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腕踝针对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老年患者术后便秘的治疗效果

2022-01-12 11:33陈华成陈虾妹
关键词:肛肠直肠穴位

陈华成,陈虾妹

(1.深圳市中医院 心血管内科,广东 深圳,518033;2.廉江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广东 湛江,524400)

便秘是老年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可导致患者腹压升高和心脏负荷异常增加,严重者可诱发心绞痛甚至猝死[1]。中医学认为,便秘多因燥热内结、脏腑不通或传导失司而致,临床治疗应注重补气培元和润肠通便。穴位贴敷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药物贴敷于经络穴位以达到益气养元、调理脏腑和泄热通肠的目的[2]。腕踝针是在腕部和踝部的特定部位进行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其治疗机制与十二经脉治疗相似,可通过刺激皮肤,激发经气运行,以调整相应的经络和脏腑功能[3]。本研究通过联合应用中药穴位贴敷和腕踝针,探究其在行PCI术的老年患者术后便秘治疗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于深圳市中医院行PCI术后发生便秘的78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纳入标准:① 西医符合《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4]中诊断标准,且均为PCI术后出现的便秘;② 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脾虚气弱证,主症表现为大便干结和临厕无力,次症表现为神疲气怯和面色恍白,舌脉表现为舌淡和脉弱;③ 可耐受本研究干预;④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合并消化道梗阻或直肠脱垂等肠道病变;② 习惯性便秘;③ 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④ 针灸部位存在严重皮肤破损;⑤ 服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或阿片类镇痛药等会引起便秘的药物;⑥ 心脏、肝脏或肾脏功能损伤;⑦ 伴有严重精神系统疾病,无法配合研究。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干预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干预。①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疾病宣传手册,向其普及便秘发生原因和对身体的危害。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行为,即每日清晨进行排便,即使无便意,也要尝试排便,以形成条件反射。为患者提供坐式便器,并营造安静和舒适的排便环境,以便其能集中注意力排便。② 饮食调节:护理人员嘱咐患者禁止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麦麸、玉米或燕麦等高纤维食物和新鲜蔬果,以促进胃肠蠕动。患者每日清晨或饭前饮一杯温开水,同时保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 mL。③ 运动干预:患者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帮助其进行环形腹部按摩或热敷,每天1次,每次15 min。患者下床活动期间,鼓励其参加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或打太极等,增强胃肠蠕动能力,促进排便。④ 药物干预:给予患者开塞露(荆州市津奉药业发展有限公司,20 mL/支)促进排便,每次1支。

1.2.2 中药穴位贴敷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① 中药穴贴的制作:以2∶1∶2∶2∶2的比例将10 g皂角、5 g冰片、10 g莪术、10 g大黄和10 g三棱研磨成粉,用水和植物油调成糊状,制成1.5 cm×1.5 cm×0.3 cm膏剂。② 穴位贴敷的操作:将制作好的中药穴贴敷贴于患者双侧天枢、大肠俞、气海和关元穴,每次8 h,每天1次,连续贴敷2周。

1.2.3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腕踝针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腕踝针。① 针刺位置:双侧腕部腕横纹上二横指处的上1区和双侧跟腱外侧缘处的下6区。② 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针刺区域,选用0.25 mm×0.25 mm的一次性毫针,针尖朝向腹部,与皮肤成10°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5 cm左右,以针下有松软感且患者不感到酸、麻和胀为度。行针期间不做提插捻转操作,用输液贴固定针柄,留针30 min后拔出。每天1次,每周针刺5 d,休息2 d,连续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其评价标准[5]为:显效为腹痛和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排便恢复正常;有效为排便间隔时间缩短,便秘和大便性状好转;无效为便秘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排便情况 ① 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间隔时间≥5 d,计3分;排便间隔时间≥4 d且<5 d,计2分;排便间隔时间≥3 d且<4 d,计1分;排便间隔时间<3 d,计0分。② 排便性状:大便为分散块状,计3分;大便为团块腊肠状,计2分;大便为干裂腊肠状,计1分;大便为光滑腊肠状、软团状或糊状,计0分。③ 排便速度:排便时间≥30 min,计3分;排便时间≥20 min且<30 min,计2分;排便时间≥15 min且<20 min,计1分;排便时间<15 min,计0分[6]。

1.3.3 肛肠动力参数 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采用肛肠动力分析仪(合肥奥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ZGJ-D)测定患者的肛管收缩压、直肠静息压和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排便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排便间隔时间评分、排便性状评分和排便速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2周后,两组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性状和排便速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排便情况比较分)

2.3 两组肛肠动力参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肛管收缩压、直肠静息压和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2周后,两组的肛管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值均<0.05),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值均显著小于干预前(P值均<0.05);观察组的肛管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肛肠动力参数比较

3 讨论

患者在接受PCI术后往往需要卧床休息,导致其胃肠道消化能力降低,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引发便秘[7]。同时,术后长期卧床会造成患者腹胀,影响进食,进而诱发胃肠功能紊乱,加重便秘症状,并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中医认为,术后排便困难主要是由于湿热下注、气血凝滞和经络受阻所致,而治疗原则应以清热利湿、温经通络和软坚散结为主[8]。中医药治疗PCI术后便秘的临床方法主要包括外治法和内治法,外治法与内治法的目的虽相同,但外治法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或穴位起到治疗作用,具有简便、安全和见效快等优点[9]。

中药外敷是中医传统治疗手段之一,穴位贴敷是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贴敷药物,可温经散寒和活血通络[10]。腕踝针只限用于四肢的腕部和踝部,便于操作,安全无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排便性状评分、排便间隔时间评分和排便速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肛管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腕踝针对行PCI老年患者术后便秘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直肠动力,缩短排便间隔时间,降低排便困难程度。分析原因为,大黄可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增加肠道张力和蠕动能力,并能升高肠内渗透压,保留大量水分,从而改善大便性状,促进大便排出;皂角可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促进胃肠道中食物消化,并能提高肛肠动力,促进排便;莪术可调节肽能神经体液,改善胃电节律,增加胃肠动力,促进排便[11]。全方可起到刺激肠蠕动,提高胃肠道消化能力和肛肠动力,改善大便形状,促进排便的效果。此外,穴位贴敷中所选用的天枢穴具有理气止痛和清利湿热的作用,大肠俞可降逆理气和调理肠胃,关元穴能补中益气和导赤通淋,气海穴可理气升阳。采用中药对上述穴位进行贴敷,可使中药药效直达胃肠道,达到补气培元和润肠通便的作用。腕踝针可根据人体病症表现的部位将身体两侧归纳为6个分区,其中上1区和下6区包括人体胆囊、胃、膀胱、会阴和肛门等主要内脏器官脉络,采用毫针对相应区域进行针刺,可刺激与排便相关的脏腑器官,调节气机升降,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肠道气滞,刺激肛肠平滑肌收缩,增加肛肠动力,从而促进大便排出,缩短排便时间[12]。因此,将中药穴位贴敷与腕踝针联合应用于行PCI术老年患者术后的便秘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排便间隔时间,降低排便难度。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腕踝针对行PCI的老年患者术后便秘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排便情况,促进直肠动力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肛肠直肠穴位
肛肠微波理疗椅对混合痔术后局部症状的应用效果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肛肠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效果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夏季穴位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