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昭 王军雷 王亮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300300)
主题词:汽车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 体系构建 集群管理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浪潮汹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面临深刻的产业变革和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汽车产业知识产权也迎来蓬勃发展。根据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www.autopat.cn)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为29.5万件,同比增长8.05%,持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发明专利授权量为6.4万件,同比增长2.61%,反映了中国汽车专利创新质量持续提升,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加强。
然而,随着每年百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潮,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相关的摩擦也开始逐渐增多。2020年3月,宁德时代起诉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塔菲尔”)专利侵权,诉讼标金额为1.2亿元。特斯拉诉小鹏汽车员工(特斯拉前员工)窃取商业机密案持续2年多,终于2021年4月19日落锤。除了电池和整车领域外,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大量科技公司涌入汽车赛道,引发了多起知识产权诉讼,如诺基亚和戴姆勒集团关于无线电标准的专利权纠纷。
汽车行业知识产权诉讼频发,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如下3点:(1)随着智能汽车的大规模投放,汽车行业迎来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亲自下场造车的大潮,数据及技术创新革命必然引发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2)随着全球范围内汽车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为了更好地抢占市场份额,知识产权诉讼成为企业开展商业活动的重要手段;(3)邵瑛等人指出,汽车企业本身还存在对知识产权不够重视、知识产权没有或很少、缺乏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海外布局不足等短板,容易被竞争对手利用,进而牵扯到知识产权诉讼纠纷中。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汽车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实践验证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而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则是车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知识产权管理已经日益成为车企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知识产权管理为支撑,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赋能产业发展,成为当前汽车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汽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特点,提出汽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要点,用于指导汽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汽车企业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冯晓青提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为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企业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有效开发、保护、运营而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的有计划的组织、协调、谋划和利用的活动。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出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包括促进技术创新、改善市场竞争地位、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4个方面的目的。从汽车产业来看,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为了提升企业自身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实现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打破国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屏障,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上与国外企业抗争,实现我国汽车工业领域的弯道超车,助力我国汽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2.1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内容
李西良指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内权利管理和对外风险管理,其中对内权利管理包括知识产权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管理,知识产权获取、维护、保护、运用等基础管理以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度等文件管理;对外风险管理包括知识产权信息资源获取、利用等资源管理,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争议处理等风险管理,以及合同管理、保密管理等。
2.2.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阶段
2.2.2.1 导入阶段
该阶段的企业还处在知识产权启蒙期,没有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最高管理者还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的战略作用,知识产权活动集中在申请和获权方面,需要解放思想,提升知识产权意识。
2.2.2.2 成长阶段
这个阶段的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但是对于知识产权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需要加强检索分析、知识产权管理、运营等专业技能的培训。
2.2.2.3 提升阶段
这个阶段的企业已经基本建立起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张伯友指出,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需要将知识产权管理程序融入各个部门及企业整体管理系统中,并进一步建立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及价值挖潜更加成熟和创新的运作方式。
2.2.2.4 战略阶段
这是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最高阶段,知识产权不但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还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决定因素,作为行业的领导者,企业不仅靠知识产权巩固其市场,更能利用既有的知识产权优势来创造未来的市场,引导整个行业的发展。
2.3.1 专利创造
汽车企业的产品开发围绕项目制展开,注重技术成熟、可靠、耐久、实用性。佑斌指出,整车开发流程复杂,如果将知识产权管理嵌入到项目管理中,很难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提前进行专利规划和布局,获得高质量知识产权成果,导致培育出的专利成果在技术先进程度上不足,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较多,发明专利占比不足50%。
2.3.2 专利保护
邵瑛等人指出,汽车行业是典型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在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企业。诸多技术领域已经被国外汽车企业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就占领了,所谓低垂的果实早已经被摘掉了。
2.3.3 产业协作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而汽车产品是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复杂度的产品,国内外车企合作情况较多,涉及到合同管理、保密管理、知识产权权属纠纷等,知识产权管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李钟等人提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包括5大步骤:项目启动、调查诊断、文件编写、实施运行和持续改进。结合汽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特点,为了提升体系构建的有效性,李娄明等指出,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组织机构建设、核心技术保护、知识产权运营和知识产权诉讼应对等活动,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首先需要最高管理者重视以下3大方面:(1)制定知识产权方针、目标以及与企业经营发展相使用的知识产权战略;(2)任命管理者代表,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整体实施和协调;(3)确保人力、财力、物力等各项资源的配置;其次还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最后要形成知识产权体系文件,指导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图1)。
图1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基本框架示意
3.2.1 组织机构建设
汽车项目研发流程复杂、期限长、工程浩大,为应对企业发展及保护技术开发成果的需求,汽车企业应协同采取多元、灵活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并根据知识产权战略需求,在人力资源、财务、法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各个部门设置联络员,确保高价值知识产权的培育、有效利用和价值实现。
3.2.1.1 机构建设方面
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开展知识产权全局性工作,并任命高层管理者或主管领导作为机构负责人,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受认可度,更有效率地推进。集团管理可借鉴国内、外某些车企的模式(图2、图3),通过设立集团知识产权管理中心,对下属子公司采取直接管理、派出管理或者报备管理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通过集团统一制度建立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高效管理。
图2 国内某集团车企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图3 国外某集团车企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3.2.1.2 团队方面
设立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汽车行业复杂度和集成度极高,涉及到机械、电子、通信、大数据等领域,这就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顾淑婷等人指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既要拥有丰富的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和法学、管理、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背景,对企业经营、产品、管理有较强的领悟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工科背景和技术理解能力,具备全局思维,能够全面把控知识产权日常管理事务,与公司内部高层、各部门负责人、联络员沟通协调,与外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方、政府等对接,以达成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目标,创造知识产权收益。
3.2.2 核心技术保护
随着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由核心技术人员流动造成的技术保密问题而引发的纠纷频发,如何进行核心技术的保护也是知识产权管理的要点之一。
(1)做好人才培训和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汽车企业应对核心技术人员进行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提升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避免自身和企业牵扯至泄密案件中;同时企业应该在核心技术人员入职时,与员工签署《竞业禁止协议》以及《保密协议》,并于人员离职时执行该协议的规定。
(2)做好技术秘密保护,防止人员流失带来的技术泄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7.6保密”条款明确规定,应明确涉密人员,设定保密等级和接触权限;明确可能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设备,规定使用目的、人员和方式,避免员工窃取技术秘密。
(3)做好专利挖掘、布局和组合构建工作,有效保护核心技术。针对核心技术,开展专利挖掘布局和高价值专利组合构建工作,构建符合汽车产业链与变革方向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形成严密的保护网;赵欣等人还指出,应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产品上市后,建立定期监控机制,对于侵权行为及时维权。
3.2.3 知识产权运营
汽车企业目前已经保有一定数量的专利,但是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和效率还有待提升,结合汽车行业的特点和知识产权运营的痛点,提出如下3方面具体措施。
3.2.3.1 开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分级运营
王亮亮等人依托“全球汽车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通过技术、法律和经济3个评价维度,构建了包括18个一级指标和57个二级指标的三维汽车专利创新评价体系,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和知识产权运营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建立个性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对现有专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并根据分级结果对不同级别的专利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如对于高价值专利进行产业化实施;对于一般价值专利进行许可;对于低价值专利进行转让或者作价投资,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
3.2.3.2 实施专利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
刘菁等人指出,在技术引进方面,我国汽车行业发展采用与国外汽车企业进行合资成立公司,引进国外整车技术与平台进行整车生产,实现了双方互赢,在短期效益形态下,这种合资建厂的模式的确会在很快时间为中国车企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技术的最终拥有者依旧是国外车企,中国车企的自主开发能力并未提高,技术层次的依赖。建议车企购买国外先进技术专利,通过对技术的对标,完成自主技术的研发,通过对自身技术的不断改良与创新,实现对引进技术的超标,开发自主技术路线。
3.2.3.3 探索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
积极对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运营机构、金融资本等,通过信息化、专业化、资本化等方式,汇聚社会各方优质资源和专业力量,培养专业运营人才队伍,在专利分级管理、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效率和能力。
3.2.4 知识产权诉讼应对
随着科技企业不断涌入汽车产业赛道,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带来的知识产权纠纷也成为了汽车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的重点,传统车企面对掌握着核心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时可采取如下3方面措施。
3.2.4.1 建立汽车行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制度
刘可等人指出,汽车企业应积极利用行业组织的力量对抗知识产权风险,如成立标准必要专利工作组,共同制定和改进车联网通信技术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制度,形成汽车行业对标准必要专利的共识,推动权利人与专利实施方善意谈判和良性合作,降低诉讼纠纷的风险。减少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之间的法律纠纷,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3.2.4.2 积极与专利权人达成许可合作
李俊慧指出,因通信技术专利引发的汽车厂商被诉侵权案件,目前还仅限于国外市场,仅限于国外厂商,但是,国内汽车制造厂商并不应该简单“作壁上观”,而是积极与专利持有人或其授权厂商依法达成许可合作,避免陷入专利纠纷。
3.2.4.3 从供应商合作关系中获得稳定知识产权
建立起与汽车开发流程相匹配的供应商管理平台和体系,对外协作前,对供应商背景和知识产权情况进行调研;外协合作过程中,明确双方知识产权权属和权利义务,同时形成核心技术的高价值专利组合,能够有效对抗供应商,为自己的产品保驾护航。
3.2.4.4 提升技术创新实力,合理布局专利
科技公司不断进入汽车赛道,赵琳娜等人指出,车企应该加大燃料电池、芯片、车载操作系统、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提升技术创新实力,并及时将研发成果进行专利布局和保护,掌握主动权。
通过分析汽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典型案例,结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内容、汽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特点和体系构建难点,提出汽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在战略制定、基础管理和资源管理方面的建议。
(1)战略制定
将知识产权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基于汽车产业整车开发的复杂性,建议将知识产权管理凌驾于项目管理之上,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知识产权的各项制度措施切入在其中,促进整车开发的项目管理,特别是在竞争信息的了解、供应商的选择、风险控制和核心技术的保护等方面,与整车开发项目管理相辅相成。
(2)基础管理
开展从创新源头到专利运营的全流程管理。汽车产业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但是目前专利数量和质量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建议企业开展从创新源头到专利导航到专利高质量撰写到专利高质量授权到专利高质量运营的全流程管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整个行业发展。
(3)行业协同
依托知识产权行业组织开展集群管理,依托汽车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标准必要专利工作组等行业组织,汇聚知识产权资源、服务资源、信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通过开展专利池构建及运营,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制定标准必要专利统一对外许可机制等措施,协调内在力量,减少内部消耗,提高产业整体对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