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对行肠造口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22-01-12 11:34:22吴丽红
关键词:造口术肠造口个案

孙 敏,吴丽红

(江苏省中医院 消化肿瘤外科,江苏 南京,210004)

肠造口术是通过手术的方法使人体的肠腔与腹壁相连通,从而起到延长肠癌患者生命周期的作用。但该术式导致患者的排泄途径改变,使患者无法自主控制排便[1]。有研究[2]表明,提高肠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其预后。常规护理工作多注重对肠造口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缺乏对其进行院外护理指导,导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涵盖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等步骤的护理模式,其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等特点。有研究[3]证实,个案管理可为患者提供连续且专业的健康照护,能够妥善处理其康复期间面临的各种问题,提高其对疾病的管理水平,从而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本研究将基于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肠造口患者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行肠造口术的80例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结直肠癌,且行肠造口术;② 神志清醒,与医护沟通无障碍;③ 年龄≥18岁;④ 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 预计生存期<6个月;② 肿瘤发生转移或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 合并认知障碍或精神系统疾病;④ 研究期间因故无法继续参与或失访。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入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术前 1 d,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口头讲解肠癌知识、肠造口手术知识和围手术期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同时协助医师进行造口术前定位。术后对患者进行饮食和康复锻炼等的健康教育,并给予其造口护理操作技能指导。出院前告知患者康复期的注意事项,并反复确认复诊时间。于每月末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其近期情况,耐心解答其疑问,并提醒患者按时复查,随访1个月。

1.2.2 基于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成立伤口造口亚专科小组 小组由科室护士长统一负责,设立1名组长(1名院内造口专长护士长)和4名组员(1名院内造口专长护士、1名营养师专科护士和2名责任护士),小组成员均具有5年以上的造口护理经验和中级或以上职称,且沟通能力较强。于开始研究前2周,由科室护士长和组长对组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个案管理理念、具体开展方法、沟通技巧和随访技巧等。培训结束后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继续进行学习,直至考核合格方可参与研究。

1.2.2.2 综合评估 于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前往病房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了解其基本信息,并对患者的病情、肠造口相关知识认知度和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估,为其建立个案管理档案。结合评估结果,分析患者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护理需求,并与其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肠造口管理计划。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营养专科护士负责指导患者营养饮食;造口专长护士负责建立“造口服务微信群”,并在微信群内解答患者的疑问,建立护患双向联系。

1.2.2.3 实施护理方法 ① 术前1 d:责任护士按患者的造口类型给予定位,并指导患者进行造口袋试戴,同时与其讨论如何正确看待造口。对于存在负面心理的患者,则给予对应的心理疏导,如患者因对造口知识匮乏而产生恐惧和紧张等情绪,责任护士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宣教,并详细解答其疑虑;如患者因无法接受患病事实和造口治疗而产生抑郁情绪,则邀请造口志愿者向患者分享治疗经验,促使其理性对待造口。② 术后1~2 d:责任护士按标准流程为患者实施切口和造口护理,同时指导其进行造口自我护理,内容包括造口清洁方法、更换方法、造口用品的选择和日常行为管理(饮食、洗浴和锻炼等)。责任护士采取视频讲解结合操作分解演示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造口护理,并对其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使患者掌握正确的自护方法。③ 出院前1 d:小组成员对患者造口自护能力、术后恢复情况和日常行为情况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为其制订居家康复护理计划。④ 延续性护理:通过微信平台对患者实施为期1个月的随访,出院后2周,随访频次为每周1次;出院2周后,随访频次为每2周1次。小组成员通过了解患者康复计划的开展情况,指出问题并为其提供指导意见。同时通过微信群定期向患者推送造口护理知识,每周推送2次。

1.2.2.4 评价 伤口造口亚专科小组每月召开1次讨论会,分析和评价患者的管理成效。对于管理成效不佳者,剖析其原因,并制订针对性的改善策略,从而优化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管理能力 于干预前和出院1个月时,采用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问卷[4]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内容包括造口护理管理(9个条目)、日常生活管理(8个条目)、信息管理(5个条目)、症状管理(4个条目)和心理管理(4个条目)5个维度,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5级评分法(1~5分),总分范围为30~15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3.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出院后随访1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发生造口回缩、造口脱垂、造口皮炎、皮肤黏膜分离和肉芽肿的发生情况,并计算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问卷各维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出院1个月后,两组的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问卷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肠造口患者在围手术期和康复期均会面临各种健康问题,如未予以妥善的护理管理,会直接影响其预后。常规护理在灵活性、连续性和专业性等方面均有明显不足,难以满足患者多层次的需求[5]。个案管理模式可将多重资源充分整合,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护理服务。基于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则是适应现代医疗模式的一种先进护理模式,其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通过护士之间的通力合作,基于患者的病情进展为其开展专业且个性化的护理,从而使其获得良好的医疗结局[6]。本研究尝试将基于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肠造口术患者中,旨在探讨其对行肠造口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自我管理是指通过个体主动控制和调整自身行为,以避免不良因素对其情感、生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良好的自我管理对于保证患者自身安全和提升个人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7]。肠造口患者常因对造口护理和肿瘤康复知识掌握不充分,导致其出院后无法很好地开展自我管理[8]。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3个月后,两组肠造口术患者的自我管理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基于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究其原因为,基于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通过组建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团队中不同专科护士以各自专业的视角评估患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康复护理计划,从而可使患者获得个性化且专业的护理服务。同时出院后加强对患者的随访管理,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从多维度为其提供专业的护理技术支持,并纠正其不规范的自我管理行为,从而有效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9]。不恰当的护理会增加肠造口术患者发生造口回缩、造口皮炎和造口脱垂等并发症的风险。造口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病情康复,还会增加其日后造口护理管理的负担。本研究通过对行肠造口术患者实施基于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对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基于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不仅加强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知识宣教和护理指导,而且注重院外跟踪管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适时给予指导,确保其造口护理符合规范,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基于护士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行肠造口术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造口术肠造口个案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房间隔造口术联合体外膜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大动物实验研究
放下偏执,路还很长——访谈两位个案医生及家长
网络平台对肠造口术后患者远程随访的应用研究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
文学自由谈(2016年3期)2016-06-15 13:00:46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
中国记者(2014年3期)2014-05-14 06: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