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诊断

2022-01-12 11:18林轩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扫查神经节胶质瘤

林轩民

(阳江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阳江 529500)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在临床中相对少见,是由异常增生的胶质细胞、神经细胞成分组成,发病期间会有肢体力弱、头疼、恶心呕吐及发作性癫痫等表现,需实行影像诊断[1]。CT诊断作为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虽适用于很多疾病,但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疾病诊断中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需探讨更加的诊断方法,保证可获取可靠、确切的临床疗效[2]。本研究以磁共振成像为干预手段,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临床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36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22~71岁,平均(46.23±2.12)岁,手术前病程6 d~7年,平均(3.02±0.24)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医护人员陪同下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经检查符合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本次治疗者;合并严重肾脏疾病者;伴有心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MRI诊断,实际诊断方法:西门子0.35T磁共振扫描设备进行扫描,冠状位、轴位及矢状位进行扫描,分别接受SE/T1WI序列扫描,呈20 msTE,420 msTR,并在此期间行T2WI/TSE平扫,呈120 msTE,4200 msTR。在设置扫描参数时,呈5 mm层厚,5 mm层距,24 cm×24 cm扫描视野,按照0.1 mmol/kg的原则给予所有患者静脉快速注射马根维显,实行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经分析MRI诊断结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患者诊断结果,诊断指标包括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诊断结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在给予所有患者MRI诊断后,18例确诊,6例误诊。见表1。

表1 MRI诊断结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

2.2 分析MRI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度

经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MRI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5.00%、90.00%及83.33%,见表2。

表2 分析MRI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度[n/m(%)]

2.3 MRI信号

肿瘤实性部分呈低信号等信号的T1WI,呈稍高信号、不均高或均匀的T2WI,囊性部分呈低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

3 讨论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是由19世纪被提出的,胶质细胞成分包括异常增生与神经细胞。经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该疾病是一种错构性肿瘤,呈年轻的发病群体,主要于额叶、颞叶及第三脑室发病,不会因性别干扰发病率,会严重威胁到患者机体健康。胶质细胞成分属于星形细胞,主要为异常增生,会混合其他胶质细胞或少支胶质细胞。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发病患者年龄有一定特点,该病的高发病率群体为儿童和青少年,肿瘤性,儿童和青少年在发病之后,激发难治性癫痫将会严重影响智力和体格发育,对于后续生存质量影响极大[3]。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临床中的发病率低,神经系统肿瘤疾病患者约有3‰~6‰比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发病确诊年龄99.0%为20岁以下,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4]。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影像个体表现较多,手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常使用的影像诊断方法有MRI和CT诊断以及二者联合诊断。根据影像学表现,神经节胶质瘤分为实性病变、囊性病变以及囊实性病变[5]。使用常规CT扫查疑似神经节胶质瘤患者的图像清晰程度低情况下,可采取经头部增强CT扫查方式,三种不同的病变类型所表现出的影像学特点也各有不同,囊性病变在增强CT扫查下可发现低密度病灶,与常规CT扫查一致,未发现明显强化[6]。实性病变可发现不均匀强化、弥漫性均匀强化以及钙化,较常规CT扫查相比较也有可能发现无强化病灶。本文中探究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使用MRI成像技术诊断效果,发现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率均较高。经头颅进行MRI增强扫查较常规序列扫查可发现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且肿瘤周围也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组织水肿。使用DWI弥散加权成像扫查肿瘤病灶可发现高信号较多,少数病灶扫查时接收到低信号。手术前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性质和位置判断准确性对于最佳手术方案的制定、预后提升有积极意义,因此需要综合评估几种影像检查技术,寻找最佳术前评估影像技术手段。手术前夕为判断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代谢水平,可根据氨基酸参与代谢的特点,使用追踪剂显示代谢状况,最终根据患者代谢水平可用于制定手术治疗方案[7]。

临床诊断鉴别神经节细胞胶质瘤,需要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以及胚胎发育不良引发的神经上皮肿瘤疾病仔细鉴别,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发生间变后与在临床上和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症以及影像学特征类似,因此需要仔细鉴别[8]。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分化水平较好的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分化的细胞簇当中可发现有网状结构组织以及胶原组织分割开,同时增生有明显的小血管,根据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发现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中的星形细胞成分大部分表达CD34。临床上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发生恶性病变和胶质细胞成分改变有关,多次发生恶性病变之后神经节细胞消失最终发展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神经节胶质瘤患者当前的有效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保守治疗无法让神经节胶质瘤病灶缩小,进行手术切除能够有效控制重度癫痫发病风险,可有效预防早期癫痫疾病[9]。神经节胶质瘤外科手术治疗难点在于确定手术病灶切除范围,最为常规的手术方案为术前超声定位,还需要结合手术中导航以及术中大脑皮层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手术过程当中可根据颜色、质地区分肿瘤病灶和健康脑组织,做好保护健康脑组织准备工作。肿瘤病灶切除过程当中,使用大脑皮层电图监测技术可达到趋于完整切除肿瘤病灶的目的,同时还可有效预防术后癫痫发作。当临床对于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引发癫痫机理存在争议,对于肿瘤以及肿瘤周围组织引发异常脑部放电发生癫痫存在较大争议,手术切除降低癫痫发病风险,与肿瘤切除程度以及手术预后有关[10]。临床上对于发生恶性病变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不推荐接受放疗、化疗治疗,可接受二次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使用MRI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疑似患者,相较于直接取样进行病理学诊断对患者安全性更高,同时诊断的精确性也较高,等待诊断时间较短,有利于患者后续诊断和治疗。

猜你喜欢
扫查神经节胶质瘤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基于RCC-M标准的对接焊缝超声波扫查工艺及其分析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甲泼尼龙与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