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松
(厦门市海沧医院肾内科,福建 厦门 361026)
腹膜透析主要应用于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治疗,应用腹膜作为透析膜,在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腹腔内引入透析液,能够替代肾脏功能,清除机体内的代谢产物、毒素,达到净化血液的效果,对于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着良好的效果,进而防止病情的持续进展[1]。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导致治疗风险的增加,容易引起腹膜透析治疗失败,严重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2]。在部分腹膜透析患者中,会多次出现腹膜炎症状。相比于单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害性相对更高,影响着患者的预后[3]。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7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单发性和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对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7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根据腹膜炎的发生次数,分为观察组(单发)32例和对照组(多发)15例。纳入标准:①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以及高血压肾损害等肾病引发肾功能衰竭。②符合腹膜透析治疗的适应证。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②合并重症心血管疾病。③血液病。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观察组:男/女=17/15,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6.12±6.37)岁。对照组:男/女=9/6,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5.91±6.24)岁。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腹膜透析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次,对照组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2次以上。在腹膜炎发生后,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初始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腹腔内给药,用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经过病原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比较两组中腹膜炎症状完全缓解、转血液透析以及死亡的患者比例。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进行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的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根据腹膜透析治疗方法的选择情况,对比自动腹膜透析和常规手动的腹膜透析对于腹膜炎发生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Hb、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cr、BUN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预后对比[n(%)]
2.3 自动腹膜透析和常规手动的腹膜透析对于腹膜炎发生的影响 应用自动腹膜透析的6例患者中,发生单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6例。应用常规手动的腹膜透析的41例患者中,发生单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26例、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5例(腹膜炎发生2次8例,腹膜炎发生≥3次7例)。见表3。
表3 两种透析对于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对比[n(%)]
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选择腹膜透析作为治疗方法。在腹膜透析治疗的过程中,以腹膜作为“滤网”,产生弥散、对流、超滤等作用,实现对溶质、水分的转运,通过透析液交换,有效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效果[4]。在腹膜透析治疗期间,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警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5]。患者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风险较高[6]。在腹膜透析治疗期间,腹腔感染的发生,容易引起腹膜炎的发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α-溶血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以及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均是引发腹膜炎的致病菌[7]。
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中,主要表现为单发性和多发性。单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1次腹膜炎,无治疗后复发(相同致病菌)、再发(不同致病菌)的情况,经过有效的治疗后,病情的完全缓解率较高,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而在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中,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患者仍会出现复发、再发的情况。腹膜炎的多次发生,对于患者的危害性也会显著提升,导致死亡风险的增加,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实验室检查,对比单发性和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在Hb、Scr、BUN、Alb等指标的差异性。相比之下,单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Hb水平、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Scr水平、BUN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单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营养状态更好。两组患者应用相同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中完全缓解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而转血液透析以及发生死亡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但是两组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并不能说明单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预后比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更好。在腹膜透析治疗期间,6例患者接受自动腹膜透析治疗,41例患者接受常规手动的腹膜透析治疗。自动腹膜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腹膜炎发生次数均为1次,常规手动的腹膜透析治疗期间,26例患者发生腹膜炎1次,8例患者发生腹膜炎2次,7例患者发生腹膜炎3次及以上,两组对比并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目前,在腹膜透析治疗期间,自动腹膜透析的应用开始增加,成为提倡的一种腹膜透析方式,其优势在于降低感染风险,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准确的反映出单发性和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在临床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性,还需要扩大样本量,更加深入的进行探究和分析,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指导与参考。
综上所述,对单发性和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并无显著的差异性,有着相似的预后。自动腹膜透析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腹膜炎的发生,但是由于样本量有限,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高研究结果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