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明代《国朝开州进士题名记》碑考释

2022-01-09 08:42邢平元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万历进士题名

□邢平元

明代《国朝开州进士题名记》碑(以下简称开州进士碑),创制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冬,为时任开州知州龙大有所立,嘉靖《开州志·艺文》收录此碑碑文。1984年9月,在河南省濮阳县粮食局职工家属院拆除改造过程中,此碑得以重现。

该碑为青石质地,碑首、碑砆遗失,仅存碑身。碑身受风雨侵蚀轻微,残高228.5厘米,宽85厘米,厚22厘米。碑阳四周线刻6.2厘米宽的缠枝花卉图案。碑文字迹清晰,内容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龙大有所撰碑记,共21行,满行28字,约占五分之二;下部为及第进士名单,约占五分之三,名单共五排,第五排仅录一人。(图1)

图1 濮阳明代《国朝开州进士题名记》碑

名单最初记录了明永乐戊戌科(永乐十六年,1418年)至正德辛巳科(正德十六年,1521年)104年间,开州籍进士及第十六科29人。后陆续补录至隆庆戊辰科(隆庆二年,1568年)48年间,开州登第九科12人,此后未再补录。从现存碑刻可以看出,正德十六年前、后字迹区别明显,当为后世补录。(图1)

一、碑刻录文

上部为正文部分,以下简称《碑记》。

国朝开州进士题名记/

赐进士出身奉训大夫知开州事茶陵龙大有撰/

进士有科制,三代后也,亦三代以前意也。选造之遗也,唐、宋重厥选/我/圣朝尤隆,得与是科者,诚天下才也。故事题名有石,自国都迄省郡邑皆/然,志久也。开属畿辅郡,陶养会洽,至今登是科二十九人,盛矣!题名/石未立,甚非所以昭既往、励将来也。大有用是,立石刻焉,虚下方/以俟,且记曰:闻之天下之政也,人才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民以为本。国以人才为治乱,君以人才为成败,民以人才为安危,/此之谓人才无不为本也。夫人才无不为本也,厦屋帡幪,材具弗斥,/万斛幪艟,楫柁爽焉。恶乎用乎,传有之曰:“臣人克共,忠信笃敬。”而后/行之。夫不易所存之谓忠、不贰所行之谓信、严固坚确之谓笃、纯定/无歧之谓敬。夫能贞则不易所存,能毅则不贰所行。严固坚确能执也,纯定/无歧能一也,故君子贞以居之,毅以宣之,执以立之,一以守/之。居则崇仁,宣则达义,立则秉礼,守则存智。是故处国而治靡乱也,/弼君而成靡败也,长民而安靡危也,此之谓人才无不为本也。夫圣/王选举也以为表也,人才见用也以为辅也,无人谁据,无据必蹶,固/有国之忧也,旅进旅退,若存若亡,人才奚恃焉吁可畏哉!/皇明正德辛巳孟冬月吉日立石/

同知徐山 判官李怡 赵儒 吏目邓瑞/

学正牛惠 训导张潮 胡正 张绅

下部为进士名单,以下简称《名单》。包括姓名、字、所取科目、初授官职、最高官职等。

第一排,自右至左:

永乐戊戌科(1418年)

王政 济民 书经 官止监察御史

纪振 文铎 易经 初授兖州府学教授,官至吏部员外郎

永乐辛丑科(1421年)

刘矩 仲方 书经及第 初授翰林院编修迁至修撰

侯春 应元 书经 初授监察御史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

宣德庚戌科(1430年)

张皙 希贤 书经 初授太常博士官至监察御史

宣德癸丑科(1433年)

陈睿 文聪 易经 官至行人司行人

正统己未科(1439年)

王彧 东文 书经 官止洪洞县知县

正统壬戌科(1442年)

甘泽 洪济 诗经 初授行人官至广西按察司副使

景泰甲戌科(1454年)

程鉴 孔昭 诗经 初授监察御史官至山西按察使

第二排,自右至左:

天顺庚辰科(1460年)

谷琰 邦器 书经 初授户部主事官至山西左布政使

纪钦 敬之 易经 官止工科给事中

侯英 世杰 书经 初授监察御史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王范 子仪 礼记 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湖广右布政使

成化壬辰科(1472年)

刘辅 相之 书经 初授吏部主事官至本部郎中

王佐 君卿 书经 官至户部主事

成化甲辰科(1484年)

杨聪 德慧 诗经 官止江都县知县

弘治庚戌科(1490年)

王纶 大经 书经 初授常熟县知县官至沁州知州赠南京礼部尚书

弘治乙丑科(1505年)

王綖 邃伯 书经 初授户部主事见任湖广按察司副使官至大理寺卿

李珏 廷重 书经 初授长洲县知县见任山东按察司副使官至大理寺卿

刘守达 应征 书经 初授青州府推官见任工部郎中官止本部郎中

第三排,自右至左:

正德戊辰科(1508年)

孙经 引之 易经 初授吏部主事见任陕西按察司副使官止本省副使

王崇庆 德征 书经 初授户部主事见任江西按察司签事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致仕

胡巍 世高 书经 官止常熟县知县

正德辛未科(1511年)

王溱 公济 书经 初授沁水县知县见任监察御史官至河东运使

孙聪 用晦 书经 初授合肥县知县见任刑部郎中官至四川按察司副使

正德丁丑科(1517年)

宋钦 敬夫 书经 初授户部主事见任本部员外郎官至四川按察司副使

正德辛巳科(1521年)

赵廷瑞 信臣 书经 见任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王纪 朝宪 礼记 见在都察院观政官至户部员外郎

王世爵 君列 书经 见在兵部观政官至江西右参政致仕

嘉靖癸未科(1523年)

刘珂 伯锵 诗经 初授刑部主事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

第四排,自右至左:

嘉靖壬辰科(1532年)

史褒善 文直 易经 初授行人司行人见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嘉靖乙未科(1535年)

孙国 道甫 书经 初授工部主事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

嘉靖辛丑科(1541年)

晁瑮 君石 书经 初授翰林院庶吉士见任检讨

嘉靖甲辰科(1544年)

吉澄 静夫 书经 初授洛川县知县见任贵州道监察御史

嘉靖癸丑科(1553年)

张待化 子鱼 书经 初授南京行人司左司副

程熟 伯生 易经 官止章丘县知县

晁东吴 叔泰 书经 官止翰林院庶吉士

嘉靖己未科(1559年)

李师孔 子肖 易经 初授行人司行人

嘉靖壬戌科(1562年)

吉大同 伯从 书经 初授行人司行人见任山东佥事

张崦 子静 书经 初授山西洪洞知县

第五排,自右至左:

隆庆戊辰科(1568年)

王一凤 子鸣 书经 初授吏部观政

二、完善开州籍进士名单

对比现有史料所载明代开州籍进士情况,该碑所录名单并不完整。由碑刻字迹可以看出,进士题名记碑在正德辛巳年(1521年)创立后,续录九科12人。隆庆二年(1568年)之后未见续补。根据清康熙《开州志·选举》、嘉庆《开州志·选举》、光绪《开州志·选举》的相关记载,隆庆戊辰科以下开州籍登第者,还有五科6人未续录。其中,就包括明代开州名宦董汉儒等。今参照《登科进士录》、部分旧藏族谱等资料补记于下:

万历癸未科(1583年)

王祺 兆吉 初授刑部主事官至国子监丞

万历丙戌科(1586年)

朱爵 仲修 书经 初授茌平知县官至吏科给事中

万历己丑科(1589年)

王登才 河东参政

董汉儒 学舒 初授河南府推官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万历己未科(1619年)

王玑 用齐 书经 初授宁国知县户部郎中卒于官赠太仆寺少卿

天启乙丑科(1625年)

张抑之 东昌兵备副使

开州进士碑的珍贵之处在于,其所录部分的进士信息甚为详细。对所登进士年号及干支纪年、登进士者姓名及字、所考取科目、初授官职、见任(现任)官职、最高官职、勋衔等均有简要记录。

今补录6人,姓名能够查证,但登第时所考取科目的详细信息,仅朱爵、王玑2人能够考出,其他4人的相关信息,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关于进士和进士题名碑

《礼记·王制》载:“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此为目前见到“进士”的最早文献记载。“三代”之后,逐渐出现分科取士的方法制度,碑文首句即 “进士有科制,三代后也”。严格意义上的科举制度,以隋代“进士科”的出现为标志。自隋大业元年(605年)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结束,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年,影响深远[1]57-69。中国的选人、用人制度在经历了周代“乡举里选”、汉代“察举”“征辟”、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后,始有“秀才”科策试制,为科举制度的诞生进行了探索[1]1-56。大业元年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朝廷在选人用人制度化、规范化。“科举”,即分科选举之意,开创之初主要分贤良方正科、孝廉科、秀才科等,此后逐渐完善。至唐代设立科目增多,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明法、明算等,最多时设置科目达100多个[2],当时对参加选拔的人员身份要求较为宽松,但每科取士较少。至宋代形成进士三等制度,是为三甲取士的雏形,对参加进士选拔者身份要求逐渐严格,三年一大比,录取名额增加。明代科举制度全面完善,形成四级考试制度,进一步突出了进士科举的地位[3]。

进士题名碑,源于唐代新科进士放榜后的雁塔题名,明代进士题名碑立于国子监,始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史选举志一》有载:“历科进士多出太学,而戊辰任亨泰廷对第一,太祖召讷褒赏,撰题名记,立石监门。辛未许观,亦如之。进士题名碑由此相继不绝。”[4]1677其立题名碑于太学的行为,是对太学教育的肯定,也是对登科进士的褒赏。《宪章录》载:“(洪武)二十一年立石题名,著为令。”也是进士题名碑立于国子监的由来[5]。自此,立进士题名碑于太学遂成定例,“其后遂延成定例,凡新进士每科需立碑监中也”。后来,进士题名碑彰显考取进士者荣光的占比增加,“元、明以来进士例刻碑于国子监,尽列一榜姓名,此亦仿唐慈恩题名之例”[6]。进士题名碑,明初立在南京国子监,之后随着国都迁移,改立于北京国子监。“题名有石,自国都迄省郡邑皆然”。各省、府、州、县以例行之,用以表彰优秀人才,激励后人。此举与现代高考后,各中学张贴被“211”“985”国家重点大学录取学生姓名的大红喜报类似。进士题名碑是可以长久保存的石质碑刻,故有“所以昭既往,励将来也”之语。开州进士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制并保留至今的。

四、《碑记》撰文人

开州进士碑,涉及人物较多,有明以降至隆庆戊辰,开州籍进士登第者尽有其名,非一篇文章可蠡清。今仅就立碑人作简要介绍。

撰文者,开州知州龙大有。民国《茶陵州志·人物》记载,龙大有其人,“字道亨,号云东,正德丁丑(1517年)进士(二甲第109名),历州郡,所至有惠政。兵备粤西,彝俗化之。为河南方伯,以廉羡助饷,擢都御史,巡抚大同,晋兵部右侍郎。以刚直忤权璫,谪戍全州,未逾年,赦归。著有《平乐政事录》《谕民要务》《明道书院纪》《道乡书院志》《经书喫紧录》《两浙漫吟》《北觐纪行》《奏疏稿》藏于家”。

清嘉庆 《开州志·职官》记载,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暮春,龙大有接替张懋贤为开州知州。是年秋,兴建开州明道书院,因景仰宋明道先生(程颢),书院以明道命名。孟冬,刊刻开州进士碑立于州学。翌年(1522年)四月明道书院完工。此后380年间,明道书院和开州州学齐驱并驾,互为消长。

嘉靖二年(1523年),龙大有以丁忧去。虽然其任开州知府仅两年许,但政绩斐然,民声卓著。

五、关于明代开州籍进士第一人

开州进士碑载,明代开州进士登第第一人为永乐戊戌科(1418年)王政。实则非也。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以下简称《索引》)记载,洪武十八年乙丑科(1385年),“据《列卿年表》补缺四名:张忠、曹铭、邵永善、陈思道”[7]2419。这里所补的进士张忠,就是出自开州。嘉靖《开州志·人物》载:“张忠,才识过人,游太学有声,历官尽职。初擢刑科给事中,升兵部右侍郎,转刑部左侍郎。”嘉靖《开州志·选举·贡士》载:“张忠,刑科给事中,擢兵部右侍郎。”光绪《开州志·选举·进士》载:“洪武乙丑(1385年),张忠,刑部左侍郎。 ”张忠,洪武十七年(1384年)举人,十八年(1385年)进士。为什么会在开州进士碑上被遗漏呢?

这一切,与“靖难之变”有关。“靖难之变”后,朱棣即位,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降服的文臣武将。《明史》记载:“(燕王)上书天子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并援《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讨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诛之。 ’”[4]70“(建文四年)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坐奸党死者甚众。”[4]75“燕王即位,缚(练)子宁至。语不逊,磔死,族其家,姻戚俱戍边。”[4]4022“子澄至,成祖亲诘之。辩抗不屈,磔死,族人无少长皆斩,姻党悉戍边。”[4]4016-4017这里提到的练子宁、黄子澄,即洪武十八年乙丑科(1385年)的榜眼和探花,加之该科进士中,多有“靖难之变”的“敌人”或阻挠者,故“靖难之变”后,成祖下令将该科题名碑仆毁,并消除该科进士人员的历史痕迹。故该科人员在《索引》中,是遗漏最多的一榜,后虽根据黄佐所出国子监专志《南雍志》、各省通志及其他文献补充,仍未能俱全[7]2419。

在这种情况下,或为政治避讳,尽管“靖难之变”结束,成祖即位(1402年)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刻碑时,已过100多年,但作为明代开州进士登第第一人的张忠,却始终未能被刊刻于碑。直到王崇庆领衔编撰地方志时,考证清楚张忠的履历、事迹,始以变通的手法记录在嘉靖《开州志》中。至清光绪时期,已经直书张忠为进士了。

六、关于隆庆戊辰科之后没有续刻的原因

开州进士碑创制后,补录至隆庆戊辰科(1568年)王一凤(第五排,仅一人)之后未见接续。碑阴素面磨光,是为后世补录预留空间,《碑记》述:“虚下方以俟。”王一凤之后登第的万历癸未科王祺(1583年),仅距15年,进士碑应该续录之,但未见补录。

通过对光绪《开州志》中,隆庆戊辰年(1568年)后灾祸、兵燹、地理、职官、学校等相关资料查阅、整理,得到以下信息:

1.明隆庆、万历间,开州一带无兵燹,社会安定。

2.光绪《开州志·地理》载:万历五年(1577年)秋,大雨伤禾。八月,彗星见于西南,两月始灭。

3.光绪《开州志·艺文》收录有王圻的《明道书院记》,该文记录了其在开州知州任上修建明道书院的经过。并在《开州志·职官》王圻条目下记载:“选才俊五十人,使课于明道书院。”

4.嘉靖末至万历初年,开州知州接任情况: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汤希闵,石棣人,进士,建城四门并桥。

隆庆三年(1569年):陈允升,昆山人,进士,置学田。

隆庆四年(1570年):潘云祥,太原人,进士。

万历四年(1576年):王圻,嘉定人。

万历六年(1578年):邱东昌,贵州人,举人。

万历八年(1580年):张中鸿,藤县人,进士。

万历十四年(1586年):金应炤,吴县人,进士。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沈尧中,嘉兴人,进士,修州志。

5.光绪《开州志·学校》载:“知州汤希闵、王圻、沈尧中及郡同知谢传显,先后修葺(州学)。”

综上所述,首先,排除社会动荡、州学废弃导致隆庆戊辰科(1568年)之后没有续刻进士碑的可能;其次,在隆庆戊辰科与万历癸未科(1583年)之间,开州仅于万历五年(1577年)秋受到大雨侵扰;且在这期间,只有知州王圻[任期自万历四年(1576年)至万历五年(1577年)]对州学进行过修葺,并将生员转移至明道书院学习;再次,对比光绪《开州志》所载开州城区布局图与当前濮阳城区布局图,可以发现,进士碑出土地点,正处于州学位置。结合进士碑碑首、碑砆遗失,碑身只有轻微的风雨侵蚀等现状,我们推测,进士碑可能是在万历五年(1577年)那场大雨中被冲倒并掩埋的。因为进士碑碑首、碑砆遗失或其他目前不可查的原因,时任知州的王圻仅完成了这场大雨对州学建筑损毁部分的修缮工作,对进士碑的损毁部分,没有进行必要的修缮,进而导致隆庆戊辰科之后,进士碑不仅再没有补录开州进士的相关信息,而且彻底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中。

(附记:本文在写作和释读碑文、查阅文献过程中,得到王义印研究员、马学泽副研究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万历进士题名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栖凤阁题名记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四进士(上)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佳石选赏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进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