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淑环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264001
急性心肌梗死属心血管常见性疾病,是冠状动脉血管骤然狭窄或闭塞引发血流中断或持续减少,部分心肌严重缺血、缺氧诱发心肌局部或大面积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急、病死率高,若不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急救措施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2〕。急救即为紧急救治,是指意外或急性病发生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紧急的救治,从而有效地减轻意外痛苦或改善急性病情的发展〔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通常不是单纯医生或护士单打独斗的过程,是需要多种科室工作人员相互配合、紧密相扣的进行急救措施的动态过程〔4〕。有关研究显示,急救时间是提高救治效率的关键因素,需最大程度缩短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各科室工作人员必须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且紧密配合,以最短时间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从而显著改善急救效果〔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科协助下的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临床转归及预后的影响。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138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②无手术禁忌者,③无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具有正常的交流、阅读能力者,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神经疾病史且伴随认知障碍者,②合并有严重肝肾器官衰竭者,③不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阅读能力者,④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⑤中途退出或不配合者。研究组男72例,女66例;年龄30~75岁,平均(49.32±6.49)岁;疾病类型:急性ST段抬高型9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47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上44例,高中/中专45例,大专以上49例。参照组男71例,女67例;年龄30~75岁,平均(48.36±6.31)岁;疾病类型:急性ST段抬高型9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48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上45例,高中/中专46例,大专以上4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患者被送进急诊救护室后,护理工作人员立即给患者进行输氧,协助患者平躺于急救床上,同时给予心电监护,抽血检查,疾病确诊后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建立静脉通道,并送入导管室。研究组在常规急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科协作下的多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
1.2.1成立多科协作下的多层急救护理小组 ①组建小组。急诊科专家1名、急诊科主治医师1名、门诊科主治医师1名、导管室医师1名、急诊科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A级)3名、 护师(B级)4名、责任护士(C级)6名组成多科协作下的多层急救护理小组。②培训。护士长邀请各科医师针对救护小组多层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协助培训,每周进行1次,维持时间为60 min。门诊科医师主要对心肌梗死临床表现、诊断、早期预警评分、健康评分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急诊科医师对护士急救下的疾病评估、诊断、急救、检查、护送、术前准备、导管室交接、各环节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导管室医师对护士进行导管护理工作程序及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心电监护流程及操作等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护士针对疑难疑点与临床急救问题进行提问,相关医师进行耐心讲解,护士间相互咨询学习,逐步分解并消化各科相关学习知识,全面掌握所学知识。③制定护理流程。急诊科专家及医师结合护理组员,依据临床急救护理经验及问题,结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急救知识,优化传统急救流程,以流程将小组成员分为急诊接诊干预小组、绿色通道干预小组、急诊病房干预小组,依据多科室专业需求制定相关的急救流程、急救制度、质控标准、考核等。具体实施如下。
1.2.2急诊接诊干预 由急诊医师1名,1名B级与1名C级护理人员组成接诊小组,接到120电话时,了解患者详细位置、患者情况与联系电话,告知简要的急救方法。组员在接诊1 min内迅速启动救护措施,救护车到达患者所在地前,B级护士电话嘱咐患者与家属保持镇静,不要随意挪动患者,详细咨询并记录患者的病情状况,提前为到达目的地急救做准备。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病况及时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抢救,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干预〔6〕;针对剧烈疼痛的患者立即给予静脉输入吗啡止痛〔7〕;针对心脏骤停的患者立即执行心脏复苏术;返回医院过程中,时刻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与病情的变化,详细做好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告知急诊科提前准备所需急救措施与用品,为入院治疗缩短准备时间。
1.2.3绿色通道干预 由1名C级护士与1名A级护士组成绿色通道干预小组,在患者即将入院时,1名C级护士进行入院到急诊科的必经通道进行疏通,1名A级护士在院门口等候,辅助接诊组工作,协助患者进行各类检查,时刻观察患者静脉通路及导管是否畅通,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简单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知识和抢救的重点,减少患者对急救的不定感;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当时的心理情绪,必要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讲述及时救治的必要性,坚定其治愈信心,鼓励其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1.2.4急诊干预 由1名急诊专家、1急诊医师、1名A级护士,2名B级护士、3名C级护士组成急诊小组,针对严重危及生命急需手术抢救的患者,直接将患者送入急诊室,各科室直接配合急诊室各项检查工作,A级护士配合急诊专家及医师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进行抢救,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针对病情不严重患者,C级护士协助患者过床,帮助其平稳卧躺,控制好输氧量与输液量,确保各管路畅通〔8〕。B级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患者健康评分,患者病情加重时及时通知急诊室抢救小组进行抢救。
1.2.5监督考核 由护士长与急诊医师负责对各组成员进行绩效考核,依据急救制度、质控标准、急救效果进行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对干预流程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针对组员工作进行逐一考核,对工作不足的组员进行指正,综合考核优秀的成员进行奖励,提高组员自我要求上进的积极性。
①采用该院发放的急救效率调查量表,该量表包括分诊时间、首次医疗接触-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FMC2B)〔9〕、门球时间(D2B)〔10〕、抢救死亡率4个维度,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各抢救流程时间及抢救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②采用该院制止的临床转归调查量表,该量表包括一年半后因生物学死亡的例数,存活(完全治愈、疾病缠绵、后遗症)例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存活率,存活率越高代表对临床转归的影响越好。③采用该院发放的不良事件调查量表,该量表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药物意外事件3个维度,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心律失常例数+心力衰竭例数+药物意外事件例数)/总例数×100%,不良事件发生率越低代表预后越好。
实施多科协助下的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及FMC2B时间、D2B时间、抢救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急救效率情况比较
实施多科协助下的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一年半后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转归情况比较〔n(%)〕
实施多科协助下的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药物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急性心肌梗死属临床常见的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其病理学机制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机械因素导致易损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狭窄或闭塞,供血区持续缺血致心肌坏死〔11〕。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神志障碍、腹胀、呼吸困难、皮肤湿冷、心律失常等症状,延误救治最佳时机会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等并发症发生,需要加强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2-13〕。多科协助下的分层急救护理指急救护士进行一系列以急救护理知识为基础,多种学科的专业知识相辅助的完整、规范的护理流程,达到全面提高患者紧急救治效果的目的〔14〕。有关研究显示,分层急救护理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急救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优化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再入院率〔15〕。有关研究显示,多科协助模式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护理中,可显著提高其化疗认知度,缓解其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16〕。
本研究将多科协作下的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其结果显示,实施多科学协作下的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及FMC2B时间、D2B时间、抢救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一年半后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药物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究其原因为:将组员护士分为A级到C级,并联合多科医师协作培训,整体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急救水平及护理质量,可有效降低抢救死亡率。采用急救具体实施流程将组员进行再次分配,提前准备好急救小组及营救设施,有效减少分诊时间。待急救电话呼救时,接诊组员1 min内依据电话描述,立即做出急救措施,途中主动电话咨询患者病情症状,提前做好营救设施准备,抵达患者所在处直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抢救,最大限度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同时接诊组员提前熟练掌握急救相关知识,面对急救患者,心态平稳,技术娴熟,通过吸氧、心电监护等措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通过及时准确给予药物治疗阻止病症的蔓延,减少延误治疗而引发并发症发生的情况,通过返程中组员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与详细记录,入院急诊做铺垫,途中电话告知各相关小组准备,各小组接到电话提前安排工作并执行。绿色通道干预中C级护士提前疏通好入院到急诊病房的路径通道,避免人员拥挤延误到达急诊室治疗时间,患者入院后A级护士再次评估患者病情并记录,为急诊室做准确充分准备,同时在护送过程中给患者贯穿疾病抢救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让患者对疾病抢救有个全新的认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遇到突如其来的病发事故,必然心理产生极大恐惧及不安,B级护士依据多年临床经验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及关怀安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时给予其治疗鼓励,增加其积极配合抢救的自主性,避免患者抗拒治疗的情况发生〔17〕。急诊室干预,依据患者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级别护士配合相关护理工作,合理分配护理人员资源,避免分工不明确,工作人员相互推诿或医护不配合等现象发生。监督考核干预,对护理组员制定质控标准,并实施考核监督,奖励鼓励,可显著提高组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干预流程。多科学协作下的分层急救护理小组干预通过实施以上干预措施,从而显著减少急救分诊时间、FMC2B时间、D2B时间、抢救死亡率,提高患者一年以后的存活率,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多科协助下的分层护理小组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急救效率,改善其临床转归情况,减少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