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袁玲,谷元静
(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重症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08;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 护理部,江苏 南京 210031;3.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急诊医学科)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主要阵地,也是死亡现象最多的科室。研究[1-2]表明,发达国家ICU患者死亡率在6.0%~27.0%左右,国内约为17.6%~33.4%。护士是提供临终照护的主要群体,长期、反复暴露于死亡情境中,可能出现压倒性的情绪和心理障碍[3]。多个国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ICU护士护理临终患者的心理体验开展研究,亦有研究者[4]进行该领域的文献整合。本文旨在通过整合不同文化背景下ICU护士护理临终患者的体验并纳入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全面探索临终护理对ICU护士工作态度、心理体验和职业价值的影响,为提高护士专业素质、改善临终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1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Cochrane Library、Ovi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1月20日,采用自由词和主题词结合的检索方式,英文检索词包括:intensive care/ICU/critical care、nursing/nurse*、death/end of life/terminal care/palliative care/spiritual care、experience*/attitude*/feeling*/response*;中文检索词包括:ICU/重症监护、护士/护理、生命终末期/濒死/善终/临终/死亡、体验/经历/态度/感受。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基于PICoS模型[5]制订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ICU护士,工作6个月以上;(2)研究现象:护理临终患者时的体验/感受/态度等;(3)情境:ICU护士照护临终患者;(4)研究类型:质性研究。排除标准:(1)研究对象为非定岗护士、新生儿或儿科ICU护士;(2)重复文献;(3)无法获取全文;(4)非中、英文文献。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两名经过循证系统培训的研究员按照文献的纳、排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如遇分歧,由第三名研究者协助判定。资料提取内容包括:作者、国家(地区)、研究方法、对象、感兴趣的现象和研究结果。
1.4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6]对纳入文献行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评价标准共10项,以“是”“否”“不清楚”“不适用”作为评价,均满足者为A级、部分满足为B级、均不满足为C级。评价不一致时,由第三名研究者裁决。本研究纳入质量评价为A和B级的文献。
1.5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Meta汇集性整合方法,该方法通过系统性审查质性研究,以生成用于传播和引证的综合结果[7]。反复阅读纳入文献,充分提取结果,归纳形成新类别,再将新类别进行综合,得到新的、概括性的整合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获取文献3355篇,去重1676篇、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1525篇、阅读全文排除137篇、追踪引文补充3篇,最终纳入文献20篇,包括10篇现象学研究,8篇描述性质性研究,2篇扎根理论研究。
2.2 文献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 文献的基本特征详见表1。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20篇文献质量评价均为B级。
表1 文献的基本特征
续表1
2.3 Meta整合结果 研究者通过分析纳入的20项研究,共提炼出53个主题,归纳成10个新类别,并综合得出4个整合结果,见图1。
图1 整合结果-类别-主题关系图
2.3.1 正性情绪体验。
2.3.1.1 类别1:尽力促使患者优逝 护士应尊重患者[23],尽可能保证舒适(“帮助患者洗澡、吸痰、翻身,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19]),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和精神支持,并鼓励家属陪伴(“被爱的人包围[27],患者会更坚强,更有安全感[19]”)。
2.3.1.2 类别2:给予家属支持 理解和同情家属(“拥抱和爱护他们”[11]),并尊重其文化和信仰[19]。
2.3.1.3 类别3:自我平衡与成长 ICU护士应学会照顾自我[21](“照顾自己,冥想、读书”[23]),坦然面对死亡结局[9],将临终护理视为一种至高的荣耀(“死亡是生命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23])。
2.3.2 负性情绪体验与应对。
2.3.2.1 类别4:负性情绪体验 如恐惧(“突然被报警声惊醒”[17])、悲伤、内疚、沮丧和无力(“感觉自己很没用”[16])及同情疲劳(“经历太多抢救和死亡,麻木了”[17])。
2.3.2.2 类别5:应对 熟练掌握护理技能(“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和技能”[22]);当消极情绪难以负荷,应积极寻求帮助(“请同事陪伴回家”[16])。
2.3.3 障碍与挑战。
2.3.3.1 类别6:医护合作欠佳 主要原因为护士未参与诊疗计划[15]、医护实践模式差异(“关注重点不一样”[15])及医护意见的分歧。
2.3.3.2 类别7:心理和精神压力 患者对恢复的期望、护士需隐瞒患者病情(“患者不知道自己病情[18]”)及家属的过激行为(“他们想要尝试一切可能”[15])都会使护士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2.3.3.3 类别8:准备不足 缺乏系统培训,沟通技能不足(“不知道怎样与家属沟通”[15])和人力资源紧缺[17],导致护士照护临终患者欠缺准备。
2.3.4 期望与需求。
2.3.4.1 类别9:团队合作 护士希望参与讨论决策(“大部分时间与患者在一起,应该成为团队的一部分”[19]),护理同行也应该互相支持(“同行的支持最重要,可以分担我的痛苦和悲伤”[25])。
2.3.4.2 类别10:管理者给予支持 管理者应组织专业培训(“教会如何与患者或家属谈论死亡”[11]),进行死亡教育[17]。条件允许时,开展安宁疗护[17]。
3.1 重视ICU护士心理状况 纳入研究表明,照护临终患者过程中,ICU护士多会出现恐惧、内疚等负面情绪,而且缺乏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管理者及护士自身应正确认识负面情绪,积极干预,寻求放松和疏解方式。Siffleet等[28]研究发现,优化工作环境、团队合作、激励机制等均有助于增强ICU护士的价值感和幸福感。护理管理者应该重视培训和沟通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成立互助小组、进行减压训练,多渠道缓解护士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3.2 提高ICU护士临终照护能力 有研究[29]发现,年龄越大、学历和职称越高、工作年限越长的ICU护士死亡教育需求评分越高,死亡焦虑评分与死亡教育需求呈正相关。开展系统性培训对提高ICU护士护理临终患者的应对能力和照护水平十分重要,主要包括正确对待死亡、与患者和家属有效沟通、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临床情景模拟演练等;其次,鼓励ICU建立安宁疗护管理体系,开展ICU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提高姑息照护的综合能力。
3.3 改善临终患者管理流程 建立系统的临终患者管理流程是对ICU护士的有力支持。ICU日记有助于护患沟通,增加患者和家属间的互动;灵活性探视模式可以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适量增加家属陪伴次数、减轻孤独感;与家属视频通话,通过声音和画面向患者传递温暖;设立临终单间病房,创造安静舒适的空间;提供舒适护理,优化病室环境,控制不适症状,播放舒缓的音乐等[30-31]。同时,积极推动多学科合作,允许并鼓励护士参与临终患者管理决策均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