试题答案的缘由。

3.用教材,夯基础

为夯实与信息性阅读有关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掌握朱光潜《咬文嚼字》中“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举例论证,荀子《劝学》中关于“积累、坚持、专注”学习方法的比喻论证,《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用“自我被蒙蔽”来论证“国君被蒙蔽”的类比论证,《师说》中关于“从师态度”的对比论证,鲁迅《拿来主义》的驳论,苏洵《六国论》的立论论证等方法及作用。除此之外,还要重点关注人教版教材必修四的“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专题,了解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反驳、辩证分析、逻辑常识等知识。

4.明规范,会表达

面对主观题,我们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外,还要做到术语使用规范、重要信息凸显、条理逻辑清晰、书写认真工整等,让阅卷老师能在短时间内理解我们的答案,不能出现术语笼统不准确、表达混乱无逻辑、书写潦草难辨识的问题。

5.开视野,深背景

如果条件允许,同学们不妨关注科技、文化类的时事热点及评论,还有新闻传媒领域的新闻、访谈、时评等信息,也可以阅读知识性读物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这些文本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感知信息性阅读文本的综合特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开阔眼界,建立相关的知识背景。

猜你喜欢
莱辛诗画异质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诗画
随机与异质网络共存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Ag2CO3/Ag2O异质p-n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执政者应学习异质传播
诗画话
诗画话
诗画话 丁聪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