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摘要: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学生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还是中考考试,写作是除了客观题之外又一拉开考试分数的考查内容。而在实际的作文判分过程中,由于老师在几十秒的时间内就要迅速判定学生的作文分值,难免会出现作文分数打低的可能。如何让学生通过日常训练,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提升写作技巧,从而从容应对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若干积累写作素材的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回归课本学习,积累课本素材
在进行具体问题的探究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本的定位。课本的本质是教学的基础,其既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它是考试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能让学困生“吃”饱,又能让优等生“吃”好。所以教材是一个储量丰富的宝库,值得教师和学生去挖掘。
比如,在围绕鲁迅写夹叙夹议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教材中我们能选取哪些与之相关的人物和情节为素材?可以写闰土,《少年闰土》中那个在月色下瓜地中拿起钢叉叉猹的少年,那个“我”童年时候的玩伴,在“我”多年以后回到故乡时,开口一句便是“老爷”。这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让人倍感难受。同样在《故乡》中还出现了“圆规”杨二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学会类比的方法来概括人物特征。可以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形似于封建老学究的寿镜吾老先生,也可以选取鲁迅少年时期为了不迟到便在课桌上写下一个“早”字的情节。对此“早”字的解读,教师可以援引曾国藩的言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这个“勤”和“早”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相通之处。
当然,鲁迅笔下的人物还有很多,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那个睡觉能在床上摊成一个“大”字的女仆人;在酒馆喝酒还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留学日本时候带他走上学医道路的藤野先生……这些鲁迅笔下的人物,有的是真实存在的,有些则是虚构的,但都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
二、回归生活场景,记录生活细节
由上文可知,鲁迅笔下的人物和事件源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有些教师认为,需要用21天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鉴于每天的学习,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学校。可以围绕校园观察,寻找有意思的事物、记录校园趣事,就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针对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学生可以从正面感受内容的深刻性、语言的生动性、例证的丰富性、逻辑的严谨性;也可以从反面进行驳论,如果自己在国旗下演讲,围绕主题又会讲什么内容。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堂课,既有课本理论层面的知识,还有生活智慧、人格熏陶、成长的教化。还可写运动会上哪位同学的表现感染了自己,并与自己生病时的表现结合起来,意识到健康和运动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此外,学生还可以记录校园外的生活,可以是听到的一首歌,在这首歌的留言版看到网友的评价,忍不住听了好多次,或许是网友的评论,或许是歌曲的旋律,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可以是在双休日补习时发生的某件事;也可以是与家人相处时发生的一件小事。这些都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对记录的素材进行提炼,用于写作。
三、关注热点时事,积累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是拓展他们视野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表达对热点事件、热点新闻的见解,能沉淀自己的思想,也能锻炼自己的语言逻辑性和思维开阔性。在考试作文中,学生如果选用时事热点素材,还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认为该考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回顾2020年,思考有哪些社会民生领域的关键词可以引入作文,例如“白衣战士”“抗击洪水”“探月成功”等热词。在感人的大事件背后往往有一个个具体的小人物在默默做出贡献,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类素材。也可以写在2020年逝世的名人,他们曾经给我们留下哪些印象,比如籃球巨星“科比”、澳门赌王何鸿燊、傅雷的儿子傅聪……与这些人物相关的材料都可以用于写作,写对生命短暂的慨叹、对他们功绩的评述及这些名人的经历对自己的鼓励和引导。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关注一些短视频引爆的社会热点,比如某“网红”因为在直播间贩卖假燕窝被处罚甚至要被判刑,还有一些明星的流量数据造假,让学生评述大数据与流量为王的时代,逐利心理对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与改变。学生可以表达“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观点,也可以提出“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观点,还可以引用儒商的代表晋商重义轻利的例子。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新闻周刊》《对话》《央视主持人大赛》《朗读者》《感动中国》这些经典节目,不断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
四、加强课外阅读,丰富知识储备
视觉意义上的看,不仅是观看各种视频资料,还应该包含音频资料的学习和文本内容的阅读。阅读领域要从课内走向课外,既体现阅读范围的广度,又体现学生的思考深度。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外阅读要注意兴趣引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当学生通过阅读产生了“沉浸式”的体验,感受到小说情节的起伏跌宕,感受到散文背后的诗意般的美好,感受到议论文的独到深刻观点给人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我们才可以说学生进行了有效阅读。
浅层次的阅读是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深层次的阅读是以《读者》《意林》《青年文摘》为基础,阅读更多文学作品、史籍名著。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双休日去史志馆、档案馆、科普馆、纪念馆、博物馆、陈列馆、教育基地、大学校园实地查阅各种图文资料,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见识,不必博古通今,但至少可以在文字的拿捏和素材的选择上做到游刃有余,不怵动笔。
综上所述,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它与生活同在,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中去。学生只有融入生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生活中不断搜集写作素材,不断写,不断积累,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才有可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