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芸茜,邢东洋
(中国民航大学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天津 300300)
新科技引领着世界各国的工业发展和产业变革,新工业的变革需要新技术作为支撑,新技术的发展对工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才培养需要紧跟新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需要从知识、能力、品德、价值观及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全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支撑新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1]。
在多维度的新型培养模式下,高校应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及价值引领[2]。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体现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3]。
高校实验课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敲门砖,对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职业道德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不能简单地实行“实验+思政”的教育方式,需要研究“实验思政”的教学模式,找到实验思政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探索实验思政的教学方法,将实验思政与“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两者的教学效果。
高校的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思政教育要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及要求,尊重课程自身的教学规律,挖掘其价值引领功能。
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中国民航大学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去向主要为民航相关企事业单位,这些工作岗位时时关乎国家民航的安全和发展,所以实验课程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思政教育,使学生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课程可以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由于实验课程学时有限,教师往往最容易忽略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近几年,多所高校的实验室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而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最直接方式。
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及职业道德。在实验的过程中、细节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更生动的体会到职业操守及职业道德与自己的工作及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进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国家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与实验课程内容相结合,这些科技产品都源自基础实验内容不断的创新开发,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方向,明确目前实验学习的意义,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程思政不是将思政教育内容浮于实验课之上,而是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根据实验课程内容及特点,找到思政教育与实验教学的契合点,实现全课程育人。
在讲述当代民航精神专题时,结合实验设计方法的过程及实际案例,介绍我国民航相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的研发成果,使学生意识到实验设计对于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而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引领民航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当代民航精神作为一种行业精神,引领民航人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比如,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其研制过程共突破了102项关键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要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难题的设计过程与基本的实验设计方法密不可分,研发过程充分体现了当代民航精神。C919研发成功提高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国家核心竞争力,参见图1。
图1 当代民航精神专题
在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实验室的安全并不重视,将实验室安全对比民航飞行安全,使学生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并体会出社会责任及职业道德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比如川航3U8633航班因为前挡风玻璃破碎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危急关头,机长刘传健在自动化设备失灵情况下,依靠二十年飞行经验手动操纵,成功让飞机备降在成都,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一架飞机每次的平安飞行,是与许多民航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的。专注的飞行员、严谨的机务工程师、团结的空管人员等,始终要保持着一份对民航的热爱,坚守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情操,担负着矢志不渝的社会责任,参见图2。
图2 社会责任及职业道德专题
在讲述焊接的基本方法时,为了使学生生动地体会到焊接技能不仅是在实验室里焊接电路,还关系着整个航天事业的发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体会到任何一个简单的工作都有其重要性,无论是古代的陶器制作还是当代的航天工程,都需要通过工匠的双手才能实现,展现出工匠们的专注、严谨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价值。
比如,航天工业系统焊工“第一枪”高凤林,他40年来一直从事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的焊接工作,他攻克了火箭发动机喷管焊接世界性难关,为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顺利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参见图3。
图3 工匠精神专题
在讲述自主设计型开放实验时,为了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团结合作以解决实际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复杂的工程,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有分工,有合作,发挥自己的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机场”的概念应运而生,智慧机场的提出本身就是思维的创新,智慧机场是涉及多方作业人员的庞大的复杂基础服务设施,拥有航站楼、空侧、陆侧等多方面的复杂业务场景,既需要建设人员在本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又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和交流,参见图4。
图4 创新思维、团结合作专题
实验课程的思政教育不是将实验课程思政化,也不是在实验课程结束时专门进行思政教育,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实验思政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引领思想融入实验课程中,在课程中体现出思政育人的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实验思政的需求,提出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问题导向案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性思政实验教学。认知负荷理论[4]的教学功能主要是使学习者在长时记忆中存储信息(框架)。遇到新知识时,学习者如果能从长时记忆中获取这类知识框架,新知识就可以从该框架提供的方法进行学习,减少硬性记忆,达到高效学习。在教学设计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习者从知识框架中自主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促进有效学习,减少外部硬性认知学习,以减小记忆负荷。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思考-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改进”为方式,思政过程以“案例搜集-案例凝练-案例融入-案例扩充”为方式,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研究教学,将思政案例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如图5所示。
图5 问题导向式案例教学过程
根据90后学生对网络的熟悉性和依赖性,以及对信息技术快速学习的特点[5],将思政育人扩展到传统课程之外,建立了“微平台+实验思政”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微平台”进行思政教育。“微平台”主要指运用微媒体、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思政育人的教学平台[6],其内容主要包括微案例、微故事、微视频、微课件、微图片等。微平台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实验思政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全程参与到实验思政的教学过程中。
推进实验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7]。教师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育德能力,养成在实验教学中主动研究、全程育人的意识。实验思政教师工作室的建立,可以整合所有实验教师的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一支具有较强育人能力的教师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学讨论及研究,实现实验思政育人从专人到全员的转变。
中国民航大学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进行实验思政的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具备当代民航精神的优秀学生,为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一份贡献。以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为例,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中心每周进行一次思政大讨论,每次讨论选择一个中心主题,在提升教师思政水平的同时,深入探讨如何将思政育人融入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
目前中心正在进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及“电子技术实验II”两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课程组教师积极探索实验思政的教学模式。以“电路分析基础实验”为例,该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实验教学全过程。在课堂上根据实验课程内容及特点,找到思政教育与实验教学的契合点;利用微平台建立实验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对课堂上的思政教育进行凝练与扩充。课程组教师利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微信公众号开设了思政育人第二课堂,利用微视频、微图片、微故事等形式,结合课程进度开设了10个专题的思政教育,激发了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如图6所示。通过结课调查问卷,反映出学生对微平台思政教学方式的欢迎。
图6 微平台思政育人第二课堂
中国民航大学会积极探索和实践实验思政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开展实验思政教学改革,优化实验思政教学评价机制,结合电子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将双创教育融入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逐渐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应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及价值引领。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体现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程育人。高校实验课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敲门砖,对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职业道德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课程也会产生一些误区,例如,思政教育内容与实验课程内容脱节,学生不会在课程中生动地理解思政教育内容的含义,使思政教育浮在表面;思政教育大量占用实验课程时间,使学生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使思政教育适得其反;思政教育形式单一,学生只能在传统的课堂中进行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局限化。
本文根据实验课程内容及特点,找到思政教育与实验教学的契合点,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教学。探索了实验思政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问题导向案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性思政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思政的学习过程,为实验思政的改革实践提出了思路和建议。以“电路分析基础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中国民航大学进行实验思政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实践,逐渐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