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美底色
——神东煤炭集团生态矿山建设纪实

2022-01-07 07:48赵欣
当代矿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神东矿区煤炭

□赵欣

2021年3月22日,春意融融的神东矿区迎来了一批珍稀“游客”——100多只白天鹅和野鸭等鸟类在乌兰木伦河橡胶坝水域翩翩起舞,时而水中嬉戏,时而绕水齐飞,在昔日的不毛之地为矿区人民上演了一场梦幻般的“天鹅湖”。更为惊奇的是,矿区摄影爱好者姜玉龙在这批珍稀“客人”中,拍摄到了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鹳的身影。黑鹳在全球仅存3000多只,我国有1000只左右。这种鸟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特别是对觅食水域,要求食物丰富、水质清澈。据姜玉龙介绍,从2017年开始,他已经连续4年在神东矿区拍摄到黑鹳,2018年还拍摄到了黑鹳的幼崽,说明它们已经在矿区“安家落户”了。姜玉龙说:“我的一些摄友不远千里去外地拍黑鹳,有的人拍了好多年都没有拍到,而我在家门口就拍到了,真是太幸运了。”这份幸运不仅仅属于姜玉龙一个人,更属于全体神东人。人工湖里天鹅嬉戏,橡胶坝内水天一色,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美画卷,就是大自然对神东矿区生态恢复治理的最好回报。

绿水青山最关情。开发建设37年来,神东煤炭集团始终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的原则,自觉践行“先治后采、治大采小、采治互动、以采促治”的矿区生态恢复建设工作方针,咬住目标、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以绿色造特色,以特色造优势,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就这样在地处毛乌素沙漠过渡带的神东矿区徐徐展开……

绿色发展超前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神东煤炭集团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骨干煤炭生产企业,地处蒙、陕、晋三省区,1985年开发建设,形成了以“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千万吨矿井群生产模式,现有大型煤矿13座,累计产煤30多亿吨,实现利税4000多亿元,企业主要指标达到国内第一、世界领先水平。

神东矿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黄河几字湾区域,开发建设初期,流动沙地面积达700多平方千米,井田范围内70%以上干旱少雨,年降雨量360毫米。“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有风沙一片,无风一片沙。”这是当地流传的两句俗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矿区恶劣的生态环境。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造成了当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也加剧了黄河几字湾流域的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体污染。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奉献清洁煤炭、引领绿色发展”使命的引领下,在“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环保理念的驱动下,神东煤炭集团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矿区生态恢复治理积极践行“政府推动、企业履责、农民受益”的治理思路。神东煤炭集团在全国煤炭系统率先建立了水土保持资金长效保障机制,提取并使用生态专项资金、水土保持补偿费、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保证金等各类资金,启动了“四大沙地”风沙治理、“两山一湾”水保治理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开展源头污染防治与整体风沙治理工作。37年来,神东人生态治理的脚步从未停歇,一茬接着一茬干,在曾经荒漠化的神东矿区绘就了一张丰美的生态恢复治理蓝图。

构建“三期三圈”生态环境防治体系。“三期”以采前、采中、采后为时间顺序,在采前进行大面积风沙与水土流失治理,系统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增强抗开采扰动能力;在采中进行全过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全面保护地表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采后进行大规模土地复垦与经济林营造,永续利用水土生态资源,发挥生态环境效益。“三圈”以中心美化圈、周边常绿圈、外围防护圈为空间结构,时空结合,构建持续稳定的生态系统。通过地质环境治理保稳定、水土保持治理减流失、土地复垦治理提质量和生态林转变为生态+经济林等荒地与采煤沉陷土地复垦治理措施,实现了土地资源修复利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同时显现。

创新三级处理、三类循环、三种利用的废水处理与利用模式。三级处理即应用煤炭开采地下水保护关键技术,在采空区建成了35座地下水库,地面建成了38座废水处理厂和3座深度水处理厂;三类循环即地下分布式水库、选煤车间、锅炉房构成废水闭路循环系统;三种利用即生产复用、生活日用、生态灌溉实现水的多种利用,通过生态灌溉实现零入河,还在国内率先开展每日万吨级的矿井水氟化物处理,并采用膜过滤+蒸发结晶处理工艺进行除盐提标,分步推进矿井水治理,全面打响了“碧水保卫战”。

应用无轨胶轮化技术和无岩巷布置技术,从井下生产源头大幅减少煤矸石产生量。应用“煤矸”置换技术将井下矸石直接充填井下废巷和排矸硐室,实现井下矸石不升井;对于地面洗选产生的煤矸石,采取发电、制砖、填沟造田等方式全面资源化利用,将荒沟变为耕地或绿地,土地返还当地村民耕种。

煤尘从井下到外运全过程防控。在井下采煤作业环节和地面洗选环节采取降尘全封闭控制措施,实现采煤不见煤;在装车外运环节采用喷洒自主研发的封尘固化剂,每年可减少煤炭风损60万吨。2014年以来,共淘汰替换燃煤锅炉103台,全面提标治理燃煤锅炉93台,所有燃煤锅炉烟尘排放全面达标。

创新生产建设各环节节能降耗技术。在生产系统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基础上,矿井通风全部采用大断面、多巷道进回风系统,并配备高效通风机,降低通风能耗;采用地面箱式变电站钻孔井下供电,减少供电损耗;创新应用变频驱动、自动排水、恒压供水等节能技术,降低生产电耗;积极研发节油型矿用防爆车辆、电动矿用车辆以及油电双动力防爆车并进行试点推广,创新钻孔投放物料等方法节约油耗,全面实现了清洁生产。

创新综合治理模式生态建设结硕果

37年来,神东煤炭集团累计投入生态环保治理资金51.7亿元,累计生态治理面积384平方千米,植树3900多万株。如今的神东矿区已探索形成了“五采五治”生态生产协同模式、“三期三圈”生态环境防治模式、“三级三用三循环”矿井水保护模式、“三叠加三协同”生态协同防治模式、“生态+光伏”产业发展模式、地企民合作共建共赢模式、生态政策协同保障模式、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模式、生物资产及经济平衡模式、生物碳汇及碳平衡模式等十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体系,建成了上湾生态治理区、补连塔矿井水处理厂、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布尔台光伏+生态等多个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开展生态研究200多项,破解了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的世界性难题,逆转了原有脆弱生态环境退化方向,形成了良性的生态系统,建成了以“生态矿区、绿色矿山、清洁煤炭”为特征的国家亿吨级新型绿色煤炭基地。

自2005年以来,神东煤炭集团努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结构:因地制宜,以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和绿化美化,植物群落从以油蒿为主的草本群落演替为以沙棘为主的灌草群落,原有脆弱生态环境实现了正向演替;降雨量少且年内年际不均匀现象明显改善,逆转了原有脆弱生态环境退化方向,形成了良性的生态系统;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的3~11%提高到65%,植物种类由原来的16种增加到近100种,微生物和动物种群也大幅增加;13座矿井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建成了国家生态文明工程和全国唯一的采煤沉陷区科技示范园。

2006年2月21日下午,绿色东方——2005年中华环境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神东煤炭集团在众多候选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摘取奖牌的企业。2008年,神东煤炭集团研发的“三期三圈”生态防治技术与模式、井下采空区过滤净化技术、井下煤矸置换技术、井下防灭火技术等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2014年、2015年,神东千万吨矿井群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技术、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微生物复垦技术与应用分别荣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2018年、2019年,神东煤炭集团连续荣获国家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奖、能源绿色成就奖、社会责任特别贡献奖、第十二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绿色环保奖。

2021年8月,神东煤炭集团建成首个万亩“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巴图塔沙柳示范基地。被称为乌兰木伦和毛素沟五大风口之一的巴图塔沙区位于伊旗布尔台格乡,北靠公涅尔盖沟,东接考考赖沟,南近神东矿区,西临乌兰木伦河。长期以来,这里植被稀少、风沙肆虐,严重影响当地群众和矿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神东煤炭集团通过创新沉陷区生态恢复与建设技术,持续试验推广水瓶造林法、带状沙障造林法和直接造林法,在交通工具进不去的沙丘地带,坚持依靠人背肩扛,迎风沙、战酷暑,经过一次又一次在沙区设置沙障网格,终于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完成了沙丘的植被绿化,让脆弱的环境实现了正向演替,上演了荒漠变绿洲的生态恢复奇迹。

履行央企责任打造黄河几字湾“绿色引擎”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作为黄河流域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神东煤炭集团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积极打造黄河几字湾区域地企协同发展先行示范,积极打造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黄河流域、全国煤炭行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示范标杆,充分发挥黄河几字湾上的“绿色引擎”作用。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创新实践基地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治理项目,创新了矿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治理模式,于2020年3月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该基地以哈拉沟煤矿沉陷区生态治理为基础,在“三期三圈”生态防治模式的基础上,以“绿色、科技、人文”为主题,引领神东生态建设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基地总面积60000亩,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0亩,建有62个示范点,扩展面积50000亩,种植大果沙棘255万穴,规划建成大柳塔、哈拉沟、石圪台集中片区40万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的实践平台,旨在创新探索“两山”理论转化的制度实践和行动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典型经验模式,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样板,示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该基地位于布尔台区域采煤沉陷区,面积219平方千米,是神东矿区最大的集中连片采煤沉陷区。区域内重点建设了布尔台区域采煤沉陷区6万亩生态综合示范基地和4万亩生态经济林+50万千瓦光伏的新型绿色矿山示范基地,开展了西部典型生态脆弱区煤矿生态承载力、生物多样性等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建设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能源经济+生态治理+生态产业+X的绿色示范项目。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创新基地位于上湾红石圈生态治理区,是神东“三期三圈”生态防治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该基地贯穿神东矿区采前、采中、采后全过程,构建了以风沙治理为主的宽幅立体“外围防护圈”,以水土保持为主的常绿景观“周边常绿圈”,以园林建设为主的优美和谐“中心美化圈”。红石圈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采取水保整地工程与林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式,使原来的自然灾害多发地转变为集水保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与经济林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治理区,1999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2000年以来以采煤沉陷生态综合治理为主,治理面积25平方千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金山,蓝天也是幸福。神东煤炭集团在做强、做优、做大的同时,不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在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实现高品质民生。神东煤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新华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能源企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在保障国家能源稳定供应的同时,带动流域内更多的能源企业,积极投身到践行重大国家战略的伟大实践之中。”

再踏层峰开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神东煤炭集团将永葆“绿色发展”的初心,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求新发展,继续肩负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军、主力军的责任和使命,做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让绿色永久成为神东矿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最美底色!

猜你喜欢
神东矿区煤炭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陕西神东总医院赏析
煤炭的“未来”
神华神东液压支架油缸拆装机获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