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坚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文献检索搜索关键词“体育类APP”与“高校”,得出总库有62篇,发现高校学生与体育类APP相关的研究较少,涉及的面不广,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出发,三维健康观视角下审视体育类APP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与调查法进行研究。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家第一次从产业角度确认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在中国经济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压力。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等诸多压力,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问题日益严重。在国家倡导全民健身的号召下,大学生更应该走出寝室,走向操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让APP已广泛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体育类APP作为新起航的一个平台,它拥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例如,它能在线上传授体育知识与发布体育信息,并且拥有着社交功能,这些优势已对大学生及其体育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体育类APP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对于实现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国家战略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力求在这些问题上进行新的探索研究,让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体育类APP更能有效结合。
健康观是指人们对什么是健康、如何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认识,医学通常把无病的状态称之为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知识综合应用到健康研究,人们对健康的认知不止停留在无病状态,而是认为人的健康由多个维度组成。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来的三维健康观:健康不止是指身体上的含义,更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构成了人的整体健康。健康的三个维度互相帮助依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个人的成长需要是离不开它们的共同发展。
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他们的根本。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在进入高校后,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不愿走出寝室,每天三点一线,很少的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日益下降,改善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他们的灵魂。许多学生经历高考进入高校后,学生从高压中走出来,他们大多适应不了新的生活,会产生空虚、迷茫等心理现象,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学生的社会能力是他们的桥梁。学生的社会能力社交能力是他们在高校立足的基本能力,然而许多学生不愿出寝室与社会沟通,与社会交涉过少,慢慢的学生与社会脱轨,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前,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为100%,并且功能越来越全面,随之而来的是各类手机应用平台和APP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与此同时,在我国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最佳时期,传统的大学体育课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而体育类APP的快速发展有效填补了这个需求。在国家倡导全民健身的号召下,大学生更应该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下去,走出寝室,走到操场,培养一项喜欢的运动技能,养成运动习惯,为自己以后拥有健康的身体打下基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更应该走出寝室,走向操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速度,让APP已广泛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体育类APP作为新起航的一个平台,它拥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例如它能在线上传授体育知识与发布体育信息,并且拥有着社交功能,这些优势已对大学生及其体育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四川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在我国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最佳时期,传统的大学体育课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而体育类APP的快速发展有效填补了这个需求。经过线上调查问卷反馈,我们可以得到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在校大学生知道并且使用体育类APP的占比为67%,说明体育类APP已经广泛的在大学生中普及,知道但未使用体育类APP的占比为26%,人数为78人,完全不知道体育类APP的占比仅为7%,由此可以说明互联网和体育已经基本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如今大学生对体育项目本身或者体育的周边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在体育这一板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来强身健体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或者丰富自己文化的需要,并且体育类APP不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体育服务,而且时时刻刻记录他们自己的体育行为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表1 大学生使用体育类APP普及率(n=300)
《纲要》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当下流行健康第一的思想,因此,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在高校中尤为重要,体育类APP作为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三维健康观审视下能判断出他带给高校学生们的积极作用。
在使用体育类APP之后参与大球项目小球项目与田径项目参与度有着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中大球项目增加幅度最大,小球项目幅度其次,田径项目幅度最小,意味着体育类APP进入大学生生活时,先进的运动技术,更加丰富的体育项目使得大学生对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感兴趣,尤其球类运动,体育类APP的视频演示,动态图片以及文字描述等功能为大学生参与和学习这些运动项目提供了很大便利,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
学生使用体育类APP之后,会更加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并且会更规范化,系统化的进行身体活动的练习,身体不再盲目没有目的去训练,高校学生按照体育类APP的视频展示,会促进身体健康发育。
体育类APP的数据记录功能与社交功能在用户体验上很好的满足了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遇到许多心理的障碍,学生往往在处理心理问题时没有许多经验与方法,并且不愿意在线下寻求老师家长学生的帮助,体育类APP能记录学生的运动数据,让学生心理拥有进步的获得感,社交功能能帮助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上时,在线上需求帮助,分享运动心得,并在线下一起进行体育活动,消除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体育类APP的这些功能进而增强了高校学生对运动类APP的使用粘性,高校学生对体育类APP的多重体验对心理健康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使用体育类APP后间接或直接影响着其锻炼,例如,体育偶像力量与购买体育周边产品都是通过体育类APP让大学生了解了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或体育周边产品,从而间接促使他们参加体育锻炼,体育类APP在信息精准推送以外增加社会交往的功能对学生参与体育产生更大的影响。通过体育类APP里社交平台进行分享交流,不仅可以刺激学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还能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体育类APP的这些功能对于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产生影响。高校学生在使用体育类APP时,体育类APP精准推送实时的体育类新闻以及政策,也是学生与社会在接轨,体育类APP不是独立于社会的产物,它与社会紧密相关,因此体育类APP促进了高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让高校学生促进身体健康方面拥有了多种途径,其中之一就是将体育类APP与高校课堂相结合。
体育类APP及可穿戴设备辅助体育课堂教学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培养大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学生;第二方面,老师。在学生方面,课堂中准备部分,利用体育类APP的音乐节奏动感旋律,学生会在这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锻炼激情,从而提高锻炼效果,在课堂中,学生在老师讲完动作讲解自由练习时,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利用体育类APP解决不了解的问题,帮助学生自身更好掌握技术动作;老师方面,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运动轨迹和心率等数据了解学生的运动进程,学生的运动量是否达标,然后进行针对性提高运动量或减少运动量,从而提高身体锻炼效果。
体育类APP与高校结合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许多高校不接受互联网进入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利用体育类APP的效率不高,所以研究道路任重道远。
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越高,其抑郁,焦虑和睡眠质量得分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多数的学生不愿意跟其他人面对面的线下分享自己的事情或面对的心理问题,体育类APP能作为很好的媒介,解决其问题。
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或有问题征兆时,学生可以在线上匿名分享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心理医生也能及时全面得到学生的问题,然后做出相应的判断以及治疗。
互联网其中一大功能是社交功能,体育类APP拥有着此项功能,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能激发与磨练学生们优秀的意志品质,在体育锻炼中能提升自己的价值感获得,间接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郑瑞论学者界定社会适应为:个体与特定环境进行互动时,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源与机遇,利用其改变自身行为与心理的过程。大学生能够在体育类APP获得许多社会资源,并进行筛选对自身有用的信息进行利用,从而提升自己,在这过程中学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了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类APP的普及率较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从而高校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领域都有着促进作用,体育类APP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在身体健康方面,大学生在使用体育类APP之后会更加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并且会更规范化,系统化的进行身体活动的练习,身体不再盲目没有目的去训练。
在心理健康方面,数据记录功能与社交功能在用户体验上很好的满足了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消除了学生与老师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恐惧。
在社会适应方面,体育类APP精准推送实时的体育类新闻以及政策,也是学生与社会在接轨,体育类APP不是独立于社会的产物,它与社会紧密相关,学生也与社会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