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传刚
最近的舆论焦点非“眯眯眼”大讨论莫属。先是国内企业三只松鼠的海报引发网友质疑,让大家联想到一个月前陈漫摄影作品引发的风波,之后奔驰汽车广告“顶风作案”,旋即又撤下,引发网友批评。同时,另一些人则开始批评质疑者,认为这是“歧视小眼睛”,还质问“眼睛小不配做中国人吗?”
客观来讲,说这些品牌“刻意辱华”恐怕不可一概而论。无论国内还是海外企业,其目的都是赚钱,尤其是在中国消费者话语权越来越大的当下,说他们主动挑衅似乎有点言过其实。
当然,企业的政治文化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确实有企业犯过愚蠢的错误。2003年,日本丰田公司产品霸道汽车在中国做了一则广告,竟然让象征着中国民族精神的石狮子给霸道汽车敬礼。其后果可想而知。
“眯眯眼”同样如此。在某些受西方话语权影响的企业眼里,这或许被称为“高级脸”,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铁证如山的事实:“眯眯眼”一直是西方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背后则是根深蒂固的“黄祸论”。直到今天,西方种族主义者仍然会用手指向上拉自己的眼角,以嘲笑中国人。因此,用“眯眯眼”代表中国人就像让石狮子敬礼一样,都是对我们民族感情的冒犯。
只不過,“眯眯眼”的挑衅和歧视更加隐蔽,因为加了一层审美伪装。长期以来,西方时尚圈和影视圈都在鼓吹一种针对华人的吊脚斜眼化妆法则,尽管很多华人的眼睛并不是这样,也要被画成“眯眯眼”。要强调的一点是,“眯眯眼”是西方的刻意丑化,和小眼睛、细长眼睛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由于国际时尚话语权一直掌握在西方手中,普通大众难以觉察,很多人在潜移默化中成了畸形审美的附庸,甚至主动迎合。所以清华美院才会搞出一场全是“眯眯眼”模特的发布会,所以为外国品牌迪奥拍“眯眯眼”照片的竟是中国摄影师陈漫。
这次国人对“眯眯眼”的批判和争论,很可能是扭转畸形审美的转折点。“西方说美就是美”的现象应该寿终正寝,因为中国消费者已经觉醒并愈益自信了。
在经济腾飞初期,我们物质匮乏,以西方为标尺,被外国人赚了钱还意识不到隐形歧视;后来大家富裕了一些,文化自信却没跟上,热衷购买国际奢侈品,送出去大量真金白银,还被外国人偷偷耻笑“人傻钱多”;现在,中国消费者显然有了更多自信,不再盲目相信外国人对美的定义,而是要把审美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无论是国潮的复兴还是汉服的火爆,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印证,因此“眯眯眼”不再有市场。从清华美院、陈漫,到三只松鼠、奔驰,这些事件都是在今年的舆论场里爆发的,显然中国消费者已经变得非常敏锐,也敢于大声表达不满。
可以说,“眯眯眼”之辩给所有企业上了至关重要的一课——你的“上帝”已走在前面了,企业不能再趴在原地打转,甚至蹲在废弃的井底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