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022-01-14 02:03梁田
建筑与装饰 2022年1期
关键词:剪力墙框架模板

梁田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3

引言

伴随我国建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群众对建筑物的要求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传统建筑物的搭建方式很难适应当今建筑使用需求,尤其是在施工环节势必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这就需求施工单位实现与时俱进式的进步。在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搭建过程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高精度、高安全性的施工,就需要有效提升剪力墙的施工水准,保证相应的成效。基于上述的原因,剪力墙结构成为当下中国建筑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要点,只有做好对剪力墙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才能更好应对各类潜在的风险,实现最佳的施工效果[1]。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其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基础的形式为量筏板,整个的建筑面积计算为6893㎡,而对于施工单位的施工面积则控制在3300㎡,二者室内外高差均为0.75m,建筑物的高檐为23.91m,其内墙为填充结构。结合其使用的频率和需求,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被设置为2级,而在框架部分则设置为抗震等级3级,整体结构的防震烈度则为8度。其中,剪力墙部分所使用的钢筋为Ⅰ级钢、Ⅱ级钢,所用Ⅰ级钢的型号为φ6~φ10,所用Ⅱ级钢的型号为φ12~φ28。钢筋的连接原则如下:直径>22mm时,使用机械方式;直径为16~22mm时,使用焊接方式;直径<16mm时,使用搭接方式。

2 施工准备环节技术要点

针对剪力墙结构的使用情况来看,施工准备是做好剪力墙结构的核心前提。通常情况下,准备工作包括了技术交底、材料进场以及其他附加内容,只有做好充分的判断,才能更好提升设备的使用,保证剪力墙结构的安全性。

2.1 交底

在准备工作中,要做好对准备物料的审核,邀请各方监理机构做好审查与校对,明确设计的各项任务无误的前提下,经由设计单位将本次的设计方案以及图纸进行绘制,在开工前还需要明确各个部门、各个队伍的通力合作,引导不同部门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强化自身的职能所在,在图纸和设计方案上保持一致,避免出现问题和遗漏,为后续的高效施工工作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和应用效果。

2.2 材料进场检查

针对剪力墙结构的使用而言,材料的进场预检查也是重点任务之一,要加强检查,确保其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再使用。剪力墙结构的主材料为水泥、钢筋,要在检查其无误并且能发挥相应能效的时候,才能保证发挥应有的效果。过往的经验中,因为剪力墙结构的钢筋强度没有符合预期,使得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引发安全事故的情况不在少数。因此,作为检查的重点,钢筋必须进行重点质量检查。结合本次剪力墙结构案例的需求,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国家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查,钢筋会被抽取30%作为考察样本进行检查。其核心指标为碳含量差、金属锰含量差,相应的数值为小于0.02%及0.15%,只要符合该标准即为合格。同时,还根据国家统一出台的《钢筋混凝土标准》中对材料外观的考察,做好力学测验的情况下再投入使用。经过上述的测试,钢筋都符合剪力墙结构的使用需求,因此投入具体的建设。

3 钢筋施工环节技术要点

3.1 剪力墙钢筋施工技术

通常情况下,剪力墙结构的施工划分为两个主体部分,即钢筋施工部分以及框架钢筋施工部分两类。本案例中,剪力墙结构是以双面双向的方式进行建设的,主要是采用主钢筋为原材料,其直径为6cm,并附加使用了600cm的拉筋,这样的结构使得剪力墙结构强度更大、可塑性更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水平的分布筋需要采用搭筋的结构处理,不同位置之间还需要至少500mm以上的间距,避免出现某个单点建筑强度不足的情况。同时,需要加强洞口的预留考量。在本次案例中,剪力墙结构的洞口边缘尺寸在200~800mm之间,并设置专门的附加筋,确保结构的强度。在剪力墙结构具体施工的时候,势必会用到大量钢筋,所以还需要控制间距位置,只有保证每一个间距的距离相等,才能认定剪力墙结构的质量达到最佳水准[2]。

3.2 框架结构钢筋施工技术

对剪力墙结构而言,主要是经由框架柱和框架梁两个主体组成。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工作也是分为框架柱施工和框架梁施工。在前者施工时,需要先将主筋固定,再连接其他位置,塑造成为一个整体框架结构。在安装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再加装专门的保护层垫块,确保完善后再浇筑施工。框架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对垂直筋做好就位处理,再测量明确绑扎位置加以明确标注。再套上箍筋,并将箍筋移动到之前标注好的位置上,再采用绑扎的方式,将箍筋固定到垂直的主筋上。最后,每隔1m的距离在主筋处设置一个塑料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具备足够的厚度。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绑扎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绑扎的位置点和柱筋的位置点错开,使得受力点的薄弱环节被错开,增强剪力墙结构整体的强度。同时,在剪力墙的搭建过程中,要委派专门的人员进行清洁、除锈的工作,保证钢筋的使用强度始终符合要求,并且在长时间的运作下也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和价值。

4 模板施工环节技术要点

4.1 模板准备施工

在预制工作完成后,还需要执行后续的模板准备活动和拆制施工,便于后续的混凝土浇筑作业推进,实现高强度的制作。在本案例的模板施工中,团队结合预先指定的图纸、方案,准备相应的横梁、墙体以及支柱模板。在进行后续准备作业上,则需要对地下导墙进行专门的吊模处理,内、外结构都做好拼接处理。

针对地面的剪力墙结构,使用较多的是钢制材质的拼装式大模板,该模板标准宽度是300~1500mm,在外部还需要额外添加一个0.5cm高度的层高位置预留,并在内部加装0.5+层高-板厚的内模。在本案例之中,采用的是厂家定制的专业柱子模板。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内置模板的材料,通常也是以钢模板为主,在模板位置上需要加装竹夹板,并使用防水胶合板作为梁体结构的模板,完成所有的预制工作。此外,在模板尺寸的选择上要结合力学公式进行计算,最大限度上保证操作的准确性,为后续的操作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4.2 模板支拆施工

不同模板在支护的时候,要加强模板之间的连接和结构本身的稳定,使得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加强,模板之间的接缝也不得大于2mm,以免出现漏浆问题。整个支护工作完成后,还需要做好专门的检测工作,如果偏差在合理范围内即可使用,反之则需要调整。针对支护的流程之中,施工单位还需要在下方配置专门的钢管,本案例中选用的是φ48×3.5mm的钢管,作为模板的可调支撑,若该框架梁的高度>700mm,则需在梁底以上2/3的梁高位置处,设置一对对拉螺栓,同时在框架柱模板的支护中,需要采用螺栓,固定其与梁之间的交接处,保证连接点浇筑效果。同时,模板支护的时候,还需要加强在螺栓、连接器等位置的禁锢状态,在浇筑前也予以相应的确认,最大化保证支护的效果符合要求。在建筑强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施工方再将模板全部拆除。整个施工的流程需要按照非承重、后承重的顺序进行,如果顺序颠倒很容易出现力度不足的问题,使得模板出现丢失、损坏,甚至导致后续的工程效果不强的问题出现,影响整体的建筑物施工进度[3]。

图1 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5 混凝土施工环节技术要点

5.1 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剪力墙结构使用的时候,混凝土施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整体结构形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来看,本案例中的剪力墙结构包括两个环节,即浇筑施工、养护施工两项。浇筑施工的时候需要配备如下两个内容,即土泵和导管。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经由压力泵向剪力墙输送,整个高度需要有所保证,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施工效果能够更强,在新旧浇筑层之间需要有3~5cm的泥浆,保证二者结合良好,加强浇筑效果。在分层浇筑的同时,还需要使用分层振捣的效果。在剪力墙与框架结构之中,都会含有专门的钢筋做支撑,所以在振捣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振捣的强度过大,对钢筋结构进行破坏,反而降低其应有的建筑强度。在浇筑完毕后,必须要保证其充分干透,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避免黏合难度大。

5.2 混凝土养护施工

对混凝土的使用而言,剪力墙结构高度强调了养护的措施,养护的时间节点经由所采用的混凝土原材料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所决定。通常情况下,单次浇筑完毕后的十二小时即可开始第一次养护,养护的时间不得短于三周时长。在养护的时候,所常用的手段包括了洒水、保护膜等,避免混凝土中水分流失过快,反而产生裂缝。在养护期间,应当注意缩短构件表面的暴露时间,并使用塑料布、草帘等加以覆盖,减少构件中的水分蒸发。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养护操作不当很容易使得剪力墙结构表面平整度变差,所以在进行养护的时候还需要做好抹平处理,避免墙体过于毛糙,不利于下一个阶段的施工动作推进。

6 结束语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群众对建筑物的需求不断提高,剪力墙结构将会在建筑搭建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意义,施工单位不仅需要规范操作剪力墙结构搭建的步骤和方法,确保整个工序的安全性,更需要最大限度上保证其经济效益。剪力墙结构的实用价值很强,各个单位要加强调研,使其技术不断进步,更好回馈于施工之中。

猜你喜欢
剪力墙框架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技术应用
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用浅析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