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优化管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及康复的影响

2022-01-11 13:27林玲傅丽桑陈培英曾静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致残率溶栓神经功能

林玲 傅丽桑 陈培英 曾静静

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的特点,已成为中老年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临床常采取静脉溶栓的方式治疗脑卒中,由于患者发病6 h内为最佳救治时间,因此缩短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临床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急诊流程,以把握救治时机。常规急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多遵从医嘱对患者开展病情评估,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易忽略缩短急救用时的重要性,进而影响救治效果,不利于患者预后。急诊优化管理措施对常规急诊救治措施进行优化与完善,旨在缩短急救用时,提高救治成功率[3-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急诊优化管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医院急诊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所有患者均为急诊入院,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所有患者均为初发病例,且发病时间<6 h;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悉。排除条件: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并发严重急性心肌梗死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8~72岁,平均60.68±2.19岁;合并疾病:高血压病20例,糖尿病17例,血脂异常1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48~71岁,平均60.71±2.23岁;合并疾病:高血压病19例,糖尿病17例,血脂异常11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急诊常规护理,患者由急诊预检台分诊,挂号后在急诊内科就诊,急诊科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治疗方式,开具检查单,同时护理人员开展患者生命体征监护、抽血以及移送CT室等措施,结合影像学、急诊检验检测及神经内科评估后,确定患者无溶栓禁忌症后实施溶栓干预。

1.2.2 观察组 实施急诊优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院前急救:急诊护理人员接到急救中心提供的患者信息后,立即准备相关急救用品,包括急救仪器、设备、药物等,通知医师待命;患者入院后,立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实施先抢救后挂号、先诊治用药后缴费等措施。

(2)院内救护:接诊后5 min内完成病情评估工作,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瞳孔、呼吸、肢体活动及言语等。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吸氧、开放气道及遵医嘱用药等措施。经急诊绿色通道,30 min内完成血常规、影像学、血生化等检查;检查全程均由护理人员陪同,同时携带监护仪、急救箱等急救物品,如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病情恶化,可立即开展抢救。检查期间,通知专科医师开展紧急会诊,在最短时间内制订治疗方案。

(3)优化转运交接流程:要求急诊科、影像科及检验科等相关科室间简化交接手续与步骤;完善各项检查报告,确保手续齐全,通知相关科室开展患者的转运、接收与准备工作。

(4)优化溶栓过程:针对符合溶栓指征的患者,提前进行治疗相关流程的准备,检查单据均应备注“加急”字样,以便于优先处理。溶栓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监测血压变化。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救治效果、急诊救治用时及神经功能情况。①救治效果。比较两组随访3个月后致残发生情况。②急诊救治用时。对比两组患者候诊、完善有关检查、接受溶栓治疗及急诊滞留时间。③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随访3个月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该量表包含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等,满分42分,分数与患者神经功能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致残率比较

实施急诊优化管理后,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致残率比较

2.2 两组急诊救治时间比较

实施急诊优化管理后,观察组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诊救治时间比较(min)

2.3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实施急诊优化管理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急诊优化管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的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由于该病的最佳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内6 h,故临床救治过程中应规范接诊流程,尽量缩短检查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开展有效治疗[5-6]。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急诊救治流程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往往会造成患者的救治延误,进而影响救治效果和预后。

急诊优化管理措施是对临床急诊救治流程进行改进、优化的模式,旨在提升各工作环节的流畅性与规范性,以提升临床救治效果[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急诊救治用时均短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急诊优化管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提升救治效率,降低致残风险,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急诊优化管理通过对以往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处理,方便为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急救干预,使救治各个环节流畅衔接,进而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把握救治时机,提升救治效果,减轻神经功能损害,降低致残率[9-10]。急诊优化管理措施通过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并在接诊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先接诊抢救后挂号交费,可减少挂号、等待造成的时间延误,缩短急诊救治用时。急诊优化管理针对急诊救治流程进行优化处理,明确人员分工,采取“定时、定人、定岗”的方式划分人员职责,同时各科室协作,为患者开展快速、有效的处理,提高抢救工作的时效性,为患者的有效救治争取时间,保障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优化管理措施,能够缩短急诊救治用时,提升救治效果,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猜你喜欢
致残率溶栓神经功能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