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酮可可碱治疗非痴呆型脑小血管病的疗效及对局部脑血流的影响

2022-01-07 09:39王少颖王莉迪李净兵王青青赵璨刘翠青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血管性血流量神经功能

王少颖,王莉迪,李净兵,王青青,赵璨,刘翠青

(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脑内小血管病变所致的病理变化,常引起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1]。CSVD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进程由轻到重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非痴呆型CSVD作为血管性痴呆的前期,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较轻,具有一定的可逆性,是疾病进程中最常见的亚型之一[2]。因此,研究非痴呆型CSVD的治疗方法成为神经科的热点,也是提高日益增多的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血管性痴呆发病率的重要举措,具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CSVD的患病机制较繁杂,目前已知是诸多细胞效应因子共同参与的结果[3]。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液黏粘度,促进微循环,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提高细胞变形能力[4]。目前,关于CSVD应用PTX治疗非痴呆型CSVD的文献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PTX治疗非痴呆型CSVD的疗效及对局部脑血流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诊治的住院的72例非痴呆型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2015年《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的CSVD诊断标准,且同时符合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检查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片状认知损害证据,并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者;(3)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21分者;(4)年龄60~80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下降者,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障碍性疾病,或抑郁症患者,或意识、听力等功能障碍者;(2)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或造血功能不全者;(3)伴有其他严重认知功能损伤者;(4)服用其他影响疗效评估的药物,或正在接受其他有影响疗效评估药物治疗者;(5)影像学检查有大血管病变者;(6)依从性差,不积极参与并配合治疗者。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1)针对基础疾病治疗:伴有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给予适宜的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高血脂患者根据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选择适宜的降脂药物;(2)对症治疗:给予0.1 g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防治血小板聚集,1次/d,75 mg氯匹格雷,1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治疗基础上给予0.4 g己酮可可碱缓释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口服,2次/d。疗程均为24周。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评价,总分0~45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损害越重;(2)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价,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3)认知功能: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价,总分为0~30分,<27分为认知功能损害,评分越低表示认知功能损害越大;(4)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采用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技术定量检测,包括大脑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基底节区rCBF,值越小,表示该区域脑血流灌注减少;(5)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头痛、失眠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FD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F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rCBF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区r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区rCBF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rCBF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非痴呆型CSV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起病隐匿,病情呈波动性进展,多数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可逐渐发展为脑血管源性老年痴呆,不仅自身的日常生活能力丧失,生存质量降低,还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5-6]。非痴呆型CSVD主要表现是额叶和皮质下功能受损,如果给予有效的干预病情的进展还有逆转的可能[7]。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患者的血脂、血压、血糖及抗血小板聚集等[8]。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后NFD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说明常规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高,但MMSE、MoCA评分无明显改善,说明常规治疗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不明显,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PTX上市后最初用于外周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有研究[9]发现,PTX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药理作用是通过增加磷酸二酯酶,从而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提升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达到改善脑细胞功能和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目的。研究发现,PTX还可快速穿过血-脑屏障对大脑各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行调控并发挥抗氧化作用。另外有研究[10]还发现,PTX还具有一定的抵制黏附因子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聚集的发生。理论上CSVD患者给予PTX治疗应用有助于病情的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认知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TX,不仅可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而且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原因可能是PTX己酮可可碱缓释片主要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粘附力。而且PTX还可以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清除氧自由基、减少细胞凋亡。据此推测PTX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PTX的抗氧化能力有关,同时也提示氧化应激可能也是CSVD神经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参与了CSVD的发生与进展。所以,观察组患者采用PTX治疗后,患者的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的幅度更大,并促进了认知功能的提高。

目前,CSV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脑血管结构改变、血流动力学异常、血脑屏障损伤及神经炎症受损等有关[11-12]。另有研究[13-14]发现,脑血流量下降是导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也是认知功能受损的潜伏机制,并且CSVD患者随着脑血流量的逐渐下降还可能会出现步态障碍、情感异常、频繁脑卒中等现象。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不断进展,CT、MRI的广泛应用使CSVD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功能影像学的出现在CSVD的早期诊断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SPECT可准确定位缺血部位,并可定量检测局部脑血流量,是判断脑缺血程度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用SPECT检测了治疗前后患者rCBF,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左右侧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基底节的rCBF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PTX不仅是一种血管扩张剂,也是一种血液流变学活化剂,对非痴呆型CSVD患者具有增加脑血流量的功效,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大脑各区域脑血流量,达到改善非痴呆型CSVD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目的,从而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己酮可可碱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眩晕、面部潮红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己酮可可碱治疗患者的耐受性较好。PTX具有非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其他药理机制,避免其他药物的干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PTX治疗非痴呆型CSVD患者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提高疗效,机制可能与其增加患者大脑各区域脑血流量,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猜你喜欢
血管性血流量神经功能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
从计算肺循环的血流量联想到定积分的思想
抖腿是健康行为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