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闰然
眼下国产芯片热潮,一方面来自为众人熟知的华为芯片断供事件,另一方面也来自一个近两年才被公众密切关注的事实——中国已经是全球芯片最大的消费国,但却不是主要生产国。
作为“国之重器”芯片企业,成为了国家竞争的焦点。按照中国政府的产业规划,中国要在2025年将芯片的自给率提升到70%。至此, 更多资本开始涌向这个领域。
虽然半导体行业投资火热,但目前整体投资规模相对于“70%”的这一目标而言还不足够,技术领域的投资,需要更多的理性资金。在双循环的背景下,以碧桂园创投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的产业资本走向前台,寻找在产业链上以及新经济中的创投机会。
虽然在摩尔定律放缓的大背景下,芯片制程如何向更先进方向突破成为产业关心的瓶颈问题。但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认为,集成电路产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近期,他在碧桂园创投主办的“半导体行业沙龙”上分享了集成电路产业形势与发展机遇。这一判断来自两方面:首先,中国的创新体系初显成效,形成了全球较为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并孕育出了一批富有创新力的骨干企业。
此外,在智能汽车、人工智能、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方面,中国拥有丰富、巨大的应用市场,而且每年都在以双位数的百分比增长。产业链需求会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新材料、新集成、新架构会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在后摩尔时代中的重要创新机遇。
这两年,碧桂园创投以密集的投资动作涉足半导体领域让各界都印象深刻。碧桂园创投成立于2019年1月,是碧桂园集团下属的一级事业部,负责集团除地产投资外的股权投资业务,覆盖早期VC及中后期PE等阶段进行投资,已形成分阶段、专赛道、多层次的投资组合。
值得注意的是,成立至今,碧桂园已经投出紫光展锐、壁仞科技、比亚迪半导体、盛合晶微、长鑫存储等知名半导体龙头企业,以及以理湃光晶、飞渡科技、宏景智驾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链优质创业企业,基本完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投资布局。
谈及用房地产的钱投入新兴产业有什么优势,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表示,作为产业资本,碧桂园创投的优势之一在于主要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因此能夠以更长远的眼光去评估项目价值,支持被投企业发展,能够更好地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长期有耐心的资本还具备抵抗周期的能力。
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超半数的TOP30房企参与创投,想要在原本就发展成熟的创投圈立足绝非易事。那么,碧桂园凭什么在创投圈脱颖而出?碧桂园创投延续了碧桂园集团大胆创新的基因,用市场化的方式评估每一个项目的投资,然后在足够长的时间陪伴这些被投企业成长。
具体来说,碧桂园创投偏好用产业思维看待科技领域投资。一方面,碧桂园创投会研究制约整个产业更高速发展的瓶颈,从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另一方面是全产业链战略布局,产业链内不同板块之间做到高效互动,协同发展,并且可以共同对抗行业风险。
通过搭建全方位投后体系,碧桂园创投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立体化投后服务。半导体行业沙龙正是促进生态成员互动交流、激活生态活力的重要平台之一。
谈及对半导体行业关注的原因,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表示,美国、日本两国在70年代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解决了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局,这也是中国值得借鉴的经验。
他认为,能源革命、产业升级,及其带来的内需增长,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而中国的创新同海外不同,会由传统企业和新企业共同完成。
要想在估值合理的情况下拿下理想的项目,就要做到对新生机会敏感,唯快不破。
碧桂园创投董事总经理杜浩对记者表示,“我们对团队有一个要求,必须要比市场早半步,这是我们最优的一个状态。”
资本市场就是这样,往往是真正绝大多数主流来追的时候,有小部分的人已经提前布局了。比如碧桂园的第一个硬科技项目就是投资造火箭。当时市场上还没有掀起一股民营企业造火箭的热潮。碧桂园创投经过了半年左右的深入调研一家名为蓝箭航天民营火箭企业,并在2019年帮助它完成了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如今,蓝箭航天已经发展为国内领先的航天运输系统创建及运营的商业公司,并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值得一提的是,5亿人民币至今仍然是国内商业航天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
理湃光晶则是碧桂园创投在元宇宙AR终端核心供应链的首次布局,也是他们投入得比较早期的项目。2021年10月,AR光波导模组领先企业理湃光晶的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方中出现了碧桂园创投的身影。
理湃光晶是业内领先的几何光波导模组供应商,2012年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AR眼镜光波导显示技术的研发,是目前国内拥有完整几何光波导模组知识产权布局的公司。在碧桂园创投看来,光波导显示是AR眼镜的核心模块,技术壁垒高、价值量大,具备极佳投资价值。
对于新的产业来说,提前布局、锁定企业至关重要。但对于像半导体这类已经发展多年,并极具专业性的行业,拿下有前景的项目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个行业里,第一笔投资很重要,影响力要足够大。”杜浩指出,所以碧桂园集中精力,瞄准了业内的领先企业。2020年5月20日,紫光展锐完成股权重组,增发50亿元新股、转让交易73.66亿元老股,引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24家新股东。重组后,碧桂园创投获得展锐2.52%的股权。
这是碧桂园创投在半导体行业的首次亮相,被业内称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目前,紫光展锐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面向公开市场的5G芯片设计厂商。
说服知识型企业接受投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牛若磊说,第一次见面,他们就给到对方一份详尽的产业研究报告,分享自己对行业的看法和观点,并解释为何要做高科技投资,让对方相信碧桂园创投“将会是一个有长线资金优势的友好型投资人”。
对于创投而言,研判上下游相关产品、渠道、服务属性、技术特性的专业眼光十分关键。截至2021年11月,碧桂园创投投资规模过百亿,以科技、健康、消费、产业链为四大投资方向,在半导体、先进制造、碳中和、新基建、医疗器械、新消费等细分领域内都占有一席之地,打造了层次丰富而又互为呼应的投资体系。
在确定四大投资方向之外,碧桂园创投进一步提出投资阶段要“抓两头”——更关注早期及中后期企业。这种哑铃式布局,能在创新企业早期就进入并持续陪伴,也能不错过中后期的成熟项目,有效保证了赛道覆盖、速度以及最终的综合成功率。
碧桂园创投最终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投资体系。更直观的“成绩单”则是它所投出的高质量企业群体。成立至今不到三年,碧桂园创投已投资超过60家企业,其中9家成功IPO,8家已完成下一轮募资。
一直以来,投资机构之间拉开差距的条件之一,就是能否募集到长周期的钱。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产业资本可能是冲动型投资,不是系统化、市场化的投资机构。
牛若磊会向对方解释,“碧桂园本来就是一家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成为一家高科技综合性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这样的战略逻辑是房企未来持续发展的方向。碧桂园明确了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是公司未来三大重点业务。从地产延伸至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几者看似关联不大,但这套打法是紧紧围绕其地产主业来挖掘新市场和新动能,切入科技创新产业。
现阶段的房地产行业也在不断追求行业效率的提升,管理改善,以及商业模式的变革和突破。而这些答案在自身行业很难找到,通过创投可以从其他行业寻找答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此背景之下,碧桂园创投可以承担“创新瞭望塔”的角色,作为窗口去发现及链接外部的高科技、新经济模式等,从而与碧桂园集团的主业互动,产生协同效应。
牛若磊也表示,“我们在做創投的时候还是要去关注真正的新兴增长的行业。所以我们投资这些新兴产业,支持国家支持的行业,也能帮集团去获取未来发展的一些新思路。”
在2019年1月成立之初,碧桂园创投的很多投资都是围绕着碧桂园的主业,地产、机器人、农业——展开的。从机器人、现代农业等具有科技特色的产业出发,延伸到整个大的社区生态场景,他们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芯片、大健康、新消费等各个产业领域。
产业用自己的钱去做投资,也倒逼着产业资本必须修炼内功,加强对行业的纵深理解,对募资能力、投后管理能力,以及人才的需求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各个不同的产业方向上,碧桂园创投招募的都是具有深厚产业背景的最优秀的投资人,例如投创新医疗器械的是牛津生物医学材料专业的博士,半导体的主力投资人则来自清华电子系。
相应地,这还要求投资团队必须建立一套严谨完整的投资流程,讲科学、讲专业。
“碧桂园的基因就是极其重视人才”,牛若磊对记者表示,“我们看上去好像涉足了很多行业,又做医疗投资,又做半导体,还有航天航空、新能源等,我们的知识储备是不可能达到这么宽的范围,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团队的意见和专业性。所以碧桂园创投拥有开放讨论的团队专业文化,能做到对人才的尊重以及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价值。”
此外,碧桂园创投还定期对接已投企业高管与集团相应业务条线高管交流,为已投公司分享碧桂园世界500强近30年的管理经验,如何从初创、成长、成熟再走向卓越。企业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碧桂园的经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管理赋能。
如今,中国经济体系呈现精深化的趋势,一方面是科技创新会从博大走向精深,另一方面是产品和服务的精深化,在这两个方向中能探寻到投资中国的最佳赛道。更重要的是,这些产业与国家意志、民族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理应得到更好的资金支持,碧桂园创投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这种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