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 钦媛
摘 要:为了提升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效用,就要激活高校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对红色音乐价值和运用策略进行探讨能够发现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传播广泛、感染力强的特点。在国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发挥红色音乐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正向感染性,使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得以激发。本文阐述了红色音乐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并提出其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策略,如鼓励参与提升价值观、提升水准增强审美品味等,为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和精神指引。
关键词:红色音乐;高校工会;思想政治;价值;运用
中图分类号:J60-4;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1-00-03
音乐是人类活动中一种精神活动的特殊形式,也是研究某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音乐的划分中有不同的种类,其中红色音乐作为战争时期的一股清流,是当时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争时期出现的红色音乐伴随广大中华儿女从黑暗时期走向光明,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这些歌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战斗精神,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红色音乐的发展
红色音乐是红色革命中所衍生的音乐统称,也可以泛指所有积极向上、传递真善美的音乐。随着社会日常生活丰富多样,音乐活动可以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红色、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目标。由中宣部发起联合各部门举办的“红色歌曲大家唱”活动,通过网络选举最终确定多达100首红色音乐。这些音乐涵盖了祖国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跨越了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对改革开放、民族复兴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高度赞扬。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音乐的地位将受到巨大冲击,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使其一直充满活力。未来红色音乐除了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外,还要贴合实际,紧扣时代主题,找到期真正发挥作用的领域才能使其不断进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二、红色音乐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不离于人,以人为本的精神也印证了共产主义哲学。红色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句歌词和旋律中都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通过红色音乐人们能够牢记革命历史,体现社会主义内在价值的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红色音乐的传播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看作是对受教者的价值观引导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最终让受教育者接受和理解。受教育者由感性认知达到理性认知需要一个价值观的共鸣点,只有找到这个共鸣点才能发挥红色音乐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感染力,最终为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助力。
时值建党10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指示精神,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唱响百年辉煌,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音乐党史”系列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协会组织了全国范围内一百支管乐团、一百场音乐会的系列音乐会活动,用管乐艺术讴歌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全国上下各地区纷纷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祖国的赞美。通过红色音乐来传播正向能量的价值,使人们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一曲曲红色旋律、一阵阵红色歌声交织成的红色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新生继而迈向辉煌的厚重历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奋进新时代的恢宏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红色音乐人们能够牢记革命历史,体现社会主义内在价值的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步伐。在这些红色音乐作品当中,有一些极具代表性,是当代红色音乐的典范之作,在群众之间广为流传。比如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我的祖国》是久唱不衰的红色音乐,歌词朴实无华,展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热爱和依恋。每当响起这段音乐,都能让每个炎黄子孙心中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2]。这些类型的音乐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与时代结合紧密,与社会总体的思想基调和中心精神相一致。红色音乐是时代的精神风貌[3],引领了正能量的风气,传播红色音乐可以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青少年正确的思想观,培养人们的红色情怀,是人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二)红色音乐美育价值
红色音乐是一种精神文化,如春风细雨般影响广大听众。红色音乐传播力和感染力极强,也具有引导审美的强大功能,是最有效的美育方法。首先,红色音乐的美育价值是强化认知,红色音乐可以让模糊的情感认知变得更加清晰。例如《春天的故事》创作于改革开放时期,其中歌词描写到:“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这句歌词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4],歌词充满了生活气息,也具有恢宏的气势,塑造了祖国翻天覆地新形象给人以鼓舞。这就是红色音乐对情感的强化,借助一定的情景和事物将内在的情感激发出来,使人们对习以为常的感情重新得到体悟,进而转变为感激、敬仰之情。其次,红色音乐能够坚定信念。信念是一种心理活动,人类意识的可贵之处在于对自身缺陷的清醒认识。面对现代社会各种外物的誘惑会使自身产生怀疑和困惑,然而积极向上的红色音乐可以激发高校教师的信念,使其投入得到肯定。代表性歌曲《老师,我总是想起你》传达了教师群体的无私、肯定了教师群体的付出,只因有了爱,生活才丰富多彩。每当唱起这首歌时,为教育事业坚持在第一线的教师无不热泪盈眶。此类歌曲能调动人们的感官,可以强烈地激发听众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像这样的歌曲承担着各个时期教育任务的特殊功能,可以极大地鼓舞教师群体的士气[5]。最后,红色音乐能够塑造行为,端正自身态度。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互联网时代,以往坚固、神圣的东西遭受了摧枯拉朽的打击,流行元素往往倏忽即逝,但蕴含了积极正面元素的红色音乐,与新时代节奏一起编织成新时代旋律,很大程度上带给了人们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或对其激烈的态度有所端正和纠偏,或对其无益的行为进行了良性指导。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感受美感带来的愉悦,另一方面更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用美涵养道德,用美育提升人的素质,追求美是人的内在需要,也是教育的价值目标,红色音乐正承载了这样的教育功能[6]。
三、红色音乐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鼓励参与提升价值观
红色音乐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由开场、升旗等单一作用向比赛、晚会等多元化转变。针对高校工会活动的现状,首先,应当由工会领导层在新进教师的培训中增加红色音乐的宣传认知,组织新进教师学习红色音乐,同时展示历年工会活动,积极动员新进教师参与,从源头转变“远观不可亵玩”的陈旧观念。其次,与高校内专业教师达成合作共识,需要领导层的支持以及广大教师参与的热情来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高校要明确用红色音乐来展现现代教师的精神风貌,杜绝“敷衍了事”的观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排练中,提升红色音乐的品质,丰富红色音乐展现方式。最后,利用学校节假日或暑期“三下乡”活动增加展示现代教师群体精神面貌的机会,创演具有时代性、红色性的歌曲、合唱、舞蹈等作品。同时,也可以根据学校文化编创音乐剧、音乐小品剧等新形势,为学生和广大群众展现当代教师的新风貌。
(二)提升水准增强审美品味
审美品味是人的价值体现,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的审美品味就会趋于低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红色主义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红色音乐的创新工作能够让高校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上新的台阶。首先,在高校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培育高校优质课程或优质比赛活动。江苏省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艺术课程总量必须达到总课时数的11%,普通高中艺术教育必修课程应保证108个课时、6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且保证72个课时。天津大学开设西洋管弦乐器演奏、摄影艺术培养等30余门艺术实践课;中国药科大学开设戏剧欣赏、书法与美学等课程30多门,要求本科生取得公共艺术选修课学分方可毕业[7]。以合唱比赛为例,教师合唱比赛一般举办较少,非专业性教师合唱也大多以较为简单的乐曲作为参赛曲目,导致活动达不到重温红色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从源头上杜绝类似事情发生。因此,要鼓励自创或者改编能够突显校园发展历程的音乐,提升学生自豪感,塑造其正确的审美品味。其次,打造多样性艺术活动平台,厦门大学每年举办“中文有戏”大型演出季,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掀起校园“看戏、赏戏、评戏”热潮。南京大学引入市场运营模式开展话剧艺术教育,从校园里搜集优秀剧本进行改编并搬上舞台,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话剧创作。四川组织高校编演《蜀绣》《印象唐卡》等舞蹈,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凸显当地民族特色。河北大学结合燕赵传统文化,成立“河北乡土艺术创意发展基地”,推出乡土艺术系列微电影、动画、音乐等作品。北京师范大学连续举办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15年征集国产电影310部、大学生原创微电影短片2 000余部,观影人数近百万。中国音乐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创作音乐剧《或许明天属于我》并进行高校巡演,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8]。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全国高校在提升学生艺术审美品味方面大胆尝试了多种形式的结合,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在公共课程中加入红色音乐的相关课程,尝试引进红色音乐欣赏或理论性课程,在课程上与学校日常课程有一定的区别,发挥高校资源优势,逐步提高全校人员的审美品味。最后,以高校工会牵头组建高校红色音乐协会,建设师资队伍。在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成立培训基地,五年来累计培训2 000多名艺术教师。四川宜宾翠屏区聘请民间艺人担任兼职教师、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家长担任艺术社团辅导员或“艺术教育义工”。山东临邑在农村学校设立教育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实行县域内艺术教师交流制度。浙江大学将教师参与课外艺术活动指导、排练、展演等作为岗位聘任、评奖评优、晋升职称的重要指标。陕西汉中洋县坚持把艺术教师按10%的比例纳入新任教师招录计划[9]。建立艺术专业人才资源库,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培训和讲座,以专业素养来提高每位参与人员的艺术素养,打造高校工会的文化艺术名片。
(三)创新课程思政模式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是党立身之大计。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包含通识课程的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在非思政课的平台上,通过激活或融入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方法,促进专业培养与立德树人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如何做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红色音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单一的思政课程向多元课程思政转变就成为待解决的关键点。
第一,分类型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全面纳入通识课程;围绕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等,重点建设“红色音乐课堂”“党史开讲了”等通识选修课程;深度挖掘不同学科专业知识体系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将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等融入文学、音乐、运动、理论等专业课程;围绕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的需要,建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类课程,形成以思政类通识必修课程为核心、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为支撑、通识选修类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为主干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立足教室与现场并存、线上与线下教学结合的实际,开展课程思政进教室、进场馆、进线上、进社会实践的“四进”工程。
第二,构建质量标准。围绕课程教学过程多层次和专业设置多类型的特点,基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业评价等方面,着手制定高校思政课程考核标准,基于不同类型和不同专业的特色,分类型、分专业制定通识课程、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质量标准;提高研究水平,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研究,以研究项目带动课程建设;打造课程思政协同教学团队,发挥红色音乐特色优势,推进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等协同教学团队建设,建立协同教学团队,促进思政元素融入课程项目教学;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在已有的教学类评比中设置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并提高占比;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定期举办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会,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
四、结语
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仍处于薄弱地位,需要采取更多方式来促进其发展,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工作方针。因此,高校要提升教职工的积极性、改善审美观念、提高整体艺术水平修养。而红色音乐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以春风细雨般的方式逐渐渗透。本文通过对红色音乐的发展、价值等的分析,尝试从红色音乐本身的历史意义、音乐的初衷和意志、听众的细微精神感受和心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红色音乐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新路径、新方法。知识就是力量、价值决定方向,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必然也要求高校工會思想政治工作从目标更新、手段扩展、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反思等方面重新构建高校工会思政工作模式,最终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参考文献:
[1]吴志菲.《我爱你,中国》传唱的背后[J].老同志之友,2011(24):10-11.
[2]孙雅艳.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流行歌曲感染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9.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曲涛.音乐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9(13):72-73.
[6]刘晓雅.思政视野下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必要性和作用[J].艺术科技,2019(8):228.
[7]余蕾.音乐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戏剧之家,2019(21):200.
[8]谢昕彤.爱国歌曲——论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新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9,6(40):197-200.
[9]曹惟.简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