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王明景 曹百慧 吕晓倩 钟凤 刘翠萍
1青岛大学护理学院 266073;2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66073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老年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研究表明,由于大量年轻子女外出,农村老年人以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居多,农村老龄化比城镇老龄化更严重〔1〕。衰弱是指个体多个系统生理储备和耐受力下降,导致个体对不良结局易感性增加的老年综合征,也是反映老年人健康异质性的重要概念〔2〕。在常见的老年问题中,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研究表明,营养不良可增加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的丧失,因此被认为在肌肉减少症的发展和其后的身体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两者都是导致衰弱发生的重要因素〔3〕。国外有研究表明,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NA)所评估的营养状况与根据Fried衰弱表型量表(FP)所评估的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密切相关〔4〕。本研究旨在探究农村老年人的衰弱情况、营养状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理解衰弱与营养不良两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深刻联系,为从营养方面着手干预老年人的衰弱情况提供参考。
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山东省聊城、滨州、菏泽、潍坊四地的农村选取符合标准的老年人各90名,共计360名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②年龄在60周岁以上,③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排除标准:①有交流障碍,②有明显的精神心理疾病,③不愿意参与本调查。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经济状况、睡眠状况、活动情况、过去三个月急性事件发生情况等内容。②FP:用于评估老年人衰弱情况,汉化版经过研究者的信效度检验,在以往研究中也有较好的应用效果〔5〕。该量表包括5个指标,即体重下降、步行速度慢、握力低、躯体活动量降低及自诉疲乏,其中体重下降指过去1年自然体重下降超过5 kg或丢失≥5%的体重;步行速度:结合身高判定使用秒表测量的4.5 m步行时间;握力:结合体重指数(BMI)判定调查对象手使用握力器测量2次的平均值;躯体活动量: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6〕进行测量,该量表汉化版经过检验后证明有良好的信效度;自诉疲乏: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7〕中“我觉得做每件事都费力”“我觉得无法继续生活”2个条目进行评估。符合1项衰弱指标计1分,总共5分,0分为健康,1~2分为衰弱前期,≥3分为衰弱,分数越高表示衰弱越严重。其中将衰弱前期和健康状态统称为非衰弱。③MNA〔8〕:MNA是一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评估老年人营养状态的方法,包括人体测量、综合评价、膳食评价、自我评价四个维度。MNA中人体测量包括BMI、上臂围、小腿围、近三个月体重下降情况四个条目,总分8分;综合评价包括生活是否独立、是否服用三种以上药物、近三个月是否遭遇急性事件、活动情况、是否有神经心理问题、是否有压力性损伤或皮肤溃疡六个条目,总分9分;膳食评价包括每日进餐数、蛋白质摄入量、蔬菜水果摄入量、摄食量是否减少、饮用液体量、进食方式六个条目,总分9分;自我评价包括自己是否意识到存在营养问题、与同龄人相比如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两个条目,总分4分。评分标准:总分30分,MNA≥24分为营养良好,23.5分≥MNA≥17分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MNA<17分为营养不良。
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对适合参与本项目的老年人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告知研究目的与填写方法,取得其知情同意,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对于能够自行阅读并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由其自行填写问卷,调查员同时帮助调查对象测量人体数据;对于无法自行填写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采取调查员“按照问卷条目询问-调查对象回答-调查员帮助填写”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员同时协助调查对象测量人体数据。问卷发放360份,回收360份,有效问卷343份,有效回收率95.28%。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描述性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构成比等;推断性分析采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共纳调查对象343例,年龄60~92(73.63±6.95)岁;女192例(56.0%),男151例(44.0%);小学及以下学历260例,占75.8%;退休前务农184例,占53.6%;已婚266例,占77.6%;与老伴和子女一起居住128例,占37.3%,仅与老伴一起居住126例,占36.7%;有子女亲友经常探望239例,占69.7%;家庭经济状况一般227例,占66.2%;少梦、入睡快184例,占53.6%,多梦116例,占33.8%;可以外出活动323例,占94.2%;过去三个月没有急性事件发生318例,占92.7%;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与同龄人一样好158例,占46.1%,不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111例,占32.4%。
本次调查农村老年人衰弱得分为(1.70±1.15)分;衰弱者81例,占23.6%;非衰弱者262例,占76.4%,其中健康者79例(23.0%),衰弱前期者183例(53.4%)。衰弱的五个身体指标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握力下降(70.8%)、步速下降(63.9%)、自述疲乏(17.2%)、躯体活动量降低(9.9%)、不明原因体重下降(7.0%)。
本次调查农村老年人营养得分为(23.46±3.56)分,营养良好者168例,占49%;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159例,占46.4%;营养不良者16例,占4.7%。MNA的四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分别为:人体测量(5.29±1.72)分,综合评价(8.25±1.16)分,膳食评价(7.44±2.15)分,自我评价(2.58±8.34)分。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营养状况与衰弱情况呈正相关(r=0.192,P<0.001)。内容MNA各维度评分与衰弱情况相关性不一,其中人体测量、膳食评价两个维度与衰弱情况无相关性(r=-0.008,-0.082;P>0.05);综合评价、自我评价与衰弱情况呈负相关(r=-0.375,-0.212;P<0.001)。本次调查中衰弱者共81例,其中营养良好者28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43例;营养不良者10例。非衰弱者共262例,其中营养良好者140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116例,营养不良者6例。农村老年人衰弱者与非衰弱者中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性(χ2=18.945,P<0.001)。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亲友探望频次、退休前职业、生活是否独立、近三个月急性事件发生情况、活动情况、睡眠状况、健康自评状况共11个因素不同的农村老年人的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农村老年人衰弱的单因素分析(n=343),〔n(%)〕
续表1 农村老年人衰弱的单因素分析(n=343),〔n(%)〕
本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为23.6%,由于缺乏国内外农村老年人衰弱结果的比较,故与以下研究结果比较:国外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衰弱发生率为52.3%〔9〕,社区老年人的衰弱发生率为10.7%〔10〕;国内养老机构的衰弱发生率为55.69%〔11〕,社区衰弱发生率为11.1%〔12〕。可以发现农村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低于养老机构老年人衰弱发生率,而高于社区老年人衰弱发生率。农村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低于养老机构可能与养老机构居住的老年人年龄普遍较大、患病率较高、多重用药者较多有关。有研究证明,衰弱的发生与年龄、患慢性病情况、服药情况等联系密切〔11〕;而农村老年人衰弱发生率高于奚兴等〔12〕研究的社区衰弱发生率可能与文化程度、睡眠状况等有关。奚兴等〔12〕与本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与睡眠状况显著差于北京社区老年人。本研究与奚兴等〔12〕的研究同时指出,文化程度、睡眠状况是衰弱的影响因素,且文化程度高、睡眠状况好的老年人衰弱发生率低。此外,由于本研究选取的调查方式多为户外调查,入户调查较少,研究〔11〕证明运动锻炼与衰弱密切相关,从这方面来说参与户外调查的老年人本身衰弱的发生率比较低,所以本研究的农村老年人衰弱发生率可能低于实际的衰弱发生率。因此,农村老年人的衰弱情况应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本研究显示,农村老年人营养状况与衰弱情况呈正相关,这与Bollwein等〔4〕研究结果相似,与吕卫华等〔13〕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认为营养状况与衰弱情况之间有相关性的原因如下:①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脏器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衰弱的发生,而衰弱的发生会加重机体的脏器功能损害,老年人的胃肠功能受到影响,同时老年人咀嚼吞咽能力下降,老年人出现消化吸收不良,加重老年人的营养不良。②本研究对农村老年人营养状况与衰弱情况的评价分别依据MNA和FP得出,而MNA与FP量表的条目存在一定的重合。针对二者的相关性较低,本课题组考虑虽然MNA与FP部分条目存在重合,但“躯体活动量降低”这一条目中的活动时间由老年人自行提供,受主观影响较大;且农村老年人受生活方式、经济情况等的影响活动量较大,受活动量、抽样方法、样本量等的影响,本研究中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而受经济情况差、文化程度低等的影响,农村老年人营养不良和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这种差异会拉低农村老年人营养状况与衰弱情况的相关性。
有研究表明,营养评分较差和摄入营养素少于三种的老年人,衰弱发生率明显增加〔14〕。此次调查中,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人群中,衰弱者的比例要高于营养良好者中衰弱者的比例。同时本研究衰弱人群中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的比例高于非衰弱人群中的比例,这与Bollwein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衰弱与营养不良可能互为危险因素。在衰弱及衰弱前期的老年人群中应加强对营养状况的关注。
MNA四个维度与衰弱情况的相关性不一,本研究与Bollwein等〔4〕对维度的划分不完全相同,但研究结果均表明自我评价与衰弱情况呈负相关。本课题组考虑,老年人关于营养的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以其他条目的综合得分为基础,因此自我评价的得分与MNA总得分密切相关;此外,衰弱带来的不良的主观感受也会拉低老年人对自己健康的评价。而衰弱的发生会受到年龄、躯体疾病、多重用药等多因素的影响,因而会拉低自我评价与衰弱的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共11个因素不同的农村老年人的衰弱情况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奚兴等〔12〕、侯晓琳等〔11〕的研究吻合度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年龄来说,虽与奚兴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侯晓琳等〔11〕的研究结果不同,这个差异可能与样本差异有关,侯晓琳等〔11〕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养老机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普遍高龄,年龄变化趋势小,拉低了年龄与衰弱的相关性。本课题中男女比例差异不大且结果显示性别与衰弱相关,以往研究〔14〕也表明,高龄女性更易衰弱,这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有关。针对其他因素与衰弱的相关性,本研究组认为,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老年人的生理或心理健康,例如老年人如果存在活动少或者不能活动、多梦和(或)入睡困难等问题,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长期会造成器官受损,诱发老年人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加速老年人衰弱进程。而婚姻状况差、子女亲友探望频次少等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心情差,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这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抑郁,奚兴等〔2〕研究也表明抑郁与衰弱密切相关。
本研究显示,农村老年人衰弱情况和营养状况不容乐观,且营养状况与衰弱情况之间有相关性。该结果提示,可以但不仅限于从营养方面加强干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老年人衰弱的发生。而且要注意及时发现营养状况较好的人群中潜在的衰弱高危人群及非衰弱人群中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人群,及时给予干预,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由于本研究调查了四个地区的老年人的衰弱情况与营养状况,这一做法虽然扩大了调查面,但是结果也会受到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影响,而且本调查样本量较少,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结果比较缺乏代表性,希望今后研究者可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营养状况与衰弱情况的深层联系。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