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中
中医认为,盗汗属阴虚。轻度盗汗表现为熟睡中或晨醒前1~2小时汗液易出、量少,醒后即止,一般无明显不适;中重度盗汗患者入睡后不久汗液泄出,甚至湿透睡衣被褥,伴有面部烘热、手脚心热、口舌干燥、渴喜冷饮、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等。因此,治疗盗汗应以滋阴、固表、敛汗为主,现介绍一方。
具体为:煅牡蛎、黄芪各30克,生地黄20克。将煅牡蛎打碎,先煎,再与生地黄、黄芪一同煎煮,滤取药液300毫升,分3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5~7日。
牡蛎味咸、涩,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具有潜阳熄风、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作用,将其煅用可加强收敛固涩功效,因此常用于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等。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肺气、益卫气功效,固表止汗能力强,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利尿、抗衰老、保肝、降压作用。生地黄味甘、苦,性凉,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要药。三药合用,共奏滋阴潜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同时兼顾益气固表、潜阳固涩,治疗盗汗效果不错。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咳嗽、痰多或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舌苔厚腻等症状,不宜使用本方。
嗜好烟酒者,通常有咽喉肿痛、嗓音沙哑、痰多咳嗽等表现,易心烦不寐、胃纳不香,不妨煮碗鱼腥草青果汤。
具体为:鱼腥草200克,青果8~10个,生姜3片,无花果2个,蜜枣1个,瘦肉250克。将鱼腥草根茎来回搓洗并冲洗后剪短;青果拍扁;无花果和蜜枣洗净;生姜刮皮切片;瘦肉切块。全部材料放入锅中,加清水,大火煲滚后转中小火再煮一个半小时,即可熄火调味。
临床上,鱼腥草经常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腮腺炎以及泌尿道感染。青果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食欲不振、暑热烦渴、声嘶咳嗽等。鱼腥草青果汤清甜滋润,既能清热解毒、生津利咽、消暑利尿,又兼顾脾胃、养阴安神,不会过于寒凉,非常适合嗜好烟酒者饮用。
摘自《生命时报》
◎文/王慧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有些人平时经常加班,基本不运动,喜食油炸食品,时感心悸,多伴有面色暗沉、油脂分泌较多、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表现,中医辨证属“痰热扰心”证。
中医认为,肺、脾、肾功能障碍均可导致津液失衡,从而形成痰。痰阻于心,阻碍气血正常运行,影响心主血脉、主神明的功能。若痰与热结,则会生成痰火。痰火扰心,导致心神不宁,表现为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痰火内蕴,会灼伤心气、阻遏气机,有胸闷烦躁症状;痰火上扰心神,则失眠多梦。有上述症状者可选用黄连温胆汤清心降火、化痰安神。
组方为:黄连、枳实、半夏、陈皮、生姜各6克,竹茹12克,甘草3克,茯苓10克。水煎取汁,每日1剂。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为君药。黄连清热泻火;竹茹清热化痰,均为臣药。加入行气消痰的枳实,以及理气燥湿的陈皮,即遵循“治痰须治气,气顺则痰消”的原则。搭配茯苓可健脾渗湿而安神。甘草为使药,能益气和中、调和诸药。需注意,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明确诊断及指导下使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