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宝,伍 强
(1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功能科 云南 昆明 650031)
(2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云南 蒙自 661101)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控制不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在疾病的早期,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当出现胸闷气短等临床表现时,患者很容易认为其是高血压而忽视。当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心肌代谢紊乱和左室肥厚时,心脏会因压力过大使得临床症状加重,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由于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率高且在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发病可能,有可能使患者本就脆弱的心肺功能更加雪上加霜,使患者处于风险更大的境况。因此,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2]。传统的临床诊断是以心电图为基础的,但这些影像学检查具有鉴别率低、临床误诊率高、漏诊率高等缺点,可能导致患者的治疗被延误。近年来,随着心脏彩超的临床应用,其全面直观的成像特点使其能够准确地分析患者的心脏状况以及心脑血光情况,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基于此,本文为进一步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应用心脏彩超的诊断临床价值,以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功能科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心脏彩超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6.3±4.1)岁;对照组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5.5±4.7)岁。经对比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上的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已了解本实验的流程及目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心脏病诊断标准;②存在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史者;③本研究患者其及家属知此研究的目的和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心功能不全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认知障碍。
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检查。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即检查医生详细记录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情况。若PV1负波大于0.04 s,PTFV1绝对值<0.04 mm,下深振幅>1 mm,说明存在左心房增大现象。如果双峰间期持续时间超过0.04 s,IIP持续时间≥0.11 s,P波宽与R段比值>1.6,说明存在病变现象。结合肢体导联和胸壁导联的电压标准,可对患者的左心室进行诊断。当SV1+RV5>4 mV时,男性左室肥厚,当SV1+RV5>3.5 mV时,女性左室肥厚[3]。
然后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即以2.5 MHz~4.0 MHz的探头频率对患者左胸骨边缘进行聚焦扫描,同时对心脏四腔切片区域进行聚焦扫描,对心尖区五腔心脏和左心室长轴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对患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膜厚度、心肌梗死面积、等进行了分析。记录并测量主动脉内径和左心室内径。在完全测量患者的E峰和A峰后,计算两个峰的比值。以上影像学征象显示患者年龄小于40岁,左心房内径大于3.4 cm时有病变;患者年龄大于40岁,即左心房内径>3.5 mm。当绝对厚度大于12 mm时,表明左心室肥厚[4]。
分析试验组患者两种检查方式异常检出率,并对照两组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脏彩超诊断中各项异常的诊断率高于使用心电图,心脏彩超诊断总检出率高于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患者两种检查方式异常检出率比较[n(%)]
实验组各项心脏功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脏彩超检查比较(±s)
表2 两组心脏彩超检查比较(±s)
?
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心脏病是其中较为常见疾病之一。
在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属于较为常见的几种疾病之一。这类心脏病患者多有遗传家族史,再加上不规律的饮食方式,日常外卖、不卫生的蔬菜水果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患病概率[5]。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且很难痊愈,常用治疗方式为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控制患者血压,同时,做好心衰、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治疗,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对患者的负面影响。在早期病症出现时,高血压心脏病特点并不明显,仅会出现头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医生很多时候都会按照高血压进行处理,这样往往会导致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加重疾病的危害。另外由于心脏负担过重,可能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进而导致较为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而左室肥厚将会严重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使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大大提升。除此之外,高血压性心脏病也会使进一步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使患者增加了并发症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6]。
因此,对高血压性心脏病进行有效、快速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心电图广泛用于临床诊断。该诊断模式具有成本低、无创、诊断范围广的特点,包括心肌梗死的确定、梗死部位、心肌缺血的诊断等,并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但这些成像检查存在对患者的心脏结构检查效果一般,无法了解到心脏的结构特征等信息,对实际病情掌握程度并不全面等缺陷,可能造成漏诊误诊情况的出现,降低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增加疾病治疗的风险[7]。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和计算机设备的不断发展,彩超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此外,心脏超声具有重复进行及无辐射等优点,其可在耦合剂的作用下,达到患者心脏的血管及各组织,并能依据患者心脏结构的实际情况,产生不强度的回声,在被仪器接收后,从而产生影像。与此同时,这种技术还具有无疼痛、无损伤、方法简单、成本低、速度快等特点。但它具有心电图和X光线所没有的实时观察和连续观察的特点,这使得对高血压心脏病的明确诊断成为可能[8]。最后,临床诊断该病的常见的方式是传统心电图,医生在判断患者心脏情况时可根据心电图图谱实现,但由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并无特异性,从而造成检测结果易出现偏差,对后期诊治产生严重影响。在本研究中,采用心脏彩超对心脏进行检查,对各项心脏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采用心电图进行检查。而实验组的各项心脏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也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在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心脏彩超异常检出率更高,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判断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