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Tis-T1期非小细胞肺癌脏层胸膜受累情况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2022-01-13 09:30张靖雨徐海涛刘建伟佘天宇刘逸群张庆广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胸膜病理学淋巴结

张靖雨 赵 玺 徐海涛 刘建伟 刘 帅 佘天宇 刘逸群 张庆广

1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 山东 滨州 256603;2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山东 滨州 256603

胸膜脏层浸润(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VPI)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在第八版TNM分期中,对于肿瘤直径≤3 cm的NSCLC,如果存在VPI,则为T2期。现有研究表明,合并VPI的肺癌患者,手术预后较差[1-3]。VPI包括PL1、PL2,分别定义为:PL1表示延伸超过脏层胸膜弹性层但未暴露于胸膜表面的肺肿瘤;PL2表示暴露于胸膜表面但未累及邻近解剖结构的肺肿瘤;PL1/PL2表示脏层胸膜受累,是T2描述。PL0表示肿瘤侵入弹性层下方的胸膜结缔组织,未超出脏层胸膜弹性层,PL0视为非VPI[4]。

淋巴结转移是NSCLC的重要预后因素,虽然NCCN指南推荐以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systematic lymph nodes dissection,SLND)作为外科治疗NSCLC的标准术式,但对于早期NSCLC,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存在争议[5]。传统的观念认为SLND有利于肿瘤切除的根治性,并可以提供更精确的N分期,从而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6-7]。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早期的NSCLC较少发生转移,应在术前仔细分析临床资料后,选择小范围的淋巴结切除,避免不必要 SLND[8-9]。目前对于早期NSCLC,VPI与淋巴结转移是否相关无明确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对VPI与早期NSCLC患者的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着重评价VPI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便为选择合适的淋巴结清扫方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行肺叶切除术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NSCLC患者的临床数据。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脉管瘤栓、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淋巴结受累情况。病例纳入标准:①临床分期为Tis-T1期(术前胸部CT示肿瘤直径≤3 cm且未侵犯隆突、心脏、食管等,淋巴结直径≤1 cm);颅脑磁共振、PET-CT未见远处转移;②术前未接受放、化疗等辅助治疗;③术后病理类型为腺癌和鳞癌;④行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排除标准:①患者年龄过大(80岁以上),或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和并发症;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行肺楔形/肺段切除术+淋巴结采样术。

1.2 病理资料的收集 所有患者手术标本均经福尔马林固定,由1名经验丰富的胸部病理学诊断医师评估病理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确定肿瘤是否侵犯脏层胸膜,当HE染色无法明确诊断时,采用弹性纤维染色(elastica van Gieson,EVG)进一步确诊。根据VPI状态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PL0组、PL1/PL2组),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分为以下四类:N0为无淋巴结转移;N1为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N2为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即跳跃性N2淋巴结转移);N1+N2为N1和N2淋巴结都有转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脏层胸膜浸润与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 本次共有66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病例299例(45.2%),女性363例(54.8%);年龄在22~79岁之间,平均年龄59.41岁,中位年龄为60岁;腺癌患者611例(92.3%),鳞癌51例(7.7%);肿瘤位置在上叶患者363例(54.8%)、中叶66例(10%)、下叶233例(35.2%);肿瘤直径0

表1 662例临床Tis-T1期NSCLC不同VPI分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例(%)]

2.2 脏层胸膜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脏层胸膜受累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31.7%,高于脏层胸膜未受累时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1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脏层胸膜受累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对有淋巴结转移的98例样本进一步比较N1/N1+N2转移和跳跃性N2的差异,发现PL1/PL2组跳跃性N2淋巴结转移17例(37%),PL0组中6例(11.5%),PL1/PL2组中仅出现N2转移的比例高于PL0组(P<0.05),说明当出现脏层胸膜受累时更容易出现N2跳跃性转移。见表2。

表2 662例临床Tis-T1期NSCLC患者淋巴结状态与VPI相关性分析/[例(%)]

3 讨论

VPI目前定义为肿瘤延伸超出脏层胸膜的弹性层,无论其是否侵犯胸膜表面[10]。Shimizu等人分析了1 653例已行手术的NSCLC患者的资料,发现VPI对肿瘤≤3 cm或>3 cm患者的预后均有显著影响[11-12]。目前研究已证实,VPI患者的生存期较差,Brewer[13]推测原因为侵犯胸膜使癌细胞通过胸膜液弥漫性播散至整个胸膜腔,导致肺癌的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尤其是纵隔淋巴结转移为NSCL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多站纵隔淋巴结转移(≥2站)的患者与单站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预后明显较差,而清扫纵隔淋巴结可明显改善NSCLC患者预后[14]。目前对于直径≤3 cm的早期NSCLS,VPI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较少。

Manac’h等人观察发现随着肿瘤侵犯脏层胸膜,肿瘤细胞可能更易分散于整个淋巴系统[15-17]。本回顾性研究数据也表明,与无VPI的患者相比,VPI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增高(31.7%对比10%)。脏层胸膜的组成,一层为间皮下层较厚且连续的弹性层(外弹性层),另一层为附着于肺泡隔弹性纤维较薄且不连续的(内弹性层)[18-19],内和外弹性层之间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基于这样的结构,本研究推测VPI的肿瘤细胞可能穿透内弹性层并侵入胸膜下层的淋巴和血管,导致频繁的肺门以及纵膈淋巴结转移,然而本研究观察到VPI患者中N2跳跃性转移更常见,因此需要试图通过其他转移路径来解释。Okiemy等人的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膈胸膜内侧部分的淋巴引流与第7站气管支气管间淋巴结(ITB-LN)相通[20];Kameyama等人发现,VPI的胸膜灌洗细胞学阳性患者比例更高[21]:基于以上理论我们假设,VPI肿瘤细胞可能脱落在胸膜腔形成微转移灶,后被膈胸膜淋巴管吸收转移至纵膈淋巴结。这种途径会出现更广泛的N2转移,因为该通路绕过肺门淋巴管,从而导致跳跃性N2转移。此结论与Manac′h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2]。

本研究还发现,术前血清CEA水平异常升高或肿瘤较大的患者VPI发生率高于无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表明VPI的发生与肿瘤固有的生长和侵袭能力密切相关。由此本研究认为,NSCLC患者的VPI是一种侵袭性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出现VPI的肺癌患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对VPI患者术中淋巴结处理方式的选择值得讨论。根据彭兆辉等人的研究[23-24],术前可通过CT表现“胸膜凹陷症”对VPI进行初步评价,准确率和特异度(71.0%、92.8%)。最近,Shuhei Iizuka等人建立了预测NSCLC患者内脏胸膜浸润的风险评分系统[25],通过计算机断层成像(CT)结果和临床病理学因素预测NSCLC的脏层胸膜浸润情况,该系统将肿瘤CT表现(是否存在空洞、是否与胸膜接触及接触长度)、肿瘤直径、吸烟指数、肿瘤CEA等指标作为评分标准,可以在术前对脏层胸膜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初步判定。本研究认为对于术前或术中高度怀疑存在VPI的肺肿瘤,可能需要更广泛的淋巴结清扫,而不是仅进行淋巴结采样。对怀疑胸膜侵犯的患者可行术中胸膜灌洗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检查阳性的病例应给予辅助治疗,以降低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术后复发风险。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选择偏倚,病例中PL2与PL3未详细区分,未有随访资料,患者预后信息未知。

总之,本研究表明,脏层胸膜受累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特别是VPI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N2跳跃性转移,本结论可能对高危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辅助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胸膜病理学淋巴结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