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萍
【教材分析】
《一封信》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德国作家鲍圭埃特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记叙了一个小女孩由于思念远在国外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以露西给爸爸的两封信表现了浓浓的家庭亲情。第一封信露西直率表露了自己的想法,是儿童个性率真的表现。第二封信在妈妈的指导下露西懂得站在爸爸的角度思考问题,字里行间包含着浓浓亲情,表现了设身处地为自己的亲人着想的美好品质。通过写信的过程,展现了一个懂事的孩子形象和一位善于引导的妈妈形象。写信过程写得有起伏、有变化,在短短的篇幅中形成比较,从而体现出故事的趣味性,并凸显了故事的教育意义。本课共有17 个生字,其中12 个为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可以借助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比较阅读法,在比较学习中感受两封信的异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这一故事的完整过程,即让学生知道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初步读懂课文。其次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写第二封信,第二封信好在哪里,这也是教学难点。在比较阅读中,不仅要读出两封信在情感表达上的“异”,更要读出两封信表达的思维路径的“同”。两封信都表达了思念爸爸的情感,但第一封信是从消极情感方面表达的,第二封信则是从积极方面表达的,这是不同所在,但表达的思维路径是相同的,都是从一个中心句来引出各个分句。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识字等方法,认识“封、削”等17 个生字,会写“封、信”等10 个生字。
2.采用比较阅读法,通过对两封信的比较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的变化。采用直接提取信息的方法,试着把露西重写后的那封信读出来。
3.通过学习,感受课文中蕴含着的家庭亲情和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实物演示。
教师出示一封信,认识信封、信纸等。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顺势指导书写“封”和“信”。
3.读题质疑。
(齐读课题)那课文中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信中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什么是一封信,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封”和“信”两个生字。在读题质疑中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
出示学习提示: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是讲谁给谁写信?一共写了几次?
2.集中识字。
(1)认读生字及多音字:朝、重、结。
(2)出示词语:一封信、一沓纸、一支圆珠笔、一束鲜花。
引导发现:带点的生字都是量词,再说几个其他这样的词语。
(3)认字游戏。玩送信的游戏,课件呈现一封封信,上面有生字,学生读出信封上的生字就可以送走这封信。
3.交流解疑。
课文讲谁给谁写信?一共写了几次?(露西给爸爸写信,一共写了两次。)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较多,教学时可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把相同类型的字,如结构一样的和表示量词的字归类学习,提高识字效率。同时,通过玩送信游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并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文情境。】
三、对比研读,感悟亲情
1.聚焦第一封信。
(1)读信内容。出示第一封信,读一读。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2)关注格式。写信的时候要先写称呼,说清楚信是写给谁的。
(3)体验情感。这封信一共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都讲了什么。
①第一句。信的第一句就告诉了爸爸“我们”的心情。从哪些地方读出露西的不开心了?
②第二句。想象以前的生活: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中午,________。晚上,_________。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想象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③第三句。感受现在的生活。爸爸不在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哪些麻烦?
④第四句。联系前文,体会露西的心情。
这封信越写越让人伤心。谁来做伤心的露西?(指名读一整封信,齐读。)
(4)转换角色。如果你就是露西的爸爸,当你读到这封信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5)教师总结。露西写的好像都是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这样写也可以。我们平时写作就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但是,爸爸看到这么多让露西伤心的事情,他会多难过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入境体验露西的心情,读懂信的内容。同时,在角色转换中感受露西爸爸读到这封信,又会是怎样的想法。引导学生在想象说话、多元朗读的过程中走进文本。】
2.聚焦第二封信。
(1)自由轻声读第4~13 自然段,找一找第二封信的内容。画出相关语句,试着把这封信读出来。
(2)同桌交流,试着读出露西的信。
(3)对比品读。集体交流,引导读出第二封信并出示。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在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①对比读读。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②交流导悟,形成板书:
很不开心 过得挺好
没人陪我玩 小狗又蹦又跳
灯修不好 自己修台灯
家里很冷清 周末看电影
(4)比较体会。两封信内容其实一样,但写法不同,收信人的感受会有什么变化?你喜欢哪封信?
(5)教师总结。是啊,第二封信的内容其实和第一封信是一样的,但是换一个角度去写,让爸爸知道她和妈妈过得很好,让他不用担忧。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让我们再来读读露西和妈妈写的信,把快乐传递给爸爸。(板书:爱)
(6)男女分读。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对比品读,让学生感受前后两封信的异同,语言上的差异、情感上的不同。在品评中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封信》。这篇课文里写了两封完全不同的信,让我们感受到了露西对爸爸深深的爱。
2.拓展延伸。
完成课后第一题:露西在给爸爸的后一封信里都写了什么?根据课文内容,试着把这封信读出来。尝试改写书信,根据书信的基本格式,师生共同改写露西的第二封信。
【设计意图:通过读第二封信,教给学生书信的一些基本格式,让学生对书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