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向霞 过瑛瑛 郑珍妮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无锡 214000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通常属于危重患者,需加强对其的治疗与干预,安全用药会直接关系到ICU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疾病预后情况〔1〕。相关研究表明,用药差错事件主要为药物剂量错误、用药时间与频次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用药配伍错误与执行患者错误等〔2〕。目前,诸多医疗机构所认为的用药差错多为美国用药差错报告预防协调委员会提出的观点,即在医疗专业人员或患者的控制下,任何可导致不合理的用药或造成患者伤害的可预防事件〔3〕。美国医学研究院的研究表示,平均全球每所医院每日至少会出现一个用药差错事件,同时预防用药差错导致的伤害也逐渐成为一个涉及社会责任的全球性问题〔4〕。因此在ICU安全用药中采取有效干预模式显得极为重要。常规安全用药管理主要包括注意给药途径、实施药物分区等,缺乏对用药差错事件的分析与评价,因而未能有效预防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瑞士奶酪模型”是目前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领域中应用较广且较为有效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5-6〕。为探究应用于ICU安全用药管理中较为有效的干预模式,本研究将“瑞士奶酪模型”应用于ICU安全用药管理,并探究其对用药差错发生率、医护人员ICU用药知识知晓率与患者临床满意度的影响。
将2018年3~9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常规安全用药管理的ICU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行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安全用药管理的ICU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均为ICU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排除依从性较差、存在药物过敏史、临床资料不全、拒绝配合此研究者。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0~85岁,平均(67.32±5.41)岁;疾病类型:食管恶性肿瘤15例,肺部感染6例,肺恶性肿瘤7例,其他15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0~85岁,平均(66.53±5.73)岁;疾病类型:食管恶性肿瘤15例,肺部感染9例,肺恶性肿瘤8例,其他11例。ICU医护人员共有40名,男10名,女30名;年龄22~45岁,平均(34.54±4.36)岁;文化程度大专5名,本科及以上35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医师8名,初级护师18名,中级主管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2名。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安全用药管理,注意给药途径,如口服、注射、静滴或舌下含化等;对常规药品进行管理,对药物实行分区,按照安全、方便、节约、高效的原则,正确管理药物;安排专人负责药物管理,定期对科室内的常备注射药、外用药、内用药等药物进行清查。避免出现过期、变质与破损的药物。
1.2.2观察组 给予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安全用药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1.2.2.1组建“瑞士奶酪模型”安全用药管理小组 在进行干预前组建专项小组,小组组长由ICU护士长担任;小组质控员由ICU主管护师担任,共2名质控员;其他小组成员由ICU骨干护士担任,共5名。小组中还含有科室带教老师。此外,该小组成员均具备较高专科知识水平,药物理论知识水平较高。
1.2.2.2“瑞士奶酪模型”理论培训与考核 组织科室相关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选择集中授课、临床个别指导等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结束理论知识培训后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通过考核。将“瑞士奶酪模型”的理论知识加入轮转护士、进修护士的培训方案内,将“瑞士奶酪模型”的理论考核置入ICU护理质量考核内容中,并且由质控员全程考核,了解并掌握小组成员的信息。
1.2.2.3采用“瑞士奶酪模型”对过往用药差错事件进行分析 ①组织影响。医护人员对于药物知识的认识不足,且缺乏相关培训;医院内的信息系统尚未完善,缺乏对于不合格医嘱的拦截;临床与药房等部门之间缺乏交流。②不安全的监督。医护人员对于夜间巡视病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科室护士长未能够实时跟踪护士的用药安全培训结果;带教老师在教育、授课时未能起到良好示范作用。③不安全行为先兆。医护人员未能充分意识到安全用药的重要作用;科室缺乏输液设备;用药交接未做到书面化。④不安全操作行为。医生或护士在非抢救状态下采用口头医嘱形式;护士随意更改药物输注方式。
1.2.2.4制定相关措施 ①组织影响方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药物知识培训,确保其正确认识ICU病房内相关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完善医院内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拦截并提示医生所录入的不规范医嘱;加强医院内各部门间的交流,对于临床上存在不规范用药行为进行提醒。②不安全的监督方面。由小组成员进行互相监督,确保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且确保夜间病房巡视的有效性,对科室相关人员用药安全考核结果进行跟踪;带教老师向医护人员示范正确操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③不安全行为先兆方面。组织相关人员共同观看与用药差错案例的相关视频,使其了解用药差错带来的影响,提高其安全用药意识;提高科室输液设备的配置,确保临床应用;在交接工作时避免口头传达,以免出现差错。④不安全操作行为方面。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并规范用药过程,避免在非抢救时刻下达口头医嘱;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与安全意识,以免其随意变化给药方式。
1.3.1用药差错发生率 观察并记录干预后出现用药差错时间的情况,计算用药差错发生率。
1.3.2医护人员ICU用药知识知晓率 根据“瑞士奶酪模型”所提出的安全用药管理干预措施,分别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兆、不安全的操作行为4个方面对医护人员进行用药知识进行评价,向医护人员分发调查问卷,问卷结果包括知晓、部分知晓与不知晓,知晓度=知晓+部分知晓。
1.3.3满意度 采用该院自制临床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包括十分满意、满意与不满意。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干预后用药差错发生率0.08%(1/1 233)低于对照组的0.97%(12/1 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干预后医护人员ICU用药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人员ICU用药知识知晓率对比〔n(%)〕
观察组干预后患者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对比〔n(%)〕
用药安全为影响患者安全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患者用药差错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中占比超过1/3,不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而且还会引起医疗纠纷〔7〕。“瑞士奶酪模型”中每一片奶酪分别表示一层防御体系,奶酪上的洞则表示防御体系存在的缺陷或漏洞,当每片奶酪上的洞连成直线时,会形成“事故机会洞道”,促使不良事件的发生〔8〕。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用药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原因为“瑞士奶酪模型”在应用时,会对过往用药差错事件进行分析,掌握出现用药差错的原因,并及时寻找解决方式,避免出现“事故机会洞道”,进而有效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9-10〕。
ICU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往往会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够接受正确的治疗与干预,医护人员若具备较高、较专业的知识水平,对于患者的干预也较为正确、全面,并且可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行为〔11-12〕。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医护人员ICU用药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为“瑞士奶酪模型”在应用时,会对科室相关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用药知识的掌握,并将“瑞士奶酪模型”理论知识纳入相关人员的培训方案中,使其认识并掌握“瑞士奶酪模型”,进而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ICU用药知识知晓率〔13〕。
ICU患者多为危重患者,该类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再加上疾病疼痛等情况,会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使其临床满意度较低。因而对于ICU患者通常需给予其正确、有效的干预,以增强其疾病治疗自信心,改善其心理状态。用药差错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影响,也会使患者难以信任医护人员,难免会使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影响预后效果〔14〕。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患者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为“瑞士奶酪模型”在应用时会成立专项小组,小组成员均具备较高用药知识水平,同时还会对小组成员进行“瑞士奶酪模型”理论培训,使其正确认识并运用该模型,避免出现差错。此外,对过往用药差错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制定干预措施,进而有效避免出现用药差错,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15〕。
综上所述,“瑞士奶酪模型”应用于ICU安全用药管理中可有效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对ICU用药知识的知晓度和患者临床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