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

2022-01-09 16:41郑楠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6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康复

郑楠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人,有着非常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在生活条件与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持续性调整期间,脑梗死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脑梗死主要患者脑部血流循环出现障碍,很容易引发缺氧、缺血症状。且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快,容易引起失语、偏瘫与偏深感觉障碍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影响[1]。临床治疗主要是缓解患者的病情,但大部分患者常伴随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临床上通常会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但不同护理措施得的临床效果更大。本文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脑梗死患者中选82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所有患者都符合脑梗死的判断标准。按照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17,年龄55~88岁,平均年龄为(74.67±2.32)岁;病程0.50~6年,平均病程(3.24±0.31)年。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6,患者为55~89岁,平均年龄为(73.64±3.33)岁;病程0.50~7年,平均病程为(3.54±0.3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提供护理服务,在患者入院后提供各项基础性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循医嘱予以患者相应的治疗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早期阶段展开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的病程较长,发病后出现的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致使生活不能自理。在生理状态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下,引起患者心理改变。患者多表现为沮丧、焦虑等多种负性情绪[2]。为预防负性情绪对患者构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在护理期间多主动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安抚患者的情绪,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鼓励患者。

第二,体位护理。脑梗死患者在病情的影响下,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必然会减少患者活动的时间和频率,对其舒适性需要与机体康复构成不利影响[3]。对此,护理人员应强化体位护理,帮助患者定期更换体位,满足患者舒适性需要。

第三,语言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展开语言功能锻炼时,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语言功能康复计划。可指导患者从简单的单音节逐渐过渡至词语、句子,也可从辨认物体过渡至识别人。在功能锻炼期间,护理人员应把握速度,保持换门的语速与患者交流训练[4]。护理人员不断刺激患者听力,告知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协助患者尝试简单的音节发音,如“i”“a”等。在确定患者发音效果良好的情况下,可指导患者完成简单的词语练习,如“您好”“早上好”。每日的锻炼必须具备一定量的语言沟通训练,可利用看电视、打电话、听广播等多种方式训练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护理人员也可适当鼓励、表演患者,增强患者康复锻炼的信心,促进患者能够尽快恢复语言功能。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保持沟通,激发患者自我表达的欲望,帮助患者语言能力康复[5]。

第四,肢体功能锻炼。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订肢体功能锻炼方案,指导患者床上运动,从健侧至患侧、从大关节至小关节展开被动与主动训练。在床上可指导患者翻身、卧位、坐起等。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以慢动作为准,加强关节保护[3]。每次训练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每日训练2~3次。上肢训练可通过上肢分离运动,固定一侧上肢后引导另一侧上肢支撑、抓紧练习,练习上肢抓握简单物件,每次锻炼20 min,每日3~4次[6]。下肢康复训练可展开抬臀、伸髋等系列动作。患者保持仰卧位,屈曲患肢,另一肢体伸直后展开抬臀与伸髋动作。根据锻炼效果可逐渐增加锻炼强度。采取下肢屈曲锻炼。护理实施一段时间后,护理人员便可展开床边转移锻炼。将椅子放在床边。通过健肢手扶椅子缓慢移动。最后坐到椅子上,也可进行轮椅和便器转移等训练。指导患者通过手扶轮椅缓慢锻炼,强化双脚的控制能力。在此锻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时间,每次不可超过30 min,每天2~3次[7]。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试验活动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处理数据,并经χ2检验后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经t检验后采用()表示计量资料,如检验结果P<0.05,说明组间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为75.61%(31/41),观察组为95.12%(39/41),观察组显著于对照组,区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接受护理前的肢体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都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显,数据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过程中,脑梗死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均产生严重的影响。脑梗死与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8]。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与语言障碍,甚至还有可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影响,加重家庭负担。因此,对此类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显得非常重要。针对脑梗死患者,越早实施康复护理,取得的效果更好,可促进患者肢体与语言功能尽早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在此次研究活动中得出,相对常规护理康复操作,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更明显。常规康复护理缺乏系统与个性化,难以满足患者康复的需要,致使临床效果不佳。而早期康复护理从患者心理、生理以及功能锻炼等各方面入手,能够满足患者的舒适需要,康复训练依据患者康复效果循序渐进的展开,依据患者耐受性,逐渐增强训练强度。在语言与肢体功能锻炼中能够遵循康复的原则,加速血液循环,增强肌力,促进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为脑梗死患者早期阶段提供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能够改善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状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康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