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彬钰,闫亦农
(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80)
本课题所研究的科尔沁地区也可以称之为西拉沐沦流域,包含3 个盟市12 个旗县,3 个盟市分别是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12 个旗县分别是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敖汉旗、奈曼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
本课题针对田野调查收集的素材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了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分类、分布位置、纹样分类以及刺绣工艺的类型。
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主要表现在服装、靴鞋、配饰上(如图1 所示)。服装主要包括传统蒙古男女袍、男女坎肩(男短坎肩、女长坎肩);靴鞋主要包括蒙古男女靴、绣花女鞋;配饰主要包括烟荷包、护耳、枕面、褡裢。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纹样主要分为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两大类,其中具象纹样包括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抽象纹样包括几何纹样。
图1 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各类型分类
2.1.1 服装类
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分布位置主要集中在服装的楚楚给襟(领口至肩扣的部位襟,源自穿新衣时此处涂写楚楚给黄油祝颂的习俗[1])、领座、袖口、肩袖裉部、两侧开衩或一侧开衩、底摆、袍身等位置(如图2 所示);女性服装的纹样主要为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以刺绣技法为主;男性服装的纹样主要为几何纹样,袍服以刻绣为主,坎肩以贴绣为主,详情见表1。
图2 科尔沁地区服装中蒙古族刺绣纹样结构
表1 服装类分布位置、纹样及工艺
2.1.2 靴鞋类
靴鞋上的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分布位置主要集中在靴靿、靴帮和鞋帮位置(如图3 所示),女性蒙古靴鞋主要以刺绣技艺为主,纹样常以植物纹样为主,动物纹样为辅;男性蒙古靴主要以拧线绕针绣技艺为主,纹样以几何纹样为主(见表2)。
图3 科尔沁地区靴鞋中蒙古族刺绣纹样结构
表2 靴鞋类分布位置、纹样及工艺
2.1.3 配饰类
配饰类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分布位置主要集中在烟荷包、护耳、枕面、褡裢的正面(如图4 所示),烟荷包、护耳、枕面、褡裢以刺绣技艺为主,纹样常以植物纹样为主,动物纹样、几何纹样为辅(见表3)。
图4 科尔沁地区配饰中蒙古族刺绣纹样结构
表3 配饰类分布位置、纹样及工艺
蒙古族刺绣技艺见图5。
图5 蒙古族刺绣技艺
蒙古族刺绣技艺独具特色,最典型的技艺主要有4 种,分别为刺绣技法、贴绣技法、拧线绕针绣技法、刻绣技法(如图5所示)。
科尔沁地区的女性很擅长刺绣,她们都是从小(10 岁左右)开始学习刺绣,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刺绣技艺变得炉火纯青,让人叹服。清朝的很多绣娘都是科尔沁地区的姑娘。
科尔沁地区刺绣传承方式独具特色,该地区的刺绣只限女性参与。过去刺绣传承方式有2 种:(1)由母亲传授给女儿;(2)婆婆传授给儿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机器生产给手工刺绣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刺绣手艺人年龄偏大,年轻人又喜欢探求新鲜事物,刺绣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现在,政府对刺绣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蒙古族刺绣已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传承方式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 种,分别是师徒传授和学校传授。很多非遗传承人开始致力于传承蒙古族刺绣,不仅开设免费培训班、进入高校推广蒙古族刺绣文化,还创办企业将刺绣转换为经济产品,提高绣娘的收入。
蒙古族的色彩审美崇尚自然色,这是源于其所处的特殊环境。科尔沁地区服饰品一般都以黑色为底,刺绣纹样色调鲜艳且对比强烈,色系划分细致和谐,体现出古朴艳丽、丰富多样的特点。科尔沁地区服饰品的色彩追求装饰性和凹凸有致的视觉形象,运用夸张、概括的外形来体现蒙古族人对美好吉祥寓意的寄托,男性服饰品以冷色为主,女性服饰品以暖色为主,着重体现在颜色的对比配搭上,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由阿来夫老师的娜莉芙民族服装制作有限公司提供的常用丝线作为基本色卡,对其进行潘通色的标注(如图6 所示),并以此为基础对调研素材进行代表性的色彩分析。
图6 常用绣线色卡图及潘通色号
科尔沁地区刺绣纹样的配色受到该地区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影响,科尔沁地区刺绣常以红花绿叶的配色为准则,强调整体构图色彩的对比性、局部构图的调和性。通过潘通检测仪、TPG 色卡Capsure™and Fashion,Home+Interiors Color Guide和Pantone Color Manager 软件将3 大类别色彩色号、RGB 值一一对应,并用python 编程软件基于kmeans 聚类分析的图片颜色提取后进行色彩的比值分析。
3.1.1 服装类
针对服装类进行比值分析可以看出,女性袍服、坎肩的刺绣纹样色彩丰富且艳丽,且粉色系占比较大(如图7a 所示),以(R238 G194 B218)、(R243 G136 B179)、(R211 G97 B163)、(R204 G57 B123)、(R181 G207 B97)为主,而男性袍服、坎肩的纹样色彩比较单一(如图7b所示),多以黑色为主。
图7 服装类色彩汇总比值
3.1.2 靴鞋类
针对靴鞋类进行比值分析可以看出,女性靴鞋纹样色彩较为艳丽多变,以刺绣、贴绣、拧线绕针绣技艺的表现方式突出色彩的多样性,其中蒙古女靴鞋的色彩以(R243 G214 B228)、(R243 G136 B179)、(R164 G201 B100)为主(如图8a 所示);男性靴主要以拧线绕针绣技艺为主,色彩表现相较于女性靴鞋略显单一(如图8b 所示),(R145 G181 B77)、(R28 G115 B75)、(R101 G123 B184)占比较大[2]。
图8 靴鞋类色彩汇总比值
3.1.3 配饰类
针对配饰类进行比值分析可以看出,烟荷包、护耳、枕面、褡裢上的纹样色彩都较为丰富。其中,烟荷包以刺绣技艺最为常用,色彩以(R238 G194 B218)、(R243 G136 B179)、(R209 G38 B49)、(R181 G207 B97)为主(如图9a 所示);护耳以刺绣、贴绣技艺为主,色彩以(R239 G165 B200)、(R241 G96 B133)、(R213 G57 B44)、(R0 G146 B70)为主(如图9b 所示);枕面以刺绣技艺为主,色彩以(R243 G214 B228)、(R239 G165 B200)、(R243 G136 B179)、(R211 G97 B163)、(R203 G47 B112)、(R209 G38 B49)、(R181 G207 B97)为主(如图9c 所示);褡裢以刺绣技艺为主,色彩以(R243 G214 B228)、(R239 G165 B200)、(R211 G97 B163)、(R250 G177 B169)为主(如图9d所示)。
图9 配饰类色彩汇总比值
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的典型色彩及RGB 值如表4所示。
表4 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的典型色彩及RGB 值
对服装、靴鞋、配饰3 大类的色彩进行综合的比值分析,总结出3 大类别中花卉、叶子、根茎的典型色彩及RGB 值(见表4),并展示刺绣纹样的典型配色图(如图10所示)。
图10 刺绣纹样的典型色彩配色图
对科尔沁地区的典型绣品进行色彩分析,将潘通色号和RGB 值与之一一对应(见表5),为深入了解该地区的配色规律及色彩内涵奠定基础。
表5 刺绣素材代表性色彩分析
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纹样的构成可以分为3大类,分别是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如图11所示)。
图11 纹样构成方法
4.1.1 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独立存在的,一般表现为对称式和均衡式构图。
4.1.1.1 对称式
图12 中的女式长坎肩上的纹样为四季花纹样,包含牡丹花纹样、荷花纹样、杏花纹样、菊花纹样,采用了对称式的单独纹样。图13 为荷花纹样和牡丹花纹样。对称式的单独纹样是基于一条假想的中心轴或中心点,然后让纹样上下或左右翻转,得到新的纹样,新的纹样折叠后可以重合。这种对称式单独纹样没有外轮廓限制,结构工整严谨,有对称式的美感,常给人以完美和谐之感。
图12 绣四季花的长坎肩
图13 荷花纹样、牡丹花纹样
4.1.1.2 均衡式
图14 中的已婚女子全身绣坎肩的纹样为四季花纹样,图15 为杏花纹样和荷花纹样,图16 中的绣花枕面纹样为飞鸟纹样与树纹样,图17 中的刺绣褡裢纹样为牡丹花纹样,都采用了均衡式的单独纹样。均衡式的单独纹样是依据中心轴或中心点进行等量但不等形的纹样设计,上下左右的纹样不受约束,但要保持画面重心的平稳。这种纹样结构自由、灵活多变,给人以安定中又不失变化之感。
图14 已婚女子全身绣坎肩
图15 杏花纹样、荷花纹样
图16 绣花枕面
图17 绣花褡裢
4.1.2 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是指纹样受到某种形状的限制,在这个形状之内进行纹样设计与变化,使纹样与外形彼此呼应,一般表现为角隅纹样、边饰纹样、填充纹样、团花纹样。
4.1.2.1 角隅纹样
角隅纹样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角花,常常在一处以角花的形式作为装饰,这种纹样结构较为规整。如图18 所示,红缎长坎肩左右边衩的云头处绣有不同颜色的杏花。这样的纹样结构灵动,但不失严谨。
图18 红缎长坎肩及角隅纹样
4.1.2.2 边饰纹样
边饰纹样一般是指被某种规则形状所限制的框形纹样,通俗来说可以解释为花边。图19 所示为贵妇人坎肩边衩采用的带状装饰,边衩纹样绣有马兰花、菊花、杏花、蝴蝶纹样,纹样结构整齐有序。
图19 贵妇人坎肩及边饰纹样
4.1.2.3 填充纹样
填充纹样是在规定的外形内填充一种或多种纹样,纹样的形态会依据外轮廓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变化。图20 所示蓝缎绣花女袍楚楚给襟处填充的为牡丹花纹样;图21 所示绿靿黑帮刺绣女靴的靴帮处填充的为牡丹花纹样;图22所示烟荷包(6条飘带)填充的为荷花纹样、杏花纹样、灯笼花纹样、鸳鸯纹样、蝴蝶纹样;图23 所示贴绣护耳填充的为牡丹花纹样和凤鸟纹样。这样的纹样结构灵活多变,有很强的设计感。
图20 蓝缎绣花女袍及填充纹样
图21 绿鞠黑帮刺绣女靴
图22 烟荷包
图23 贴绣护耳
4.1.2.4 团花纹样
团花纹样是从清朝服饰借鉴而来,在科尔沁地区女性服饰中常出现独一式的团花结构。独一式是指一种或多种纹样组合成圆形的纹样。图24 所示绣牡丹长坎肩的正、背面共有6 个团花纹样,都绣有牡丹花纹样,这样的纹样结构表现出蒙古族尚圆的审美观念,给人以圆满包容的感觉。
图24 绣牡丹长坎肩及团花纹样
4.1.3 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是指一个单位纹样不断重复而得到连续的纹样,科尔沁地区的服饰品只存在二方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采用一个单位纹样通过上下或左右进行连续翻转的排列方式。图25 所示女子坎肩的边衩即运用了此排列方式,将牡丹花纹样在边衩以上下方向进行连续排列。这样的纹样富有很强的节奏韵律感。
图25 女子坎肩及二方连续纹样
针对调研的275 件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纹样进行构成形式编排统计,具体如图26 所示。由图26可以看出,收集的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纹样多以填充纹样为主,服装类的刺绣纹样几乎全部以填充纹样为主,其中女式袍服大多只出现填充纹样,女式坎肩的刺绣纹样在衣身以对称式为主,填充纹样、角隅纹样、边饰纹样常一起出现,男式服装中的刺绣纹样以连续纹样为主;靴鞋类也是以填充纹样为主,其中在靴靿下部常出现角隅纹样;饰品类以均衡式纹样为主,其中烟荷包常以均衡式的填充纹样为主,护耳常以对称式的填充纹样为主,枕面常以均衡式纹样为主。
图26 275件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纹样构成形式出现的频率
科尔沁地区女性服饰中出现的楚楚给襟常见的有3 种形式(如图27 所示)。这3 种楚楚给襟中,图27a最常见,常出现在男女袍服和坎肩上,单个或多个独立纹样以散点的形式填充于楚楚给襟和领座处,男式袍服以几何纹样为主,女式袍服以牡丹花纹样为主,女士坎肩以花卉纹样为主,蝴蝶纹样作为点缀纹样,布局丰富,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给人以丰富、灵活的视觉感受;图27b 的结构常出现在女式坎肩上,以组合纹样的形式填充于楚楚给襟处,常以多个牡丹花纹样进行重复组合为主,有较强的节奏感,给人和谐、有序的视觉感受;图27c 的结构与前两种楚楚给襟的结构不同,在纹样布局上最有设计感,常出现在女式袍服上,将牡丹花纹样进行翻转、夸张、重复组合以S 形的形式填充于楚楚给襟处,构图饱满,富于变化,给人以生动、协调、律动的视觉感受。
图27 楚楚给襟的结构布局
通过对科尔沁地区3 大类别纹样的研究可知,该地区的纹样布局比较讲究,服装类常将纹样布局在领座、楚楚给襟、肩袖裉部、边衩和袍身处;靴鞋类常将纹样布局在靴靿和靴帮处;饰品类常将纹样布局在正面位置。3 大类别的纹样装饰布局形式可分为:同一纹样的组合布局、多种同类型纹样的组合布局、不同类型纹样的组合布局。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得出该地区纹样的布局特色。
4.4.1 同一纹样的组合布局
同一纹样的组合布局包括单个具象自然纹样的组合布局(如图28a 所示)和单个抽象几何纹样的组合布局(如图28b 所示)。这类布局大面积重复运用基本单元,采用疏与密、静与动等手法使布局形成较强的节奏感。整个布局层次清晰,充满节奏感和韵律。
图28 同一纹样的组合布局
4.4.2 多种同类型纹样的组合布局
多种同类型纹样的组合布局包括多种具象植物纹样(如图29a 所示)、具象植物和动物纹样组合(如图29b 所示)、多种抽象几何纹样(如图29c 所示)。这样的布局是将多种同类纹样以二方连续形式排列,层次分明且有条不紊,色块明亮艳丽,使得布局在统一中充满变化,动静结合,和谐统一。
图29 多种同类型纹样的组合布局
4.4.3 不同类型纹样的组合布局
不同类型纹样的组合布局包括具象植物纹样和抽象几何纹样组合(如图30a 所示),具象动物纹样和抽象几何纹样组合(如图30b 所示),具象植物纹样、具象动物纹样和抽象几何纹样组合(如图30c 所示)。这种布局是将3 种或3 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纹样组合,运用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等形式法则,使布局丰富多变、主次分明,区域性划分明确,韵律感和装饰感极强。
图30 不同类型纹样的组合布局
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科尔沁地区刺绣纹样形成了独特的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风格。科尔沁刺绣纹样常采用象征、谐音、比拟等手法来寄托所要表达的吉祥寓意,反映了科尔沁地区人民质朴的审美意识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成为承载大众记忆和刺绣文化的视觉遗产。
科尔沁地区纹样类型有两种:具象的自然纹样和抽象的几何纹样。两种类型的纹样各有特色,但都含有吉祥的寓意。具象的自然纹样(如表6 所示)常用在女性服饰品中,常以具象化的植物花卉纹样为主,动物纹样为辅,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繁衍后代的期望。
表6 科尔沁地区具象刺绣纹样的象征性寓意
而抽象的几何纹样(如图31 所示)常用在男性服饰品中,映射出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界的尊崇以及浓厚的蒙古族文化情态。
图31 科尔沁地区抽象刺绣纹样的象征性寓意
科尔沁地区刺绣与当地的文化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刺绣与文化习俗相辅相成,刺绣是以文化习俗为底蕴的产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文化习俗总是被刺绣反映出来,是其情感渊源。文化习俗是一种无形的观念,只能附着于具体事物上才能被人们了解、认可。在刺绣纹样中,造型结构是创作的一种手段,是对事物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夸张、变形等方式更有效地将刺绣的美感呈现出来。刺绣在呈现的过程中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方面:内在本质和外在形象。内在本质是指通过刺绣所要表达的文化习俗,如审美追求、文化情感以及传统习俗等,是抽象化的情感;而外在形象是通过造型结构、材质工艺、色彩构图为所要呈现的效果提供服务,是具象化的真实存在。只有两方面协调统一,才能将刺绣的实用功能与审美观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便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层次的更高需求。
绣花时讲究带根叶,花朵代表儿女,花骨朵代表子孙后代,花的方向要一致,象征家庭圆满、子孙满堂。刺玫花常绣于出嫁女子的坎肩上,寓意女子坚贞、端庄的品格;金凤花与万字纹库锦一同出现时代表男女双方对爱情的忠贞,以及永恒不变的爱情;桃花寓意女性对爱情的美好向往;纹样构图中石榴纹样在上,库锦在下做底,象征家族昌盛。
绣娘们说桃花纹样还有一段小故事,从前一个书生出去游玩,走累了靠在树下歇息,这时员外家里走出一位姑娘,两人双目一对,姑娘害羞地回到家中。书生对姑娘一见钟情,但是想要再见到姑娘很难,就在门上写了一首诗:“一朵鲜花门里栽,门外采花难进来,相隔咫尺难见面,金莲三寸难忘怀。”写完便离去,姑娘之后看到了这首诗,心生爱慕,便盼着书生,后来书生回来了,姑娘便与他成了亲。
松鼠与葡萄纹寓意富贵长寿、多子多福,这个组合纹样其实是明清和民国瓷器的纹饰,在清代瓷器上最为常见。葡萄象征收获和财富,而鼠在十二时辰中为首位,与“子”谐音,葡萄松鼠组合就代表多子多福、子孙万代之意。新娘的嫁衣只绣杏花,表示尊贵和多子多福;不绣飞鸟,因为飞鸟有翅膀,不能定居,怕新娘会离开家庭;也不绣动物,动物表示操劳,因为新娘嫁到新郎家,要照顾婆家的人,新娘的母亲担心自己的女儿会劳累。三友图是指石榴、佛手、桃同时存在的组合,石榴表示子孙美满,佛手表示没灾没难,桃表示福寿双全。三友图有个民间故事,讲述一个小孩生病,妈妈背着他跑去找医生,路上听到神仙花说让孩子把桃吃了就会痊愈,妈妈就让孩子吃了桃,果真孩子痊愈了。神仙花就是三友图,代表福寿双全、健康平安。
科尔沁地区刺绣常绣有象征意义的数字和纹样,彰显出刺绣纹样艺术的独特魅力,如蒙古族习俗喜欢偶数,象征完美与好运。花卉植物的习俗很多,如杏花纹样不绣在后背,因与“背兴”同音,不吉利,富贵不能背着走。龙纹和水纹绣代表尊贵与权势,禁止普通百姓使用,只能用于皇帝、皇后、公主、格格、王公贵族的服饰;而且只有皇帝的龙纹是五爪,其余的龙纹只能是四爪;水纹绣5 种颜色,寓意福山寿海,常用在贵族官服下摆部位,有些水纹绣附带天门,以此表示天赐或天下权贵的含义,突出其尊贵身份;水纹绣中有花卉则表示女子地位的尊贵,与级别有关,能穿着带有水纹绣袍服的女子必是下嫁蒙古王公的清朝公主、格格,这种服饰也被称为贵妇人服,是亲王、郡王及以上官员的福晋、哈屯的礼仪着装。
通过女子的着装不仅可以看出是否婚嫁,也能看出经济状况和地位高低。未婚女子不穿长坎肩,袍服外要扎一条腰带;而已婚女子不扎腰带,穿开衩的长袍套长坎肩;年长女子不套坎肩。如果穿着前后襟全绣的长坎肩,说明这位已婚女子一定是个贵妇人。坎肩中间一般都会断缝,目的就是保护绣花。护耳用于冬季,只限于已婚女子佩戴在盘发上。蒙古男靴的袜帮处绣有龙纹,因为龙纹代表着运气旺盛和男子的雄威、强壮,不绣于女靴上。阿鲁科尔沁旗女子出嫁时常穿尖头靴,寓意生活蒸蒸日上。
科尔沁地区的烟荷包在文化习俗中有着独具特色的作用,可以通过烟荷包飘带的数量来判断所要表达的情感。烟荷包的飘带有2~8 条,2 条飘带的烟荷包一般送给长辈表示平安健康,在阿鲁科尔沁旗的一位老人做寿期间收到了100 多个绣工精美的烟荷包,承载了晚辈们的祝福,也可以送给朋友表示友谊长久;3 条飘带一般是未婚妻送给未婚夫,表示爱情长久;4 条飘带一般是送给街坊邻居,表示和睦相处;5 条飘带一般是新娘送给新郎,表示已得到双方家人的认可,在翁牛特旗的婚俗中,母亲会边念着“祝美满而圆荷包一双,贺满载而方荷包一双”的祝词,一边给娶亲的儿子佩戴烟荷包,让新郎将烟荷包夹在腰带上,寓意美满和谐;6~8 条飘带一般是女孩送给喜欢的人表示心有所属,是对爱情的见证,科尔沁地区的姑娘会将自己的想念和爱恋全部绣进烟荷包里,然后送给心上人,许下对未来的憧憬,如民歌《白虎哥哥》中唱道“8 个飘带的烟荷包呀,八月的阳光下坐着绣的呀,想给有情的白虎哥哥带呀”[3]。
随着实用服装的需求持续增长,蒙古族院校对于具有民族特色校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服作为展示蒙古族特色的载体,为民族特色服装设计注入了强劲活力。
以信泰杯校服设计大赛为例,校服设计以“青春活力、平安健康”为主题,运用蒙古族传统寓意的纹样突出蒙古族的文化内涵,设计幼儿园、小学系列的校服,既要彰显民族特性,又要体现产品的实用性、时尚性。
7.1.1 刺绣纹样
选取带有吉祥寓意的几何纹样如寿字纹,寓意着福寿绵延、平安健康,承载了父母的期许;将刺绣纹样与校服结合在一起,采用贴绣技艺,将吉祥寓意的祝福带给学生,祝福他们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如图32所示。
图32 纹样数字化设计过程图
7.1.2 设计说明
幼儿园系列与小学系列设计以突出儿童、青少年的活跃、童趣、健康、舒适为目的,以黄色、蓝色为代表的蒙古族典型色彩为主基调,蓝色象征蓝天,代表着智慧、健康、永恒和平安;黄色象征大地,体现着尊贵和至高无上。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共同呵护着我们的童年,此外黄蓝二色是安全色,进一步保障儿童的安全。款式结构融合蒙古族元素的细节变化和现在流行的裁剪方法,细节之处彰显蒙古族特色。图案是服装的精髓,图案采用万寿纹,寓意着福寿绵延、平安健康,承载了父母的期许。面料是服装最本质的体现,面料采用全棉织品,不会刺激皮肤,且舒适透气。刺绣纹样采用贴绣的刺绣技艺与面料进行融合,贴绣耐磨,使得校服实用性增强。两个系列诠释了蒙古族的思维,将蒙古族点滴融入设计,符合蒙古族幼儿园、小学的生活格调,从而流露出时尚蒙古族设计,不经意间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幼儿园系列服装如图33、图34 所示。小学系列服装如图35、图36所示。
图33 幼儿园组效果图
图34 幼儿园组成衣图
图35 小学组效果图
图36 小学组成衣图
对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纹样在分布位置、结构布局、色彩寓意、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得出科尔沁地区蒙古族刺绣纹样的艺术特征,并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创新出有地域特色的服饰品,既保持了民族特色,继承了民族文化,又展现了时尚与现代气息,进一步发扬了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