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宫迅伟
(整理:中采商学庾彬瑶)
本文编辑:王素。联系邮箱:417111519@qq.com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但谈到大数据,很多人还是比较模糊。
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距离采购应用有多远?经常有采购人向我当面表达对大数据的“恐慌”,他们担心未来采购工作会被大数据取代。果真如此,采购人应该怎样规划职业未来?
其实,像这样的问题可以归于两点:第一,采购工作如何沉淀大数据?第二,大数据如何赋能采购业务?
为此,我特别邀请了西部数据公司(以下简称“西部数据”)全球采购副总裁施若芾,他在西部数据既负责大数据,又负责采购,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在大数据背景下,西部数据如何将大数据有效赋能采购?我将与施若芾就“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采购业务发展”进行一系列探讨。
施若芾 西部数据全球采购副总裁
西部数据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全球知名硬盘厂商,总部位于美国硅谷。西部数据的产品主要覆盖硬盘、固态硬盘、USB(通用串行总线)和 Micro SD(内存卡),可以说应用覆盖非常广,年销售额达180亿美元。
施若芾称,在中国,很多人都用西部数据的产品,比如USB、手机卡存储类芯片等。全球约40%的电脑硬盘都出自西部数据。在固态硬盘领域,西部数据是数一数二的领导者。
目前,西部数据主要有3个品牌:第一个是主打品牌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第二个是在摄影领域知名度较高的品牌SanDisk(闪卡),第三个是G-Tech(移动硬盘)。
施若芾强调,不管是上班族在公司存储文件档案,还是游客出门旅行录像拍照,都会产生大量数据,通常这些数据的使用者不会随意销毁数据,会将它们存储起来。
因此,随着全球数据量越来越膨胀,西部数据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阔,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数据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人类过去用绳结记事,如果发生了事情就在绳子上系一个疙瘩,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信息存储。从那一刻起,数据就产生了。后来疙瘩越系越多,就成了大数据。
大数据自古以来就有,但是到现在才开始爆火,事实上与整个数据市场的容量有关。
当上班族需要用到更多文件存档时,当摄影师需要用到更多视频时,当政府需要借助大范围信息制定决策时......这些便形成了大数据的潜在市场,容量的发展随着市场的扩大而扩大。
现在全世界产生的数据量有多大?如果把产生的数据当成电影,那么全中国14亿多人口需要没日没夜看上7年。
不管是中国还是全世界,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是巨大的,这些数据能够应用的场景也非常多。再加上中国人勇于尝试新事物,这样便推动了大数据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因此,可以说技术和应用是相辅相成的。
大数据的应用,关键在于消费场景的变化,不同的场景对应不同的应用。
在采购行业,大数据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对于西部数据这样的跨国企业来说,所有的采购都是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完成的。
施若芾说:“西部数据的ERP系统是一个端到端的程序,一端联系着公司,另一端联系着供应商。当供应商接收到公司的任何订单之后,有关订单、交期和变化的内容都会第一时间通过系统反映到ERP上。”
在这一过程中,西部数据的研发部门如若有任何产品上的变化,数据库都会实时反映出来。变化后,如若需要新的产品组件,也会流向ERP系统,最后给到供应商。
由于西部数据业务量庞大,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运转。对于供应商来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源。
施若芾说:“从公司研发到市场需求,中间对接供应商,一整套流程通过系统联系成一个整体。”
如此一来,采购工作便实现了数据自动化,由此省去了很多日常文书工作。公司采购员每周来办公室打开电脑,就会发现系统已经自动生成了许多订单。他们只需简单操作,就能把订单发送至供应商。
如果供应商的交期不能满足公司需求,系统会发出预警,以提醒采购员人工介入,供应商也通过该系统自动对接公司的所有数据。
以上一整套流程称作“通过大数据完成采购自动化”——这是大数据为采购行业带来的第一个好处。
西部数据对大数据的第二个应用场景是市场端预判。
在很多情况下,西部数据广大的供应商不仅提供电子材料,还与诸如汽车、机械等许多行业有连接。由此,西部数据会与供应商建立数据交互,借此预判潜力市场。
施若芾认为,这样的预判能让公司获得第一手信息,比如可以判断PC(电脑端)市场、云存储市场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将会给自身和供应商带来什么影响。
另外,数据交互还可以让公司随时追踪供应商的OTD(及时交付率)数据。当市场趋于紧缺时,OTD数据就会下降。
施若芾说:“OTD的理论值是100%,当供应商的OTD值持续变差时,系统就会通知公司需要延长交期,这样就意味着交货周期的变化。”
通过系统,公司可以在供应商发出通知前的一两个月就得知交期延长。公司还可以就此得到市场供应变化预警、主要变化市场,以及判断是否与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相关等。
“我如果能提前一个月知道交货周期延长,就会增加对相关产品的库存;也会早于市场通知提前把交货周期延长了。所以,我会获得一个先机,有可能比竞争对手早一两周采取必要措施。”施若芾说。
随时告知市场变化,抢占先机——这是大数据为采购行业带来的第二个好处。
采购人与供应商经常谈论价格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判断价格变化?如果现在的价格上涨了,应该如何控制采购成本?
大数据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西部数据采用的是Should Cost(应当成本)价格建模方式。Should Cost建模有一个基数,在采购过程中,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系统就会自动产生一个新的成本,同时产生的还有供应商的毛利水平,然后把新成本和供应商报价进行比较,以此可以迅速判断供应商的成本合理性。
通过实时数据灵活分析价格——这是大数据为采购行业带来的第三个好处。
一言以蔽之,大数据在采购场景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成本和库存的问题,以及交货的问题。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要准备库存,就需要成本。既要保证客户需求,又要降低库存成本,就需要大数据算法。同样,通过大数据算法,根据市场价格生成采购价格和供应商利润,可以实现采购人和供应商的双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很多欧美国家成为重灾区,全球许多供应商大受打击,自然也包括西部数据分布在十几个国家的供应商。
西部数据建模分析疫情,内容包括:这些国家疫情峰值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公司产品往哪里转移安全等。
后来,西部数据成功预测出泰国和菲律宾的疫情趋势,从而做出了正确的调整措施。
大数据在采购方面的应用,其实就在我们眼前。
大数据时代,既给采购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给采购人增加了不少焦虑。
许多采购人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数字化浪潮淹没在时代洪流里?
针对这样的焦虑,施若芾给出一针见血的观点:采购职业本身不会消失,但大数据时代到来,需要采购人的技能发生变化。
大数据时代的采购确实会减少一些人工操作,导致一部分工作量减少了,但也会带来更多新的工作量。因为数据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需要采购人去分析这些数据。有了合理的算法和合理的方式处理数据,数据才变得有价值。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采购人的职责不再是简单地发订单,而是要学会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样,在与供应商谈判时,就有了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如果供应商的报价或交货出现问题,采购人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的采购行业相较于传统的采购行业,对人的工作方式和心态会产生很大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会激励每一位采购人发展自己的潜能。
在大数据时代,采购人不会被淘汰;相反,采购人的层次会得到提升。
采购人可以在学习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思考更多与供应商相关的问题。采购人的价值不再是做非常有限的机械劳动,而是去做数据分析的工作、算法的工作、沟通的工作。
如此一来,采购人的技能就上了一个新台阶,学习能力也会大幅提升,采购工作会变得更有意思、更有趣味。
大数据时代,其实更好地实现了采购人的价值。
本次交流使我更加明白:大数据时代的采购仍是采购;但是对于采购人来说,需要一个重大的转变。
总之,想要做好采购,关键还是“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