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藏神”论治冠心病睡眠障碍

2022-01-10 02:41谭颖子姜众会肖文丽林宫羽高铸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酸枣仁素问血脉

谭颖子,姜众会,肖文丽,林宫羽,曲 华,高铸烨

1 “心藏神”理论

中医藏象学说以五志配五脏。“心藏神”理论首次记载于《素问·宣明五气篇》,篇中提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神”包括广义的神与狭义的神。广义的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的神,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心藏神又称心主神志或心主神明。《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类经·脏象类》进一步阐释:“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指出心为神志活动产生的主要场所,神志活动为心所主。而《灵枢·邪客》中言:“心者,五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更是提示心与神明关系密切,甚至于关乎生死。心之气血阴阳平衡,心藏神的功能正常,则各脏腑机能协调有序,身心无恙;心之气血阴阳失和,心藏神的功能受损,则各脏腑机能紊乱,产生一系列相应的病理变化,出现失眠、抑郁、焦虑等。

2 “心不藏神”与CHD睡眠障碍

失眠与五脏六腑皆有关联,而与心之关系更为密切。张景岳在《类经·疾病类》中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由,则无不从心而发。”说明心在情志类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云:“寐本乎心,其神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亦明确指出心藏神功能受损与不寐的关系。

临床上,“心主血脉”与“心藏神”关系十分密切。《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其充在血脉。”均指出心藏神的物质基础为心主血脉。心主血脉,即心气推动血液在经脉中运行,运行至全身,从而维持整个生命活动。心通过主血脉而起到藏神的作用,正如《灵枢·本神》所言:“心藏神,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血脉之气可濡养神志,血脉的病变可导致心神失于濡养,从而出现神志活动失常,进一步指出心藏神与心主血脉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重要关系。心主血脉是心藏神功能得以实现的生理基础,贯穿于睡眠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睡眠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故睡眠障碍不仅与心藏神功能失常有关,亦与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关系密切。而胸痹病人的血管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心失所养,血脉失主,心藏神功能受损,心不藏神,可导致睡眠障碍等神志活动的异常。

3 基于“心藏神”理论的相关治法

3.1 清心泻火,交通心肾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明,居于上焦,为阳中之阳,故又有“火脏”之称。《类证治裁·不寐》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生理状态下,心肾两脏上下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气血精液、阴阳的运行,心火下降以温肾阳,肾水上升而润心阴。一旦两者关系失衡,心火亢盛于上,肾水不足于下,心肾不交则致睡眠障碍。治疗此类睡眠障碍,应以清心泻火,交通心肾为法,代表方如黄连阿胶汤等。

3.2 化痰降浊,宁心安神 《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说:“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痰火扰乱心神,心不藏神,便致不寐。邪在者而不寐,邪不去则病难自安,故以祛邪为主,治疗此类睡眠障碍,应以清热化痰降浊为法,代表方如黄连温胆汤等。

3.3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心为血之主,血能正常行于脉中离不开心气的作用。心之阴阳协调则血运周身,温煦四肢百骸。阴阳失和,则血运不畅,阻滞于内。“心血瘀阻、血脉不通”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血瘀日久,又易化毒,形成瘀毒,胶结体内,则易不寐。因此,治疗此类睡眠障碍,应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法,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等。

3.4 养血和血,护心安神 心主血脉,《素问·五脏生成》曰:“诸血者,皆属心”。《素问·六节藏象论》曰:“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心脏的搏动依赖血的濡养,若心阴不足,失于凉润,则心阳无以为制,故而失眠。治疗此类睡眠障碍,应以养血护心为主,代表方如酸枣仁汤等。

3.5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心为阳脏,水谷精微在心阳的作用下化赤为血。《灵枢·营卫生会》有云:“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故睡眠正常离不开心阳的作用。心阳不足,无力总司血液运行及生成,心神失养故睡眠障碍。治疗此类睡眠障碍,应以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为法,代表方如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等。

3.6 天人相应,调养精神 《素问吴注》曰:“言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调神,指静心养神,调适情志。调神的目的是让人气与天气相协调。根据四季十二时调养精神,夏季为心之季节,应以畅达为宜,适应外界变化,保持精神情志稳定。以舒畅情志、呼吸精气、保精御神,从而达到调和阴阳、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

4 验案举隅

病人,女,71岁,2020年1月2日初诊。病人诉阵发性胸闷、乏力,劳累后加重,伴夜眠差,口干,口苦,头晕,耳鸣,纳食欠佳,二便可。舌质暗,苔浊,脉沉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70%狭窄。西医诊断:冠心病合并失眠;中医诊断:胸痹,不寐。辨证属气虚血瘀,心神不宁证,治以益气活血、养心安神。处方以冠心Ⅱ号合酸枣仁汤加减,组方:生黄芪30 g,丹参30 g,川芎6 g,红花10 g,赤芍10 g,降香6 g,黄连10 g,茯神30 g,炒酸枣仁30 g,知母10 g,炙甘草6 g,夜交藤30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2020年1月9日复诊:胸闷、乏力减轻,睡眠好转,仍有口干、口苦。舌质暗,苔厚腻,脉弦。守上方,加夏枯草15 g。14剂,煎服法同前。

2020年1月23日复诊:病人诉胸闷乏力及睡眠均明显改善,未诉特殊不适。

按语:病人年老体虚,心肾阳气不足。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心气不足,运血无力,故致血脉失养、痹阻不通,发为胸闷。心主血脉异常,血脉不畅日久蕴生心火,心火引动肝火则心肝火旺,致使心藏之“神”不能守宅,故而失眠、口干、口苦。舌质暗、脉沉弦为气血瘀结之象。故以冠心Ⅱ号方(药物组成:丹参、赤芍、红花、川芎、降香)活血化瘀通脉,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方中重用生黄芪补气以行血;川芎、红花、降香行气活血;黄连清泻心火;丹参、赤芍清心活血,合补气药同用使补而不滞。心血瘀阻,血不养心,心不藏神,神不受舍,故用酸枣仁,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神、夜交藤宁心安神;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润燥,清热除烦;佐以川芎之辛散,调肝血而疏肝气,与大剂量酸枣仁相伍,辛散与酸收并用,补血与行血结合,具有养血调肝之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标本兼治,养中兼清,补中有行,共奏益气活血、养心安神、清心除烦之功。本案全方从心论治,注重“心藏神”功能的恢复,双心同调,故获效甚好。

5 小 结

临床上CHD合并睡眠障碍十分常见,胸痹时心的功能受损影响到神,从而可出现胸痹合并失眠,即现代医学的CHD合并睡眠障碍[11]。发挥中医药优势,辨证使用中医药治疗CHD睡眠障碍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CHD睡眠障碍的诊治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重“心藏神”功能的恢复。CHD睡眠障碍与“心藏神”密切相关,临床诊治中合理应用该理论对病人疾病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恢复心阳与心阴的功能是恢复“心藏神”功能的关键。②注重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心虽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脏腑之间密切相关。临床上,肝郁化火,母病及子,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血不养神,胆胃不和,痰热内生,上扰心胸,心肾不交,阴虚火旺等均可使“心不藏神”导致睡眠障碍,因此治疗应该注重整体观,注重脏腑之间的联系,灵活辨证用药遣方。③注重多种病理因素作用辨证论治。痰、瘀、火、虚、毒等病理因素临床致病单一,多为几种病理因素夹杂而发病,辨证论治时应充分考虑多种病理因素作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④注重情志的作用。华佗在《青囊秘录》中指出“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其次则医其病”,这与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吻合,真正的健康,即身体、精神都处于一个和谐全面的良好状态[12]。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变化,情志致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调神的很重要一部分也包括对情绪的调节,临床用药时适当加以疏肝药物,加强心理疏导,引导病人放松心情,加强太极拳、五禽戏等中医传统功法训练对于CHD睡眠障碍的治疗有积极效果。

猜你喜欢
酸枣仁素问血脉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松龄血脉康胶囊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血脉里的眷恋
酸枣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夏季睡不好,喝酸枣仁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