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芝 责任编辑/杨芝
江北区慈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拥有7000年的文明史、2500年的建城史、2200年的建县史以及1200年的县城史,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是中国唯一入选BBC全球“传承的英雄”的文化保护典范,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2020年,慈城镇荣获“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镇”称号,成功入围全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同年5月17日,“古城复兴在浙出发”活动在江北区慈城镇举行,“江南第一古县城”再度亮相聚光灯下。2020年,慈城古县城克服疫情影响,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18万人次,增长37.1%;2021年1—9月,古县城共接待游客285.7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到7777.4万元。
2019年以来,江北区调整充实慈城古县城管委会,广邀专家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启动实施古县城“年内提升、次年见效、三年变样”的“三步走”计划。慈城古县城管委会按照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功能定位,紧抓古城旅游要素保障、基础建设、文化挖掘三大重点,以“三进三出”系统工程建设为载体,快速推进古县城保护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古城形象和基础功能。
(图/江北区慈城镇政府供图)慈湖位于慈城北门口外的阚山脚下,四季水清如镜,三面群山环抱。
(图/沈国峰)慈城老墙门下的市民生活场景。
漫步在明嘉靖年间筑造的城墙外,空气中流淌着古老的诗意。这道城墙依地势蜿蜒在慈城的山山水水之中,向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娓娓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它便是慈城大东门。历史上,慈城曾经有一圈长达4公里的城墙。抗日战争时期,为便于百姓疏散,城门被拆除。大东门便是慈城曾经的七个城门之一,也是慈城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水路枢纽。如今,重建的大东门恢复了城墙、城门、瓮城、水门以及护城河河道,再现千年古县城的历史风貌。
围绕古县城东半城旅游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慈城镇以大东门为团队游客入城主入口,东游客服务中心为团队游客集散地,打造了大东门—骢马河—民权路—慈湖路—太湖路这一精品旅游路线。改造提升过程中,慈城镇拆违助建,推进空间整理,完成迎春街、骢马河历史街区(一期)、县衙东侧、民权路等多个地块的拆迁清零和交付,为各大项目落地创造条件。目前,房琯造城、千年之路、水街、大东门城楼、骢马河传统风貌街区相继建成,迎春街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慈城古县城东部环境、风貌、基础设施等日臻完善。“今非昔比,凤凰涅槃”,是慈城老百姓对家乡的评价。
针对古城吃、住、购等配套缺失的问题,慈城镇积极破题,以商业街区为依托,完成民权路商业街和骢马河历史街区(一期)旅游业态的招商,快速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其间,念兮、云酒店、聚宽书院、甬浩轩、浮碧山房、溪上·走马楼等一批民宿和餐饮设施相继建成营业。
(右图/徐烽)2020年10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古风集市在慈城古县城拉开帷幕,令各地游客流连忘返。
同时,慈城镇把文化场馆建设作为提升文化内涵与彰显古城魅力的重要抓手,开展古建筑维修和活化利用,启动十大博物馆建设,推进十大休闲场所建设。目前,慈城历史文化展览馆、药商博物馆、冯定真理园、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年糕馆等已对外开放,抱珠楼图书馆基本完工,慈城美术馆、周信芳戏剧艺术馆开工建设,中华慈孝文化园和慈城乡贤馆正开展前期谋划研究。
另外,慈城充分挖掘本地民俗节庆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文创集市、龙门茶会、特色美食品鉴等一系列传统节事活动,不断提升古城吸引力。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慈城举办了为期7天的非遗民俗文化节,其中包括5场民俗现场巡游和4次流动快闪表演。民俗文化节期间,舞龙舞狮穿梭云海,弄潮千年,民俗彩灯点亮万家灯火,古韵凌波,汉服女神起舞廊间街巷……各地游客流连忘返,啧啧赞叹。
慈城三面环山,唯有南门临着旷野平原。极目远眺,山头隐隐作现,城外慈江之水,源源不断流经夹田、三板、太平三座大桥。那宽阔的平原是慈城历来的交通要道。清末,城外便建有沪杭甬铁路,它是宁波通往上海、杭州的一支交通动脉。如今,慈城古县城南门位于61省道、杭甬高铁、萧甬线北侧,交通优势明显,人流量大,是慈城古县城形象集中展示区域。
为分散节假日东门的旅游人流压力,充分发挥南门的交通主通道作用,慈城镇确定了“散客南进南出”的思路,把南门打造成散客古城旅游的入城口。
对此,慈城镇对南门区域开展了“百日攻坚”清零战,2个月内解决该区域一批久拖未决的征迁遗留问题。开展违法建筑拆除,对拆后场地因地制宜实施绿化、硬化、美化。通过拆违治乱、腾地增绿,该区域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一处处廊、坊、亭、阁、小桥流水,无不衬托着古城的秀色和灵气。
2019年8月,慈城镇重新规划设计南门游客服务中心,新增游客广场、休憩空间以及70多个停车位。2020年底,通过重建改造,位于古城南侧的“百岁高龄”老火车站也完成场地和空间的更新。它以独特的老火车站建筑旧区为基础,建成拥有520多个车位的停车场和集餐饮、休闲娱乐、文创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城南旧事街区,成功打造兼顾日间、夜间消费的民国特色主题街区,满足本地客群、自驾客群、地铁客群等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另外,慈城镇的区域交通便利度也在不断加强。“最美轻轨”4号线开通运行,柳山庙区域拆迁推进,骢马河历史街区(二期)和柳山庙停车场规划建设,城区还增设了共享单车、人力车等交通工具,为游客从南门进入古城提供便利。此外,慈城镇会同宁波市轨道交通公司推进站点跨61省道的过街天桥建设,谋划南门至古城核心区的“微公交”和电动游览车接驳,实现南门区域到古城景区在交通上无缝对接。
古县城的西半城是慈城原住民聚集区,街巷交错,万家烟火。老房子保持着旧时的模样,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展示着老慈城人传统的居住环境。民主路、民生路、民族路、中华路……每条街巷的名字都有特殊寓意。随意钻进一条小巷,转头便可见当地人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谈笑风生……
在古县城保护开发过程中,为减少游客和本地居民的交通冲突,保障西半城居民共享古城保护开发成 果,慈城镇同步开展西半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性项目。
慈城镇对古城非核心保护区的功能、路网、绿地等开展系统研究,形成《宁波市慈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局部调整》并在2020年获省政府批复,为西半城的功能性项目落地奠定基础。根据规划调整内容,2020年底启动实施大西门区域慈城卫生院、普迪学校迁建工程,全面提升医疗和教育硬件条件;启动慈城公交始末站西迁工程,与轻轨4号线终点站无缝接驳;推进西门菜场及商业区改造提升,建设蛟头公园,启动国庆三角地功能性改造,为居民生活和休闲提供便利场所。
另外,环城西路、中华路西延、日新路西延、民族路西延等工程启动,以彻底解决西半城交通拥堵问题。护城河两侧停车场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到今年底,古城内将建成停车场17个,新增停车位3000余个,较2019年增长150%,为古城核心区实行机动车禁行创造有利条件。
(图/严龙)古色古香的慈城“云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