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爽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 沈阳 110024)
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病情大部分都比较急,而致使该病的因素比较繁杂,特别是近些年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致使交事故的发生数量逐年呈上升态势[1]。此中,疼痛是该病的临床主要表现形式,多数患者因为疼痛比较剧烈,进而致使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个别耐受性不佳的患者,或身体素质不好的患者,还可能由于创伤性疼痛使其生命安全遭受威胁。因而,对创伤骨折患者的疼痛进行加强护理,使其疼痛程度有所缓解,以便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医患关系得以缓解,以免出现医疗纠纷,使患者得以快速康复[2-3]。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我院急诊科就诊的创伤性骨折患者80例,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样本,这些患者分别接受了基础常规护理方式及在此之上的强化疼痛护理干预方式,旨在研究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强化疼痛护理的做法及效果,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急诊创伤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将接受基础常规护理方式的患者编排为对照组(n=40),将在对照组之上采用强化疼痛护理干预的患者设定为试验组(n=40)。试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12,年龄为18~59岁,平均年龄为(35.67±6.4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20,年龄为19~58岁,平均年龄为(36.11±6.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用于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本次调查中均使用基础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对其创伤进行处置,使用镇痛药物进行相应治疗。试验组则在此之上采用强化疼痛护理干预方式,内容如下。①心理干预:患者住院之后,护理人员应采用积极、温和的语言和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的内心状况进行及时了解,以便能够及时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时可使用肢体语言等方式为患者提供适宜的帮助,以缓解护患关系的紧张,并将临床治疗成功的病例对患者进行分享,以提升其治疗的积极性和信心,消除其不良心理[4-5]。②操作技术的优化:对患者进行护理相应的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同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时进行消毒霉菌处理,以免患者的创面出现感染的情况。另外,可适当给予患者更多的爱护和关心,使用语言方式将患者的注意力进行转移,进而使其对护理操作可能造成的疼痛担忧有所降低。对患者的伤口或其创面进行护理之时,需有序、轻柔地进行,尽量减少护理操作中给患者带来的不良感受,比如:在对其伤口进行清洗和包扎、体位改变、用品更换等进程中,均需保持轻柔的动作,控制好力度和力点[6-7]。③疼痛转移方式干预:护理人员应精确使用疼痛转移方式,可使患者的疼痛指数明显降低。例如:可在病房内播放比较舒缓的音乐,引导患者进行听广播或观看视频等方式来转移其注意力,进而降低患者的疼痛指数。④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在患者可经受的疼痛指数范围之内,引导患者尽可能不采用镇痛药物,但针对疼痛比较剧烈的患者,或患者难以承受的状况时,可选用适宜的止疼药物进行镇痛处理;除此之外,使用止疼药物时,还应遵医嘱严格用药,以免呈现滥用药物的状况,使患者的身体遭受损害[8-9]。⑤疼痛教育的开展:护理人员将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疼痛的知识对患者进行详细说明,使其能够产生精确的镇痛观念,同时引导患者学习疼痛测评工具的使用方式,使其能够掌握疼痛时的控制技巧和自我调节能力,并对急诊创伤性骨科疾病的注意事项进行告知[10]。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测评,评分采用百分制,分为十分满意(得分在80分及以上)、满意(得分在60~79分)和不满意(得分在59分及以下)。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采用视觉模糊评分方式(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测评,患者的评分越高,则表明其疼痛程度越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5.0)处理研究数据,资料描述形式:计数资料表示为[n(%)],计量资料表示为();差异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1 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试验组40例患者中,不满意的患者为1例,总满意度为97.50%(39/40),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不满意的患者有8例,总满意度为80.00%(32/40),试验组总满意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较(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n(%)]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 不同方式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17±0.21)分,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为(5.67±1.47)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减少的比较明显(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疼痛是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和疼痛表现。患者有不同的疼痛反应,包括生理和病理反应:气短、高血压、恶心、呕吐、休克等。情感反应:如紧张、焦虑、恐惧;行为:如哭泣、不安等。严重时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骨伤科是一种临床急症。从受伤到伤口愈合,都会有明显的疼痛。也会导致高血压、心率加快、尿潴留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影响预后。身为护士,应掌握疼痛知识,帮助患者镇痛,减轻疼痛,做好对患者疼痛的护理。
造成疼痛的原因如下:①疼痛与骨折、软组织损伤、肌肉痉挛和水肿有关。缺血、损伤导致的充血和炎症促使组织释放化学物质,加重疼痛。②治疗护理原因:麻醉药品的种类、剂量、使用方法及持续时间影响镇痛效果。伤口疼痛以24 h为最严重,2~3 d后逐渐缓解。手术后处理和护理操作(例如输液、搬运)也可能导致疼痛。③患者对疼痛的容忍程度不同。患者的疼痛受年龄、文化、修养、性格、心理、注意力等因素影响针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而言,疼痛是其难以承受的临床病症,这是由于患者经受外力创伤之后,其骨骼和肌肉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进而出现持久且剧烈的疼痛感,使得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状况[11-12]。除此之外,患者的心理亦呈现出比较大的改变,造成一部分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不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恢复和生活质量。因而,对于疼痛患者,不但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创伤性骨科患者进行治疗,还需对其疼痛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使其疼痛指数得以降低,以改进其不良心理,进而提升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但是,单一使用优化护理操作方式去改进患者创面或床上性的疼痛,效果不是很理想。相关研究显示,患者的疼痛不但来自心理,还有来自社会和生理等压力[13-14]。鉴于此,可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使其对疼痛和疾病的担忧和恐惧得以缓解,加强其心理素质;同时再使用优化护理操作技巧,使其创伤的触及性和创面的疼痛感得以降低;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将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余的事物之上,进而使其疼痛指数得以降低;针对疼痛比较剧烈的患者,选取适宜的镇痛药物干预,使其镇痛效果获的最大程度地发挥;通过对患者进行合理、科学的教育干预,使其疼痛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提升,不但使患者掌握了自我疼痛的控制方式,还是护理效果得到提升[15]。
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常规护理针对性差,难以有效缓解疼痛,不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提高骨科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护理干预水平,本研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指导、疼痛曲线识别、功能锻炼等。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减轻疼痛[16-17]。健康指导是疼痛护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疼痛的准确表达、对疼痛的理解、对疼痛的接受。在健康指导下,帮助患者准确地画出疼痛曲线,表达疼痛。了解疼痛的特点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可为临床镇痛提供重要依据。另外,健康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创伤骨科的基本情况和治疗方法,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18-19]。痛苦曲线的识别有助于指导患者正确地描述疼痛的范围和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另外,还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和康复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重点是步行和户外活动,持续进行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功能,减轻疼痛。总的来说,疼痛是骨科创伤患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各不相同。能准确地评估患者、患者的疼痛,给予有效的干预,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对于提高骨科创伤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促进创伤骨科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21]。
本次研究中也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结果再次证实了此护理方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综上分析可以得出,将强化疼痛护理使用在急诊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其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可使患者的疼痛指数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应被积极使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