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梦华
漳州正兴医院放射科 (福建漳州 36300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在胰腺肿瘤性病变中较为少见,发病率较低。该病好发于年轻女性,多数为体检中偶然发现,少数可有腹部肿块、腹痛不适[1-2]。目前,临床用于诊断SPTP的检查方式包括超声、CT、MRI 等,超声检查具有费用低、灵敏度高等优点,但定性较为困难;CT 平扫+增强及MRI平扫+增强在定性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I 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力,但空间分辨力不如CT。鉴于SPTP临床发病率较低,不典型病例的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本研究选取我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16例SPTP 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其CT 表现及临床资料,以期能够总结经验,提高MSCT 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度,现报道如下。
收集我院2013—2020年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16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13~49岁,中位年龄31岁;12例为体检或不经意中触及肿块而发现,3例因腹痛不适就诊,妇科检查腹部触诊发现肿块1例。所有患者均无黄疸,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糖、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l9-9)、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无异常。
所有患者均行MSCT 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GE 64排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横断面扫描,扫描前禁食8 h,口服清水600 ml,扫描时听语音提示吸气后屏气,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层厚3 mm,扫描范围自膈顶向下至髂嵴水平,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将碘比醇80 ml 注入肘正中静脉,速率为2.5 ml/s,开始注入对比剂后分别于30、60、75 s 行全胰腺MSCT 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扫描。
由3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认真观察MSCT 图像,主要阅片内容包括:(1)肿瘤的数量、部位、形态及大小;(2)MSCT平扫的密度、边界、肿瘤与胰腺分界面及肿瘤是否合并囊变、坏死、出血、钙化;(3)动态MSCT 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及方式;(4)胰管、胆总管是否扩张,邻近周围组织结构是否有浸润转移。
SPTP 病灶位于胰腺边缘,其中,胰头部4例、胰颈部4例、胰体部3例、胰尾部5例,病灶最大直径为1.6~12.7 cm,平均(5.6±3.2)cm。
2.2.1 平扫
SPTP 病灶为囊实性肿块影,囊性病灶与实性病灶分布无规律,密度不均匀,呈混杂密度改变,肿瘤形态表现为类圆形13例,略呈分叶状2例,不规则1例;13例病灶有完整的包膜,与正常胰腺组织边界清晰,周围环形钙化5例,其内出血2例,较大肿瘤的占位效应明显(图1~3)。
2.2.2 增强扫描
11例SPTP 动脉期实性成分、壁结节及包膜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表现为渐进性不均匀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图1);4例SPTP 实性成分、壁结节及包膜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逐渐减弱(图2);1例SPTP 实性成分及包膜门脉期比动脉期强化更明显,延迟期强化减弱(图3)。
图1 SPTP 患者,女,25岁,胰颈部囊性占位性病变。(1a)轴面CT 平扫示胰颈部类圆形囊性肿块(黑箭头),最大直径约1.6 cm,呈均匀低密度影,边界较清;(1b)轴面CT增强扫描动脉期示囊性肿块(黑箭头)未见明显强化;(1c)轴面CT 增强扫描门静脉期示囊性肿块(黑箭头)亦未见明显强化,边界较前清晰;(1d)延迟扫描可见部分强化。
图2 SPTP 患者,女,31岁,胰颈部占位性病变。(2a)轴面CT 平扫示胰颈部类圆形实性肿块(黑箭头),最大直径约6 cm,部分密度不均匀,边界尚清;(2b)轴面CT 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块(黑箭头)呈部分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央强化明显;(2c)轴面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示肿块(黑箭头)呈持续部分不均匀强化;(2d)延迟扫描病灶中央强化减弱,包膜逐渐强化。
图3 SPTP 患者,女,47岁,胰尾部占位性病变。(3a)轴面CT 平扫示胰尾部类圆形等密度肿块(黑箭头),最大直径约3 cm,密度稍不均匀,边界部分显示不清晰;(3b)轴面CT 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块(黑箭头)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程度较周围胰腺稍低,边界较CT 平扫清晰;(3c)轴面CT 增强扫描门静脉期示肿块(黑箭头)呈持续轻度不均匀强化;(3d)延迟扫描实性成分、壁结节及包膜。强化减弱。
3例SPTP 囊变区间细小纤维分隔,且轻度强化,病灶包膜强化程度高于肿瘤实性部分(10例),囊变、坏死区无强化。强化后SPTP 的实性与囊性病灶分界清晰,特别是以囊性为主的病例。SPTP 均以胰腺为中心向周边膨胀性生长,其中10例肿瘤周边血管受到轻重不一的推移、挤压,但无包绕侵犯;较大肿瘤致邻近胃、脾脏及十二指肠等受压移位,但与肿块的分界较清,无侵犯和转移。
2.2.3 所有病例无胆总管、胰管扩张和腹腔积液,腹膜后和肝门附近无肿大淋巴结。
SPTP 是较为少见的胰腺肿瘤,仅占胰腺原发肿瘤的1%~2%[3],该病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比例大概1∶13[2],男性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大10岁左右;目前,SPTP 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可能与β-联蛋白(β-catenin)有关,肿物可能起源于胰腺原始多能干细胞或胰腺的胚胎神经嵴细胞[3];该病大多数为健康体检时影像检查偶然发现,少数可因腹部肿块、腹痛不适而就诊,极少数肿瘤会破裂而导致腹腔出血,肿瘤标志物水平通常未见异常[4]。
SPTP 表现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囊实部分相隔分布,排列无规则,边缘部分有附壁结节,SPTP 内可有出血和钙化,钙化位于周边部位,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实质期实性部分和包膜强化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强化后肿瘤内囊实性结构分界更清晰,实性的乳头状结构显示较为清晰。因为SPTP 病理上肿瘤实性结构由细胞丰富的实性瘤巢构成,其间有丰富的血窦,所以其与海绵状血管瘤有相似的CT 影像特点[3],如图2病例所示。镜下肿瘤细胞呈长条形,核卵圆形,染色质分散成团,实质区分布大量细小血管[5],而瘤细胞又环绕血管演变成假菊形团结构,离血管较远的肿瘤细胞胞质形成大小不一的空泡,围绕小血管周边的黏液结缔组织不断累积,使大量的肿瘤细胞被挤压变形,因此,SPTP 会发生囊变,而环绕血管周边的细胞无变性,且以细小的血管为轴心逐渐演变成假乳头状结构;由于大多数血管缺乏支持结构,故影像可有出血的表现。
SPTP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无明显症状,绝大部分为包膜完整的囊实性混杂密度良性肿瘤,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特点,不引起胆管及远端胰管扩张[6],一般无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若肿块具有SPTP的影像特征,即使患者为非SPTP的好发年龄或性别,也可考虑SPTP的可能[7]。
综合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特征,以下几方面可支持SPTP的诊断:(1)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大部分病例为体检时发现,少数病例有腹部胀痛或腹部包块的临床表现;(2)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以胰尾部较为多见;(3)CT平扫表现为圆形或类圆性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晰,多有完整包膜,较小者以实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位于周边或散在分布于实性成分内,较大者以囊性成分为主或囊实性成分相当,实性成分位于周边,呈附壁结节样,或呈囊实性成分相隔分布,呈浮云征;(4)动态增强扫描CT表现为动脉期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更明显,但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部分较小病灶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壁结节及包膜呈渐进性延期强化;(5)大部分病例病灶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钙化较为少见[8];(6)部分SPTP可见肿瘤与胰腺间呈“杯口”样界面,表明病灶起源于胰腺;(7)较大的SPTP占位效应明显,可压迫邻近组织,一般无侵犯包绕[9]。
胰腺相关肿瘤病变的特点及CT 表现如下。(1)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内见蜂窝状微囊,影像上可见特征性的中央日光发射状星状瘢痕及钙化,增强后肿块呈不规则强化。(2)胰腺黏液性囊腺瘤或癌:多发生于老年女性,增强扫描有多发分隔状强化及内部实性结节的影像特征,囊壁厚薄不均。(3)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肿瘤一般较大,囊变坏死灶较小,钙化较多见,增强扫描动脉期多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显著高于SPTP,但有小部分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无明显强化[10]。(4)胰腺癌:好发于老年男性,乏血供性肿瘤,增强后肿瘤无明显强化,病灶边缘模糊,常侵犯周围组织。(5)胰腺假性囊肿:多有胰腺炎或外伤病史,病灶多呈圆形、类圆形,囊壁薄且均匀,无囊壁结节及分叶状表现。
MSCT 动态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SPTP 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SPTP 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但对于不典型病例,仍需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