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生态特色的生态学毕业实习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实践

2022-01-13 01:54:36赵建刚彭亮许德麟林秋奇
生态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毕业教学质量指导老师

赵建刚, 彭亮, 许德麟, 林秋奇

基于水生态特色的生态学毕业实习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实践

赵建刚, 彭亮, 许德麟, 林秋奇*

暨南大学生态学系, 广州 510632

生态学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 实习教学是生态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暨南大学生态学毕业实习是一门必修实习实践课程, 论文对实习地点的选择、实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实习考核等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多年实习教学的基础上, 对毕业实习课程的开展充分体现该专业的水生态科研优势, 科研促进教学给予了肯定; 教学过程逐渐改变了以往参观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加强了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 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课程考核方面, 改变了以往学生提交实习报告老师给定成绩的单一模式, 增加了学生汇报答辩, 师生互动交流环节等。此外, 论文也对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进行了总结。

生态学; 毕业实习; 优化与实践

0 前言

生态学专业实习是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是生态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实习的开展对于学生学习生态学科学方法、获取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 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能为将来从事与生态学密切相关的环保、水利、农业、林业等行业或产业中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1-3]。毫无疑问, 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本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暨南大学生态学本科专业于2004年依托水生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成立, 以“水生态”为专业特色。生态学专业实习分为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 二者均独立设课。认知实习(72学时, 2学分)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末进行, 以动物学、植物学、水生生物学等基础课程的物种鉴别开始, 并适当扩展为学习了解相应物种的生态习性、生境等; 毕业实习(36学时, 1学分)则是本专业学生在完成了几乎所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野外认知实习的基础上, 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进行的为期一周的综合性专业实习。此时, 学生已经基本修完了大学期间的主干课程, 学完了大学期间需要掌握的主要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毕业实习的开展可理解为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前的一次小检验; 同时, 它也是本专业学生开展后续学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的实践基础, 在整个专业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多年来, 生态学毕业实习教学团队从教学计划、实习内容、实习考核包括团队人员组成等方面一直在不断探索、优化与实践, 力争突出所在单位的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 科研促进教学, 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以下是笔者在多年从事生态学毕业实习教学的基础上, 提出若干提高生态学毕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建议供参考和探讨。

1 暨南大学生态学毕业实习概况

以不断探索和优化实习教学过程, 保证和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 综合考量毕业实习的实习目的、实习地点、实习单位意向及后勤保障等影响教学质量的主客观因素, 暨南大学生态学毕业实习自2008年首次在惠州西湖开展以来, 先后在惠州西湖、江门北峰山森林公园、珠海大镜山水库、大沙河水库等多地开展毕业实习教学。实习教学开始前, 团队负责人会召集团队成员集体备课, 商讨拟定实习主题、实习内容、做好实习动员工作; 教学团队会提前与实习单位联系落实好实习时间、实习方案以及食宿、保险、交通等后勤保障措施等。实习过程中, 校方负责老师与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共同完成学生的授课、管理及实习鉴定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 暨南大学生态学毕业实习教学不断完善和优化,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1 凸显学科优势, 科研促进教学

生态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教学场所涵盖了湖泊、河流、水库等自然或人工水体, 充分体现了学科点的“水生态”特色(表1)。10多年来生态学毕业实习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了所在单位不同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 较好地体现了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的理念, 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实习地点的选择、实习内容的凝练和实践都是笔者所在单位科研团队的部分科研成果在社会服务、社会实践中的良好体现, 而且被选用于实习教学的相关工程案例均用到了生态学尤其是水域生态学的相关知识, 学科优势显著, 特色明显, 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科的归属感, 对科研服务社会、产学研结合、理论结合实践等也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

1.2 教学手段丰富, 授课教师多元

近几年的毕业实习教学中, 部分成本较高且有较大安全隐患的实习项目上, 实习教学团队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引入虚拟仿真教育, 以弥补学生实操的不足, 加深对相关生态工程工艺的了解与认识。例如, 在大沙河水库的水库蓝藻水华应急处置项目中, 实习指导团队通过播放视频、虚拟仿真操作让学生明白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中各种设施的运行情况和工作原理,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毕业实习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 已初步建立了超声波除藻和生态红土除藻的三维动画技术, 其动态运行模式一目了然。

毕业实习开展初期, 实习教学多采取以参观学习为主、实操为辅的教学形式, 且以学校老师指导为主, 实习单位的参与度不高。这一方面受实习教学场地、实习指导队伍组成等诸多因素所限, 另一方面也与生态学专业开办伊始, 对相关课程的经验总结不足有关。近年来随着对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及对课程开设的不断总结, 毕业实习教学逐渐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以一名具体的“工作岗位实习人员”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同时还加强了企业指导老师在实习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的毕业实习很多授课内容均由企业指导老师完成, 如在大镜山水库实习时, 水库日常管理、供水流程以及自来水厂的各项工艺的讲解等均由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完成。此外, 很多实操实训项目也由企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完成, 并在实操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生态学理论知识在国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体现等。这些举措都为学生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提前上了一堂很好的模拟实训课。

表1 生态学专业历年来主要毕业实习教学内容

注: 实习内容中仅呈现了部分“水生态”的实习教学内容。

1.3 优化考核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2016年以前, 生态学专业的毕业实习考核形式主要为学生提交实习报告, 任课教师根据实习报告、实习期间学生表现等综合考量给出实习成绩。但实习报告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水域生态学、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相关工艺的认识, 也无法灵活检验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因此, 仅凭实习报告给定实习成绩很难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和教学效果。2017年开始, 实习教学团队将提交实习报告与学生个人汇报、小组答辩等结合起来, 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 限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成果汇报和总结。引入学生个人汇报、师生互动交流探讨环节有助于发现实习教学中存在的缺漏、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偏差, 对于教师日后优化教学方案、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2 毕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经费投入不足

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但高校的实习经费并没有相应增加。笔者所在学校的本科毕业实习经费为每人 400元左右, 过少的实习经费严重影响基层院系领导和实习带队教师对实习教学质量的信心[4]。目前实习教学的经费均由所在院系统筹支出, 但多年来实习经费的缺口部分只能由基层单位压缩其他项目予以补贴, 长此以往无疑会影响基层单位的其他工作。

2.2 部分学生对毕业实习不够重视

目前学生发展多样化, 就业方向和就业形式也同样多元化, 很多学生将来的就业并不一定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 因此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不是很高, 加之实习考核与理论课程的考核形式不同, 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轻视的想法, 对待实习有敷衍应付的现象[5]。此外, 由于实习地点均远离学校, 实习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水质监测设施、工具、场地等不及学校实验室充裕, 学生难免会有散漫、消极怠工等情绪, 这些同样不利于实习教学质量的保证。

2.3 实习教学过程偏校园化

毕业实习的开展是期望学生能经过几年的理论与实践学习, 具备能作为一名合格员工融入社会、进入相关企事业开展一系列生产实践的能力。但由于受学校和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约束, 近年来的毕业实习教学更多的是校园学习的外延, 与真实的社会需求、企业需求衔接不强, 实习教学偏校园化, 学生无法真正的融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不够接地气。此外, 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学生人身健康、安全的关注也限制了实习指导老师不敢放手让全部学生去实践全部的实习内容, 部分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只能选择少部分之前接受过相关训练的学生或由研究生代为执行, 学生的参与覆盖面不高, 更多的学生只能通过参观感受。

2.4 实习单位的热情不高

目前接受学生进行实习的单位均是所在单位科研课题组与地方政府或地方企业通过科研项目合作开展建立起来的, 项目完成后科研课题组就需要撤离将相关科研成果或科研产品交由地方政府或地方企业进行管理。近年来生态学毕业实习的地点也几经更迭, 一方面固然是不同科研成果的展示, 更大范围的融科研于教学; 另一方面也与项目完成后, 地方企业需要正常运营, 将这种实习活动当成一种额外负担, 接受学生实习的意愿不高有关。由于实习经费的不足, 学校方面无法对实习单位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或支持, 而学生实习过程还会对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生产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损坏; 此外, 企业接受学生实习, 人为活动增加了, 不安全因素也增多了, 企业还需要承担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些都导致实习单位的不稳定, 实习单位的热情不高。

3 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3.1 多渠道筹措提高实习经费

实习经费不足会导致实习时间缩短、实习过程压缩、实习内容减少, 不利于毕业实习教学的正常开展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因此, 一方面学院应发挥教学主体作用, 通过向学校申请或组织社会赞助等形式争取到更多的稳定来源的实习教学经费; 另一方面, 可尝试让学生自筹少量实习经费, 国内外高校均已有先例[1], 在部分职业院校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6]。

3.2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地点不固定, 会无端增加实习教学指导老师的备课压力, 也不利于与接收实习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需要重视本科生的毕业实习教学, 不能将压力和责任完全推给基层教学单位和一线老师。学校应适度增加实习经费投入、组织联合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等方式切实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 改善实习条件; 还可以拨出专项经费聘请企业的专职人员作为实习指导老师, 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实习教学质量。院系基层单位是实习教学的主要实施者, 也需要积极推进与实习单位的各项科学研究合作、更好的为企业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难题, 保持双方的长期稳定合作。

3.3 优化实习教学模式

当下, 虚拟仿真技术已在各大高校各学科广泛使用, 在旅游[7]、汽车运输[8,9]、护理[10]、无线通信[11]等民生领域均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目前在生态学毕业实习教学中, 已有部分教学实践采用了虚拟仿真技术, 今后需加强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在河流、湖泊、水库等更多水体相关科研成果的研发, 以丰富实习教学内容。

进一步优化和改革实习教学内容, 突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核心和推动者地位, 指导老师处于引导和辅助位置。以科学问题为导向, 鼓励学生带着科学问题开展实习, 在实习中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并解决问题, 从而完成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的训练。

此外, 基层教学单位可尝试集体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 考虑不要局限于固定时间组织全体学生前往同一个实习地点开展实习教学这一种实习教学模式, 对少部分有条件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开展毕业实习的学生, 可让该部分学生与其联系的实习单位提前提交实习预案, 综合评估后允许有条件的少部分学生分散实习。实习时间上, 考虑不限于正常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 可充分利用寒暑假延长实习时间, 保证实习效果[12]。此外,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选派部分师生参加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一些开放性的实习基地(如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的无锡野外观测站、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抚仙湖野外工作站等), 实习对象与内容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生态知识, 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2]。

3.4 进一步改革实习考核方式

彻底摒弃单一的实习报告给定实习成绩的弊端, 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责任感,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13]。进一步优化现行的实习报告+个人汇报的考核方式, 规范全员参与汇报答辩环节[14]。探索学生主动参与实习教学的激励机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主动参与实习教学的兴趣和动力则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在考核环节增加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发言的成绩占比, 如哈佛大学对学生的考核有着严格的评分制度,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言占最后总成绩的 25%, 有时甚至高达 50%。学生为了抢到发言的机会, 课下会做大量准备工作, 包括文献资料查找、反复模拟答辩训练等[15]。可采用学校指导老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和学生互动的答辩形式进行, 包括学生陈述、老师提问、师生讨论互动等; 此外, 实习成绩方面则加大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给定实习成绩的比重。如此, 彻底实现以往的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到师生互动交流讨论的转变。

4 结束语

生态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的学科, 毕业实习又多在户外进行, 有很强的学科特色, 暨南大学生态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教学充分体现了水生态特色, 认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对生态学专业的毕业实习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毕业实习的开展, 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团结协作意识, 使学生明白在团队中, 比个人特长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分配和协作, 力求达到1+1>2而非1+1<2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将来不可避免还会产生一些其他的科学问题, 生态学学科也会创新出新的科研成果, 我们的课程建设也会与时俱进, 不断优化和改进。目前虽然存在着诸多如实习基地不稳定、企业参与度不高、课程考核方式仍略显单一等问题, 但学校和一线教师仍将在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前行。

[1] 王强, ROβ-NICKOLL M, 王志坚, 等.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案例与评估[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4(10): 114–120.

[2] 徐驰, 刘茂松, 杨雪姣, 等. 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5): 158–161.

[3] 李爱芬, 许忠能, 赵建刚, 等. 生态学本科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生态科学, 2016, 35(4): 215–219.

[4] 薛英文, 方正, 李江云.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1(1): 114–115.

[5] 刘瑞来, 赵瑨云, 郭绍英.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J]. 武夷学院学报, 2016, 35(9): 95–98.

[6] 邓东京, 易素红, 欧阳河, 等. 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现状调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 12: 88–92.

[7] 逯付荣, 吴贵华, 汪京强, 等. 旅游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 37(1): 167–170.

[8] 杨建军, 董大伟, 孙仁云, 等. 汽车事故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 34(1): 132–135.

[9] 陈涛, 范林坤. 汽车运输安全虚拟仿真实验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 37(3): 129–132.

[10] 王萍, 颜文贞, 蔡宏亚, 等. 护理学虚拟现实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 36(2): 145–147.

[11] 王辉, 张晨, 于立君, 等. 基于HackRF无线通信收发系统创新实验项目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 36(2): 130–133.

[12] 温建辉. 应用化学专业利用假期实习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11): 325–328.

[13] 秦钟, 章家恩, 谈凤笑, 等. 生态学野外综合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生态科学, 2011, 30(2): 213–216.

[14] 石荣剑, 岳丰田, 张勇, 等. 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 37(1): 196–199.

[15] 邵淑丽, 张伟伟, 于天飞, 等. 基于实验和实习的生物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高师理科学刊, 2016, 36(8): 105–107.

Optimization and practice of ecology graduation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water ecological concept

ZHAO Jiangang, PENG Liang, XU Delin, LIN Qiuqi*

Department of Ecolog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Ecology is a subject known with the attribut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practice training is one of the central courses in the teaching system. The course of graduation practice teaching is offered a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urriculum for the undergraduates in the department of Ecology in Jinan University. In this paper, various aspects associated with graduation practice course including location selection, training contents designing, process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 were reported and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 Ecology discipline were fully developed and well applied to support the practice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s, thus fulfill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teaching program b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 previous teaching mode based on visiting was gradually abolished, the guidance of enterprise guidance teachers and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were gradually strengthened. Furthermor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was also cultiva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previous mode of assessment scores according to the reports submitted by the students was changed, students reporting was added,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also strengthened in the curriculum assessment. Additionally, some problems as well as improvement measures regarding graduation practice teaching were also proposed and summarized.

ecology; graduation practice; optimization and practice

10.14108/j.cnki.1008-8873.2021.06.026

G642

A

1008-8873(2021)06-213-05

赵建刚, 彭亮, 许德麟,等. 基于水生态特色的生态学毕业实习教学过程的优化与实践[J]. 生态科学, 2021, 40(6): 213–217.

ZHAO Jiangang, PENG Liang, XU Delin, et al. Optimization and practice of ecology graduation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water ecological concept[J]. Ecological Science, 2021, 40(6): 213–217.

2020-05-12;

2020-05-27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粤教高函[2018]180-88, [2019]-78); 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8FY10020004);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1910559065, CX2019040)

赵建刚(1978—) , 男, 山东烟台人, 博士, 高级实验师, 主要从事水域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E-mail: zhjg@jnu.edu.cn

通信作者:林秋奇, 男, 博士, 研究员, 主要从事水域生态学教学科研工作, E-mail: tlinqq@jnu.edu.cn

猜你喜欢
毕业教学质量指导老师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我们今天毕业了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36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毕业季
伙伴(2018年7期)2018-05-14 14:19:33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就差半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毕业歌
杂文选刊(2011年2期)2011-05-14 13:37:53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