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巨 ,刘昕玥, 高 雪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1]这是国际社会吸取金融危机中的教训,对产业发展做出的迅速调整,其间最重要的就是谋划新一轮抢占先机的部署,解决工业化国家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具有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特点的企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新兴实体经济、绿色智能、低碳经济等新概念,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其快速发展,将求速不重质的粗放型传统模式正式转变为高效高质的内涵式增长。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产业首先要经历初创期成为先锋产业,之后进入发展期成为主导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后进入成熟期成为支柱产业。这种阶段性产业的属性决定了其随着成长阶段的不断转变,发展瓶颈逐渐凸显,成长空间受限,红利逐渐消失,就不能再称为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
从本质上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独特计划,这已成为我国此阶段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先导产业、先进产业,它们不仅代表着科技更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对经济社会的全篇布局和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引领作用。实事求是地讲,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满足重大发展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两大基本任务。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河北省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突破产业核心技术是河北省跨越产业转型升级、促成新突破的重要策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是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基于河北省“重、轻、散”的低端产业体系仍旧存在,高端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的发展现状,重新梳理其空间布局,立足于河北省产业发展的实际,推演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举全省之力发展新兴产业是目前完成经济角色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引导将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方向。
就理论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过产业升级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经济角色,相较于生产低附加值的传统行业,其资本、劳动力等其他资源的供应更加多样、丰富。产业升级共计分为四个阶段,即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功能升级以及跨行业升级,每个阶段都是企业亦或经济体通过转向效能更好的资本技术而实现能力跃升的过程。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动力,实现不同生产单元之间的复杂链接,各要素之间流动顺畅,及时共享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新型产业模式。[2]
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满足重大发展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两大基本任务,新兴产业事关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集群的兴起、经济产能提升与就业等问题,兼具绿色低碳、轻资产、技术人才密集等特点,是该地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标志。有学者总结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主要特性,分别是“创新性、导向性和战略性”。[3]可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批集低成本消耗、高综合效益、高技术研究与最具发展潜力并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产业集群。立足河北省的产业基础实际,发展一批既能够支持河北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将来河北省经济社会战略格局的绿色、低碳、智能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加速省内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4]
为了响应《“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版的《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由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主持修改,调整了原有的规划目录,在国家层面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8大产业方向进行明确。[5]河北省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已经明确指出,河北省将立足省情、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把以下几方面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其中包括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争取在智能制造、通用航空、大数据、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几个高端技术、绿色低碳产业方面取得突破。[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企业战略性、发展导向性、科技创新性、产业关联性、效益增长性、产品可持续性、资金动态可变性”等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新形式。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体现,它以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及能源约束具有重要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以及吸收关键技术和重点扶持技术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并且可以在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长期持续地推动经济发展。由于其产业重要性强,产业链长,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带来产业间的技术互联和构建价值链,创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整体消费,提升国民经济总体产业高度,这也要求其突破原有的资源依赖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7]毫不夸张地说,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及高质量产品,具有乐观的市场发展空间,可以保证对国民经济做出长远的贡献。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攀升产业价值链、打造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当前,河北省的优势产业主要有新能源汽车、煤炭、医药、纺织,部分工业位于全国首列。[8]可见,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长远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省内整体经济的大好势头而提供的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从表1中可以看到,河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有主要优势的有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制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目前,河北省的四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保定(中国电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除此之外,秦皇岛、廊坊以及沧州拥有各自优势产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了增强生物医药行业在河北省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加强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保定安国中药产业发展得益于悠久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对传统中药的现代化研制,极大优化了医药产业结构。省内新能源产业聚集地已初见规模,应用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同时,河北省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从研发到生产的综合体系,将系统信息整合与卫星导航相融合形成了一条较完整产业链。此外,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河北省以石家庄为中心向周围地区辐射拥有一套完整的半导体照明产业网。
表1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分布格局
续表1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拥有良好态势的重要背景因素:一是河北省政府积极的部署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二是全省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2012年的数据统计中,河北省共有2,000多家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在2,000多家企业中已有800多家经河北省认证享受优先所得税政策。河北省政府在2018年2月颁布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促进培育壮大新动能,支撑发展河北省全省的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同时选择了大数据与物联网、新能源产业、生物制药等10个领域作为全省发展的主攻方向。在过去的三年里,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企业在项目数量、项目质量以及开发潜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第一,持续推动项目建设。在生物医学健康等领域不断加大发力,在河北省内,石家庄高新区已成为产业实力最强、生产规模最大、生产企业最集中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在石家庄高新区就有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5家以及上市挂牌企业7家。美泰电子5G基站循环器和其他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一大批尖端技术正在实现突破。为了不断地推进河北省战略性新兴骨干企业的高端化、智慧化以及绿色化,共组织策划实施了797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第二,聚焦挖掘创新技术。比如,新增加了一所河北铁道大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保护和氢能省产业创新中心,为主要技术研究与发展搭建高端创新平台。在河北省,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759家,其中,有81家新增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7家新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227家技术创新中心和52个工业技术研究所。
第三,逐渐形成产业群。张家口怀来大数据、安国现代传统中药和其他地方示范基地等地方示范基地大多有较强的发展势头。2020年1月至9月,31个省级示范基地的增值同比增长9.4%,其中进入国家产业集群银企合作目录的有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组蛋白高科技医药产业园等5个项目。
第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省迅速推进新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了数字经济开发计划以及支持数字经济加速开发的若干政策,进一步完善创新开发的政策体系,人才的规模急速增长。在2020年1月到9月期间,河北省共引进约13.3万人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育约23.6万人次。
第五,强力推动优质企业发展。截至2020年9月,河北省共有高科技公司7,233家和高科技中小企业8.1万家。河北省已经连续三年公布了“双百强”名单。这不仅仅是市场化背景下对优质企业鼓励,更是推动新兴产业的新措施。
从2010年至2020年,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中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等领域增长势头迅猛,如图1、图2所示,以河北省新能源和高端装备技术产业为例,这两类产业在近7年的年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2010年,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分别增长62%、38.8%和31.4%,2011年分别增长54.8%、25.6%和22.7%。从2012年开始,新材料和生物等产业也逐渐得到发展。生物领域增加值高达20.6%。2015年,河北省新材料增加值为12.8%。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占省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据统计,2016年河北省累计投放新兴产业贷款13.55亿元。其中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技术装备制造领域依旧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增加值高达27.5%、12.8%和12.7%。同时,河北省投放贷款2亿元支持大数据、云计算项目落地,重点推进承德县德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其中,北汽集团黄骅汽车产业基础项目、河北万通金牛药业有限公司、保定定州中医药产业基地、河北旭晨晟世数码科技有限公司3万吨相纸及灯片等项目也在计划之列。
图1 新能源产业2010-2017年增长率
图2 高端装备技术制造产业2012-2017年的增长率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上年增长12.4%,比1月至11月份扩大1.5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电子元件制造同比增长71.8%,太阳能发电、医疗仪器设备、器械制造均增长45%以上,生物质能发电等其他电力生产增长38%。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高达140%、锂离子电池增长75.7%、太阳能电池增长34.6%、电子原件和工业机器人增长20%以上,新能源、生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技术制造领域增加值分别增长10%以上。
根据2018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的通知》,全省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实施且投入1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760项,项目总投资为9,830亿元,其中包括210项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据此2015年的销售收入实现10,000亿元以上的目标,这个数字充分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省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9]
2018—2020年,新动能加快成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8年初,河北省出台《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河北省未来三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详细规划,将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10个重点领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根据各领域特点及发展情况开展实行专项行动,出台相应政策,鼎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如今,各个重点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18年,河北省先后开展了“人才助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引进计划指出要主动与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人才合作,围绕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发展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到2020年11月底,河北省共柔性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55万多人次,突破了地域、户籍等限制,为河北省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其中1,900多位高端人才,共承包2,350个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为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同时,河北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园区建设也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包括20家省级示范性创业园区、11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92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74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
为响应河北省人才助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市纷纷积极筹划,相继出台了本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例如,2018年石家庄市制定了《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根据市“4+4”的战略性新兴和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培养高级技能人才,鼓励各个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专业人才。[11]2019年2月,石家庄市制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条政策”,明确着手推进产学研政深入合作,支持设立集产业研究、政策规划、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协同创新机构。[12]
同年,保定市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产业。[13]着力吸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著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保定设立分支机构或创新基地,吸引北京、天津等地区新能源装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同时,支持省内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在内的诸多高校推进建设新能源学科,支持吸收引进各类新能源人才,推进与国内一流院校、一流学科的交流与合作。自2018年以来,保定市成立了包括43个重点实验室、193个技术创新中心和8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等244个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平台。[14]围绕这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动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水平。围绕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设新专业或新课程,加大对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助力创新型企业家的培育。
沧州市实施《沧州市人才助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电子信息及应用、激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赴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积极对接京津项目。同时,加强与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合作,利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开展学术论坛、专题讲座等活动,培育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彻底落实知识革新工程,培育传统产业领头人物团队。[15]
自相关政策提出以来,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大好,但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资源过度依赖,产业结构重工业化。通过对产业布局的分析,可以看到河北省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当地产业基础和现有资源制约,重工业化程度明显。尤其在唐山和邯郸这样的典型资源城市,对地理资源与自然环境过度依赖程度极为明显。河北省历来以钢铁大省著称,其经济增长自然会存在对第二产业过度依赖的问题,尤其表现为对重工业的依赖,同时,服务业发展水平、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都不高,因此,对高科技产业的吸引力不大。
2.技术带动不足,创新经济发展略显低迷。新兴企业在产业集群内合作度低,而自身又缺乏技术创新,这就造成其核心竞争力较低且技术产业的聚集度不高。先进技术创新不足,再加上创新型人才的流失和高层次管理人员的匮乏,创新经济发展略显低迷。
3.资金投入不足,发展环境复杂。河北省的资金投入相较于其他兄弟省份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高新产业集群发展中,资金投入不足是最大的问题,同时省市管理部门不集中且支持重点不明确。省内政策环境、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早期阶段的持续重大投资需求不一致,这意味着许多在发展和成长早期阶段的创新公司因资金受限而发展滞后。
1.经济带动作用加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凸显。目前,国内外整体经济情况较为复杂,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仍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上升发展态势。在国家以及地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双重指导之下,部分地区龙头企业的积极带动作用促使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明显、高科技含量大、发展前景良好的集群式产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且逐步延伸,拉动了地区性相关产业以及整个区域的发展集群,[16]石家庄市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廊坊市的新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唐山市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等都具备了极大的集群优势。石家庄市整体以制剂生产为主,邢台沧州等市以原材料生产为主,形成错位发展优势。石药控股集团近年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形成集创新性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领导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创新作用日益突出,研发能力不断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应具有高质量的科技水准。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0%以上,增长值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截止到2018年,河北省院士工作站规模居全国第五,共计360家,其中650人次合作院士,420人次联络院士,同时包括280余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0余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50余家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近90家。从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相较于规模以上工业高出6%以上。[17]
3.省市政策加持,增长呈上升趋势。目前,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总值为500亿元左右,约占全国总产值的3%。虽然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偏小,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表现为向上发展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总值逐年增高,例如,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领域,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同时,河北省内各市、县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使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大力扶持。为了促进河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河北省工商局颁布了相关政策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例如,鼓励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作价出资和引导多种社会资本股权作价出资。通过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促使出资人在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信息网络、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并且以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无形资产为支撑成立公司并开展业务。同时,鼓励国家高校与地方高校深度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加深产教融合,助力学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1.依托本省实际,寻求优势产业突破。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立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结合本省经济发展实际,依托本省支柱产业,着力打造河北省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发挥本地区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基地。注重产业发展基地的基础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产业基地的创新能力和经济产出效能。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拓展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高新技术集中和规模化发展。同时,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建设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从而提高河北省产业整体综合竞争力。
2.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协同合作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机制。增强企业与省内外科研机构、专业院校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培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相关企业应从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提高科学创新与人才培养能力,着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应用型高校,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推进高等院校与产业开展合作办学,就地培养人才。各类科研机构要立足于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卡脖子技术”,加快关键科学技术突破,同时要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科研机构落户河北省,加强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形成协同、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人才引进,如解决其配偶工作以及子女上学等问题来吸引高精尖人才,加强研发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3.构建区域产业规划,与京津错位发展。在当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调整和完善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避免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过度竞争,从而使其形成协同发展、科学用工、高效合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18]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河北省《关于印发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对准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了解国内科技发展和海外科技产业发展方向,聚焦战略性产业结构建设和经济发展变革。地方政府应明确本地区的发展目标,构建合理的区域产业发展计划,从投资融资方式、财政税收办法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重点关注标准制定、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制度创新,激活企业技术创新这一重要驱动力。制定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既要注重与京津错位发展,也要充分发挥河北省的地缘优势,利用京津的产业与人才资源,助力本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各地区依托自身优势来形成某一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逐步实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