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涛,李一夫,张青荣,姜凯明,赵菲艳,王杰
(江苏海洋大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工业革命之后科技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迎来巨大进步和变化,但随之而来的全球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威胁的发展。”其间指出了一条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绿色道路”[1]。在此项绿色指引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是一项明智科学的应对策略。实行垃圾分类,推广可再生利用,既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社会资源,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更将为世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我国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及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总产生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而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 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20 年,196 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3560.2 万吨,处理量为23487.2 万吨,处理率达99.7%,城市生活垃圾量约占我国垃圾总量的17.07%。我国的城市垃圾资源可谓是“异常丰厚”,其间存在着巨大潜在效益。目前全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损失约近300 亿元(运输费、处理费等),而将其综合利用却能创造2500 亿元的效益[3]。当下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垃圾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尽可能最大化,其首要任务当为垃圾科学分类。
中国是国际公认的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国家。早在1957 年《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垃圾要分类收集》一文,率先提出“城区将分类收集垃圾”的构想,开创了中国垃圾分类的先河。2016 年上海推出垃圾分类制度并逐渐推向全国;江苏徐州,自主研发技术把餐厨垃圾处理打造出“徐州模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青海省西宁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为重点,实现源头大幅减量、充分资源利用和安全处置。处理政策与地方支持,城市垃圾分类与资源可再生利用的相关宣传也日益多样化与丰富化,包括科普宣讲,文本插画、橱窗展示、专题网站、游戏、动漫等等,众多的宣传载体与形式越来越引发大众的关注[4]。
尽管中国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国家,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进程,使中国在垃圾分类实施和完善上与一些发达国家尚存在差距。我们当借鉴学习先进经验,对自身的垃圾处理系统进行完善,提高垃圾处理的质量。
1.3.1 瑞典
瑞典是目前全世界垃圾处理最先进的国家,其从2011 年开始就可以将19%的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利用。从2016 年之后,其就可以将一般的生活垃圾利用燃烧转化为能源进行再利用[5]。瑞典之所以形成如此先进的垃圾处理系统主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瑞典居民的环保意识非常的强,其在进行垃圾倾倒之前就会将垃圾进行分类,然后放到专门的垃圾回收地点。最后,瑞典对于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投入也是非常大的。其研发出来大容量并且技术高效的垃圾治理方法和技术,垃圾在焚烧的时候会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对于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1.3.2 日本
日本的垃圾回收产业链也是非常健全的,当然其最值得借鉴的就是环保教育。在日本垃圾分类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让全民形成环保意识,同时他们还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家电回收法》等多种垃圾处理法律。其中对于垃圾处理的方法以及公民需要承担的责任等都进行了良好的规定,因此整个日本对于垃圾的回收处理举措是非常强的。
1.3.3 英国
英国的垃圾处理和瑞典的是差不多的。在英国,每一个家庭都会对垃圾进行分类,政府会发放不同的袋子进行收集,然后由政府卫生部门的垃圾车定期定时地进行上门收集。同时英国还专门制定了《污染控制法》等相关的法律,明确了英国公民对于垃圾污染防治的责任以及相关的义务,这使得英国的垃圾处理做得相当好。
推广可再生利用材料,对于人类社会的帮助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告诉人们在快消费下的日常消耗品的选择上,尽量不要选择不可再生利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接受可再生利用材料做出的产品,只有让人们接受再生、再利用的理念,人们才会将这样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消费习惯中。只有改变人们的观点和理念,人类社会的绿水青山才能永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向前迈进一大步。
通过交互媒体艺术宣传手段,如交互网站宣传、交互动画游戏展示体验等有趣的方式,以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新媒体交互传播方式,进行垃圾分类与资源可再生利用的相关科普宣传推广,是关于绿色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比较合理的途径之一。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让宣传教育以艺术的温柔之面与人性的温暖色彩,悄然走进大众内心。交互艺术是以计算机、传感器的反应动作、光、热等传感技术一类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与参与者进行交流的新型艺术形式,它为艺术观众提供互动选择,使得观众在欣赏交互艺术作品时不再是被动地观看,而是进行真实的触碰与互动体验。鉴于此,研究小组以交互艺术的特殊性为切入点和重点,抓住“互动性”带来的“印象深刻”,提出“交互艺术助力垃圾分类及可再生利用推广”的理论,有了初步的交互形式构思。
结合时代科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我们对垃圾分类及课再生利用科普宣传展开交互艺术设计实践探索,最终提出App 设计、网页设计、交互动画和VR 虚拟现实这四类实现途径。
3.2.1 App 设计——信息时代的快捷式推广
App 一般指手机软件。手机软件,主要指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完善原始系统的不足与个性化。使手机完善其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使用体验的主要手段。2019 年7 月,马德里居民设计的一款垃圾分类App 极大的展示了交互艺术怎么和垃圾分类这一问题结合。软件核心在于如何推广棕桶的使用和具体应用。该棕桶用于堆放有机残留物,可以收集残余的食物、蛋壳、蔬果皮和咖啡渣等。根据市议会发声,马德里家庭产生的40%~50%的垃圾应该丢进棕桶里。但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这个数字甚至没达到3%,远低于预期,这意味着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管理。笔者通过前期调查研究,了解到居民对于棕桶存在的疑问。若能利用语音和相机的识别功能让人们更方便地分辨垃圾类别,并通宣传推广该软件,其效果或将更佳。
3.2.2 网页设计——网络世界的全球性传播
目标是建立框架式结构型网络架构,将网页进行分栏,设立首页、二级标题页面和三级页面,用框架式的方式去展现大量的内容,包括具体展现严峻的垃圾分类形式,以及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可再生利用的材料。用网络大众传媒的特性,专项针对网站进行开发,用可视化的方式,让人民群众了解到我国乃至世界的垃圾产量的严峻的现状,并通过饶有趣味的分级页面将再生利用品的特性以及优势推广出去,再设计意见反馈箱吸纳社会各地各界的反馈意见,为再生利用品进行推广。
3.2.3 交互动画——视听综合的趣味性表现
动画的流畅度以及广泛的传播性以及转发性使得动画传递的内容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动画的内容设计成叙事性,讲述垃圾的一生的经历,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到再生利用这件事,饶有趣味,引人注目。用动画的方式使得观众获得共情的共鸣。一个好的动画往往是能够引发人的思考提高人的感官的。
3.2.4 虚拟现实——时代科技的沉浸式体验
该课题主要以假定性的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VR 科普展馆为研究场景,通过VR 漫游体验的方式面向社会大众做科普宣传,寓教于乐,让人们在游玩体验过程中学习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认知垃圾再生利用相关常识,提高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小组成员围绕“垃圾分类”的理念,设计制作了科普垃圾分类的网站设计(图1)。网页内容主要围绕“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我们的行动”这四个模块展开交互展示。多级导航设计、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垃圾分类的原则,国家环保局所推出的垃圾分类方式,以及诸多平时生活中不被大家注意的垃圾类别的细节。该网站包括三级界面,一级界面包括首页、导航、减排、再利用、附录等方面,节能减排方面分为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减少废气排放等方面,垃圾再利用分为可回收,有害,厨余,其他等几方面,全方面呈现出垃圾分类给社会所带来的福祉。可回收可作为再生原料重新进入生产领域,生产各种新的产品。厨余垃圾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使其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也可产生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
图1 垃圾分类科普宣传网站设计
移动端的垃圾分类一个聚焦于实现手机的智能识别功能,快速实现对于垃圾的管理。该网页设计赢得了业内专家给予的认可,于2020 年获得江苏省公益大赛优秀奖。
成员围绕“城市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VR 科普展,展开了垃圾分类的展馆设计(图2)。本作品将涉及垃圾分类展示馆创建,回收机器建模设计,场景及相关模型的设计,展厅内容物具体规划设计。此设计利用unity制作引擎开发出三维漫游场景,以实景漫游的方式,可以实现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实现观展与体验。该实践创作运用虚拟现实交互艺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在虚构世界中表现现实主义的理念。让观众在体验完之后任然对垃圾分类和回来再利用的重要性印象深刻。
图2 垃圾回收场馆设计
保护地球家园,节约能源,倡导节约型社会,已然成为社会主流,垃圾再生利用相关行业必将一路看好并发展壮大。未来的垃圾废旧再生利用业,若能与艺术设计特别是交互艺术紧密牵手,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垃圾进一步利用,或将引发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流。只有让社会大众直观趣味地认知垃圾科普推广知识,以时尚新奇的方式主动参与进垃圾科普交互艺术体验,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变废为宝的神奇,以及之后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宏利,垃圾分类及可再生利用相关理念才能深入人心,其创造性再生产品的心方法与新举措才将越来越得到大众青睐。交互设计艺术融入垃圾分类与可再生利用研究,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