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的艺术生态关系研究①

2022-01-13 09: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114
关键词:动画人类生态

周 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114)

盛 瑨(南京艺术学院 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动画艺术兼具文化、艺术、技术、商业等多重属性;动画的艺术生态是指动画艺术行为中人与作品以及环境的存在状态,还有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的艺术关系。动画的艺术生态关系研究应该包含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甚至智能生态等内容,探讨艺术生态的观察与干预是为了更持久地保持艺术的良性互动生态关系。

一、动画艺术缘起与自然的生态依存关系

相对于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虽然动画诞生的较晚,但它的萌芽却可以追溯到史前的洞窟壁画,在其中,我们可以隐约辨识人类文明与艺术起源的动因。

1.从模仿自然的行为中流露心存敬畏的虔诚

动画艺术产生在19世纪中期,但动画艺术的萌芽却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这一点可以从远古的洞窟岩画上窥见端倪。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明了工具,享受到劳动带来的生机,但同样经历了与自然的抗争和其他生命群体的角逐,面对自然的强大和莫测,人类曾经是弱小和无助的生灵。早期的洞穴壁画显示,人类绘画从简单的记录生活起步,很快演变成对生活中活动和事物的描摹,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持续着这种描绘方式。画的内容多是自然中可以提供生存能量的事物,旧石器时代的猎人和画家认为画什么就可以占有什么,描摹什么就可以控制什么,与其说他们用画画展示他们预期的成果,不如说他们用画画来祈祷,所以,洞窟上的动物常常呈现出被刺中、被射中的样子,这应该是类似巫术的方式而并非审美。其后,随着采摘和狩猎阶段向畜牧和种植阶段发展,人类迈入了一个新的文化阶段,人们意识到天气的好坏、风雨雷电冰、瘟疫和干旱对自身的制约作用,意识到冥冥中有种神秘的力量控制,人们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的存在,也出现了信仰和祭祀活动。我们能够看到人类对赖以生存的自然敬畏和茫然,对食物的执着和惶惑,对繁衍的本能和重视……艺术创作更本能的围绕生存这一核心,最初的艺术是在人类对自然的且敬且畏模仿中渐渐成长的,它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开篇。在这一阶段的艺术生态中人类的地位因弱小而显示出被动。

2.在描绘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掌控世界的满足

动画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动因,其一,人类潜意识中表现物体动作过程的欲望。例如,二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洞穴画(图1)上系列的野牛奔跑,埃及墓画、希腊古瓶上的连续动作分解图画、达·芬奇有名的黄金比例人体几何图上的四只胳膊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以及西方最早出现了手翻书的雏形等。其二,东西方审美对操纵光影有着相同的痴迷。比如,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的“魔术幻灯”、中国西汉的皮影戏、手影戏以及南宋的走马灯,从这些艺术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画艺术的雏形。

图1 石器时代洞穴画

一切艺术的历程,都依赖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成熟,各种艺术形式分别从早期的自然主义向物质世界过渡,绘画、雕塑、建筑的发展,无论是世俗的还是宗教的艺术,究其本质还是物质性的。同时,在物质的基本保障之上,精神需求诞生了,艺术在描摹之上,更进一步追求象征,人们不再单纯模仿大自然,而是试图创造一个与自然呼应的、对立的、独立的存在,艺术的审美需求也渐渐成熟起来。这一阶段艺术生态中人的主动性明显上升到主导地位。

而动画一经产生,便直接迈入了新文化时代,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关联艺术的发展,为动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动画的发展同样受欲望驱动,人们不断追求提升呈现世界万物动、静姿态的能力,这种呈现既指向对物质世界的关注,也暗示人类想要掌控世界的愿望。

3.在超越自然的创造中追求精神意识的表达

如果说缘起的艺术活动是基于对物质世界的关注和模仿,新石器时代的艺术塑造经历美化和理想化的洗礼,那么,在后来更多的艺术实践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由被动模仿到熟练掌握再到主动表现这一系列的转变中,对艺术与精神的追求渐渐显露并慢慢占据主导。在神学、宗教艺术统领下,于世俗艺术与宗教艺术之间辗转,艺术经历古典主义与自然主义混杂共生,文艺复兴中期追求的艺术和谐就是一个梦想的乌托邦世界。

艺术本来是一个在物质基础之上行走的精神世界,却在经济之海中溺水,在技术之舟上忘记了初衷,当下很多艺术表现醉心于制造那些挑战感官的表层刺激,缺少对艺术审美的引导,视艺术精神为无物。《心经》所言的色、受、想、行、识,包含了人的五个层面的追求,其中,前两者分别是指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的感受,他们构成了艺术表达的基础。而在此之上,认识、判断与意识才是艺术创作超然物外的精神指向,它的深刻在于创作者对人、事物乃至社会生活有透彻的认识、有独立的思想意识见解和真挚的情感,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与受众形成强烈的精神碰撞和思想共鸣并输出精神价值判断,这样才能体现出艺术存在价值和本来意义。

当艺术被社会、经济、科学等外在的因素主导,便必然地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然。艺术创作是由心而发的思想意识表达,脱离了自然就脱离了本性,艺术创作者要回归自然可以尝试从两方面切入,其一,尊重内心自我的主观自然;其二,把握外在呈现的客观自然。前者要求我们从精神和意识层面唤醒自我的本真,使之在作品创作的内涵上得以体现;后者帮助我们摆脱华丽技术的堆叠与表象叙事的空洞,这样才会使作品具有自然生态的灵魂。

二、动画艺术行为与社会的生态制约关系

1.关注民族精神,强化社会主流精神意识

政治意识包含国家政策、意识形态和传媒话语权力导向、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国家政策、民族精神,是文化传播的核心要义,媒体、场馆等艺术中介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的意志对作品进行审核、评判,鼓励能正面塑造民族精神、宣传民族文化的优秀艺术作品。

动画、数字媒体是文化产业中极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核心组成部分,动画作为一种高效的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具有民族文化的表象和阐释意义。同时,动画艺术是新时期承担文脉传承、艺术传播、精神推广的主要艺术形式,它的协调发展将有效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提高内涵品质,赋予观众多重审美体验

一部动画作品的品质取决于它的内容、质量与品位,是动画片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的统一。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形式语言可以千变万化,它的媒介载体可以更新迭代,它甚至可以在娱乐性和商业性里问鼎产业经济。但它的血统里字正腔圆地流淌着艺术的血脉,它的艺术本质决定它必然承担艺术传播的使命。

首先,动画创作需要对作品的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实施多个维度的设计,并且使它们殊途同归服务于影片共同的主题;其次,创作者利用视听元素的组织与节奏风格来把握影片制造艺术的表现力、强化作品的感染力,以便引起观众意识上的认同、情感上的共鸣、审美上的愉悦。另外,动画作为一种承载思想文化与道德观念的介质,同样是沟通作者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创作者以艺术视角传递一种审美体验的同时更是输出一种价值判断。作为一种充满智慧与想象力的传播艺术形式,动画寻求故事性、审美性、教育性的高度统一。(图2)

图2 宫崎骏《天空之城》

3.拓展文创渠道,实现作品融入社会经济

动画的产业经济链条,围绕市场、营销、策划、发行、推广多种商业模式展开,票房与衍生品开发成为动画艺术行为的商业关注目标。

动画艺术的双重属性是艺术性与商业性,动画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深受大众喜爱,因此我们对动画的艺术性毋庸置疑,动画的商业性也天赋机缘,我们看到一部好的动画,它总是能先以文化性深入人心、以娱乐性引人入胜、以商业性带动消费。一部成功的动画片,其成功的要素不仅体现在票房上,其后的衍生拓展空间更为关键。然而,动画生存空间的拓展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它是否能扩大受众群体、驱动产业经济的发展。

三、动画艺术传播与文化的生态融合关系

艺术以作品发声,通过媒介面向受众寻求共鸣。这种艺术互动的行为不仅给予受众以美的体验和精神引导,同时将民族的、地域的、历史的、现实的、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特征、文化观念进行传播,形成文化的流动与文化的积累,与艺术作品一道儿都会作为艺术的文化现实写进艺术文化历史。

1.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滋养,形成个人文化观念

动画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它的内容、形式与目的都具有文化特质,艺术创作者通过对艺术语言、信息符号的提取和加工,将自己的观察视角、观念意图、价值判断赋予作品之上,通过媒介传播给广大受众。而受众的解读以及社会评价都是文化消解的过程,艺术作品或将获得更多的共鸣或将遭到更多的排斥,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重新回到社会文化的循环发展当中。

艺术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一个方式,必然发生改变和变化,必然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与之同步,共同见证、反映、想象一个现代化进程的历史。[1]中国正以科学、开放、包容并进的姿态呈现在国际舞台,在国际化的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分量越加凸显。[2]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艺术创作应该更多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剪纸、水墨、京剧等。动画创作应该置身于自己民族的土壤中,以自身的经验、阅历作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为蓝本,从民族文化中吸收元素,向古典文学、历史故事、传统习俗以及现代生活借鉴,应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和叙事逻辑重新组织素材,以新颖的、独特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视角和思考,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念、审美判断,并以此打造具有自己语言风格的动画作品。在文化中找寻,在继承中创造,从而使作品的内容变得丰富,作者的观念得以传达。

2.从现实事件中获取灵感,明确艺术创作动机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在每一特定的时期,文化体现为共时性的特征,各种思想、学派、形式呈现横向交织与影响性,涉及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展现传统习俗、生活习惯、律法规范,包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浓缩了文学艺术、精神图腾等等。艺术创作要求艺术创作者有足够的积累,有一定的见解主张,更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视角,找到能够表现主题观念的合适契机,找寻令观众感动的“点”,其次,再确定用何种方式去组织建构逻辑线索,推进情节,在动画时空里再现现实生活的情节与情感,使观众产生共鸣,从而映照我们的生活现实、传递我们的思想、信念、主张。

3.从关联艺术中借鉴参照,丰富动画叙事手段

动画是众多艺术形式中最特殊、与其他艺术形式联系最为紧密的综合艺术形式。尤其是传统的二维动画,它的画面是绘画的,它的剧本是文学的,它的镜头语言是摄影摄像的,它的逻辑是电影的,动画艺术先天受到来自文学的、绘画的、音乐的、戏剧的、电影的滋养。它兼收并蓄了那些先行关联艺术的基因,吸取并杂糅了各地域的民族文化的精髓,经历了各种文化思潮的洗礼,伴随着与传统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摸索与磨合,快速成长起来。不断叠化为人类精神与物质文化养分,孕育着世界文化的未来。(图3)

图3 《飞屋环游记》

随着动画艺术的成熟,它的创作观念具有越来越强的独立性,它的形式语言却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包容性。它依靠对视觉、听觉感受的多重设计来丰富叙事手段,在嗅味、体感的变化中摸索更多的传递方式,在观影的过程中让观众体验到一种“无中生有”的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导引。

四、动画艺术探索与机器的生态平衡关系

其实,在动画艺术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存在艺术与技术不断磨合变换的生态关系。直到今天它已经更加深刻地体现为人与机器(人工智能)的平衡关系。

1.艺术与技术的磨合

对于动画而言,艺术与技术虽然在表面上交替为主、陪地位,其实从本质上动画离不开艺术的观念和技术的支撑,艺术与技术是动画艺术无法偏废的双重属性。

当虚拟现实技术走近艺术,虚拟现实影像与动画相遇,传统动画的表现形式、观影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视听语言的思维逻辑、时空线索、表述方式都进一步走向开放,观众在体验的过程中通过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自主的选择,读取内容和路线走向。虚拟现实动画作为未来动画的一种形式,已经近在眼前了。

动画自身生态状况取决于技术与艺术力量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一方面承认艺术精神的传达要基于物质;另一方面懂得技术对感官的震撼要保持节制。在艺术的欣赏体验中我们一再印证,技术的高明在于恰当,艺术的极致来自含蓄,所谓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完美的境界,是指二者重回属性的本分。

2.人与人工智能的相遇

伴随科技的发展,人类享受智能生活的经历,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产生出对机器无法自拔的依赖。一直以来,人类的优越感和安全感来自于自身掌控世界的能力和信心,而对于人工智能的忧患,不在于它现在或将来能做什么,而在于它独立于人的指令之外可能会做什么,人类还在预想、观望的时候,它们可能早已经超出人类的“视力”范围之外了。

智能与艺术碰撞出的可能不只是火星,而是燎原之势,艺术创作将不是人类的专利。比如,动画片在风格的继承上完全不是问题,历史上存在过的任何经典都可以无限衍生并恒久不灭。设想如果一幅画可以转换成“毕加索风”“凡·高风”,那么一部片子当然也可以是“毕”式语言,也可以是“凡”式逻辑,借助硬件和软件无限的生长空间,这一切都已经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历史和未来面临“重逢”。

另一方面,今天的艺术评价还在借助专家、媒体、受众,可能明天,专家、媒体、受众都被大数据采集和替代,机器通过学习,完全可以生成比人工评价更理性、更稳定的“专家意见”。艺术评论的权威和历史也会被颠覆和改写。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对艺术的介入已经成为事实,而且一定会不断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扩大领地。也许在与人工智能的“相逢”里,人类需要审慎的、有效的行使导向、限定与控制权力,来保障局面始终由人类掌控。

结语

研究动画的生态关系需要对动画演进的纵向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更需要针对其艺术创作的横向影响因素进行归纳。

艺术的存在意义在于艺术作品对广大受众的基本良知和价值判断是否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艺术传播若偏离真善美,致使假恶丑可以流通,人会被环境同化,直至风俗被败坏,给社会带来严重的恶果。所谓“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3]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现代艺术的渗透不断形成新的艺术生态,人们审美视域被拓宽,审美体验变得丰富,甚至审美观念、心理、价值取向都呈现多元的趋势。动画艺术创作应以现实生活为蓝本,从民族文化中吸收元素,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和叙事逻辑重新组织素材,以新颖的、独特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视角和思考,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念、审美判断,在与观众产生共鸣中传递思想、信念、主张,完成艺术的文化使命与审美担当。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创意思维的拓展就是要打破陈旧、冲破平庸、创造新意。[4]以互动生态意识作为艺术创作前提,以历史文化继承作为艺术创作根本,以艺术精神传达满足受众审美需求,以审美文化消费驱动产业经济循环。

总之,人类只有了解了动画的艺术生态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人与艺术的关系,对动画艺术的存在规律和产业现象施以生态的尊重与保护,并建立起与之长久依存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猜你喜欢
动画人类生态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抓政治生态
人类第一杀手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我的动画梦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