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美术赞助的社会机制

2022-01-14 06:19徐晓庚
民族艺术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商帮票号书画

李 艺,徐晓庚

社会机制是一个时期社会运行发展的体系与制度,是社会发展的经济保障体系之一。金融、政治典章、精神需求、社会风尚、习俗趣味等是社会机制的组成部分。艺术赞助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是在社会机制中进行的。艺术有了社会机制的保障,才有艺术赞助及艺术业态的发展。

社会机制的研究属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但与时代的关联密切,也即没有哪种艺术是脱离时代与社会而存在的。雅可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指出,艺术的社会机制是国家的艺术生态呈现,是国家生活多种形式在国家形态里的表现,是真实的历史。艺术的社会赞助机制研究需要我们将美术置于一种社会环境中,并梳理其发展与社会机制的联系。我们研究明清美术赞助机制便于了解在明清社会机制之下的艺术消费行为,是一种金融活动分析之一,也是动态的审美活动研究。没有这样的社会机制,艺术消费难以维持,更不可能进行艺术赞助。这里我们所讨论的明清美术赞助的社会机制,主要研究对象以促进美术活动发展与艺术品交流的朝廷,以及个人或民间的金融杠杆原则,这个原则是在社会机制保障下实现的。美术创造中艺术家的生存状态、艺术品赠送、艺术礼品、艺术媒介衍生产品,这些都需要艺术品兑现,都必然与金银、票据和货币之类的金融工具相关联,还有相应的艺术社会机制保障之联系。在此,我们着重研究诸如金银票据、契约、合约、运输、资讯、经纪人、典当等金融内容。

一、明代皇家艺术赞助

明清时期,书画收藏赞助延续唐、宋、元时期的艺术政策,以推进美术创作的发展。明朝承接元朝的艺术建制,保留了翰林画院。清朝虽然不再设置画院,但美术创作发展还由市场 “看不见的手” 来推动的。白谦慎说他的《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 “涉及的问题各异,却有共同的指向:收藏活动的社会机制。此处所说的社会机制,既包括艺术交易的市场机制,传递信息的驿站和异地转账的票号等机构,也包括官场赠送和收受各种礼金的‘陋习’和习俗等。简言之,本书研究晚清官员收藏活动得以展开的种种社会因素。”①白谦慎:《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自序。在明朝翰林画院中,皇家给艺术家提供生活保障,创造交流平台,这是明朝政府进行艺术家赞助的具体政策举措,明代文人画的艺术创作水平到达了新的高度。画院画家和待召的画家是国家最高级别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上交府库,由国家收藏,这些作品质量上乘,为明朝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画家程正揆、吴伟、沈周、戴进、董其昌、文征明等都是宫廷画家。除了画院外,一些地方还有书院,师徒传授,进行类似私塾的艺术教育。这是对国家画院体制的一种补充。清代基本上就只有民间书院,国家不再设立画院。

二、艺术经纪人:好事者、古董商

艺术经纪人是西方美术收藏赞助业中的词汇,中国古代美术史里的 “好事者” “古董商” “居间人” 等是明清时期艺术收藏家的不同称谓。以此为业的好事者称为艺术经纪人,从事古物经纪的人称为古董商。古董商有雅玩青铜器的,有清玩杂器的,也有专业雅赏书画的。不论是哪类古物收藏人,也可称为 “好事者” 。好事者除了进行古物交易外,还是艺术收藏赞助信息的传播者、顺风耳。美术赞助的资讯主要是传递有关书画古物交流信息,其中有口传、书札、见闻、实录、方志、碑文等;亦对交流中的信息进行提炼,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收藏信息,好的信息就能 “掌眼” ,坏的信息就会 “打眼” 。好事者总是利用不同方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获取收藏赞助利润,所以艺术资讯对收藏赞助者非常重要,现代经济学称其为 “发现市场” ,进而 “发现价值” 。

信息是收藏赞助的重要内容,今天被称为市场决策因素。明清时期的收藏信息在圈内与圈外流传。 “掌眼” “具眼” 与 “走眼” 都是圈内的行话。 “曩者但称吴人具眼,今具眼非吾新安人耶。龠山公墨然。”②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38页。吴商和徽商中都有大收藏家。明清两朝,吴人收藏眼力与徽商收藏眼力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吴徽两地都有好的藏家。詹景凤认为吴商比徽商的收藏水平高,足见收藏学识深厚。 “项氏出观兰亭,后又出马,索靖章草子出师颂一卷,是真迹。欧率更梦奠帖一卷,是乡拓。张颠三卷,二赝本。一真本。赝本唐僧头彦修书。项因谓余,今天下谁具双眼者,王氏二美则瞎汉,颜氏二汝眇视者尔。唯文仲具双眼,则死已久,今天下谁具双眼者,意在欲我以双眼称之。”③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54页。“具眼在新安,不在吴门。”④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59页。詹景凤是大藏家,谈收藏的心得生动有趣。历史上徽商王世贞是文人,亦是收藏家,其父王忬因送赝品《清明上河图》给严嵩而遭杀生之祸,这被传为笑话,人们称 “徽人” 为 “瞎汉” 。詹景凤站上吴地的角度,把文征明与自己标示为 “具眼” 。事实上收藏与鉴赏也有着差异。米芾说: “好事者与赏鉴之家为二等,赏鉴家谓其笃好,遍阅记录,又复心得,或自能画,故所收皆精品。近世人或有赀力,元非酷好,意作标韵。致假耳目于人,此谓之好事者。置锦囊玉轴以为珍秘,开之或笑倒,余辄抚案大叫曰:‘惭惶杀人。’”⑤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这就是说,收藏者要有鉴赏家的本事,既要有艺术史学素养,还要会创作,这样的收藏家就是一流的收藏家;而好事者中,有人只凭财力购买古物书画,有时会收藏赝品,就有 “惭惶杀人” 的痛苦,自己羞愧死了,还不好诉之于人。好事者若是不知道这些,收藏赞助便会吃大亏。一条好的书画古董信息,不仅可以给人带来经济收益,而且还会给人带来生活与命运的转机。就投资来讲,随行就市,低买高卖,收藏投资便会带来经济利润。若是送礼办事,投其所好,好物带来财运亨通、八面灵通,假造之物将带来杀身之祸,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嘉庆年间,严嵩擅权,广索书画古董,王忬投其所好,索求《清明上河图》,商人黄彪造了假的《清明上河图》献上。汤臣索贿,这些被严嵩查知。严嵩将汤臣满门抄杀,王忬被杀。后来严嵩遭查办,籍没。严嵩可谓 “钱痨” ,被钱害死。王忬属被信息所误,招来杀身之祸。王忬之子王世贞后来得势,收藏巨富,但赝品太多,项元汴称其 “睁眼瞎” ,这就是 “打眼” 。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记载明朝画院贡生,通过交易的好事者得知市场上《清明上河图》抢手,为了改善生活,他们就仿画《清明上河图》,拿到市场上换钱。张丑《清河书画舫》《真迹日录》载他看到的唐宋元真迹较多,他收藏起来就不会 “走眼” ,而且收藏的都是真品。项元汴收藏唐宋元古画富能敌国。他12岁时就开始收藏书画,且精鉴赏,书画创作亦是上乘。项圣谟从小耳濡目染,熟悉收藏,不仅能通过信息获得好的书画货源,而且能鉴别书画之真假,对赝品一目便知,不会 “打眼” 。正是有着这样的家学传习,项氏家族成为收藏世家。项家对于市场中的信息能够判断其价值,其藏品越来越精细。项家对明朝画家的艺术品判断准确,知道谁的作品有投资价值就买谁的。项家对沈周、戴进、文征明、吴伟的作品都能大量收藏,并引导其他收藏家的收藏。这就是书画信息给市场的引导作用,它是无形之手,赞助美术的发展与繁荣。

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有经纪人马吃、胡雅竹和夏贾。他们专门倒卖古物书画,从中获利。类似这样的经纪人,不仅传递书画古物收藏信息,亦靠赚差价获得利润。他们增进书画的流通消费,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是艺术赞助重要的承接者与支助者。明清艺术市场中这样的人群,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艺术赞助研究对象。他们对明清美术品消费的贡献不可低估。唐代就有专门从事书画的牙侩。 “京师书侩孙盈者,名甚著。……豪家所宝,多经其手,真伪无逃焉。王公《借船贴》是孙盈所蓄,人以厚价求之不果。卢公其时急切减而赈之,曰:‘钱满百千方得。’卢公,韩太冲外孙也。”①米芾:《画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卷,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版,第983页。牙侩能识古物,且能做买卖,容易促成交易成功。这个 “书侩孙盈者,名甚著” ,牙侩是京城收藏界的著名收藏家。明清时期,人们将其称为居间人,或称其为牙郎、牙子、市牙、牙侩、驵侩和经纪。明末商人李晋德在《商贾一览醒迷》中说: “买卖要牙,装载需埠。买卖无牙,称轻物假。买卖无牙,银伪价盲。所谓牙者,权贵贱,别精粗,衡轻重,革伪妄也。泻船不可无埠头,车马不可无脚头。无埠头,小人乘奸为盗。无脚头,脚子弃货中途。此皆因小而失大也。”②李绰:《尚书故实》,《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167页。这就是经纪人的作用,有了这些生意上的媒人,交易能够如期进行。

三、艺术交易的场所和媒介:典当、钱票

典当是以物质抵押或贷款的金融行为,古代艺术品是典当重要的溢价物。明清时期,典当行是明清两朝艺术赞助的重要场所。汉代的质库就是典当行,寺庙捐赠促进了典当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寺院收入来自官府赏赐、官僚和信众布施的财物;同时通过接收抵押物、赈济灾荒年月的百姓,发展了典当业。元朝寺院收入很大部分来自典当。唐、宋、元时期官府通过寺院典当利率、关停等形式,管理寺院典当。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官府设置典当,恩泽遭受战乱的汴州(今开封)百姓。北宋熙宁二年(1071年),开封府设立抵当所,抚养官员遗孤。崇宁二年(1103年)官府在商贩聚集处设立抵当所,百姓和商贩以物质钱。从南北朝到元朝,有贵族和官僚开设典当,也有地主和商人开设的质库。唐太宗 “贞观元年(627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市。” 这就是说,为官五品之上者不得经营典当。有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开设过典当铺, “财货山积,珍奇宝物,侔于御府,马牧羊牧、田园、质库,数年征敛不尽。” 《旧唐书·玄宗纪》录:唐玄宗敕令 “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赦文: “如闻朝列衣冠,或代承华胄,或在清途,私置质库、楼店与人争利。”①《全唐文》卷78 “会昌五年加尊号后郊天赦文” 。曲彦斌考证据《新五代史·慕蓉彦超传》记载,五代时,镇宁节度使慕蓉彦超也曾开设过质库。②曲彦斌:《中国典当史》,沈阳:沈阳出版社,2007年版。随着时代的发展,唐朝典当政策进行修改。宋朝对官员经商也采取严格禁止的措施。宋太祖下诏: “中外臣僚,自今不得因乘传出入,赍轻货,要厚利。”③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48页。明朝商帮和富商置业典当,而以徽商典当和晋商典当绩著。清朝实施 “生息银两” 制度,拨出大量资金开设当铺。官府典当遍布全国,官府设立专门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其运营规模大。清朝中期,官府典当业机构臃肿、手续繁杂、滋生腐败,朝廷逐步收撤 “生息银两” 制度,许多官营典当关停。皇室典当取消,衙门典当也收缩,但民间典当得到好的发展。典当的发展亦带来了收藏赞助繁荣,即明清两朝出现了收藏大家和收藏世家。他们从典当中获得暴利,有了资本就赞助美术。盐商和徽商投资收藏书画,赞助了新安画派与扬州八怪,推动明清美术创作的发展。

艺术品交易通过货币媒介进行交换。明清时期,钱庄票号的钱票是古物艺术品的交易媒介,便利于高价物件的交易完成,促进艺术收藏赞助的高效发展。乾隆初年(1736年)出现钱庄,道光初年(1821年)产生票号。钱庄和票号经营钱币兑换和票据汇兑。晚清钱庄、票号开始经营信用借贷业务。钱庄、票号等金融业是信用借贷,不需要抵押物。明朝钱庄被称为钱肆、钱桌、钱铺等。白银、铜钱是通用货币,供贩卖和兑换。明朝钱庄经营买卖和货币兑换,赚取差价,不发放贷款。明朝还有银号,也称银楼、炉房,从事白银铸造和兑换。雍正乾隆时期,钱庄发展很好。咸丰年间(1850—1861年)有些钱庄和银号资本积累达到了相当规模,便发放贷款。晚清钱庄、银号发展快速。道光二十年(1840年) “京城内外,钱铺不下千余家。”④黄鉴晖:《中国钱庄史》,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92页。19世纪80年代末,全国设立了票号分支机构,京师、直隶、奉天、山东、山西、蒙古、河南、江苏、安徽、浙江、云南、四川等省都有票号。1881年汉口有票号33家,1882年上海有票号25家。⑤黄鉴晖:《中国钱庄史》,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页。晚清时期典当针对钱庄、票号的竞争发行钱票。钱庄初期只办理银钱兑换,乾隆时期开始存款、放款及汇兑。票号经营汇兑,便于存放款。钱庄票号是综合金融服务,典当行发行钱票。晋商典当最先发行钱票。道光十八年(1838年)山西 “有凭帖、兑帖、上帖名目,凭帖系本铺所出之票,兑帖系此铺兑与彼铺。上贴有当铺上给钱铺者,亦有上给当铺者,此三项均104系票到付钱,与现钱无异。” 清末江西当铺发行的钱票有 “一千” “五千” “十千” “百千” 等。发行钱票是扩大资本。为了维护典当行的集体利益,全国成立了典当行会。嘉庆八年(1803年)九月,北京在原有 “公合堂” 成立 “当商会馆” 。清朝中期,山西典当商会馆遍布全国各地。晋商典当商会共同维护权益,组建各地的地方典当行。这样规范典当经营,他们相互帮救,合作共赢。

票号或票据是商会发展的股权约束者,是一种设有契约条款的金融交换体制。各地商帮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为了促进商务交流之便,进行票号结算,所以它是一种金融工具。明清时期大的古物往往通过不同商行的票据结算。商帮早期就是这样建立商业信托,票据是在合伙人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清时期商人在持续的商业活动中创立了商会组织,建立了合伙制,使用商业票据。这是出资人自己掌管的 “商业信贷” ,实施借贷别人资本经商的资金制。合伙制有多种形式,有 “一人出本,合伙商之” 合伙制,有 “东家出资,伙友出力” 的合伙股份制,他们有明确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伙制里的商业流通工具是票据。这样大的合伙单位就成了票号。它也是商行的代名词。票号对总经理实行聘任制,在股东聘任经理之前,要经过严格的考察。 “当财东起意经营,聘请经理。由介绍人之说项,或自己注意察治;确实认定此人有谋有为、能守能攻,足以担任票号经理之职责,则以礼召聘,委以全权。”①黄鉴晖:《中国钱庄史》,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92页。商帮就是这样,商品资本有绸缎庄、茶庄、颜料庄、布庄、古董庄等,货币资本有票号、钱庄、帐局、当铺等,他们之间相互渗透,混合金融。清代票号上通清廷,下结官绅,款项可 “汇通天下” 。晋商资本雄厚, “凡是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人。”

明清时期大的古物计件通常是通过票号交易或者运输的。古董交易通过商议达成协议。商议好古董书画的买卖就得付款。如果是小额银两交易,就要及时支付银两;若是大额银两交易,又是异地交易,就通过票号进行交易。1875年,翁同龢用400两银子买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即 “还博古斋账,竟以白金四百易《长江万里》。”②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三卷,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版,第1168页。这是用现金交易完成的,是同城交易。若是异地购买古物书画,付款通常由票号完成。大额交易也是通过票号进行的。 “潍县高家藏有古铜印六百三十方,已与言定价银一千两。寄来印谱一部,存在兄处。若由汴专差往取,携带银两甚不放心,因思烟台号家与潍县俱有往来,乞代汇银一千两,由尊处派弁至潍,凭函取印,凭票付银。便中交轮船带津。由何小山处委员带汴最妥(七月中旬有闽了解铁柱,由津转解之便),汇款亦托小山寄还尊处,亦甚便也。兄大澂又启。外致王西泉一信,取印凭条一纸。”③王尔敏、陈善伟编:《近代名人手札真迹》第九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824—3825页。吴大澂要付款一千两银子,路途远,有诸多不便,即 “携带银两甚不放心” ,所以他通过烟台的票号给潍县的票号汇款,这样安全可靠,但是即使通过票号汇银,也存在银质铸造差价。 “旧日称砝不统一,同是所谓两,种类也很多,各地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库平两、海关两、广平两和漕平两。……由于银色纷繁,我们可以想象流通时的不方便。尤其是散碎的银子,一次交易,要将各种不同成色的银子折合计算,不知要花费多少心思。”④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75页。当然,银两在制造中也有着差价,存在利润和损失,所以汇票里也有一定误差,但是总体来说,银票保险方便,好兑换。 “在中国,京城与其他城市或者地区所使用的银两标准互不相同。事实上,即使在同一座城市或者同一地区,也未必通用统一的银重和成色标准。全国各地根本没有统一称量银子的标准。显而易见,这种现象对于商业贸易的正常运行会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某种不稳定性。银行和钱庄对各地城市的不同银价了如指掌,他们在两地之间进行汇票往来或者现银交易时,都要为自己留出充分的余地。……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银号遍布全国各地。这些银号可以负责将汇款寄送到国内的各个角落。”⑤[美]何天爵:《真正的中国佬》,鞠方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72—273页。书画收藏中,艺术品的家传、交换、赠送现象普遍存在。市场购买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艺术品做礼品,这是人情往来,所采用的方式有赠送、互赠、索求、代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信札、笔记、诗文稿、日记等都成为艺术品,它们都有市场价值,也成为我们研究艺术经济机制的重要材料。在古物交换中,大的收藏家,银两交易量较大时,只有通过票号交易。 “实斋大兄足下,三月十一日接诵来书,寄到玉印。当即泐函寄京,交日升昌汇去一款。又于廿一日手复数行,附入毛子静信内,讬其转达。旋闻西号因银色参差,往复函询,致稽时日,不知何月寄到也。”①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名贤尺牍册》(编号3832)。一个上千银两的古物交易,往往通过多次信件沟通才能协商好。 “谨当力为搜罗,倘一时不得,亦必向亲友力索一两件以副諥诿。俟韩兄北旋时,讬其带呈法鉴,合则付价,或易全形拓。否则仍将原件携还,至妥办法也。”②吴云:《两罍轩尺牍》卷九,《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720页。他们通过书信交流,拟定好办法再进行交易。 “兹有舍亲沈仲复方伯欲求法书小额联,备有宣纸,讬为转恳。附呈虢钟、颂敦全形拓本两分,统希鉴入,传古盛事,甚盼覆音。”③吴云:《两罍轩尺牍》卷九,《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706页。1875年吴云致钟佩贤信: “郑盦月必有书札往还,无非为金石考证。间有索及书画者。邮简裁报必出亲书,从无假手于人。彼见兄字迹泽润,终不信病体至于此也。”④吴云:《两罍轩尺牍》卷九,《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433页。郑盦是潘祖荫。 “往年伯寅尚书来书云,将鄙人恶扎装成两巨册,使琉璃厂多一有名遗迹,语甚涉趣。”⑤吴云:《两罍轩尺牍》卷九,《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434页。吴氏为了一件古物交易反复交流沟通,并通过票汇形式完成交易。

四、艺术赞助的团体:商帮商会

商会是商帮的发展物。商帮是以地缘、血缘和业缘为纽带形成松散的商人群体。明清商帮是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商业力量。明清时期主要有十大商帮:徽州商帮、龙游商帮、江右商帮、洞庭商帮、福建商帮、广东商帮、山东商帮、宁波商帮、陕西商帮、山西商帮。晚清商帮则发展成了商会,这些商会的业绩中,晋商和徽商最为显著。明代晋商曾垄断中国票号汇兑业务,其日昇昌票号差不多垄断全国商号。晋商与粤商、徽商、浙商、苏商并称为五大商帮。明清徽商资本巨大、从商人数较多,活动区域较广、涉及行业较多、经营能力较强,称雄数百年。徽商 “贾而好儒” ,以 “诚、信、义” 为商业之本。徽商重视家族文化修养的培养,也重视收藏艺术品和教育投入,徽州出现了大文人王世贞。徽商出了汪氏、程式、郑氏等收藏大家族。商人 “贾而好儒” ,收藏书画,标明身份,攀附权贵。苏商徽商收藏大家有王越石、吴其贞、江世栋、汪珂玉等。收藏书画是商家身份的标志,也是一种时尚。早期商帮的收藏赞助主要是个人行为,晚清发展为一种集体行为。晚清大盐商马曰璐以会馆形式赞助扬州八怪,上海徐东商会则是吴昌硕的主要赞助商会。

商人的收藏赞助对艺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它促进了美术创作的繁荣。叶昌炽说: “夜蒲生来谈,越州有罗姓,藏书画至二万轴,人称万轴罗家。其先为盐商纪纲,故士流屏不与齿。赵撝叔独羁縻之,得遍观其宝笈。撝叔画诀由此大进。”⑥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第三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266页。盐商的收藏量大,这为创作者提供研习古物的机会,亦培养了艺术家的创造能力。陈继儒说: “新安故多大贾、贾啖名、喜从贤豪长者游。”⑦陈继儒:《冯咸甫游记序》,转引自载氏著《晚香堂小品》卷十三,日本高桥情报会社,1991年版,第30页。徽商吴云龙说: “吾虽游于贾,而见海内文士,惟以不以执鞭为恨。”⑧袁中道:《珂雪斋集》卷十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39页。袁宏道说: “徽商近益斌斌,算缗料筹者,竟习为诗歌,不能者亦喜蓄图书及诸玩好。画苑书家,多有可观。”⑨袁宏道:《解说集》卷三,《续四库全书》集部136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21页。汪道昆说:吴用良 “出入吴会,游诸名家,购古图画尊彝,一当意而贾十倍。自言出百金而内千古,直将与古为徒,何不用也。”①汪道昆:《吴太举传》,《太函集》卷三十七,《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47,第238页。商人收藏艺术品有不同的目的,或结交名贤,或标清高,或习文心,无论何目的,但赞助美术是无疑的。陈长者说: “绘事则自皇唐以迄胡元,名品则自宗品以迄玩物,无论百金之价,什袭之珍,无所不购。”②汪道昆:《明封徵侍郎蒲田陈长者墓志铭》,《太函集》卷五十九,《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47,第463页。吴伯举说: “雅负博古,重购周彝鼎及晋唐以下图书,即有奇千金勿恤。”③汪道昆:《吴太举传》,《太函集》卷三十七,《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46,第238页。“脱遇法书名画,钟鼎敦彝,辄倾囊购之,不遗余力。”④汪道昆:《吴太举传》,《太函集》卷三十七,《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47,第238页。商会巨贾合力收藏赞助对一个地域的画家或画派的变革影响至重。

吴其贞说: “忆昔我徽之盛,莫如休、歙二县,而雅俗之分在于古玩之有无,故不惜重值争而收入。时四方贷玩者闻风奔致,行商于外者,搜寻而归,因此所得甚多。其风始开于汪司马兄弟,行于溪南吴氏、从睦坊汪氏,继之余乡商山吴氏、休邑朱氏、居安黄氏、榆村程氏、所得皆为海内名器。”⑤吴其贞:《书画记》卷二,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9页。这说明徽商群体对艺术赞助巨大。这影响了族群收藏赞助风向。詹景凤说: “吾族世蓄古书画。往时吾新安所尚,画则宋马、夏、孙、刘、郭熙、范宽;元彦秋月、赵子昂;国朝戴进、吴伟、吕纪、林良、边景昭、陶孟学、夏仲昭、汪肇、程达,每一轴价重至二十余金不吝也。而不言王叔明、倪元镇、间及沈启南、价亦不满二三金。又尚册而不尚卷,尚成堂四轴而不尚单轴。”⑥詹景凤:《詹氏小辨》卷4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574页。“吾徽歙之临河程氏、溪南吴氏、休之城北叶氏有古人画册,亦各以二十余片为一部,然亦玉石混。”⑦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7页。“朱都督蓵庵存目,以径二尺长书卷集为二大册,册两宋人。无不完好精佳。今一在嵇职方,一在吾歙殷二公子。予并得细阅焉。奇宝也。每部十八册。殷册中马远数册绝佳,嵇册独有夏珪,则缺马远,余杭方向知相卿家有宋元人画一册部。三十余片。然玉石混焉,中刘松年赵千里马远有绝佳者。至元人斗为赝本矣。魏国公子亦有一部。玉石混。”⑧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7页。“王维《辋川雪景》——细绢画,小横幅,精极。古松上用粉作积雪,有款。今在吾休临溪吴氏。”⑨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新安詹氏家族的收藏是徽商一时的艺术赞助实情,证明徽商对明清美术的发展影响厚重,也佐证徽商是成就明清美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另外,明清商人收藏界之间相互攀比,这种攀比心理也推进了收藏赞助的发展。项元汴收藏就是高价竞争,获取自己喜好古物。沈德符说: “董太史玄宰,初以外传,予告归至吴门,移其书画船至虎丘,与韩胄君古训,各出所携相角。”⑩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7页。“近来董太史最后起,名亦最重,人以法眼归之。箧笥之藏,为时所艳。山阴朱太常,同时以好古知名,互购相扎,市贾又交拘其间,至以考功法中董外迁,至东壁西园,遂成战垒。”⑪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55页。董其昌、朱敬循、韩古洲相互竞价古物,一些古董家穿梭其间,由于这些大人物的喜爱,亦引导一些商人与商帮的收藏赞助。郁逢庆说: “今江南收藏之家,岂无富于君(华夏)者乎?然而真赝杂出,精驳间存,不过夸示文物,取悦俗目耳。”⑫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54页。“携李项元汴一册,聚宋元人画六十册,合为一大部。片片夜玉,非子大所藏可能拟议,内宋人画紫牡丹二片,色鲜美。若雨余新开,不减天工,色着高起一晕,予生平风古人着色,靡有如此之佳者。原云间名家所集,项以三百金购得之,又子大所藏诸册中缺翎。于花卉聊备数,项册中翎毛花卉瓜果一一为世稀有,天下名家所收古人画册,至项氏此册而精备极矣。”①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卷五,《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第613页。18世纪,扬州盐商富可敌国。《清朝野史大观》载 “扬州盐商豪侈甲天下,百万以下者谓之小商。”②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7页。大盐贾的资本多达千万银两。《扬州画舫录》载: “扬州盐务竞尚奢丽,一婚嫁丧葬,堂室饮食,衣服舆马,动辄费数十万;有某姓者,每食,庖人备席十数类,……或好马,蓄马数百,每马日费数十金。”③徐珂:《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一,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3页。盐商生活奢侈, “动辄费数十万” “每马日费数十金” 。有的盐商花费巨资资助扬州文化事业。扬州八怪的生存和创作离不开盐商的赞助。马曰琯和马曰璐兄弟是两淮的大盐商、大收藏家。他们经常资助扬州八怪。汪士慎长期居住在马曰馆。徐珂《清稗类钞》载有马曰琯为郑板桥还债、修宅的故事:郑板桥在扬州穷困潦倒,负债累累,无钱还债。马曰琯私寄三百两银子替郑板桥还清债务,为郑板桥修葺房屋。马曰馆、陕西商人张士科、徽商陆钟辉成立 “邗江诗社” ,汪士慎、金农、华喦、高翔、厉鹗、陈撰、陈章、丁敬、姚世钰、蔡嘉、朱葂等是成员。大盐商江春经常邀请郑板桥、金农、方贞观、杭世骏到江春馆,为扬州八怪提供聚会场所和创作环境,给予郑板桥等画家经济支助。

五、艺术赞助习俗:人情世故之雅债

中国是礼仪之邦,行为准则是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书画古玩是雅好,适人情怡情志。艺术是人们交流沟通的桥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它又是资本,可以打开金融黑匣子。正是艺术有这样的作用,艺术里的人情世故充满传奇,艺术是一个 “万金油” 。人情世故是支持艺术发展的深层社会心理结构,是书画艺术消费的核心基础。以古物书画为媒介的人情交流自古就畅通。在书画交流中,文人雅士,绅儒官僚都乐意为之,学者称这为雅债。黄姬水《与钱榖札》载: “日来不面,悬悬。房一握求佳制,款书衡翁,更须着色为妙。友人即日启行,望就挥洒,明日当奉领也。艳珠之约,目前当了,可谓前账未清,新债又继。奈何!奈何!姬水顿首,磬石老兄。”④李斗:《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7页。大体上说,雅债有如下几种。

1.润笔:

“五日,贺伯闇以二缣书画为润笔,征先赠公怀椿先生传,夜雨。”⑤张鲁泉,傅鸿展:《故宫藏明清名人书札墨迹选》,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版,第433页。

2.应酬:

“二十四日,雨,为叔躬写《潇湘暮春图》。”⑥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10页。

3.帮助别人鉴赏书画古物:

“过玉枢院,访歙友吴德符。出观文征仲盆兰一幅。”⑦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214页。

“十七日,方巢逸从杭州来,贻余漳橘二十颗。携示赵子昂小景。……又沈石田山水长卷。……又石田烂柯仙弈图一卷。”⑧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240页。

4.为人写祝寿或墓志铭:

周履靖为项元汴写诗哀挽《挽项墨林二首》:

“论交三十载,每忆项斯贤。兴仿云林笔,闲逃雪窦碑。砚凝蝌蚪迹,炉散麝兰烟。遗墨人争赏,芳名使后传。”⑨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166页。

5.交友:

“偶出所藏唐陆柬之兰亭诗五首真迹观之,多杂米法,高妙处。亦似出禇登善手。余考桑泽卿兰亭考云,陸柬之时工临写……此卷留余处。独为灵光之存,神物呵護,真非偶然也。”①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16页。“吴中好事者为仆刻阳羡诸游稿,并所辑徐当汝思诗附览。诗房一握,画一帧,奉佐清燕之赏。余不多具。”②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二。

六、艺术消费:士商贾儒之雅好

文人雅士进行书画赞助与收藏,更多的是获得内心中的抚慰与快乐。这也是中国人艺术消费最高的境界和本真的特征,是制约与影响人们艺术消费的社会群体心理结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民族审美习惯,它影响着人们对艺术的判断,对艺术的赞助与收藏。艺术家与赞助人关系较好,就会以书画相赠,朋友亦会乐而收藏,并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互惠,彼此获得心情的快适。《书画史》载: “仇英: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人,画山水人物,师周东村,尤工临摹,落笔乱真,至于发翠毫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愧古人。曾写四大幅在王弇州家,即《西园雅集》《清夜游西园》《独乐园》《金谷园》。而《独乐园图》则恢张李龙眠之稿,皆一丈有余,人物位置皆极古伟。”③轶名:《书画史》,《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1994年版,第511页。仇英能为王弇州画丈余的大画,必定是友情相宜,王弇州必定是喜爱仇英的人及艺术。仇王二人相互悦心,有着帮衬。冯梦龙、王世贞、范大澈等都富收藏。1882年七月初七日,翁同龢赴礼部尚书李鸿藻家宴, “张子青、徐荫轩、祁子禾同坐……观字画,极乐。” 翁同龢记录当日观画的情况: “张得天与张晴岚尺牍二册,又二册(刻于玉虹堂);石谷画册,梦楼题诗;萨天锡日记四册(内《客杭日记》已刻,余尚多);孙高阳画像(愚公山人王余佑隶书);御史五德仿西法画(成主题);王孟端轴;文衡山轴(小楷题);郭河阳立轴(不真而旧);石庵大对。”④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四卷,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版,第1714页。1882年3月17日,翁同龢 “邀张子青便饭,荫轩、兰翁作陪,晚始罢。看画帖极乐,子表于《长江万里卷》击节不已也。”⑤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四卷,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版,第1694页。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翁同龢同张子青感情诚挚。收藏家不仅收藏艺术作品物件,更多地享受艺术家的人品艺品。收藏者是一个群体,往往有着收藏的共同趣味。他们是潮人,趣味相投。《万历野获编》载: “嘉靖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隙,间用古玩。如吴中吴文格之孙,溧阳史尚宝之子,皆世藏珍秘,不假外索。延陵则嵇太史应科,云间则朱太史大诏,吾郡项太学。锡山安太学,华户部辈,不吝重赀收购,名播江南。南都则姚太守汝循、胡太史汝嘉,亦称好事。若辇下则此风稍逊,惟分宜严相国父子,朱成公兄弟,并以将相当途,富贵盈盈,旁及雅道。于是严以势劫,朱以货取,所蓄几及天府。”⑥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54页。沈德符描述了当时收藏比攀的情况,收藏既是时尚,也是身份的标志,所列收藏大亨,个个都是豪门世家。项元汴收藏富甲天,锡山安太学、安国、华夏等都是大收藏家。安国收藏不惜财力,网罗收藏,耗资百万。华夏重金悬购古物,家里蓄有魏晋唐贤古物。严相国父子是严嵩、严世蕃。《天水冰山录》载其家藏法书名迹358轴,名画3201轴。朱氏兄弟亦是收藏名画甚众。富人达官也是弄潮人。文震亨《长物志》载: “岁朝宜宋画福神及古名贤像;元宵前后亦看灯、傀儡;……立春则有东皇、太乙等图,皆随时悬挂,以见岁时节序。……至如宋元小景、枯木、竹石四幅大景,又不当以时序论也。”⑦文震亨:《长物志校注》卷五,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221页。这就是 “悬画月令” 的内容,如此看来,士大夫及富人进行书画鉴赏的品位非常高。一个人爱上收藏,就会痴迷,收藏成为他的癖好。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载: “一遇真迹则厚资收购之,虽倾产不惜,顾家业日就贫薄,而所藏古人之迹亦已富矣。”①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十八,载《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221页。所以士商贾儒收藏重在精神境界,玩味人生,从而不自觉地消费艺术,亦赞助了艺术。

总之,明清美术赞助史丰富灿烂,其社会机制既体现艺术的繁荣动因,也呈现出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性与多元性,引导中国艺术金融史的研究,是中国美术生成发展的重要机制,这个课题的研究将会深化中国美术史和艺术社会学的研究。

猜你喜欢
商帮票号书画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浅谈温州商帮文化特点
商帮沉浮录
1908年那场失败的票号改革
小小书画廓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