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健身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影响

2022-01-14 11:48:06葛冬梅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院校体育

葛冬梅

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山西 忻州 036200

随着移动健身APP 的广泛普及,这为解决大学生体育教育问题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为此,高校应根据当前体育课程的教学需求,针对移动健身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了解其对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体能素质、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为后续阶段,将移动健身APP 运用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做好教育铺垫。

1 研究对象选择

本次研究选择忻州2 所职业院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A 院校为师范职业院校,B 院校为职业技术院校。之所以未将普通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由于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及体育知识储备存在较大差异,普通高校学习成绩更为良好,但对体育知识涉及相对较少,与职业院校相比,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及体育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此次研究共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问卷调查阶段,主要对大学生当前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进行了解,通过数据收集进行比对分析。第二阶段,将直接与2 所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联系,每所职业院校选出100 名身体素质教育良好大学生参与实验研究。A 院校只采用常规体育课程教学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培养模式,而B 院校除运用常规教学模式外,同时进行APP 应用引导,以提高大学生对APP 的使用能力和使用兴趣。通过对A、B 的2 所院校前后阶段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分析,分析移动健身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影响。第三阶段,主要针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进而对体育锻炼行为变化进行研究,掌握移动健身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导向因素,并探索移动健身APP 对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方面的有效路径。

2 研究方法应用

问卷调查基于问卷星平台进行,主要通过线下教育联动的方式开展。针对线下的教育联动,教师为大学生提供移动健身APP 的下载与使用技术支持。本次研究选择KEEP、火辣健身、FitTime 三个主流移动健身平台作为基础。为确保实际调查的准确性,本次调查采用平均值进行计算,所得出计算结果也是以平均值为准。

3 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周期为半年,选取A、B 的2 所院校进行试验,但仅选择前3 个月的调查数据为参考。

表1 是第一阶段的调查,即未将移动健身APP应用于体育教育及锻炼行为培养的调查结果。该阶段,大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锻炼认识,体育锻炼基础知识储备相对较少,锻炼项目的数量也较少,实际锻炼间隔也相对较长,无法充分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体能素质。

表1 大学生未使用移动健身APP 的调查分析(第一阶段)

表2 是第二阶段的调查,即已将移动健身APP应用于体育教育及锻炼行为培养的调查结果。该阶段,B 院校将移动健身APP 进行应用引导。从大学生使用移动健身APP 总时长看,时间相对较长;从锻炼项目数量来看,B 院校的大学生实际锻炼项目数量较多,能更好地强化对大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从APP 应用的锻炼间隔周期看,B 院校大学生的锻炼间隔周期更短,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时效性与有效性;在单次锻炼时间看,B 院校大学生的单次锻炼时间更长。因此,通过对这一组数据的分析,使用移动健身APP 的B 院校,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兴趣、习惯和行为均有具有一定的帮助。

表2 大学生已使用移动健身APP 的调查分析(第二阶段)

表3 是第三阶段调查,是对实验调查结束后的锻炼行为分析。从每周锻炼次数来看,A 院校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仅增加1 次,而B 院校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从3 次提升至14 次;从单次锻炼时间看,A 院校大学生单次锻炼时长仅提高2 分钟,而B 院校大学生单次锻炼时间,则提升11 分钟,这使B 院校大学生体能素质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从锻炼项目数量看,A 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则仅增加1项,而B 院校锻炼项目从6 项增加为8 项。所以,从实效上来说,移动健身APP 的有效运用,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及锻炼意识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不足问题。可见,移动健身APP 应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提升身体素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夯实了基础。

表3 实验调查结束后的锻炼行为分析(第三阶段)

4 移动健身APP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与改变

4.1 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及规范体育锻炼行为

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仍然是高校体育教育主要问题。将移动健身APP 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培养和体育锻炼意识的提高。从表3 的调查数据来看,移动健身APP 不仅向大学生提供了体育运动的学习平台,同时也改变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使其能更好地参与体育健身锻炼及实践。移动健身APP 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并非仅限于单方面体能素质的强化,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思维认知和对体育知识的储备,能够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积极条件。

4.2 强化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及创设体育锻炼环境

兴趣引导是高校体育教育重要原则之一。当前阶段,之所以部分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主要由于身体素质较为薄弱,对于部分体育运动项目缺少了解。移动健身APP 在高校体育教育方面运用,可以改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传统认识,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总体水平。从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角度来说,移动健身APP 为大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在专业教练的远程辅导及视频学习帮助下,大学生逐渐掌握多元化体育锻炼技巧,体育锻炼兴趣也随之提升。此时,再进行深层次体育课程教学,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 移动健身APP 应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体育锻炼行为的困境

5.1 大学生的移动健身APP 应用认可度不足

目前,移动健身APP 已在我国实现全面普及,各类健身平台及相关教学课程种类繁多。根据对A院校调查,大学生对于移动健身APP 运用缺乏兴趣的原因是:一方面是大学生未能得到专业的软件使用指导;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移动健身APP 的认可度不足。对此,高校必须做好移动健身APP 多元化应用管理布局,让大学生对其形成一定的依赖性,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大学生良好体育锻炼行为重要工具。此外,也有少部分B 院校大学生拒绝使用移动健身APP,其原因是操作困难、移动设备不支持及担心盗用个人隐私等问题。为此,移动健身APP在高校的推广应用,需做好有针对性的软件优化,并根据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完善健身教学内容,使移动健身APP 能在高校得到有效普及。

5.2 移动健身APP 收费额度较高

此次调查研究,衍生出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部分移动健身APP 存在学习课程收费过高的问题,这降低大学生对移动健身APP 使用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实现移动健身APP 长效性布局及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体育锻炼行为,移动健身APP 应用推广,应考虑到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特殊性,按照大学生体育锻炼特点及体育课程教学项目,设置专项移动健身栏目,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锻炼需要,自主进行内容选择。此外,部分平台的健身方案存在安全风险,其不适用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规范。对此,移动健身APP 平台方,应做好有效的规划管理及收费内容调整,这样才能更便利大学生对移动健身APP 平台的使用和普及。

6 运用移动健身APP 推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及体育教育的策略

6.1 加强移动健身APP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运用

加强教学引导,对于更好地实现移动健身APP在高校体育教育的运用至关重要。高校方面应做好体育教师培训,加强体育教师对移动健身APP 的教学应用能力,切实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制定科学教育规划。同时,以移动健身APP 的教育引导为载体,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大学生对移动健身APP 的运用形成一定的依赖性。此外,高校方面要开设专项的移动健身APP 体育教学课堂,将移动健身APP中部分健身技巧及健身方式,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培育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探索意识,形成体育锻炼惯性思维,实现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有效培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能素质。

6.2 深化移动健身APP 与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合作

深化移动健身APP 与高校体育教育合作,其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推送健康体育健身方案。这其中,高校应尽可能引入多平台的体育健身资源。一方面,可以不断丰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课堂;另一方面,实现高校移动健身APP 教育的多平台应用对接,在一定程度解决信息化时代高校体育教育资源匮乏问题。高校与移动健身APP 平台教育合作不应仅限于教育形式,还应加强有关学术研究实践,并基于对移动健身APP 运用的实践经验,始终保持教育先进性与前瞻性,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6.3 创新移动健身APP 教育的新策略

移动健身APP 应用于未来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已然成为必然趋势。高校应以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为核心,积极完善现阶段的体育教育体系,不断推动体育教育与移动健身APP 技术的充分融合,深化创新高校体育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将大学生感兴趣体育锻炼方式及体育知识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使高校体育教育能够满足多元化的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弥补当前高校体育教育资源的不足,进而实现高校大学生专业素质、个人素养及体能水平的全面提高。

7 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健身APP 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规范与培养方面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移动健身APP 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及完善课程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高校方面应积极做好对移动健身APP 教育资源开发,将移动健身APP 应用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为高校体育教育的稳步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院校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