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菊 朱亚容 彭国梁
1.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药械科,广东英德 513000;2.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英德 513000;3.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感控科,广东英德 513000
伴随着对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新型技术的研究使用,致使医院中耐药菌株增加,尤其是医院病房中最严重,且普遍呈多重耐药、高度耐药的态势,已经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安全产生严重影响[1-2]。ICU 患者对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高于其他科室,特别是对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β 内酰胺酶-e[3-4]。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细菌等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显着增加,因此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对于危重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在临床中,为控制重症感染对危重患者生命的进一步威胁, 在ICU 广泛使用高强度广谱多频抗菌药物。 临床研究发现,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多药耐药菌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5]。研究表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高达41.7%[6]。 本研究以回顾性分析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性监督管理能否有效降低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一定参考。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自2015 年2 月对ICU 抗菌药物采取合理性监督管理干预。 回顾性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本院ICU收治的150 例患者为对照组, 选取2015 年2 月至2016 年2 月收治的150 例患者为干预组。 对照组中,男 87 例,女 63 例;年龄 18~71 岁,平均(42.3±11.2)岁;干预组中,男 84 例,女 66 例;年龄 18~74 岁,平均(45.2±10.8)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多重耐药菌感染:依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7]检查确诊;②院内感染: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8]检查确诊。
排除标准:①本院其他科室的确诊患者转入我科室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②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为外院微生物实验室患者。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抗菌药物干预方法,药敏试验均来自本院微生物实验室结果。
1.3.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以下干预,具体方式如下。 ①成立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小组,施行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办法。②分级管理抗菌药物,根据疗效、价格、安全性、耐药性等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级(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表明安全、有效、价格较低的抗菌药物)、限制级(与非限制性相比在安全性、疗效、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及价格方面存在局限)与特殊使用级(一般或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不能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③将常见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细化,主要包括给药剂量(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使用量)、次数(使用次数减少)、疗程(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少使用疗程)等。④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7]及《医院感染诊断标准》[8]等相关文件的学习,组织卫生部人员一起学习, 同时对临床全科医生进行培训,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执行药物使用规定,安全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 ⑤建立考核机制,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考核,同时,建立抗菌药物使用预警机制:耐药菌感染率>30%时给与科内预警,耐药菌感染率≥40%时警示谨慎用药。当感染≥50%时需要参照药敏试验等合理用药。 若感染率>75%时需要暂停使用该抗菌药物,并进行耐药性检测。 ⑥配备专职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和临床讨论, 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9-10]。
观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及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干预前后ICU 病房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
干预组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及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比较[%(n/N)]
抗菌药物在临床医学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ICU 中对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有着深远意义[11]。 而对抗菌药物的不恰当使用不仅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还会造成对抗菌药物的严重浪费[12]。 由相关数据经过统计可得知,在我国医院中,每年由于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规范使用就将会产生将近7 亿元左右的卫生资源浪费,同时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每年还会导致将近8 万人因其死亡[13-14]。 我国已然成为了国际上抗生素使用及其泛滥的国家, 所以在医院各科室病房中应当增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 减少对生命安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已然成为了各大医院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临床上多重耐药菌的出现率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了各科室对于临床感染的治疗效果,已然成为了各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一大难点[15-16]。 ICU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较于其他科室要高,且免疫力差,外加上病情因素,有些患者需要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及治疗,所以大大提高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可能性[17]。 由相关数据可知,多重耐药细菌对患者影响严重,不仅会导致患者住院天数、 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而且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目前,细菌耐药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 目前的研究而言,细菌耐药性仍是研究中的主要难题[18]。同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具有难以治疗、传播广泛、危险性大等缺点,若控制出现问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 近年来,由于多重耐药菌导致医疗费用增长和病死率增加的情况逐年增多。 近年来,临床滥用抗菌药物致使细菌多重耐药性的问题严重,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及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中国将率先进入“后抗菌药物时代”,长此以往对住院患者造成不良影响[19]。本研究中,进行抗菌药物干预后, 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由98%降低至81.34%,使用强度由(215.37±22.86)DDDs/(100 人·天)降低至(159.84±18.04)DDDs/(100 人·天),同时虽然干预组送检样多于对照组,但是其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ICU 的抗菌药物采取一系列合理可行的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概率和使用强度,提高ICU 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降低多重耐药的发生率。通过推广成立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小组、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将常见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细化、加强理论学习等措施来控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而共同应对和解决细菌多重耐药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