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
作为南京云锦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文始终秉持『传统工艺,现代表达』的理念,致力于将当代艺术观念与传统云锦技法作有机的结合,使古老的云锦艺术焕发时代活力。
金文,1954年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云锦创作及古代丝织工艺研究40余年,主持及参与1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复制研究了大量古代织锦的辉煌成果,并将当代艺术与审美风格融入传统云锦创作中,创作了一批深受喜爱的当代织锦艺术作品及文创产品。代表作品有《应天繁华图》《万里长城》《汤莎会》等,多次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
2021年11月20日至30日,“锦上芳华—金文云锦艺术特展”在上海中心大厦展出。展览精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文的云锦作品40余件,分别从“锦中瑞意”“锦上御色”“锦里知时”三个维度展现南京云锦的传统纹饰与当代突破。
锦中瑞意
展厅入门处是“锦中瑞意”主题,几幅“龙凤呈祥”“八吉云龙”“童子攀枝”“兔衔灵枝”“喜字并蒂莲”等经典的云锦纹样跃然眼前,象征长久、平安、如意、兴旺的各种吉祥元素,被明艳的丝线织造成饱满而丰盈的图案。
“兔子在古代代表長寿……并蒂莲象征夫妻恩爱……这幅图案用的是八吉祥,是藏传佛教中8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对每个图样的寓意,金文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围在四周的观众不时提问,他亦耐心作答。
“与云锦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祥瑞文化。欣赏云锦作品,不光是要看它的图案和工艺,还应该透过这些去品味它背后的文化底蕴。”谈及他做讲解的初衷,金文如是说。展览期间,金文几乎每天都会来展厅为观众讲述每一件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文化内蕴。他希望大众能够通过与云锦和云锦创作者的近距离接触,对这门古老的技艺产生兴趣和了解的冲动,借此达到传承与传播云锦文化的目的。
云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丝织品,又有着什么样的魅力?除了涵盖礼制、佛道、趋吉避凶等文化内涵外,金文介绍云锦还有四个特点,“一是织物呈现光滑而厚实的缎地质感;二是使用大花楼机织造;三是图案布局饱满丰盈;四是织入金线,色泽华丽”。其传统图案格式有团花、散花、满花、缠枝、串枝、折枝、锦群等多种,具体纹样包含植物、动物、器物、人物、几何图样。
在金文看来,色彩是云锦带给人的第一感受,其次才是纹样。他解释说:“云锦在不同时代有各自的风格,但总体上色调追求鲜明强烈、温暖典丽,大量使用强烈的积极色,并搭配金、银两种光泽色,以调和全局色彩,增强富丽之感。”长久的织造经验累积下,每一个手艺人都有自己的用色习惯,在织造时自由地变化演绎,用有限的色彩呈现无限的变化,以到达“逐花异色”(指每朵花都要用色不同,色彩灵活变化)、多样而统一的艺术效果。
展厅里,几幅经典云锦纹样的对面,数段文字简要记述了云锦的工艺特点和工序环节。现代艺术家陈之佛曾感叹:“云锦是中国古代丝织工艺的最后一座里程碑。”因其诞生时间较晚(辽金元时期),故集中国丝织工艺之大成,每一件如霞云般精美的成品背后都由复杂而耗时的工艺和经验丰富的工匠所支撑。金文讲道:“一件云锦,从图案设计到最后织成产品,主要包括纹样设计、挑花结本、造机、原料准备、织造五大部分,每部分又包含数十道小工序。”其中,挑花结本对手艺人的空间概念和计算能力要求很高,还要经过长期训练,织造时不仅手脚要操作高达数米的织机,脑中还要想着各种操作口诀和如何配色。两人合作一天,仅能织出几厘米的长度,故古时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锦上御色
走过长廊,来到展厅中心,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竖立摆放的金彩交辉的龙袍。其由清代雍正帝所穿龙袍按1∶1的比例复制而成,明黄色的缎面上用二至四色间晕的装饰方法,彩织金龙、祥云、江崖、海水等图样,组合成柿蒂形,领襟与滚边为黑地织金祥云图案,织工精细,色彩沉稳,展现出康乾盛世的皇家威严。
龙袍左方展出的是一排使用云锦工艺呈现的古代帝王画像,人物相貌、服饰皆用丝线织造而成,纬线细密,观之几与画作无异。
“锦上御色”指的是宫廷礼制下的云锦服饰。由于工艺的复杂和材料的珍贵,古时云锦长期供应宫廷与官府,因此在工艺与种类上精益求精,不断突破。元、明、清三代均在南京设有官营织造局。据史料记载,元代时,南京地区的东、西织染局共有匠人数千户,每年进呈云锦几千段,织造种类有日月龙凤缎、花样缎、佛像缎、织金锦等。到了明清时期,成就最为突出的为“妆花”织物。金文复制的这一件雍正龙袍原物即为江宁织造府(属南京)制作,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对于龙袍的复制,金文已驾轻就熟。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南京云锦研究所工作时,他就开始接触龙袍及其他古代丝织品的复制和研究工作。“古代龙袍与今天的服装裁剪不同,现在是按照一定尺寸把不同部位裁剪出来再缝制成型,龙袍织造则是按照领、袖、衣襟、前后正身、膝栏等部件进行整体的图纹设计,并一次织制成型。”金文介绍说。他接触的第一件龙袍是明定陵出土的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此龙袍属万历皇帝,为轻薄的绛色纱罗地,满布四合如意云纹,以及用金线、孔雀羽线和五彩丝绒线盘织出的17条龙与海水、江崖、火珠等图案,图案微有浮雕感,工艺之精美令人赞叹。
“龙袍是最能反映云锦高超制作技艺的服饰,其织造极为复杂,要求金彩衔接、花纹合一,无论是挑花结本、布局设计,还是纹样规格,都需要经过精确的计算。”金文感叹道。此件万历龙袍重500克,挑花的花本却重达上百斤,纬线有10多万根,仅织作就花了1年时间完成。其间,气候、湿度都会对纬线的密度产生影响,必须精确控制,才能做到真正的“天衣无缝”。
除龙袍外,金文还复制了大量各历史时期的丝织精品,如战国的田猎纹绦、汉代的素纱襌衣、宋代的童子戏桃绫等。正是这些实践和研究,让他对云锦工艺的现代转化有了更多想法。
锦里知时
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和当代生活内容呈现传统云锦工艺,让云锦“活态传承”,是金文近年来重点探索的方向。
航拍视角的《应天繁华图》,具有立体效果的《万里长城》,采用视错艺术的《万象太平》《想你时》,突破时空限制的《汤莎会》,以及多种文创产品,如屏风、圈椅、手包、汉服等……众多与传统云锦作品风格不同的作品亮相于展览的“锦里知时”部分。
在金文看来,传统云锦工艺与现代艺术理念并不冲突。“在探索表現云锦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要注意云锦的时尚化。一方面,要对悠久而灿烂的云锦文化和工艺进行重新体认、选择和保存;另一方面,也要和现代生活充分贴合,不断创新,突出个性,雅俗共赏,打开云锦发展的新局面”,这是金文对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关系的把握。
《应天繁华图》里,既有传统的“四色金”(98%金线、88%金线、74%金线和98%银线)色晕分层法,也有一反传统平面构图的中心透视和航拍视角。金文在其中首次采用球面设计,以夫子庙为中轴线,将鳞次栉比的房屋延伸到天际。观者仿佛置身云端,俯瞰之下,以广阔的视角尽享明代金陵城的繁华盛景,由近及远,建筑、城墙、桥梁、船舫、花木、人物等依次分明,宏伟壮观。最远处紫金山旁滚滚长江流过,白墙青瓦的徽式建筑紧密排列。视角前移,状元的仪仗队伍从夫子庙沿内秦淮河过桥徐徐走向府邸,路旁的百姓正驻足观望。前方的状元府中一派欢腾,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及至眼下,象征祥瑞的仙鹤在府上盘旋。
《汤莎会》则进一步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金文将中国戏曲《牡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和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女主角朱丽叶置于同一画面之上,二人身后站着两位同时代出生的剧作家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周围环绕第一次演出汤剧的黄鹤楼剧场和一直演出莎剧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整体画面色彩明快,虚实相映,现代感强烈,仿佛两位戏剧大师正上演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万象太平》《想你时》中,金文采用西方“视错”艺术,赋予云锦浓厚的趣味性。通过纹样的交错变化或夸张变形,使云锦画面可以在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色彩效果或视觉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展览现场,许多年轻人对此表示惊叹,围着金文讨教其中的奥秘。更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如生肖题材的小幅云锦、云锦服装配饰等,也深得年轻人的喜爱。
“我希望,云锦不只是博物馆里冷冰冰的展品,而是能被带入生活,做有温度的用品。这样才是真正的传承。”金文最后说。