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秀峰
(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新媒体是采取电子传播方式,借助宽带技术、无线网络、通讯设施,以及计算机、移动电话、网络TV等移动设备,针对受众传输相关讯息与新闻资讯的媒体。新媒体产业是“新媒体”与“产业”的融合形态,它通过资讯与网络传播渠道,在新媒体等媒介文化的影响下,把媒体表现形式进一步扩展到知识创意、表演绘画、产品制造、培养人才及企业经营等方面,是媒体传播和生产消费相统一的新兴文化产品制造业。
新媒体专业是文理融合的专业,也是在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带动下社会亟需的专业,它融合了网络传播技能与媒体应用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媒体法则,而且了解社会需求,能够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数字化媒体进行全面把握、统一管理,具备良好的策划能力、创意能力及执行效力。掌握新媒体采访、摄影、摄像,及写作、评论、编辑、制作与播出等互联网时代全方位媒体技术的全球化人才。可以说是“互联网+媒体”的产物。它脱胎于原来的新闻学、传播学,又融入了网络工程技术相应内容,是典型的交叉专业。
纵观目前从事新媒体专业教育前十位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不难看出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浙江传媒学院为代表。主要依赖其工科方面特色,在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础上,开设新闻学专业相关内容,做到工学、人文学科的融合。第二种,南京传媒学院为代表。主要依赖其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优势,在原学科基础积累上开展网络产品策划、用户行为分析等网络技术运营的内容。第三种,河北传媒学院为代表。主要依赖其广播电视学、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实力,在原来优势学科基础上,开展网络数据新闻开发、制作、分析、市场调查等新媒体内容。
以上类型的优点,都是依赖优势学科、专业基础,做出适度改造而形成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方式。因为这些专业为地方特色专业,长期积累的人员、设备、技术、研发能力等,都决定了对新媒体专业的定位有着先天优势。并且这些传媒专业院校学生的媒体素养较高,他们相对容易地就能完成专业的转化,即在原专业基础上增加相应的网络技术、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等内容,难度都不会太大,相应专业的各方面资源也比较充足。
上面几种类型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对于地方普通应用型高校不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由于前期的发展条件不同,模仿起来难度很大,甚至还会适得其反,造成较大的发展困境。因为新媒体专业的定位不具有普适性,各高校的学科优势不同,在内容设置、培养目标上自然不同。并且学生能够利用的学习资源不可同日而语,专业院校长期形成的多方优势使普通院校难以望其项背,由此导致的高校在教学资源上的差距,对新媒体专业的发展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制约。
2013年底,乌兰察布市与大同市、张家口市共同倡议建设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合作区,简称“乌大张”合作区,抱团融入京津冀。“乌大张”合作区是三市主动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撑,也是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三市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合作区建立以来,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三省区党委、政府和发改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三市共同委托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编制的《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得到国家发改委复函,复函中明确《规划》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相关任务的具体措施,建议《规划》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专项内容及张北地区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工作相衔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由此,“乌大张”三地正在成为国家、三省区的重点发展地区。[1]
(一)“乌大张”地区新媒体专业发展现状 针对“乌大张”现有各高校的调查数据,笔者经过归纳整理后认为,目前主要培养学生的内容专题创新与策划方案制作能力,在提升其新媒体综合素养前提下,重点进行平台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新媒体运行、管理素质的锻炼。
从整体看来,人才培养形式以基础教育、选修教育作为基础,在具体的设计中,基础教育部分各校优势学科资源不同又各有侧重,选修教育部分主要侧重新媒体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新媒体专题策划与运营管理等方面。如下主要对选修教育部分的发展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1.选修教育部分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发展现状。整体来看,表现为专业技能与基本素质训练相配合的学生培养方式。各高校运用定期开展的“新媒体技能交流沙龙”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进来,并对专业发展方向、专业技能要求做出规划,以对未来的媒体从业前景获得有效把握。由此来规划人才发展计划,确定各校的发展方向。启用已经成熟的“小学期”人才实践形式,进行新媒体专业实践活动,选派有实践经验的人员现场指挥、管理,让学生亲自参与校园新媒体的运营,使其获得深切的体验与感悟,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
在专业基本素质建设上,和“新闻学”专业相关的只有新闻学概论、中外传媒史、传播学概论、危机传播管理内容,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媒体从业基本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媒体发展的环境。针对新媒体的特点,基本素质部分主要以网络与新媒体数据分析、网络策划与编辑、新媒体调查方法、信息网络传播管理、信息网络互动技术与应用等五个方面的能力训练为主。
考虑到新媒体的运行环境,网络与新媒体导论,主要面对在新媒体发展中提出的一些前沿理论、观点,实时地让学生明白掌握;网络新闻采访与写作、新媒体舆情监测与分析,主要针对新技术出现后对采访、撰稿、舆情引导的新要求,使学生紧跟媒体发展,实时领会。另外,新媒体伦理与法规,主要面对现在新媒体侵权、违规事件,实时地增设实用型内容。
就整个人才培养的方式,根据“兴趣小组”的分类安排不同类型的内容,结合业界正反两面的新媒体事件,使学生始终对专业学习怀有饱满的热情与动力已成为通行做法。当然,还有适度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发现问题并运用多方面资源来解决问题,使以后的从业技能、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尤其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已作为一种基本能力,贯穿于整个过程,它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新媒体必不可少。专业素质的培养,最终还是为了发现、提高人才的特定方面的技能。所以,整个主导思想,是培养每位学生的特长,使其在这一方面能够有所发展、有所作为。
2.选修教育部分专题策划与运营管理发展现状。整体来看,表现为专业特长与运用能力训练相配合的学生培养方式。专业特长培养重在挖掘学生潜力,各高校主要根据学生技能与发展方向,在教师指导下统筹选择专业发展方向。运用能力训练主要表现为新媒体专题策划侧重新媒体新闻制作人才培养,新媒体运营管理侧重融合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新媒体专题策划能力培养,主要表现为在掌握新媒体业务技能条件下,使学生经过几个阶段的锻炼,能够进行相应的媒体内容、媒体活动的创意设计,能够对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移动端媒体的用户进行精准的产品策划设计。“计算机辅助新闻技能”,主要针对新媒体新闻业务中使用的H5、VR、AI等技术的训练,而非针对后台的程序设计及机器人新闻写作能力。“媒体创意技能”,主要针对媒体业界创意人才短缺的现实,培养学生在媒体业务创新、新业务上线中的创意策划能力。“手机媒体创意技能”,主要针对移动新闻业务的发展特点,开发设计相应的客户端内容版块,增加公众号的视觉体验,提高其社会关注度与影响力,并非APP软件设计本身。
所以,这一方向表现为培养学生在掌握新闻表现技术后,能够针对新媒体在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方案的应对处理、专题思路的创意研发,而并非新媒体技术创意策划本身。
新媒体运营管理能力培养,主要在掌握新媒体运行规律、管理法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进行具体产品的运行维护,对新媒体采访、撰写、播出一系列活动进行中的营销拓展、管理审核能力的训练,对行业运作方式能够清楚把握。在具体的能力培养中,注重“用户开发与管理意识”的形成,把新媒体定位到服务大众的角度。“文化产业运作技能”、“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技能”,主要培养产品运营、精准服务意识。“视觉传播技能”,培养短视频、微视频的运行和管理能力。“网络主播技能”,培养新媒体平台的表达技能和表现技巧。通过这一系列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下的用户意识,并深刻把握行业运营模式、法律规范。“影视脚本创作”、“媒体动画制作”、“多媒体应用”等技能,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运用能力,使其通过微电影的创作、微动画作品的制作、多媒体技术的综合使用,在原有专业特长基础上,综合开发实际操作能力,有效提升专业能力与素养。
(二)“乌大张”地区新媒体专业主要问题 为了下一步新媒体专业的创新型发展,优化人才发展模式,服务地区经济转型要求,笔者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向“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新闻宣传媒体、全媒体客户端、新媒体APP运营商、广告传媒企业等,就有关新媒体市场急缺专业人才,进行了线上调查。经过半年多的数据收集,最后整理得出,目前新媒体专业人才的空缺主要有:新媒体内容全面审核人员、专题创新与策划人员、新媒体平台数据分析人员、新媒体平台运行维护人员。
针对新媒体专业人才的缺口问题,以及对“乌大张”地区应用型高校新媒体专业经过几年的运行发展,所表现出不同方面的弱势,笔者对“乌大张”地区新媒体专业在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整理归纳如下:
1.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把握上存在先天不足。由于专业理论占比偏少,实践操作占比较大,但是实践中能够投入使用的校园新媒体,在相应设备、场所、资源上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操作中问题突出。
2.社会实训机会较少、实训效果不容乐观。由于学校所在地区的媒体发展环境不好,有实力的全国性的新媒体企业少,而本地新媒体企业又处于无序竞争状态。这样实训上能够使用的平台极其有限,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3.生源质量较低且多源自偏远农村。因为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存有缺陷,使得他们对新媒体的整体把握上,表现出认知上的偏差,甚至是理解上的困难。
“乌大张”地区的应用型高校,一要认清自身区位的劣势,即新媒体企业的发展,多数处于市场追随者地位,发展层次和质量都不高,对相应人才的需求还处于较低层面,所以,对新媒体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主要侧重其新产品、新版块的创意营销能力的训练上,做到差异化竞争,保证新媒体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下去。二要结合自身区位的优势,即被国家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轨道,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及三省市的资源共享机制,对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完全能够以促进三省市新媒体发展为核心,兼顾京津冀。在课程构成、培养方向上,侧重新媒体技能、融媒体思维的锻炼,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利用三方提供的资源共享机制,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
特色化人才培养的形式,以往多数情况下被忽视,但是新媒体人才必须将实战能力与专业素质、专业特长与运用技能放在同一高度来执行,这是专业本身高度应用化决定的。根据专业实战能力的要求定位培养目标,就实践方案的制定要有针对性、灵活性,结合多媒体演播中心、媒体实习基地、校园新媒体平台,以及各个级别的赛事项目,进行专业实用人才特色化的培养。具体内容如图1:
图1 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结构
(一)采用“团队分工”的方法达到培养专业意识的目的 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变革创新,决定了这一专业的人才更需要实战技能与素养。具体方法的执行中“团队分工”成为相对有效的形式。“专业意识”是与新媒体业务结合紧密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在学生培养中设置各个阶段包括不同专题内容的校内外实践内容,通过“团队分工”的形式既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融会贯通相应知识要点。
具体来说,即根据人才培养目的设置几个不同专题,各个专题分别由校外指导人员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确定具体范围与详细题目,学生按照专长组合成不同团队,各个团队派出代表选择感兴趣并且有能力完成的题目。之后在校外指导人员的安排下到校外媒体实习基地,各团队根据内部分工收集相应具体数据并做出归纳总结,以专题实践报告的形式对所选题目做出具体观点陈述与结论表达,校外指导人员对各团队的表现进行打分与评判,校外实践活动结束。进入校内实践活动,即每个团队根据所选题目在图书馆、校园广场等校内不同场所,通过查阅文献、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收集相应文字材料、图片图表、视频数据等,找出问题所在并归纳出本队观点与建议对策。在课堂表达阶段,每队根据人员分工进行现场陈述,由内容表达需要可以分角色进行即兴表演,以全面展示本队才能。其他团队每队由轮值队长给该队队员及整体进行评比、打分,而且评比结果要进入该项训练的评价体系。这样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主动参与,提高实际效果。最后阶段,由校内指导教师对这一专题中各队的表现,尤其是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找到原因,使得每位参与者的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为了形成良好的训练效果,每队都要写一份总结报告,就每人在团队活动中的收获、认识进行归纳,针对校外指导人员、校内指导教师的意见提出下一步的改进计划。
“团队分工”的培养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主动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又锻炼了执行能力,这些恰恰是新媒体业界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意识与品质。
(二)采用“工作坊”的方法达到培养基本职业能力的目的 工作坊的培养方法,和旧时的师徒传帮带比较接近,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由于处于自由公开的氛围当中,指导人员与学习者的沟通传授更加灵活多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强,能够有针对性地锻炼专业技能,提高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对于表现优秀的人才,可以申请国家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支持,在现有多媒体演播中心基础上,进行新媒体平台的创办运营,以此锻炼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工作坊是在团队分工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其操作训练的内容与方式如下:
1.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运行维护。以这一平台为基础,学生可以开展对本地区新闻事件、社会舆情的实时跟进传播。对于关注度较高的焦点问题,可以策划相应栏目进行调查性追踪报道,并对本地居民关注的民生事件,进行适度的参与报道,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服务地方发展。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新闻敏感性,以及新闻制作、审核、发布、维护等综合能力,潜移默化中团队协作理念也得到培养,相应职业技术专长得到发挥。
2.社交媒体与自媒体的运行维护。由于社交媒体的传播是以几何级数形式扩散,其影响速度之快、效果之大是最佳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舆情调查、受众意见反馈征集,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相应的大数据分析,为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尽微薄之力。同时利用受众意见的反馈数据,为一些文化传媒企业进行适度的品牌策划与整合营销。对于运行较好也有适度影响力的平台,可以逐步推向市场,募集社会资金入股,为人才的创业、就业搭建一个很好的过渡平台,全面提升其实战能力与职业技能。
(三)采用“企业实训”的方法达到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目的 企业见习和志愿服务是人才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全面检验并提升其新媒体技能与素养,为将来的职业定位、职业目标的确立,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也强化了专业精神、职业理念,为走向社会服务大众做最后的准备。
目前“乌大张”地区应用型高校中,新媒体专业毕业生为数尚少,不过之前的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已经在商业化网络媒体、新媒体运营企业、主流媒体移动平台展开专业见习,或者志愿服务工作。通过下一步服务规范的跟进加强,为学生实践训练的高效完成与技能的检验锻炼做好铺垫,使学生的社会工作真正起到强化核心职业能力的作用。
企业实训的培养方法,还需要提升专职教师的水平与能力,使其实时地与业界保持紧密联系,紧跟业界的发展步伐。同时,实现企业、学校的双向交流轮岗。一方面,在“部校共建”的政策下,专业教师下到一线的新媒体企业中去,亲身体验、参与到产品制作与营销推广业务,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要求,给予学生最前沿的技能培养,使其学有所用、学有价值。另一方面,和本地一些知名新媒体企业建立制度化合作,使其能够派出相当一部分业界能手、技术人才参与到高校的实践内容的指导中,包括部分专业内容的演练。最终达到企业、学校的融合发展,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新媒体专业教育的特色化是一个全面的工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与综合能力,还要在专业理念的实施中,加强其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的多渠道锻炼。在学校的专业体系训练下,学生对于新媒体在理论上能够真切把握,在实践上掌握新媒体的产品制作、发布、运营中一系列的技术能力,在以后的从业中把用户思维贯穿始终,把新媒体的运作理念把握到位,同时把管理中的法律规范践行下去,使得新媒体形成良好的发展业态。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面对地方经济、服务地方发展前提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立足地方、面向全国,关键要树立学生的专业信念、专业精神与职业能力,使其真正能够有所担当,为新媒体主流价值的引领尽职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