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模式下环境艺术设计精准教学初探
——驻村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提炼

2022-01-07 05:05邓寒松肖志高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4
安徽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校地调研景观

邓寒松,肖志高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4)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是培养室内设计、景观艺术设计方向实用型人才为主的艺术设计学科,必修实践课程造型与制作计划32课时2学分,通过设计实训、实习检验理论在项目中的应用、开发设计创造思维,锻炼学生的业务能力。常规的教学模式把项目引进课堂,教学结合项目的基础地形图纸和相关的技术资料,或老师提供真实设计课题,课堂内完成。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因人而异,普遍反映课程效果和先修课程景观设计基础、公共景观设计相似,没有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本次17级三年一期景观方向造型与制作(环艺)课程的教学尝试利用长沙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与新宁县清江桥乡的校地合作平台,将课堂搬到项目地开展实训,基于实际设计项目提出“真地、真题、真做、真用”的精准教学模式。

1 课程计划

选择校地合作平台新宁县清江桥乡桃花村为实践开展地,两个星期内完成村文化休闲广场、夫夷江渡船码头及周边景观、部分庭院的景观设计,参与学生为景观方向共48人,校方指导老师4人,结合专业特点、学生能力、项目要求制定对接设计项目的详细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包括调研、策划、方案设计、讨论交流、图纸制作、展评等,邀请项目地建设、规划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参与课程指导、成果评价。最后选择优秀方案由项目地另行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深化设计,直至方案落地。

2 课前准备

开课前两个星期指导老师到项目地收集了解项目任务基础资料和情况,以PPT形式向学生初步讲解了本次课程的任务、程序、要求、目标,要求学生利用开课前的时间进行文献、资料、优秀案例查找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结合任务分成八个小组实施,为开课做好充分准备。

3 教学过程

3.1 兴趣的激发

课程组抵达项目地后首先请村民就当地的社会、经济、人文、自然等基本情况进行讲解介绍,安排两天时间分散式地深入村庄、了解村庄,鼓励学生和村民多沟通交流,没有具体的任务要求,通过了解农村培养情感,树立大学生的担当意识,激发本次实践课程的兴趣,紧密结合前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对于本次景观设计实践圆满完成具有奠基性。

3.2 精准调研

调研是方案设计前的必要程序,老师引导各组制定了包括项目设计期望、建议等内容的问卷和调研路线。采取问、看、议、访的方式走村入户深入调研。利用晚上时间将问题分类归纳、集中汇报讨论,对村庄的公共景观设施现状、自然景观元素等有了认识,初步理清了村民的设计需求。老师对调研初步成果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阐述针对设计项目场地的调研方法、收集第一手技术资料对开展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校地合作方有意将方案落地实施,所以方案要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调研过程要发掘、发现当地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材料,力求方案艺术性、经济性、地域性风格鲜明。针对各自的设计项目场地进行全面、精准的再调研,相对于往届以简单的拍照、比对基础地形图收集相关技术资料的场地调查方式,本次实践依托场地调查和研究并举,如结合环境分析每个区域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建什么、场地的土方消化、现场目测景观视线如何对接村庄的整体空间等等问题都需要在场地现场进行详细地记录、分析,力求把握场地要素的准确性。老师提示怎样根据场地关系假设问题、否定问题、如何判断和挖掘场地潜力,启发学生对场地调研应思考的问题和方法。通过三天的调研,各组利用综合分析法把调研成果归纳整理,结合优秀案例、前期所学知识编写了调研报告和设计构想书,先分组讨论交流再集中宣讲、点评。调研报告的编写能力和水平明显高于往届,通过精准调研后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思维方式。

3.3 精准施教

依据调研成果进入方案设计教学环节,白天在各自住地创作,老师不间断巡讲和学生不定期探讨相结合,采用“教师支持法”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或建议,把学生变为实践课堂的主体,八个小组不定期的集中交流遇到的问题、难题和疑惑,学生在各自驻地经常开展自发性的小组讨论,问题在启发、引导中自主解决,通过讨论、辩论的过程让学生感知老师经验、信息的认同,积累了探究问题的模式经验。如各小组的方案风格迥异是辩论较激烈的问题,老师紧扣设计任务讲解了本次村庄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是让桃花村的原生态景观风貌和人文景观得以延续,回顾调研认知及优势的自然山水资源等条件,同时赏析了一些优秀乡村景观案例,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经过几次碰撞一致认为本次各任务点的设计风格应该统一之中求变化,并确立了景观主题,在主题下求同存异。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内涵的延伸。同时,在借鉴优秀案例的设计手法上,有的是全盘照抄,这也是在平时课堂作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老师强调本次实训方案切合项目,除了对前期调研收集的资料信息精细解读,直至转换为设计构想外,对借鉴的案例能否应用在桃花村的景观中要给予全面的评估,一定要考虑方案的适合性非城市景观设计常用的普适性,牢牢把握项目落地性,包括乡土材料、风俗习惯、使用效果、经济能力、审美需求等综合因素,而不是天马行空的纯唯美形式,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设计项目的任务要求、风格目标去思考问题,养成先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设计思维习惯。基于项目的实训使得自主学习的行为更高效,探究问题的能动性大大提高,初步方案完成后,各组能主动邀请老师、项目的人员共同到场地核实方案的可行性、落地性,并多次调研场地优化方案。通过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精准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景观项目设计的方法、过程,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养成更是终身学习行为的保障。精准实践教学不只是限于对方案关键知识点的传授,而是针对实践课程选择的实操平台、兴趣和能力、校企合作地的需求、方案要落地可用等诸多因素实施的教学方法。

3.4 团队协作

环艺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力为重的服务型设计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的能力,实训课程精准分析了学生各自兴趣、特长、对先修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各项目点的任务要求,让学生自愿成组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训练,在实训体验中磨合团队意识。为调动组员的能动性,将方案策划、平面布置、文案写作、资料查找、图纸制作等分项工作精细到每一位同学,做到没有闲人,采用既分工又合作,既分组又集中的课程组织形式。团队的构建能激发能力较差同学的创造力、学习动力,老师在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个体创作意图怎么融合到团队中去并最终汇聚成团队的创新。

4 成果评价

“评价对学校教育具有导向作用,缺少实践能力的评价,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自然对学生实践能力忽视”,实践课程加入校地联合评价能使学生警醒能力的不足,认识到环艺专业实践的重要。按照计划,邀请了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村民代表、村镇领导和指导老师共15人组成了设计方案评审组,实行民主、公开、科学的评价,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方案讲解、答疑占综合评分的50%,评审组打分;方案展览、答疑占综合成绩的30%,村民观展同时对每一个方案打分,展览期间学生负责答疑村民提出的问题和收集建议;指导老师对学习态度、执行力等方面给出成绩占综合成绩的20%。综合评定后,项目方就每个任务点选定了一组落地方案,并给予了实践活动一致好评,认为这是环艺专业在服务社会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社会的直接体现。

5 教学效果

地方高校密切合作下的实践课程遵循了“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原则,精准对接项目、依托项目、服务项目的实训方向探索构建了环艺课程实践的新途径,“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大方略”。驻村设计改变了学习的环境,投入到乡村生活学习,让当代大学生熟悉中国农村,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实现服务社会的愿望,学生实训时间不再限于白天的课时,实现了课堂有效延伸。紧扣项目的精准教学让学生全过程体验了设计项目。课堂搬到项目地真题真做真用较之真题进课堂的实训方式更符合环艺专业重能力表现的目标要求,两种教学模式差异如下表所示。校地联合评价机制让学生感知到了实践学习的压力,同时自觉地投入到自主设计实训中。方案被项目地采用进一步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自身的社会价值。

教学模式差异矩阵表

6 结语

环艺专业实践课程模式的不断探索、改革都是对该专业学习方法的一次重新定位、检验和发展,基于校地合作下的精准教学模式完全具备可操作性,对培养“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的环艺人才品质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就如何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支撑专业实践学习的内在动力探索有待深入,接下来将持续研究和关注。

猜你喜欢
校地调研景观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景观别墅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景观平面图》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校地审计人才合作发展探析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